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小说>书库>历史军事>唐朝好地主> 第742章 盐债

第742章 盐债

  恭喜发财,红包拿来!
  内侍取来纸笔墨砚。
  拿起笔,李超在那益州进贡的黄麻纸上先写下一个大字盐。
  李世民看着那个字,撇撇嘴,忍住笑。李超的毛笔字,好几年了,依然还是这么丑,相比他的鹅毛笔字和铅笔字、钢笔字,要差的远了。
  “陛下,盐这东西,其实本身来说并不稀奇,沿海可以直接煮海晒盐,内地也有盐池盐湖,在山南巴蜀等地,还可以打盐井煮矿盐,虽然内地的盐池、盐矿取盐没有沿海的方便,但总的来说,其实盐的成本并不高,开采、运销,这几个环节控制的好,盐的成本那是远低于种粮的。”
  “种粮还要受季节天时影响,采盐晒盐虽也受季节天时影响,但受的影响却小的多。而且人吃盐,可不比吃粮。一丁正常一年得吃数石粮,可有十斤盐却是足够。”
  隋朝和武德时,朝廷并不管控盐,允私人制盐贩销,因此盐在之前其实是很便宜的,一斤盐不过一斤粮价,百姓没有说吃不起盐的。顶多就是在一些运输不便的地方,盐贵一些,那是受限于运输的成本,而非其它。
  可就是这么小小的一个盐,在中唐以后,却成为朝廷收入中的大项,到了宋代,盐税甚至都达到了三千万贯以上,明清之时,盐税也是朝廷的重要财政收入来源,明清之时,天下最有钱的商人,就是盐商。
  现在朝廷对盐的政策还比较简单,就是允许商人承包盐场等,办个证就行。然后产出来的盐要售卖,需要先向朝廷交笔税,税也不算多。
  李超现在准备在盐上做文章,增加朝廷的收入。
  “我们可以改变盐的生产和运输、销售的方式。把盐控制的更严格!”
  “如何改变?”
  “民制、官收,然后商运、商销。”
  把几个环节分开,不让商人们搞一条龙,加强控制。对于各地的盐场,依然是得申请审批,发放牌照,对于无牌的盐场,要坚决打击取缔,发现一个查一个。
  把产盐的任务,交给商人百姓们,允许他们办牌登记后经营生产,但得由朝廷监管。他们生产的盐,不得私售,必须一斤不少的全部售给朝廷。
  盐由朝廷统购统销。
  当然,朝廷收了盐,并不直接自己去销售。
  还有一点,就是商人承包盐场,得办牌,而盐牌得有限制,允许盐牌世代持有,也可以转让,但盐牌的牌照必须得贵。这就跟后世明清时盐商们一样,他们要卖盐,不但得有盐引,还得有盐窝,这个盐窝,其实就是经营资格,很值钱。
  一个盐牌,朝廷就能马上征收到一大笔钱。
  以后,每年还可以对盐牌进行年审什么的,也能小收一笔。
  再其次,就算办了盐牌,盐场每年也要按他们的产量,征收一笔营业税。
  “还有呢?”李世民听的眼睛大亮。
  “朝廷成立了一个专门的盐务衙门,负责天下的盐务,各地设立分衙,主管盐务。盐场的盐产出后,要由朝廷统一收购,存入各地的盐仓之中,然后统一调配到大的盐仓之中。这时,朝廷可以向天下的商人们招标,让他们来朝廷手里购买盐引。”
  “盐引?”
  刚刚听了一个盐牌,现在又来一个盐引,李世民表示不太明白。
  “盐牌是盐场取得制盐资格的凭证,而盐引呢,就是取盐凭证。”
  盐引可是一个厉害的东西,最开始,他只是一种凭证,盐商想贩盐,就必须先向官府购得盐引,每引一号,分前后两卷,盖印后从中间分成两份,后卷给商人,称为引纸,前卷存根,称为引根。
  商人要买盐,得先向朝廷购买盐引,有了盐引,才能到盐仓去领盐,然后自己运销。运输和售卖的时候,都要有盐引,以备官府查验,如果没有盐引,那就算是私盐,得没收和处罚私盐贩。
  “陛下,盐引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朝廷的盐和引是分开的,一边交钱卖引,一边收引取盐,盐引钱和盐仓里盐分开管理,避免出现腐败等问题,更好监管。同时,朝廷卖盐引的时候,直接在盐引中加征盐税,这样每引盐引售出,朝廷就已经直接把盐税也给征收了。”
  李世民听的不住捻胡子,确实是这个意思啊。
  “这样就能筹得三千万贯?”
  “当然不能。”李超很直接的回答,光是如此,哪可能弄到这么多钱。
  关键得是组合。
  李世民依然不解,他的头脑,对于这种太复杂的东西,尤其是数字游戏的东西,总是有点跟不上。
  后世的盐引,其实可不仅仅是一个买盐凭证这么简单,他还是一种债券。
  历朝历代,盐引就没有那么老实的实发的,基本上都会超发。
  也就是说,可能大唐现在有三千万百姓,按平均一人十斤盐需求来算,一年可能需要三亿斤盐,如果一引盐百斤,那么就是市场一年需要三百万引盐。、
  三百万引盐,交给盐商们,这是正好的。
  但朝廷卖了盐引就有钱,为了钱,于是就超发。
  市场只需要三百万引盐,朝廷却发了一千万引盐,商人们交钱买了盐引,交了盐税,然后去盐仓领盐,结果发现,盐仓没有那么多盐,或者是领了盐,可市场饱和,卖不出去。
  多数情况下,盐场的盐产量也是有限制的,跟不上朝廷发盐引的量,于是乎,更普遍的情况是,盐商们拿了盐引,可却得在盐仓排队领盐,就跟滥发官帽子,官员得侯缺是一个道理。
  有盐引,没盐。
  这时的盐引,其实就相当于一种盐债了,是一种债券的性质。
  超发的数量,如果控制的好,其实也大有益处,但如果超发过多,那么盐市场就会混乱,必然产生腐败现象。
  不过现在朝廷最需要的是钱,因此李超才提出了盐牌和盐引。
  盐政细说下来,很复杂,比如开中法、纲盐法、票盐法等等,有划分区域销售的,也有不限地界销售的。
  李超不打算搞划区销售,而是只要有盐引就能销售,至于卖不卖的出去,全凭市场和商人的能力。朝廷只管收盐和统销,至于具体的全销这些,盈亏这些是统统不管的。
  因此李超的这个盐政,其实类似于清朝盐务改革后的票盐制度。
  “一引盐百斤,一年需要三百万引吗?朝廷每引盐定价多少?”
  盐该定什么价?
  这是个细节,李超觉得可以召宰相们一起商议。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