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小说>书库>历史军事>三国之最风流> 74花开是为迎卿来

74花开是为迎卿来

  河内与魏郡接壤,荀攸从河内回来后,说及河内的贼情,徐卓(徐福)当时自告奋勇愿为荀贞镇守魏郡南境,那里正离荥阳不是很远,没有贼情的时候,荀贞可以让徐卓在魏郡南带兵坐镇,权当历练,如今有了贼情,却不能把地方的安危全部放到徐卓身上,毕竟徐卓没有亲自带过兵,他经过考虑,把辛瑷派了去,改由辛瑷坐镇郡南、徐卓为辅。
  辛瑷曾经逼死过张角,荀贞更是名震赵魏之地,所以荥阳的贼兵虽然祸乱河内,倒是一直没有敢进犯魏地。
  荥阳起了贼乱,按说这又是一个有军功可立的机会,就不说能不能大获全胜,但以荀贞之能,文有荀攸、程嘉等,武有许仲、刘邓、辛瑷、关、张、赵等,即使不能大胜,也不会大败,应该还是可以立点军功的,只是汉制:“二千石不得擅出境”,所以,虽然看到了这场乱事,别说荀贞现在没有出境击之的心思,便是有,他也做不成这件事。
  荀贞之所以现在没有出境击之的心思,却是因为两件事。
  一个是赵家的事还没解决,荀攸、程嘉、魏光等仍还在暗中搜集赵家之人不法乱纪的罪证,这个时候不适宜另生枝节。
  一个是正值春耕之际。
  相比郡外的贼乱,显然是本郡的春耕更为重要。
  尤其是当此荀贞尚未转正、他又狠狠地得罪了赵忠之时,本郡的政务万万不能有失,一旦被赵忠抓住把柄,便是袁绍等人也保不了他的,所以,他对今年的春耕极其重视。
  重视在两方面。
  一方面是令郡劝农掾、户曹等去各县督促监管各县的耕作,另一个方面则是对屯田的重视。
  去年屯田的成绩不错,但毕竟是刚起步,各项事宜都还没有熟悉,磨合也还不够,成绩只能说过得去,荀贞并不是很满意,那么今年的屯田是一定要上一个台阶的。
  民以食为天,屯田如果搞得好,首先郡府就不会再空虚,就会粮足,其次,粮食足了,既是政绩,也有利练兵,乃至扩兵,最重要的,如果现在能够把屯田的经验积累足够,那么等到将来“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的乱世之时,这就是一个“立身强己”的重要手段。
  因此之故,就当下来说,荀贞对屯田的重视甚至超过了对各县春耕以及搜集赵家罪证两事,他与江禽等每两三日便通一次消息,还时常遣许季等吏去屯田地察看具体的情况。
  有了去年农耕、屯田的经验,今年的春种进展算是较为顺利。
  很快,天气转暖,到了三月。
  三月初,朝廷对荥阳的贼乱做出了反应,诏遣何进之弟何苗统兵进剿。
  这个消息传到魏郡,只是让荀贞稍微分了下神,又略略关注了下荥阳的贼乱,上月开始的贼乱到现在为止,这股贼兵依然是盘踞在荥阳一地,毫无进展,——也难怪荀贞前世时根本就没听说过这件事,如此之贼,可以想见,必是剿之不难的,何苗的这次出征大约是定会凯旋了,以何苗为何进之弟、何皇后之弟的身份,这一凯旋,不用说,肯定是会要得到重用的了。
  这都是无关紧要的事情,三月中旬,有两个人先后到了邺县。
  一个是从洛阳归来的审配,一个是从赵郡而来的邯郸荣。
  邯郸荣先到,审配后至。
  邯郸荣到时,正春暖花开,太守府听事堂前院中的蔷薇花盛放,绿树红花,满院芳香扑鼻,春风拂面,使人熏然若醉。望蓝天白云,天空澈蓝,白云如絮,一朵一朵的白云悠闲地散布於晴空之中,温暖的春阳洒下柔和的光辉,使人暖洋洋的。
  府中的婢女们换上了薄衣丝裙,行在廊中,环佩叮当作响,看过去,洁白的胳臂和丰腴的胸脯引人沉迷。
  年余不见,邯郸荣瘦了些,也黑了些,观其相貌和外在的表现,较之一年多前荀贞在赵郡时,他似乎成熟了很多,收敛了不少逼人的刚芒,但是一双眼在闪眨之间,有时却仍旧露出刚强的神色,这暴露了他内在的东西却是丝毫没有改变。
  邯郸荣的这点外在的改变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因为较之以前,他现在更加知道了世事的艰难。
  他素有壮志,想要重振家声,之前荀贞到赵郡前,他虽因家声不好而无入仕之机,但到底没有受过太大的挫折,对他来说,他当时以为只要有一个“贵人”能赏识他、提携他、给他一个机会,那么他就可以大展手脚,可以重振他邯郸氏的家声了,可却没有想到,虽然得到了荀贞的赏识、提携,虽然因为荀贞之故,他甚至成为了赵郡的孝廉,可在荀贞离开赵郡之后,他却重又陷入了“空有壮志而无机会”的境地。
  按理说,他今时早已是大不同於往日了,以前的他,只有一个“赃吏之子”的不名誉称呼,可现如今的他,要治民之功有治民之功,要军功有军功,——虽说荀贞在平定赵郡的那几个大贼时,邯郸荣并没有立下什么军功,但荀贞当时倚重他这个地头蛇,所以每次报功给州府、朝中时都会列上他的名字,要功劳他现如今是有功劳,要政治地位他现如今是赵郡的孝廉,不管功劳还是政治地位都比荀贞到赵郡前要好得多了,他本来以为在这么个情况下,即使荀贞离开了赵郡,他也完全可以得到一个好的出路,能够被朝中,至不济会被州府辟用为大吏。
  可事与愿违,他万万没有想到,即使他现在有了不小的军功、有了出仕为“朝廷命卿”的政治身份,可却依然没有人肯提携他,举用他。
  即使他父亲为此奔波年余,和昔日的故交都搭上了线,甚至不顾脸面地给他的这些故交、乃至门生故吏送去重礼,可却仍旧没有一个人肯出面帮他,直到前不久,才有一人愿意举荐他,但他得到的职位却也不高,只是交趾的一个县尉。
  桓帝时,梁太后临朝,痛感孝廉所选非人,令臧吏子孙不得察举,邯郸荣能被举为孝廉已是赖荀贞之力,在没有强大后台的情况下,想要再得美职却是难之又难,通常而言,孝廉好一点的会被拜为三署郎官,再迁即为尚书、侍御史、侍中、中郎将等,或为三公辟除,秩低而名高,又或出为县令、长、丞、尉,邯郸荣得一边州的县尉之职,可谓是很差的一个任职。
  其实,细细想来,这却也是正常,他的父亲是因为贪赃而被免职的,名声本就不好,又已经致仕多年,和那些故交、门生、故吏的情分早就淡了,怎么可能还能够为他谋得一个美职?
  这对他是个很大的打击,他是绝对没有想到的,本以为得了孝廉之后,又有军功在身,日后的仕途不说一帆风顺,至少也是一条坦途,却没想到居然连个入仕都这么难。
  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撞了个头破血流,经过了荀贞在赵郡时的“先扬”,又经过了荀贞离开赵郡后的“后抑”,他重新认识了这个世界,知道了现实的残酷无情,所以在外在上他难免就会有些改变,显示出了一点内敛,不过话说回来,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他外在的改变说到底只是对现实的一个被迫低头,事实上他的内在依然未变,所以他眼中仍然时不时会流露出刚强的神色,——眼神是最出卖一个人的本质的。
  交趾在帝国的最南部,离冀州数万里之遥,乃是极其偏远之地,虽地产富饶,可文明不昌,在这个地方为吏,一来水土不服,二来环境恶劣,三者远离中原,消息闭塞,名声难响,不利仕途发展,与其去这个地方当县尉,还不如继续来给荀贞当掾吏,
  因而,邯郸荣在被逼无奈,实在找不到出路的背景下,又来投奔荀贞,——这倒并不是说他对荀贞没有忠诚度,毕竟现在不是乱世,任何一个有点雄心壮志的人都不会甘愿长久地依附於另一个人、在另一个人门下为掾吏的,一有机会,每个人都想独当一面的。
  荀贞对他的再来投奔是很欢迎的。
  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邯郸荣是他的故吏,在赵郡时,邯郸荣给了他不小的帮助,荀贞和他的感情不错。第二个原因是:邯郸荣颇有能力、敢作敢为,有他相助,荀贞在魏郡的诸项政事能够更好地得到开展,——不过诛赵一事,荀贞暂时不打算用邯郸荣,因为邯郸氏是个大族,诛赵太危险了,荀贞不愿把他牵涉其中,免得累及他的宗族,但这也不一定,可以到时候再看,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荀贞闻得邯郸荣来到,亲自迎出府外。
  邯郸荣没有想到荀贞会亲到府门外相迎他,看见荀贞的时候,他还没有到府门外,连忙令车停住,从车上下来。
  荀贞快步迎上,握住他的手,上下打量,看到他变黑了点、变瘦了点,又看到他较之年余前似乎沉稳了点,乃笑而叹道:“与卿一别年余,日夜思念,今见卿之容色,较之年余前似乎清减了些啊!想起以前在赵郡时与卿日夜相处,今见卿来,不胜欣喜!”
  邯郸荣知道荀贞向来待人以赤诚,但是荀贞今时也不同往昔了,以前在赵郡时,荀贞只是比二千石的赵中尉,现在却是二千石的魏郡太守,虽然只是一个比二千石、一个二千石,看似变化不大,可这却是副手和正手的区别,就好比县尉和县令,这是一个质的飞跃,而且荀贞现在还是颍阴侯,整个帝国的彻侯也没有多少,荀贞贵为二千石、颍阴侯,却依然丝毫没有架子,和以前相比一点变化也没有,待他仍是一如往昔,亲自出来迎接他,这让他非常感动。
  他说道:“自与君侯相别,至今已然年余,我早就想来拜拜谒君侯,可是家事缠身,却一直不得空暇,故此至今日方来。”
  他说的这个“家事”只是个托辞,其实指得就是他父亲为他奔波求官之事,他作为当事人,肯定不能坐视,他也是参与其中了的,这一年多着实跟着他父亲去了不少地方,见了不少人,可惜一无所获,他虽然这一年多没有来拜谒过荀贞,但他和荀贞书信不断,荀贞对此也是清楚的,笑道:“你我知己至交,何必讲这些虚礼?”顿了顿,问邯郸荣,“不知卿此次来,是来看我的,还是欲长留我郡?”
  邯郸荣说道:“不瞒君侯,赖君侯之助,我得了一个赵郡孝廉,本想借此以振家声,奈何家翁为我奔波年余,却一无所得,今来谒见君侯,却是想要再长从君侯左右了,如果君侯不嫌弃我,我愿再为君侯马下走。”
  荀贞哈哈大笑,说道:“我怎会嫌弃你?我在魏郡,每有疑难之政,常思卿能,今卿愿长留魏郡,我求之不得!快,快,你我入府中叙谈。”握着邯郸荣的手,转入府内而去,入到府中,走了两步,荀贞顿下脚步,指着府院墙畔盛开的鲜花,笑道,“知卿要来,花开相迎。”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