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节

  穿一身洗得发白的长衫,手执书籍,正在低头看书。
  温钧进门后,他抬头看过来,凝目看了半天,问道:“你有几分眼熟。”
  温钧解释了自己的身份。
  得知温钧是温承贺之子,先生的眼睛一下子瞪大了,站起来上下打量温钧:“原来如此,怪不得一表人才。”
  他和温承贺算是神交已久,对他的儿子温钧自然也有几分了解
  温承贺出事后,私塾解散,他就一直在想,此子会去哪个私塾继续读书。他心里巴望着收下这个有天赋的学生,没想到,对方时隔五年才出现。
  老先生在屋子里转了几圈,按捺不住心里的激动,坐回交椅上,示意道:“说吧,四书五经你如今在家读到哪里了,我给你安排教室。”
  这就是过关了的意思。
  温钧刚刚松了口气,反应过来老先生话里的意思,又面露尴尬。
  他对四书五经的记忆仅限于原主,而原主五年没有读书,早就忘记得七七八八,他来之前也没想到会这么顺利就被人收下,完全没有做好准备。
  别说四书五经,就是三字经他都记不太清了。
  面对老先生期待的目光,温钧只得难堪地解释:“家里出事后,我就没有再看书,以前的东西也忘得差不多了。”
  老先生一愣,面露失望,不可置信问:“一点也不记得了?”
  温钧摇头。
  老先生这下不仅仅是失望了,简直就是恨铁不成钢,戒尺恨恨地打在桌上,痛心道:“你怎么能这么浪费自己的天赋!伤仲永之事,难道你父没有和你说过吗?”
  温钧无奈,想了想,开口道:“先生可否给我三天时间,三天后我再来拜访。”
  老先生诡异的一顿,看向温钧,半信半疑问:“你要在三天之内背下四书五经?”
  温钧不敢打包票,委婉道:“我尽力而为。”
  “好!我就给你三天时间!”老先生也有试探之意,一口答应下来。
  温钧眼底露出一丝亮光,冲着老先生弯腰行礼,拜谢他的应允。
  ……
  三日后,温钧再次站到老先生面前,双手负在身后,神情不卑不亢,缓缓背诵。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
  老先生坐在桌前听温钧背书,目光由一开始的镇定,渐渐变成了好奇、惊讶、震惊、目瞪口呆。
  他竟然真的在三日之内背下了四书五经?!!!
  在老先生还处于震惊中的时候,不知不觉,书房外面挤满了听见动静、好奇而来的学生,
  温钧没有注意到,依旧在背诵。
  等到背诵到《诗经》王风篇,他停了下来,面露一丝无奈:“先生,剩下的我不会了。”
  这三日,温钧通读四书五经,日夜不分地背诵,却只背下了四书,还有部分《诗经》,另外四本书甚至都没来得及看。
  期限一到,他是抱着上刑场的决心来私塾的,只希望他的表现能让老先生网开一面,先将他收下,多给他几天时间。
  而老先生会网开一面吗?
  这个问题都不用思考,温钧话音落地,见猎心喜的老先生早已经站起来,迫不及待要将他收进私塾。
  人这一辈子,不是图名就是图利。
  老先生四十岁得中秀才,知道这辈子剩下的时间不够他再去奋斗举人功名,放弃了学业,退下来开了一家私塾,专心教导学生。
  他开私塾,一不为钱,二不为利,只为了名。
  不能做举人,就做举人的蒙师。老先生希望教出能考中举人的苗子,以此扬名。
  可惜他私塾开了十来年,教出的秀才倒是有几个,举人却从没有过。
  现在温钧摆在面前,如此天赋,只要努力上进,考中举人的几率是其他人的数倍,他又怎么可能不欢喜看中?
  “你若入得我门下,以后就要好好读书,不能再像往日那般懈怠,可能做到?”
  老先生站起来,摸了摸胡子,明明激动得要死,却还是死要面子的故作从容,干咳一声提醒道。
  温钧立刻明白过来他的意思,眼底露出喜色,答应道:“这是自然,学生日后一定勤勉!”
  “很好。既然你也有向学之心,我就收下你。你明日带束脩来!我为你准备入学仪式!”
  老先生喜不自胜,迫不及待地开口,转头就叫来看门的童子,吩咐他去后院和师娘说一声,让她准备好葱、芹等收徒等物。
  他这私塾,马上又要迎来一个新的学生了。
  童子看了眼温钧,乖巧应下,蹦蹦跳跳地走了。
  温钧反倒是有些怔忪。
  因为他忽然想起来,县里三家私塾,他最后才来这家私塾拜访,除了这家私塾距离温家较远,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束脩太贵。
  好不容易考进来了,难道要垮在束脩上面?
  老先生没看到温钧的迟疑,先看见了门口簇拥看热闹的学生,将人轰回教室,回过头,神情慈爱地要送温钧出门。
  这时候,他才看见了温钧的为难。
  “怎么了?可是明日有事,不能前来?”
  温钧摇头:“不,没事,学生明日一定准时过来。”
  束脩这事怎么能和先生说?好在家里还有些底子,回去凑一凑,应该能凑出来。
  温钧也不好意思让老先生送他,再三劝阻,拦下了老先生,独自离开。
  这家私塾他来了两次,出去的路已经差不多弄清楚。
  经过教室的时候,刚刚被老先生赶走的少年们突然冒出来,一下子围了上来,将温钧围在中间,好奇地和他说话。
  “同学,你今年多少岁,分在哪个班?明天就要来上课了吗?”
  “兄弟,我听看门的童子说,你三天前来的时候还背不熟四书,今天一下子就背出来了,是不是真的?你这也太厉害了。”
  “别挤别挤,让我进去!我有话和未来同窗说。嘿,未来同窗,你叫什么,我叫赵博,我看你和我一般大小,是不是要分在我们班?”
  温钧没有预料到他们会这么热情,差点被人群围住出不来。
  还好那个叫赵博的少年眼看大家不像样子,发了一通火,镇住了其他人,温钧才顺利脱身。
  不过,赵博这个自来熟的少年,却是摆脱不了。
  赵博一路热情地将温钧送出门,一路上嘴巴就没停下,到了门口,还依依不舍地挥手再见,让温钧明日一定早点来,他们以后就是同窗了。
  温钧扶额,不明白这些人为什么这么热情。
  等到温钧走远,赵博转身回教室,一进去就被人围住了:“怎么样,打听清楚了吗?这位学霸进哪个班?”
  赵博坐回位置上,面露烦恼之色:“学霸好像有点高傲。”
  “啊?那我们以后的随堂作业怎么办?自从得罪了丛安那个小人,我们的随堂作业都已经被先生批评三回了。”
  赵博一拍手:“不怕,学霸明日就入学,只要我死不要脸,一定能抱紧他这条大腿!”
  第12章
  温钧还在烦恼束脩一事,倒是不知道有人这么期待他的入学。
  到家后,他和家人说了通过入学的消息。
  温常氏和温蔷十分欢喜,迫不及待准备起束脩六礼。
  所谓六礼,就是学生拜师时,赠送给先生的六种带有特殊寓意的礼品,分别为肉干、芹菜、龙眼干、莲子、红枣、红豆。
  此外还有脩金,依各种情况而数量不一。
  像私塾这种私人建立的小学堂,先生不可能做慈善不收钱,一般来说都要提供脩金,而一些德高望重不差钱的大家,收徒多是不要钱的,因为普通的学生就算想要给钱,也给不了多少,既然如此,还不如不要钱,全了两人的师徒之名。
  温常氏出门,找左邻右舍换齐六礼,装了满满一篮子回家,才想起来还不知道脩金几何。
  她连忙敲了敲温钧的门,询问脩金应该准备多少。
  温钧在屋里沉默片刻,打开门,低声回答道:“二十两白银。”
  “什么?”温常氏手上的篮子差点掉下去,震惊地眨眼,脱口而出,“这也太贵了些。”
  即便是她夫君温承贺开办私塾的时候,束脩也没有这样昂贵,只意思地收了六两银子。这是哪家私塾,竟然这么狠?
  温钧解释:“私塾位于城西。”
  只这一句,温常氏立刻明白了,脸色变幻不定。半响后,咬咬牙道:“我再去看看我那还有什么首饰。”
  儿子好不容易想通,她绝不能拖了后腿,今日就算是将夫君赠予的东西都卖了,她也要将温钧送入私塾!
  温常氏下定决心,转身就要进屋。
  温钧拦住她:“不用,娘,我等下出门一趟就行,你在家等我,不要动你的首饰。”
  温常氏停住,有些不解:“你出门去哪里?”
  这几年除了季家不嫌弃,和他们温家母子三人来往,其他一些曾经来往密切的人家,都因为温常氏是个寡居的妇人,避嫌而不怎么上门。渐渐的,关系也就断开了。
  数年不见面,这一时半会的,钧儿能去哪里筹钱?
  温钧也没说什么,转身回屋里拿出那一摞的欠条,给温常氏看了一眼。
  “这是什么?”温常氏吃了一惊,儿子以前那些银子,不是白白送掉了吗,怎么还有欠条?
  温钧没多解释他之前做过的事情,只道:“我去找找他们,应该能收回部分银子,先将束脩交上。”
  “好!”温常氏听到这句话,眼睛一亮,顾不上思考怎么回事,连声道好,送温钧出门。
  不过这时候天色已经不早,温常氏看了眼天色,又叮嘱道:“若是不够,家里还有一些零散银子,你早点回来,别在外面耽误了。”
  温钧满口答应,谁知道这一出门,却直到半夜才回来。
  </div>
  </div>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