第79章

  一时间,会场鸦雀无声,哪怕掉落一根针到地上都能听得清清楚楚。所有人的目光都望着袁肃,或担忧、或惊慌、或无措。被人攒着命x根子的感觉可绝不好受。
  顿了顿之后,袁肃故意询问道:“怎么,不继续汇报了吗?”
  之前正在汇报的那名官员喉头哽动了几下,硬是没办法发出声音来。
  “既然你们不说,那好,就由我来问你们。目前云集在关口的难民一共有多少?”袁肃不轻不重的问道。
  众人面面相觑,好一会儿之后吴立可才犹犹豫豫的开口说道:“回大人,约有三……不,大约有七万人。”
  “县里派去的赈济粮是多少?”袁肃又问道。他相信吴立可不敢再轻易隐瞒,要知道陈文年这几天可不是干坐着,在这个时候触碰老虎屁股那简直是自寻死路。
  “赈济粮早在五天前便悉数用尽,前前后后是两千五百石官粮,外加城中三老捐助的五百石民粮,合计一共是三千石。”一名管辖这方面职务的官员连忙汇报道。
  “三千石粮食,七万灾民,也就是说这段时间人均五斤多赈济粮。照这么算这些老百姓理应还算不错,每天最起码能吃上两餐稀粥,那又为何会传闻难民起哄作乱、劫掠附近农舍,甚至还做出堵截铁路的恶举?”袁肃厉声的反问道。
  正常人一个月有二十斤大米就能过日子,这大半个月时间平均每人五斤多大米确实少的可怜,可做为逃荒的难民有这点粮食已经算是天大的好事。再者大米熬成粥,分量自然是成倍的翻,有这一笔赈济粮派发下去,完全可以安抚住难民的情势。
  “大人,账目上记录的确实是三千石,有可能……有可能是账目出了问题,毕竟……毕竟这些官粮都是几年前进库的……”
  “我给你们机会,以前的事我大可不追究。但从今日开始,你们当中有谁胆敢在有所隐瞒,我必然会追究到底,是谁的责任谁就给我扛下来。明白了吗?”袁肃雷烈风行的斥道。他知道现在再追究以前的弄虚作假也无济于事,关键是要让这些人知道错在哪里,今后恪守本份做好所有职责所内的事。
  “卑职明白……今后定当严格记录……”
  “是,是,我等都明白。”
  “了然于心,了然于心。”
  在场众人慌了神似的连忙应答起来。
  接下来袁肃又询问了一些其他重要的方面,比如灾民饥荒的程度,分布在什么地方,目前山海关巡防营又是如何布置戒备,以及城中的粮食储备情况等等。
  根据各地汇报上来的情况,目前这些关外的难民基本上集中在三个地方。
  其一是燕塞湖东岸的村庄附近,这些村庄原本都是临榆县治下,现如今都已经被难民哄占,原来的村民原本跟着变成了难民,要么逃往城内暂居在亲戚家里;其二是大石河东边的山林里,这里的山林大部分是经人种植的果林,果农无力控制局面,让难民们直接将好好的果林全部消耗干净。
  而除了上述两地之外,最大一股难民势力还是盘踞在山海关古城门外。可以说沿着整个古城墙根,到处都能看到难民的身影,城郊的镇子、村子全部都流窜着难民,为了保证城郊本地百姓的安全,吴承禄一早就调派了两个营的兵力驻扎在附近。再加上当地的一些富户、豪绅自发组成的护院队伍,勉勉强强还能保证一些安全。
  难民的死伤情况很严重,但一时半会没办法确定详细的数字。只有古城门外的这一股难民每天会将饿死的人清算出来,因为天气炎热的缘故,尸体也不敢不处理,有的则扔进附近河沟里,有的则就地掩埋,偶尔也会有焚烧处理。
  至于是否有人吃人的恶性x事件,在场所有人没有肯定也没有否认,毕竟人真的饿到一定程度上,那是什么事都干得出来的。倒是卖儿卖女时常发生,在古城门前面的瓮城城下,甚至还有专门的人贩铺子,专门从事这方面的勾当。
  对此,县府并非不去阻止,只是能把儿女卖出去,对于难民们来说也算是一种帮助,最起码可以让儿女们在人贩那里有吃有喝,也能给自己多支撑一段时日。
  目前临榆县城内的官粮所剩无几,城中的粮商们大部分是没有存货了,小粮商的户被中粮商并购去了,中粮商早在去年就把粮食倒卖带关外发了一笔横财。倒是有一些大粮商靠着港口x交通能够出入货物,可是这些大粮食背景雄厚,又大多为富不仁,实在不敢乱来。
  吴承禄的巡防营主要镇守在重要的城镇要隘,除了古城墙郊区的那支部队之外,其余的部队基本上都龟缩在城内。各国列强在北戴河的驻军加起来不到八百人,以英法两国为首的军警则侧重于守卫火车站,德奥俄三国的军警则拱卫侨民聚集的北戴河一带。
  袁肃很清楚以目前山海关难民的情势,武装力量并不能起到主要作用,既然上面的命令是赈济,那就意味着只有到迫不得已的时候才能以军队进行干涉。而赈济的难处就在于一定要控制难民的死亡人数,不管是饿死还是发生暴x乱时被各种武装打死,死的人越多,越是很难向上面交代。否则以吴承禄的性格,只怕早就下令开枪驱散难民草草了事。
  当务之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最老套的办法,那就是一边筹备粮食赈济,一边疏导难民的人流。前者自是不必多说,而后者却是有一定难度,这么庞大的逃荒群体汇聚关口想要进关,无非是因为在家乡实在活不下去的。
  饥荒的发生往往不是“厚积薄发”,而是“厚积厚发”,造成饥荒可能要两年、三年之久,而化解饥荒同样需要这么久甚至更长时间。
  官府不可能一直提供赈济粮给这些难民,更重要的是要在赈济的同时,给这些难民安排可以活下去的去处。如果人数不多的话,一些地方的工厂、作坊、公司、港口等等,都能在官府的协调之下分担一些人力。对于这些廉价的人力,甚至都不要给工钱,只要管足一日两餐、有一个棚子可以栖身即可。
  因此,袁肃立刻又询问临榆县及其附近县城的务工情况,然而得到的回答时早在半个月前难民还没有这么庞大规模的时候,一些用工单位已经招募了一批劳工,可是仍然是杯水车薪。更何况关外因为自然气候的原因而闹灾荒,临榆县这边这几年的经济同样深受影响,除了北戴河洋人控制的港口之外,大部分民族产业都自顾不暇,实在没办法再接受更多的劳力。
  “北方不缺人,那就去南方找。现在有的是电报让你们使用,难道附近没有可以容人的地方,你们就束手无策了吗?给你们俸禄就是要让你们办事,不是让你们整天哎声叹息、怨天尤人。”袁肃训斥的说道。
  袁肃的这番话倒是众人没能意料的到,以前人贩子还不劳力卖到花旗国去,好歹山海关现在是有铁路,河南、河北甚至湖广、四川等地但凡需要工人,完全可以用火车把人力运送过去。他们这些当官员的顺便还能赚一些手续费、劳务费或者中介费之类,当真是一个解决燃眉之急的办法。
  吴立可与众官员们连忙顺着袁肃的话奉承阿谀了一番,又是“英明神武”,又是“绝世妙计”,随后还一个个拍着胸脯保证尽快完成所有联络工作。
  “今天下午把我来临榆县的消息传出去,就说是中央派来的赈济专员,三天之内第二批赈济物资就会运抵。另外,再去城内各处动员动员,多少再挤出一些粮食来接济难民,所有粥厂有米煮米,没米煮咸汤,咬紧牙关也要多支撑三天时间。”袁肃紧接着又说道。
  “可是,三天之后……”有官员没有反应过来,小心翼翼的试问道。
  “袁某从滦州出发之前已经募捐了一笔款项,这几天正在兑换成粮食,或是明天或是后天就会陆续发送过来。”袁肃深沉的说道。
  “哎呀呀,护军大人真是体恤民情呀。”
  “是啊是啊,岂敢劳烦护军大人。”
  “真真是雪中送炭呢,我等最担心的莫过于熬不到京城派下赈济物资的时候。”
  “有护军大人这一臂之力,临榆全县总算可以松一口气了。”
  众人不失时机的讨好起来。
  “不必再说这些好听的话,我可以实话告诉你们,中央在短时间之内没办法调集足够的赈灾物资,而我从滦州募集来的物资有限,恐怕难以为继。”袁肃深吸了一口气,表情十分严峻的说道。
  “什么?这……这该如何是好?”吴立可一下子慌了神,临榆县之前、现在以及将来所做的一切工作,无非都是为了支撑到中央调拨赈济物资。尽管之前因为对情况错误的估计而拖延了一段时间未曾上报,可再怎么拖延北京这么近怎么可能抽调不来赈济物资?
  “中央那边我自会去催促,务必让他们筹到多少送来多少。眼下,诸位一定尽心尽力做好本职工作,人命关天的大事,大家无论如何都要多担待。”袁肃郑重其事的说道。
  ------------
  【平安夜快乐,哈哈,又要过年了。各位大大平平安安、快快乐乐!】
  第83章,颇有深意
  当天下午,袁肃先去第一团营地视察了一下,又乘坐前往古城墙巡视城外难民的情况,到了傍晚才返回行营。他找来陈文年、赵山河、孙连仲和孙德盛四人,一起商讨了一下军事戒备方案。这套方案是用在紧急情况之下,早在昌黎县的那会儿,他已经做出了明确的底线,迫不得已之际自己绝不会心慈手软。
  根据陈文年这段时间在临榆县和山海关的活动,他料定城外的难民一旦发生暴x动,最有可能就是沿着铁轨闯城,因此只要将兵力集中在京奉线的段落上即可。而且难民暴x动无非是饿极了才孤注一掷,一方面难民长时间饥荒,另外一方面这些穷苦老百姓又没有武器,只要及时压制住暴x动的苗头即可。
  除非是这几万难民一起闹事,否则基本上很难突破火车站附近的武装驻防力量。
  “这些都是下策,以备不时之需罢了。正如我上午跟县府的那些官员所说的那样,关键还是要治理和疏导。我有一个想法,虽然同样是杯水车薪,但缓解危急之势不在多少而在有效,能帮一点是一点吧。”袁肃缓缓的说道。
  “大人,您有什么打算?莫不是你要安排一些难民到咱们滦州来?”陈文年试问道。
  “没错,关外灾情虽然纵深极大,但咱们滦州这几年好歹还算是凑活,没什么大灾大害。原本我打算与滦州政府的王大人开办一家工厂,如今正好可以雇佣部分工人加以培训,他们培训完了工厂差不多也筹备好开张。”
  “可是,才一家工厂又能招募多少工人?”孙德盛摸了摸脑袋,忧虑的说道。
  “按照我预计规模,大约三百人吧。这只是一部分,另外咱们第一混成旅同样可以借机扩充一下实力,当然我不可能从难民当中招募正规军,而且现在我们番号归辖第二镇也不敢轻易募兵,但是扩充一下军中杂役、后勤部队还是可以的。”袁肃进一步说道。
  “大人,不是卑职多嘴,眼下我们第一混成旅刚刚立足,虽然有六个县的辖区,可说到底还是没有足够的经济来源。现在招募这么多杂役,只怕会难以保证军中的收支。”赵山河说话没有拐弯抹角,就连脸色都显得很忧愁。
  “先前我已经说的很清楚了,能招多少是多少,无非是多几张嘴吃饭罢了。纵然救不了成千上万人,但也不能不救百来十人。公台,军中情况你最清楚,你估算一下尚且还能添置多少名额?”袁肃转向陈文年问道。
  事实上陈文年在第一天到达山海关时,同样考虑过吸纳一批难民前往滦州,因此他在这个方面是早有精心计算。现在见袁肃也有这样的决心,倒是当真可以尝试一番。不管是招募正规军还是杂役,都是可以起到扩充军力的作用,更何况真到了战争胶着的时候,杂役扛上枪一样能上前线作战。
  他没有过多的犹豫,直截了当的回答道:“这件事我早先就考虑过,依目前我们第一混成旅的军费状况,即便这些难民不要军饷,也不给他们配发军中标准的物资,最多最多也只能招募五百人。而且这五百人还不能确保一日三餐。”
  孙连仲叹了一口气,颇有无奈的说道:“三百人加上五百人,合计还不到一千人,这还真不是一个事儿。”
  孙德盛点头附和道:“是啊,再说外面的难民大部分拖家带口,而且一个个都没什么体格,把他们招募到军中来分兄弟们的口粮,只怕还会引起兄弟们的怨言。大人,照我说,何必还要多此一举呢?”
  袁肃严厉的说道:“这绝对不是多此一举,勿因善小而不为,能帮多少帮多少。咱们第一混成旅眼下是吃紧了一些,但用不了多久就会缓过这个阶段。可是如果我们不去为这些难民着想,他们是永远都不可能缓过这个阶段。”
  见袁肃发脾气,孙连仲和孙德盛二人都不敢再多说什么。
  停顿片刻,袁肃语气不减的继续说道:“你们真以为是吴承禄刻意隐瞒因而才延误了中央调集赈济物资的时间?京奉线铁路被堵截的当天,洋人早就把这件事上报到北京。中央之所以迟迟未曾表态,之所以表态了还要几个月时间筹备物资,唯一的解释就是中央现在没有钱、没有粮来处理这件事。”
  陈文年、赵山河等人的脸色尽皆大变,听完袁肃这番话,他们才意识到事情确实不对劲。
  大家一番面面相觑,每个人都禁不住有几分急切。过了一会儿之后,陈文年凝重的开口问道:“既然如此,这摆明就是一个烂摊子,谁来接这个烂摊子就是要谁来背这个黑锅。内阁总理明知道大人您是大总统的侄子,为何还要委派大人您担任这个赈灾总司令?”
  袁肃缓缓的摇了摇头,面无表情的说道:“不好说,也许上面有人要保吴承禄,又也许是直隶省临近地区没有其他兵力,独我第一混成旅驻防在此。但不管是什么原因,这黑锅必然不会由我来背负。无论如何,既然我受了命令,就一定要尽最大努力处理好这件事。”
  众人这才渐渐明白,袁肃除了是体恤难民之外,同时还肩负着来自中央的压力,正因为如此才要不遗余力的疏导难民。
  赵山河微微叹了一口气,继而振作似的说道:“既然如此,大人您只消吩咐,我等一定竭尽全力照办。”
  袁肃欣慰的点了点头,说道:“公台和复甄你们二人今晚准备一下,最好明天就能开始招募工作。我没有太多的要求,有两点你注意一下就是。其一是要进行人员上的甄选,尽可能选择条件最好的人,其二是招募时要造出声势,虽然名额有限,但只要声势打出去了,这些难民心中自会产生一定希望。在这个时候,对我们总算是有好处的。”
  陈文年应道:“大人放心,我知道该怎么做。”
  -------
  【圣诞节快乐,哈哈哈,各位大大快快乐乐哦。眼看又要过年了,大家抽空给家人打一个电话哦!】
  第84章,实业赈灾
  次日一早,何其巩从滦州发来电文,将大前天慈善宴会所筹得的款项以及换购粮食的账目做了详细的汇报。拍卖所得的收入是五万八千元,而募捐所得的收入是五万四千元,合计已经超过十一万元。
  这个数目大大超出了袁肃的意料,先是拍卖所得的款子居然比募捐还要多,之后总数目还超过是十万,当真是天大的喜讯。他很清楚拿去拍卖的几件东西都值不了三万块,最贵的还是王磷同收藏多年的一副纪晓岚的折扇,但因为时代不算太远,而且纪晓岚的字画市面上流传的很多,再贵也贵不过一万块。
  然而更让他感到惊奇的是,整个拍卖会卖得最贵的并不是这副纪晓岚折扇,竟然是自己的那支左轮手枪。据何其巩在电文里介绍,当时竞价这支手枪的人数超过了三十人,前后叫出了五十五次价格,最终以两千三百英镑的天价被汉纳根拍下。
  两千三百英镑折合成银元足有两万之多,已然占去了整个拍卖所得的一半。
  尽管心头惊疑不定,一支造价几十元的手枪配合几元钱的装饰,卖出一千倍的价格,恐怕这当真是史无前例的一次拍卖。不过也未必没有合理的解释,既然是为了慈善,拍卖的竞价只不过是一个形式,说不定汉纳根是真心实意为了帮这个忙。
  再者汉纳根是为英国人工作,京奉线也是英国人的利益所在,英国方面自然是希望山海关这边的事情能尽快结束。
  抛开这些琐碎不去计较,这十一万元的款子只要合理利用,完全可以帮助所有难民维持两个月甚至更久的生活所需。
  不过电文下面的内容很快提出一个严峻的问题,虽然募集了这笔钱,可是不管是滦州还是其他县城,所有粮商的存货很紧缺。一部分粮食的货物早在年初时就被关外的一些豪商扫空,即便有存货的商号也是只进不出。
  经过这两天的收购,目前能以市价七两一石购进的粮食不足五百石,另外以十元、十二元高价购进的粮食,总计也只有一千多石。算上滦州几位大老爷捐赠的陈米,现在到手的粮食将近是两千石。
  何其巩表示会尽快派人到天津、保定一带收粮,而第一批预备好的两千石粮食,则已经安排好七月二十八日凌晨的一列火车送到临榆县,当天傍晚应该就能抵达。
  看完电文后,袁肃也知道目前市场上各种投机的勾当,只是这滩水实在太深,即便他有心治理也不是一两个月就能见成效的事。好在两千石大米是雪中送炭,再者总计十一万元的资金,在天津、保定肯定能够收到更多的粮食,完全可以支撑到中央下拨赈灾物资。
  他立刻找来吴立可和陈文年,把这件事交代下去,让他们尽快安排好火车站的接应工作。
  然而听完袁肃的话之后,吴立可忽然灵机一动,忍不住进言道:“不得不说,袁大人居然筹集到了十一万元的赈济款,当真是让我等乍然称叹。不过,若是袁大人仅仅以这笔赈济款购买粮食来接济难民的话,未免有一些大材小用。”
  袁肃不动声色的看着吴立可,不轻不重的问道:“吴大人有什么见解?”
  吴立可笑了笑,颇有深意的说道:“是这样的,袁大人您得知道这十一万元的款子可相当是一笔巨款。实不相瞒,我临榆县地处交通要隘,有铁路也有港口,一年总计税收不足三十万而已。这十一万元要想救活困在关口的那些难民,是完全有这个可能的,哪怕一时无法救助全部的人,也足以救助其中一部分呢。”
  袁肃依然没听明白吴立可的意思,他有几分不耐烦的追问道:“吴大人到底想说什么?”
  吴立可反问道:“敢问袁大人,您认为此次中央下拨赈灾物资合计能有多少钱?”
  这个问题倒是把袁肃问住了,不管是前世还是今世,他只知道缓解灾情需要很大的功夫,但具体赈灾所用的物资有多少还真没个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