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节

  在京城的时候,母子俩每月领的粮食基本上一半米一半面。如今到了原城,每月领到手的全是面。两个月下来,两人都有些腻。
  大宝很懂事,觉得在粮食紧张的情况下,有的吃就不错了,怎么还能挑三拣四。反倒是方立安这个当妈的有些任性,总惦记着换花样。
  面粉换大米其实没什么,都是粮食不是吗?大宝觉得这没问题,让他始终想不明白的是,为什么他妈总是能买到额外的粮食?
  他已经不小了,跟着他妈学了很多知识,每天还会关注时事政策,非常清楚粮食现在是个什么情况。
  国家给定的粮食指标并不低,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填饱肚子不成问题,只有饭量很大的成年人和一些十二三岁正在长个儿的男孩子会觉得不够。
  但这里说的填饱肚子也就是将将够吃,意思就是,如果匀一些给别人,自己难免就要饿肚子。所以想买到额外的粮食,不仅仅是钱的问题,还需要门路和交情。
  大宝知道方立安有钱,在京城能找到路子买到粮食,但是为什么到了原城也能有源源不断的粮食?他妈这么能耐的?朋友满天下?
  这话方立安敢说是,大宝都不敢说信。谁不知道她是个超级宅女?宅到没朋友的那种。
  面对大宝的质疑,方立安还是选择了隐瞒,只说自己出的价高,自然有人愿意卖。
  为了彻底打消儿子的疑虑,她带大宝去了趟银行,让他清楚家里的存款。
  果然,大宝在见到九位数的余额后,整个人都蒙圈了,心想:原来我还是个隐形的富二代。
  方立安险险过了一关。
  再往后,母子俩重复着和在京城一样的生活,身体素质、文化素质两手抓。
  七月,央视新闻报导,西南某山区遭遇洪水决堤,已启动紧急预案,加大救援力度。其他地区必须时刻保持警惕,检查堤坝是否稳固,保证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十月,央视新闻报导,住建局将于2013年10月起在藏省建造第一批试点住房,共计五百万户,各地居民可凭身份证、户口本在住建局官网登记购买。
  十二月,城市新闻报导,各地陆续出现多例鱼鳞病患者,较之以前,呈爆发式增加,请广大市民注意防护。注:非传染病,无需担心交叉感染。
  三则新闻都跟方立安有关,或者说三则新闻的内容都是方立安十分关心的。
  首先是七月份西南某地遭遇险情,方立安在看到新闻播报后,长长的舒了口气。原主的前尘往事就这么了断了……
  之前,她也曾向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去信,言明堤坝有危,建议检修,疏散群众。从新闻报导的遇难人数来看,官方必是没有作为。不过,这也不是她能管的。
  接着,十月,住建局的试点房开建。
  消息一出,一片哗然,什么说法都有:
  “在地震带建房,疯了吗?你敢盖我不敢住啊。”
  “五百万户不会都是矮楼吧?高原上住高层,你是怕我死的不够快?”
  “我有一种预感,也许再不久就要迁都了。”
  “我就想知道,房子建好,卖多少钱一平?”
  “多少钱一平我都不买,便宜没好货,太贵买不起。”
  “……”
  方立安倒是心动不已,非常积极地在官网注册、登记、购买、付款。
  这么说吧,如果整个世界都成了海,那么最后一片陆地一定是青藏高原。就冲这一点,买了也不会亏。
  因为存在限购,一人只能买一套,所以她用自己和大宝的身份证各认购了一套。一方面,算是投资,另一方面,如果大宝结婚了,这婆媳还是分开住的好。
  她买了同一栋楼的十六楼和二十二楼,面积一样,都是一百二十平。单价一万出头,两套房花了小三百万,被网友戏称为“华国最‘高贵’的楼盘”。
  最后,鱼鳞病。
  今年八月份,大宝和她先后患上了。她的病灶在小腿,大宝的在左手臂。症状如其名,就是皮肤上长了鱼鳞,银白色的一团。
  第一簇鱼鳞出现之前,皮肤有点痒,母子俩没有放在心上,挠一挠就完了,谁都没当回事。
  直到某一天,大宝一边哭一边喊,“妈妈,妈妈,我身上长东西了!我要死了!”
  方立安看到,吓了一跳,无他,太可怖了。十来片指甲盖大小的鱼鳞,有序排列,看得人瘆得慌。
  身上出现异状,谁不担心,谁不怕?
  她细细询问大宝前段时间有什么异常感觉,得到答案后,联想到自己的小腿。
  撸起裤腿一看,得,母子俩都有。所以这是传染病?还是两人一起吃了什么?碰了什么?
  方立安在网上搜索这样的症状,当然不是普通千度那种搜索,是她自己编写的程序,可以主动、全方位地搜索所有联网计算机。
  果然,信息很多,主要来自各大医院、研究所。
  从去年年底开始有人出现类似的症状,方立安发现这些人有个共同点——工作和江河湖海相关,长期接触水。
  然后是治疗过程,因为医生无法判定病因,所以保守治疗,用了一些常见的外敷药。无效。
  各医院交流无果,只能列为新的研究课题,试图攻克。
  大半年下来,几家研究所对鱼鳞病的研究总结如下:
  一、不传染。
  二、病源在水,长期接触水源会增加患病几率。
  三、不痛不痒,暂未发现危害。
  这么一看,似乎可以稍稍放心。
  方立安缓缓神,默默接受了自己和儿子长了鱼鳞的事实,这病没什么影响,但也没得治,只能留待观察。
  她把这些研究结果展示给大宝看,让大宝幼小的心灵得到安抚,然后……然后她就掉马了。
  大宝敏锐地发现他的宅女老妈竟然是个黑客大佬。
  厉害了,我的妈!
  怪不得你这么有钱!
  你是不是想有多少钱就有多少钱!
  方立安:……
  再后来,母子俩一直暗中关注着鱼鳞病的发展,得病的人越来越多,虽然治不好,但确实没什么大碍,心理上接受得了就行。
  从那时起,大宝主动要求给自己的文化课加一门计算机编程,争取子承母业。
  2014年5月,雨势再度增大,中雨转大雨。没两天,新闻联播公布消息,6月迁都日城。新首都定在藏省日城。
  然而,最先疯的是住建局试点房的房价,短短几天就从最初的一万飙到三万,比从前京城的高峰房价还高。名副其实的华国最高贵。
  第196章
  随着雨势增大,南方的形势似乎一天比一天严峻。从电视上可以看到,城市里柏油马路上的积水已经漫过脚踝,乡下泥沼遍布,社会秩序初显乱象。
  接着,谁都没想到,不过一个月的功夫,雨水就从脚踝升至小腿肚,渐渐漫过小腿,涨到了膝盖。
  又过了一个月,路上没了嘀嘀作响的小汽车,偶有几辆停在路中央,都是被水淹的熄了火,却找不到清障车来拖的。听说还有很多停在地下车库的车,连着车库一起被泡了,整一个水下世界。
  自打首都西迁的消息放出,越来越多的南方人自发向西部迁徙。拖家带口,大包小包,好不热闹。
  道路积水,陆运不便,得先乘船离开南方,到了西边再换车。一路上可谓颠簸飘摇。家里有老人小孩的,路上就先去了半条命,青壮年还要看行李扛包裹。总之,全都弄得跟西天取经一样,历经千辛万苦。
  首都西迁,工厂西迁,南方人口西迁,西部地区很快热闹喧腾起来。
  方立安趁着这股西迁浪潮,带着大宝二次搬家。原城的房子虽然卖的急,但是并没有亏钱,甚至小赚了一笔。
  原城地势高,虽比不上藏省,但绝对比平原地区妥当。抱着大雨迟早会停的心思的人挺多,其中有不少把目光落在了原城。
  这就便宜了方立安,本来五十万入手的房子,出手时翻了一番。
  大宝今年十四岁,身体虽然壮实,但说到底还是个孩子,搬家的时候,方立安不敢让他出太多力,怕压坏了。
  行李不是很多,两个三十二寸和两个二十四寸的行李箱,放不下的方立安都背着大宝放到空间里了。
  路途遥远,他们选择坐飞机。由于没有直达的航班,中间要在庆城转一道。
  早上九点出发,到藏省省会拉城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五点了,两人在机场附近寻了个旅馆住下。
  第二天清早,乘火车去日城。
  这阵子来日城的人多如牛毛,一是为了避难,二是为了建设新首都。
  客流量暴增,火车加了十来个班次,排队买票的旅客从购票大厅排到广场上还要再拐几个弯。
  方立安被这阵势吓坏了,但除了排队,她也想不到什么好办法。好在火车站贴心的给旅客们搭了一个大棚,不然还得在雨里撑伞。
  虽然队伍巨长,天空下着滂沱大雨,但大家都颇有耐心。排队的两小时里,几乎没人大声叫嚷或者起什么争执,大多前前后后、三三两两聊着天。
  也不看看,火车站里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全是实枪荷弹的武警官兵,谁敢闹事?
  这让方立安一个带着孩子的年轻女人安全感十足,不用担心丢行李,更不用担心丢孩子。
  拉城到日城,三个小时的路程,他们娘儿俩买到的票是下午两点半的,五点半到达,天应该没黑。
  候车室早就没地方坐了,母子俩站在墙角,一人倚着一个行李箱,仔细读着进门时车站给发的《日城新规》。
  上面除了新首都建设期间必须遵守的各项规章制度和违反后将会受到的惩罚外,还有一些招聘信息。不怎么具体,只做了大致分类,给了一个薪资范围,还有相应的积分范围。
  薪资可以理解,但积分是什么意思?
  咨询了车站的工作人员,对方也不是很清楚。然而,不知道为什么,方立安心里隐隐觉得这个积分很重要。
  绝对不止在新首都落户那么简单,更重要的……
  是了,是船!也许会涉及上船资格!她心中一凛,越想越觉得有门儿。
  上船的资格,除非是某种条件极其重要,可以单看一条。
  如果不能单独判定,那么获得“船票”的标准是什么?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上船意味着生存,那么能上船的必定是适者。
  适者意味着最优秀的人类基因。
  最优秀的基因——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新规》代表“德”,工作代表“智”和“劳”,至于“体”、“美”也许还有其他评判机制。
  出去工作本来就不在方立安的计划范围内,有这功夫她更愿意留在家里给大宝上课。
  在亲妈的压榨下,大宝已经开始了《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课程。在原城,方立安还花钱给他买了个高中毕业证。如果不是偏科太严重,对文科不甚上心,说不定可以参加今年的高考。
  </div>
  </div>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