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第083章 拓跋思恭
  大同防御使府如今临时充作李克用的行辕。须知这大同防御使李克用也曾经做过,此处本就是李克用曾经住过的旧地旧宅,几乎连适应期都不需要,倒似回了老家一般随意自在。
  花厅之中,李克用一目微渺,却带着温和地笑意,听着下首客席上一位年轻男子的陈述,时不时颌首表示认可。
  李曜进来之时,正看见客席上那年轻男子约莫不足三十岁,不过此人仪态威严,看起来却容易让人忽视他的年龄。此时他正侃侃而谈:“……如此三番五次,府谷伤损尤重,如今拓跋氏张扬跋扈,尽忘当年长安之战时,大王对拓跋思恭深恩厚德,悍然入侵河东……大王,是可忍,孰不可忍?唯望大王念折氏恭顺,出兵以御贼寇,则府谷军民,必常念大王恩义,所谓万家生佛,亦不过如此!”
  李克用此时皱起眉头,道:“拓跋思恭也算得上一个人物,却想不到……竟然还敢捋我虎须,这般不知轻重。”又朝李曜招招手,道:“存曜,来得正好,这位是府谷折家大郎,名嗣伦。嗣伦,此吾儿存曜,当世大才,如今是飞腾军指挥使。”
  李曜刚露出笑容,还未说话,折嗣伦已然早早站起迎来,一脸恭谦:“可是‘建功未必狼居胥,报国岂止玉门关’的李正阳李衙内?”
  也许是因为高衙内太有名,李曜始终不爱听衙内这个词,但是也知道此时的衙内,是个好词,平常人你想要都得不到,何况人家这般客气,他也只好笑着拱手:“折大郎客气了,某便是李……存曜。”
  折嗣伦似乎还待客气什么,李克用却沉着脸道:“拓跋思恭所作所为,存曜还不清楚,嗣伦,你与他说道说道。”
  无怪乎李克用暗怒,因为拓跋思恭和他,有着相似的人生轨迹,二人又曾见过面,甚至还有并肩作战的经历,但是二人又因此互为竞争,而且还曾交兵战阵,是以李克用提起他,多少会有些不悦。
  折嗣伦此来乃是请救兵,自然不敢违逆李克用的意思,当下将拓跋思恭的所作所为一一与李曜道来。
  其实拓跋思恭这个人在历史上是很出名的。原因是很多人包括历史研究人员往往将他看做是西夏始祖,是西夏真正的创建人。但是后世人都不知他是哪年生人,只知道他是夏州刺史拓跋乾晖的孙子。
  拓跋思恭出身党项最强大的平夏部。平夏部出身的男孩子,一般来说稍微有点能力,肯于努力,就会在部落里得到重用。拓跋思恭不但有着常人不敌的能力,而且还是一个很求上进的孩子。须知在部落里,要想能够接班,绝不是光靠着血统和排行就行的,有了上述条件之后,你还必须有能力,最起码游牧部落的诸种马上功夫过硬,才会得到职位。
  拓跋思恭得到了部落长的职位了,而且坐的很稳。他现在缺少的只是一个机会。
  大唐自安史之乱后,国威大减,潼关以东,不复奉王命,自专生杀。安史之乱后,有朔方节度使郭子仪、还有威震河西的张议潮镇守,任何人包括少数民族的首领想造反也得掂量掂量。因为,这个地区和党项以前的高原地理位置不一样,这里的信息灵通的很,郭子仪和张义潮是被他们奉若神明的。
  但是,历史不是由几个一定时期内的杰出人物决定的,社会一旦腐烂,是谁也控制不了的。最终,因为朝政和官僚的腐败,摇倒三百年大唐大厦的最后一股力量——王仙芝、黄巢起义爆发了。
  身逢乱世,正是英雄大展宏图之时。
  黄巢起义伊始,唐朝与河西的军事联系就不复存在了。黄巢义军发展很快,快打到长安了,朝中忙成一团浆糊,自然没人去管拓跋思恭,没人注意区区党项部。
  这种时候,一度在大唐庇护下生活的拓跋思恭,正式开始为自己和自己部族的前途考虑。事实上,他也早就为自己准备好了。
  唐咸通末年(公元783年),也就是在黄巢起义还没有开始的前两年,身为夏州将的拓跋思恭就纠合族众,跑到宥州,盘踞城池,自称刺史,开始了他扩充地盘的征程。
  “地盘是一切事业的前提”,这就是拓跋思恭的思维,这是我的地盘,谁也别想动。
  黄巢起义,确实给他创造了一个机会。
  唐广明元年(公元880年)十二月,黄巢率军攻入长安,唐僖宗李儇仓皇逃向成都。
  这时,进士出身的郑畋,以兵部侍郎同平章事,出为凤翔节度使,顶住了黄巢义军的进攻,授检校尚书左仆射,同平章事,也就是宰相。二年,也就是中和元年,郑畋传檄天下,号召四方藩镇合兵围攻长安。他知道单凭官军已经不能打败黄巢义军,所以号召各个民族一起勤王,史载为“凡藩、汉将士赴难有功者,并听以墨敕除官”,不论你是哪个民族,也不论你是哪里的地方军阀,只要你打败了黄巢,我代表朝廷给你官当。
  这确实调动了各路诸侯的积极性。以前打仗不卖力气,那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各路诸侯都采取保存实力的鸵鸟政策。但是这次不同,中央有政策啊,那就可以干了。何况,如果真的是黄巢坐稳天下,他可是曾经表示“度藩镇不一,未足制己”的,也就是没有将各路藩镇放在眼里,那等于是说,他一旦坐稳江山,会把这天下藩镇一个个都收拾了。所以,“起兵勤王”之说,在郑畋传檄后,竟然得到纷纷响应。
  拓跋思恭得到消息后,也坐不住了。这样好的机会百年不遇,不能错过。唐中和元年三月,拓跋思恭高举勤王理论伟大旗帜,搜罗了胡夏兵马数万,来到鄜州(今陕西富县)与鄜延节度使李孝昌会盟,传檄天下,约共讨贼。据说唐僖宗在成都听到这个消息,有些眼泪汪汪,连声称赞拓跋思恭为忠勇之士,当初他大父(爷爷)的大父收留他们看来不错。正逢此时原夏绥银节度使诸葛爽被黄巢大将朱温给说降了,唐僖宗便封拓跋思恭为左武卫将军,并权夏绥银节度事。拓跋思恭这个乐啊,都还没有打仗呢,就得到这个职务,跟打了鸡血似的,兴奋不已,立即挥军直指长安。
  拓跋思恭率军到达武功(今陕西武功县西南)驻扎后,挥军包围了长安,但初战不利,兵士死伤甚众。七月,拓跋思恭又和李孝昌引兵进驻东渭桥(今陕西西安市东),与黄巢起义军将领尚让、朱温对峙。八月,拓跋思恭遣其弟思忠迎战朱温、尚让。在追击中拓跋思忠战死,这里必须补充一句,这个拓跋思忠勇猛超常,是拓跋思恭的得力臂膀,他一战而殁,对于拓跋思恭的打击是很大的。
  于是拓跋思恭领军退至富平(今陕西富平县东北)。十一月,黄巢起义军将领孟楷利用唐朝各藩镇都想保存实力、迟疑不愿前进的机会,袭击富平,拓跋思恭势孤力单,又遭败绩,只好逃回夏州。十二月,拓跋思恭经过一番整训以后,再次请求出战,受到唐僖宗的嘉奖,赐其军为“定难军”。这个定难军以后成为夏国永久的称呼。
  中和二年一月,唐僖宗授拓跋思恭为京城南面收复都统、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拓跋思恭再度领兵进驻渭桥,受宰相王铎指挥。拓跋思恭以八千精锐疯狂作战,受到了朝廷更进一步的重用。八月,进为京城四面收复都统,暂代知京兆尹事。问题是长安还在黄巢手中呢,拓跋思恭想做长安市长,还要先问黄巢答应不答应。
  这时,黄巢为了保住主力决定先撤出长安。各路官军中有个叫程宗楚的,处在前军,在其他部队还没有跟上的时候,孤军冲进了长安城,在城中开始大肆剽劫。黄巢本来就是主动撤军,一听城中情形,知道是个机会,立即一个“回马枪”杀回去,包围了程宗楚。
  作为“四面收复都统”的拓跋思恭得到消息后,马上带兵赶来增援,在王桥和黄巢军干了一战,结果只有七个字:“战不利,死伤甚众”。于是没法子,只好和李孝昌退屯东渭桥,准备再攻长安。当然这战损失最大的是泾原节度使程宗楚,因为他丢的是自己的命。而在王桥和拓跋思恭大干了一场的那个人,必须提一句:就是那个在“火灾”中出生,日后亲手灭了三百年大唐的“全忠公”——朱温。
  中和三年四月,拓跋思恭和时任雁门节度使的李克用一起攻入长安,为唐朝收复了一度失去的首都。当然,全天下都知道,这次大胜巢贼,李克用毫无疑问居功第一,只不过人家拓跋老兄屡败屡战,忠心可嘉,总不能不记功吧?
  于是,唐僖宗以拓跋思恭的“战功”,于同年七月晋爵为夏国公,再一次“赐李姓”。八月,唐僖宗下诏,正式任命拓跋思恭为夏绥节度使,辖夏州、绥州、银州、宥州、静州,实力暴涨,拓跋思恭立即成了具有相当实力的一方诸侯。
  这件事的意义还不仅限于此,更关键的是在于以前羌人的地盘都是李家给安排的,那地方不是你的,只不过我让你住而已。我高兴就让你住,不高兴你就给我卷铺盖走人。可是现在羌人终于有了自己光明正大的一片天地了,从此以后“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了,而这片天地也正是以后西夏王族的“龙兴之地”——定难五州。
  拓跋思恭在平定黄巢的作战中,令他最为心痛的就是弟弟拓跋思忠的战死。拓跋思忠箭法超群,英勇善战。在东渭桥上,他一箭就把铁雀射了个透心凉,使使整个黄巢军都吓了一跳,大有当年张飞吓断当阳桥之势。可惜的是,他对面的不是“曹操的百万兵”而是黄巢军朱温、尚让部,都是百战将军。
  拓跋思恭也没有深思,以为黄巢军,以为朱温就是怕了弟弟。任凭弟弟追击了下去,哪里知道这是诱敌深入之计,拓跋思忠中计,“殁于阵”。其实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像拓跋思忠这样千里勤王,血洒疆场之人,应该说还是真想保护唐朝的,哪怕他是党项人。
  直到中和三年七月,拓跋思恭在封夏国公基础上,赐李姓。后来元昊把国号定为大夏,就源于这时。夏国一直被后人称为李姓王国,也是源于此时。
  能被皇帝赐国姓,那是无上的荣耀。朱温当时的势力很大,还只是被唐僖宗改名朱全忠,应该说混的还不如这位国姓公“李思恭”。
  然而,虽说拓跋思恭被唐僖宗封了个“夏国公”,又有了“定难五州”这样的立足之本,算是雄霸一方的“藩镇大员”了。可是拓跋思恭还是觉得自己像是个后娘养的。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定难五州”那都是属于“鸟不拉屎”的地方,几乎连人能走的路都没有。他没办法去和那些在中原富饶之地的藩镇相比。于是拓跋思恭经过深思熟虑后,选择了一条和别的藩镇不同的道路。
  不能不说李唐皇室对“蛮夷胡虏”的巨大威望,纵然国力大减之后,仍然是相当的高。因为在这么多藩镇包围中,拓跋思恭仍然尽力维护大唐王朝。也就是说,在朝廷出事的时候,他听从朝廷的召唤,替朝廷出力。
  接下来发生的就是“盐池之战”,前文有述,便是田令孜下令王重荣交出河中盐池,结果惹得王重荣联合李克用大败诸军,杀进长安的那一次。
  当时田令孜以朝廷的名义,一声令下调邠宁节度使朱玫和拓跋思恭合军进讨王重荣。
  拓跋思恭接到朝廷的命令,表现相当驯服,立即表示服从。一听朝廷有事召唤,带着兵直接就奔着王重荣杀将过去。奈何人家王重荣事先有准备,不禁在沙苑就排兵布阵了许久,还担心自己人单势孤,跑到河东又把李克用搬来了。这下,拓跋思恭是碰到硬钉子了。
  李克用可以毫不客气说,就是此时唐朝第一大将,他又觉得咱们俩都是马背上的民族,干一仗最好,看看到底是你拓跋厉害,还是我朱邪无敌,于是连打带削狠狠地收拾了拓跋思恭一顿,几乎将拓跋思恭全歼。
  挨了顿打,拓跋思恭终于想明白了一件事,所谓朝廷,就是田令孜的,跟皇帝只怕关系不大。他带着残兵败将回了夏州,认真分析形势,估计唐朝的天下不久了,都是为自己在争斗。自己就算再怎么给僖宗(田令孜)卖命,他也给不了自己封地了,土地只有自己打下的,看住了,才是自己的。于是乎,拓跋思恭就霸着夏州开始休养生息了。
  就在拓跋思恭在夏州面壁思过的时候,李克用的沙陀军已然打到长安城下了。没料到僖宗居然一点不害怕。他觉得这都是属于朝廷的兵、自己的将,他知道李克用是因为自己封朱温一个“朱全忠”,才和自己过不去,其实这人打仗虽然猛,但是脑袋里不大会算账,估计大不了等他进来给他点封赏,赐个“李保忠”之类的也就回去了。
  可是皇帝不急太监急,田令孜坐不住了,这事本来就是他搞起来的,要是李克用真的进了长安城,那他田观军(观军容使)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所以他又一次强拉着僖宗跑回老家“躲猫猫”去了。
  田令孜这一跑,跟着打王重荣的朱玫琢磨了:原来老子是被你个死阉人当枪使啊?一想明白这点,朱玫可就恨田令孜恨得牙根疼了。一路追着田令孜逃跑的脚印就下去了。可追了半天也没追上。朱玫想,你田令孜能够带着个皇帝,挟天子以令诸侯,我也能!于是公元886年底(僖宗光启二年),朱玫强立襄王李煴为帝,自己执掌“朝政”。
  这就有些闹着玩一样了。唐僖宗虽然被田令孜掌控,但是个大家承认的天下共主,轮不着你李煴来抢饭碗。可是,谁能给自己出力呢,唐僖宗又想到了拓跋思恭,下诏让拓跋思恭出兵讨逆。当然,诏书上写的是“李思恭”。
  朝廷有旨,不得不遵。但是这次不能再当冤大头,他出兵照出,但到了绥州不走了,等着瞧热闹。想不到真有热闹!李克用忽然传檄天下,不承认新君,上书僖宗,要求平叛赎罪。僖宗自无不肯,李克用于是挥军一杀……毫无疑问,朱玫兵败,李煴被杀。这一次拓跋思恭也算助战,还跟着鼓掌叫好,但之后立马回夏州接着休养生息。
  史书上对于拓跋思恭这次“行而不进”的行为颇有一些看法,认为此乃“怠缓之最”。不过这是站在“大局”来看,从当时他自己的情势看,拓跋思恭采取这种观望态度是正确的。在当时的形势下,大厦将倾,天知道杀进长安的李克用到底什么心思,有没有想过干脆改朝换代算了!须知李克用这时脑袋上顶着硕大无比的“无敌”二字,他要想干,那是真敢干的,未见得有多少人敢跟他玩真的——后来河东大战的事实证明了这一点。所以此时,有的人想在这个时候趁乱捞上一笔,有的人认为最起码要保住自己已经有的。无疑,拓跋思恭是属于后者。
  当然,拓跋思恭不是纯粹的保守,而是在有把握的情况下,一定要出击,将利益抢在自己手里。
  拓跋思恭勤王一定要经过鄜坊军,或者路过这个地方,也就是说鄜坊军距离夏州定难军是最近的。(无风注:鄜坊军改称为保大军。)这保大军范围比定难军还大,888年,保大军的节度使东方逵得病去职。拓跋思恭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即盘算将这块地方收归自己。何况此时,朝廷已经换了主人,僖宗在诸多不甘中逝去,李晔上台。
  如果是僖宗在位,拓跋思恭还要考虑考虑面子问题,因为他是僖宗提拔起来的,人家是他的老领导,然而此时就没有这个顾虑了。
  唐文德元年,拓跋思恭派遣兄弟、行军司马拓跋思孝率精锐袭取保大军,攻入鄜州鄜州、延州,自称留后。然后拓跋思恭立即上表请封。留后这个官职,相当于现在的“代理”,请封自然就是名正言顺了。
  唐昭宗李晔收到表后又能怎样?这时的李晔正为李唐江山的乱像发愁呢,外有李克用这样的强藩,内有杨复恭这样的权宦专权,保大军?嗯,还算远,管不了,何况你都自己代理了,我不批准也没用,而且理智想想,拓跋家的表现一直很好,以后似乎也可再用,于是下旨“授李思孝为保大军节度使”。这下,拓跋李家的地盘比以前扩大了一倍。
  拓跋兄弟没有想到的是,保大战区虽说名义上统归唐朝,可是凤翔大军阀李茂贞认为保大军是他的地盘,李茂贞是吃肉不吐骨头的人,所以,拓跋李家收了保大军是福是祸,还说不定。
  但是李茂贞还没找到机会,拓跋思恭这个勤王专业户又要勤王了。
  这一次,就是去年的河东大战。拓跋兄弟提兵来战,但只是远远作势,等韩建那二愣子吃了个大亏,拓跋兄弟二话不说,当下拉起队伍就走。
  只是没料到的是,拓跋思恭偷地盘上了瘾,南边保大军还望着李茂贞全力戒备呢,却又往东北打起了主意,这一次,他的目标是麟州,而府谷,也在其范围之内。
  趁着李克用攻打云州之际,拓跋思恭出兵麟州、府谷。于是“沿河五镇兵马使”折宗本紧急派了长子折嗣伦前来云州告急。
  ------------------------------
  基本确定了婚期,国庆期间更新可能会疲软一点,提前说下,见谅。
  第084章 各有算计
  李曜听完,面色如常,看了李克用一眼,却见他并没有说话的意思,心中一动,便朝折嗣伦问道:“嗣伦兄,未知此番拓跋氏出兵几何?如今战况怎样?”
  折嗣伦道:“好教衙内得知,拓跋氏出兵号称一万,想来至少也有五千以上。据沿河五镇探马探知,目前到达府谷之定难军,当有三千余众。至于战况,某来之时,府谷兵马谨守三寨,拓跋氏所来乃是骑军,因而尚未大举攻伐,想是正在临时赶造攻城器械。”
  李曜点了点头,心中暗自盘算,李克用却没给他仔细盘算的机会,已然冷笑道:“三五千人,便敢来我河东撒野?某料拓跋思恭此番不过试探,他必然以为某连番大战,对于麟州等地,已是无暇相顾。嘿,他却也不照照镜子,就凭他那点衰兵弱将,某若逐之,如同撵鸡赶鹅!”
  李克用猛然喝道:“存曜!”
  “儿在。”李曜立刻拱手。
  李克用独眼一寒,断然下令:“你领本部兵马,带上一应器械,前往府谷,助折兵使退敌御边,若寻得良机,则破敌更佳!”
  李曜心中一咯噔,本部兵马?我现在本部才四百五十来人啊。
  不过李克用既然帅令已下,李曜也不敢此时抗命,抱拳应诺:“末将得令!”
  李克用见他毫不犹豫,面色一缓,微微笑道:“好,甚好。存曜,你麾下所部,目前尚有缺额,不必为难,此番西去麟州,也有不少部落人家,你可以拣练精壮,择其成军。至于马匹,此番在云州缴获吐谷浑部健马颇多,某与你五百匹,当可足支此战。你又身兼掌监一职,其余装备,自行调拨便是。”
  李曜拱手道:“儿,恭领帅令。”
  他面色淡然,似乎对此战极有把握,毫不担心,心中却叫苦不迭:“此番惨也!我手底下才四百五十人,就算许我随时收练部众,现在一时也没机会练兵。他还要我破敌最佳,我又没带机关枪,突突突一下就完事了,就现在这点兵,能帮着折宗本守住他们那三大寨也就不错了。”
  他把目标主动调低之后,心中一动,忖道:“破敌是不好说,不过说来退敌倒是有些指望的,老子花大力气打造的那些攻城、守城器械,李克用麾下的这些沙陀兵不会使,后来干脆被他雪藏了,可这些东西真心是好货啊……你不用我用,反正你要我随便带,我就尽我部之力,能拉走多少拉走多少,到时候给你们打一场不同凡响的守城战看看,别以为我不知道有人在李克用面前谗言,说我军械监浪费钱财,造了些‘屠龙刀’,尼玛这次就偏要证明给你们看看,老子花钱是花在刀刃上的,不是泼水。”
  他听到的关于对他的谗言,这次却是李嗣源告诉他的,李嗣源因为性格沉肃克制,多次被派出与李存信搭档,他人缘甚好,因而能得到一些别人所不能知晓的消息,据他所说,此番谗言李曜的,倒不是李存信,而是李存颢。不过也无所谓,左右都是他那一派的人,具体是谁,也都一样。
  问题是这件事李曜不好怎么解释,因为那些攻城器械造价的确不低,而且此战之中也的确没有发挥多大作用。虽然这不是李曜的问题,但客观事实就是这批器械成了屠龙之刀,看似厉害无比,实则作用全无,直接被李克用打入了冷宫。此次府谷有警,李曜必须抓住机会,让这批器械在自己手中体现出应有的价值,以实际战绩反驳那些荒唐谗言。
  折嗣伦此时并不知道李曜麾下有兵马多少,但据他在府谷时听到的消息,关于李曜的多是其在文坛的名声。这些名声自然是太原王氏和李克用特意散播的,这其中尤其是有了王家的不少文宗大儒刻意吹捧,李曜的文名至少在河东及附近地区已然散播开来。尤其是王氏特意宣传王笉《送李转运出征》以及李曜所和那首《和王燕然送别诗》,更是让李曜有一举成名之势。
  尤其是李曜此诗中一句“建功未必狼居胥,报国岂止玉门关”,更成为河东军甚至许多藩镇洋洋自诩的名句。似乎有了这一句话,这些藩镇,尤其是中原那些非边庭藩镇,就有了足够的理由证明自己的存在价值,因为咱们也是报国啊,是一片红心向朝廷啊!你看咱们既不要朝廷一文钱的花销,又为朝廷守土固地,这还不是忠臣,那什么是忠臣?
  而河东军更是趾高气昂,咱们河东是何等战力?“五千精骑何言少,十万天兵若等闲”!听见没有,咱们河东哪怕只有五千兵马,也不是那些乱臣贼子能打主意的!就算十万官军,无过而讨,那也是要吃瘪滚回长安的!不相信?“将军未及温酒热,斥候已报斩将还”,孙揆那厮就是你们的榜样!
  只是,在折嗣伦看来,李曜文坛声名再如何显赫,也当不得军队来使!打仗又不是吟几句诗就玩完的,要不然还要他们这些人干什么?上次河东大战,南线主将也不是他李正阳,而是李存孝嘛!
  李曜心中叫苦之后,立即暗暗下定决心,要给拓跋思恭一个教训。折嗣伦却是一直叫苦,心道:“耶耶叫我来搬救兵,以免我家兵马损失过重,并帅却只给咱一个李正阳,他手下就一个新编成不久的飞腾军,这能有多少兵?尤其是此番我等乃是坚守城寨,李正阳手中却是一军骑兵,这兵我家要来何用?没得浪费粮草。莫非是我方才对李正阳过于客气,并帅以为我家对其尊崇,是以觉得他去府谷,我家必然待如上宾,双方融洽,才好戮力同心?只是……唉,只愿这李正阳手底下的本事不比嘴上本事差太多,多少是个会带兵的,起码别给咱们府谷帮了倒忙才好。须知那沙陀兵的战力虽然强悍,其军纪也是顶呱呱的……糟糕。可莫要来搬救兵,却搬了一群家贼,那就悔之晚矣。尤其是请神容易送神难,万一那些沙陀、五院抢上瘾来,我府谷可就遭了殃了。”
  李曜和折嗣伦心中各有盘算,李克用自然也有他的用意。此时他见李曜和折嗣伦各自沉吟,心中暗暗得意,忖道:“沿河五镇那片地方,我一直没机会真正插手,自从来了河东,已然数年过去,好容易拓跋思恭主动挑衅,试探我对麟州的意思,我岂能不如他所愿?他只派了那点兵力,无非是不敢把局面闹大,以免被我当作对手,遭我全力打压。但他却不知道,他这番试探,偏偏给了我一个真正插手沿河五镇的机会。沿河五镇兵力不过四五千,还分于各大家,折家兵不过两千出头,又是穷乡僻壤之地,军中甲兵尽多残损,战力有限,如何敢独守其地?难免要找我求援。但是这种时候,我若大举进兵,一则高看了拓跋思恭,二则折家必然惶恐,三则连番大战,也要休养元气。是故我最好的办法,便是派一支小而弥坚的精锐前去,助折家守住沿河五镇,有了这一遭,我河东军派兵常驻其地,就有了由头。本来若说精兵,自然以义儿黑鸦军和铁林军为最佳,但此二军皆我牙军,此番又刚败赫连铎,还须提防李匡威那厮前来搅局,黑鸦、铁林断不能离,而突骑、突阵等诸军,虽然战力也是足够,却嫌人员略多,唯有飞腾军人数最少,却刚好堪用。此番拓跋氏派兵不多,能到府谷的想必也就是那三千人吧,折家自己有两千兵马,加上存曜这五百,又有地利,又有器械,至少也能守住城寨,让拓跋思恭兵挫坚城之下。再说……存曜此前各种表现都是上佳,今次却要看看他为方面之将,可也有独当一方之能。若有,则今后我之麾下,便又多了一员大将。若是不能,也可使我知其深浅,所费也不过区区数百兵,岂不是好?”
  三人各有盘算,但这件事却就是这么定了下来。当下折嗣伦谢过李克用“恩典”,随着李曜去飞腾军中吃酒——当然吃酒不是重点,重点是李曜作为援兵出征,折家作为地主,肯定是要放点血的,犒赏劳军那是必不可少,此番前去就是先许下好处,笼络飞腾军。当然与此同时,也得有一批礼物先行送达,不能真个两手空空就去。
  李曜对此事还是知晓的,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妥,虽然他心中有拉拢折家的意思,但这话现在不能说,连意思都不能透露。以他目前的实力,对于折家而言,还指不定谁拉拢谁呢。
  而且李曜还有一层意思,就是借折嗣伦的礼物安抚麾下军将,麾下这些人哪里知道这次打仗并不是李曜争功争来的?但是事实摆在这里,李曜自然不会放过,在军中暗中宣称是自己在大王面前请命,为的就是折家必有礼物奉上,而击败“弱小”的拓跋氏军队,更是轻而易举,不费吹灰之力,纯属是去超迁几转,顺便顺手牵羊弄点战利品的发财之行。
  有此一桩,早先刚刚酝酿出来的一点不满,立即烟消云散了。
  夏州,沙尘飞扬,暑气逼人。
  夏绥节度使府,使帅节堂之中,拓跋思恭正在踱步。
  他的脚步有些快,看得出颇为着急。
  “报!”一名拓跋氏亲兵忽然跑到门口。
  “报什么报,赶紧说!”拓跋思恭立即呵斥道。
  “是,节帅。四将军回报,折宗本长子折嗣伦已经前往云州向李克用告急!”
  拓跋思恭并不算高大,也不壮硕,反而是一条有些精瘦的汉子,不过好在瘦而不弱,一双眸子炯炯有神。他听了这话,眼中精芒一缩,似乎有些紧张:“李鸦儿那边有什么决定?”
  “这个……节帅,从时日上来说,折嗣伦可能今日才能赶到云州,暂时无法知晓李克用有何决定。”
  “哦,是了,是某操切了。”拓跋思恭怅然点了点头,忽然朝身边一个比他略小,长相很像的汉子看了一眼,叹道:“思谏,某这节度使,也不好当啊。李克用,沙陀之王,天下骁勇,此番某等联结汴梁,汴梁却叫某等纳这投名状……此状难纳啊。你说,李克用能放任我等袭取麟州及沿河五镇?”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