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小说>书库>历史军事>大宋将门> 第470章 有用的小人

第470章 有用的小人

  狄咏奉命沿渭河而上,杨怀玉奉命沿洛水逆流向上,保护沿途堤防。
  他们一共解决了上百起毁坏提防堰口的行为,杀死乐三千多人,还俘虏了许多。
  经过询问,这些人有的自杀,有的挺不过就招认是有人雇佣他们干的。杨怀玉还抓到了一个虞侯,直接把他身上绑满了石头,就要扔进湍急的河水之中。
  虞侯崩溃了,如实招供,他曾经是崔家的家丁,十几年前,被安插到了地方当丘八,崔家一直对他不错,帮着他升到了虞侯的位置,还给她说了媳妇,置办房产。
  这家伙还一肚子道理,说什么士为知己者死,崔家对他不错,他就要报恩云云……暴怒的杨怀玉上去就是一顿嘴巴子,把虞侯的牙齿都给打掉了,脑袋跟猪头似的,要不是还想从他嘴里掏出一些东西,杨怀玉都能直接砍了他!
  ……
  “简直岂有此理!丧心病狂,令人发指!”
  身在洛阳行宫的赵祯接到了呈报,怒不可遏。
  虽然杨怀玉和狄咏很拼命,但是还有十几处堰口被扒开,渭河,泾河,洛水,沿岸千里,水漫堤坝,山溪汇注,洪流倾泻。河谷填平,洪水满溢,宛如一片汪洋,由于堤坝被破坏,蒲城、大荔、朝邑、淳化、泾阳、三原、渭南、华阴、潼关……多达数十州县被洪水淹没,随着大水一起冲走的还有近十万百姓,以及无数的钱财牲畜。
  狂风骤雨,足足下了半个月,才终于放晴。
  等到洪水过去,有些烦的淤泥厚达五尺,原来的房屋被冲毁了,农田也夷为平地,庄稼都埋在泥沙当中,十几个县绝收。
  一无所有的灾民达到了上百万人,而受到灾难波及的还有几百万……可以说,这一场洪水的破坏能力,比起当初黄河决口,还要可怕。
  身为君父,赵祯脑袋都大了。
  “立刻停建洛阳皇宫,集中财力,救济灾民。”
  赵祯立刻要下旨,这时候文彦博突然站了出来,“启奏陛下,老臣以为此举不妥。”
  赵祯愣了,遇到大灾,停建工程,以灾民为重,难道还有错吗?
  只怕千百年来,都是这么干的。
  “陛下,老臣这里有一份王相公送来的表文。”
  说着,文彦博将一份厚厚的万言书送给了赵祯。
  起草这个的正是王宁安。
  当他注意到这场大雨会带来几十年一遇的洪灾之后,王宁安快速思索了眼前的局面。
  相比起崔家兴风作浪,最重要的是救灾,一定要自己这一方不能乱。
  危机就是转机,如果能利用好了,没准还能让西北脱胎换骨呢!
  作为平县奇迹的缔造者,王宁安有着不同常人的见识。
  大灾之后,无数百姓流离失所,农田毁坏,房屋被冲垮。
  这时候想要恢复农田,重建家园,至少需要一年的光景,整整一年,朝廷都要白白拿出粮食,救济灾民。
  西北身居内陆,交通不便,就算东南有粮食,想运到西北也不容易。
  肯定会出现缺粮,肯定会饿死人!
  现在崔家的势力还存在着,一旦他们趁机煽动百姓,裹挟上百万饥民造反,那可就再也无法挽回了。
  皇宫不能停!
  还要加快进度!
  不止要修皇宫,修皇城,还要修河工!修道路!
  王宁安向赵祯提议,这次出现洪水,证明之前的堤防全都不堪用。恰巧研究出了水泥,正好用来加固堤防。
  王宁安建议,立刻在各州县设立水泥作坊,招募工人,日夜加紧,生产水泥,抢修堤防,同时要修整道路,让物资和粮食运进来……
  大灾之年,搞大工程,大建设,滥用民力,绝对是胡作非为,离经叛道,跟千百年的经验迥然不同。
  文彦博打心眼里不同意。
  奈何老家伙看完建议,想法就不一样了。
  大建设就要水泥,用到水泥,他老文就能赚钱!还是很多很多的钱。
  文彦博还发愁,如果皇宫建完了,水泥作坊该何去何从。
  现在王宁安开出了药方,文彦博立刻怦然心动。
  他决定仔细研读一下王宁安的方案,看看这个小子究竟是胡说八道,还是却有高明之处……从头到尾看下来,还真别说,让文彦博读出了很深的体会。
  王宁安最强调的一点,就是招募了工人之后,一定要如数付给工钱,不能低于平时的七成。
  “陛下,老臣以为,工人做工,拿到了工钱,就能养活家人,而且工人有了钱,就能购买粮食,布匹,柴米油盐,锅碗瓢盆。商人见到有利可图,就会不计代价,贩运货物到西北,朝廷的力量毕竟有限,只有动员所有的商人,大家一起努力,才能解决问题。”
  “要想让商人出力,不是下几道命令,喊一喊就行的,必须有利可图……付给工人工钱,确实是一个很不错的办法,只是朝廷的负担会重许多。”
  ……
  王宁安很早就研究过,因为朝廷征税能力低下,货币税收太少,所以历代每逢大工程,就要征用百姓,无偿劳动,严重损害民力,很多人活活累死!
  因此民怨沸腾,秦朝二世而亡,隋朝也只是传了二世,都是因为大工程透支民力,造成百姓起义,国家垮台。
  很多士人都责骂秦朝和隋朝暴虐,并且以此为教训,告诉后世皇帝,要爱惜民力,不要大兴土木,要于民休息……当值得一提的是,不论是秦朝的长城,还是隋朝的大运河,全都泽被苍生,造福千年,后世历代都承袭这两朝的遗泽。
  而且,到了后世,经济学家告诉世人,遇到了经济危机,要扩大财政支出,以工代赈,能提振经济,走出危机……
  王宁安仔细思索过,究竟谁对谁错,同样大修工程,有人亡国了,有人强国了,差别出在哪里?
  经过反复思考,王宁安还真得出了结论,关键就是古代的财政水平太差了,靠着强制手段,逼迫老百姓服役,荒废农事,以致土地荒芜,民生困难,老百姓无以为继,不得不造反。
  可后世则不同,由于有充足的财政支持,修建大工程,是靠着经济手段,采购物资花钱,雇佣工人花钱,商人和工匠有利可图,没有损害百姓,相反还拉动了产业,刺激经济前进……
  既然想通了,王宁安就对症下药。
  在大宋搞以工代赈,必须货币跟上,必须靠经济手段,而不能靠强制命令!
  说起来也是幸运,王宁安身在财政能力最强的大宋,而且他又花了大力气创建皇家银行,解决钱荒。如果在别的朝代,根本想都不要想了。
  更幸运的是王宁安还遇到了很支持他的皇帝,以及一个钻进钱眼的文彦博!
  有时候真的不能鄙视小人,君子以道德作为动力,而小人以利益作为动力,古今中外的历史都证明了,利益远比道德有力多了。
  文彦博研究了王宁安的策略之后,又找来儿子文及甫,他们挖空心思,搜肠刮肚,终于找到了办法。
  “陛下,老臣以为,朝廷岁入有限,且连年亏空,为了救济西北水灾,最多拿出300万贯,其余的资金,必须地方筹措,要想按照王相公的建议,大建工程,没有3000万贯,是断然行不通的。”
  赵祯揉了揉脑门,“文相公,缺口这么大,怎么才能凑齐?”
  “陛下,此次西北遭遇前所未有的洪灾,就该动员西北的力量,解决灾荒。老臣提议,立刻组建西京银行,为所有大工程提供资金担保!”
  说到这里,文彦博的心脏几乎都跳出来了,王宁安靠着什么叱咤风云,可以和政事堂对着干,还不是皇家银行吗?
  执掌皇家银行,他甚至有财相的名号,比起三司使还要威风,
  如果顺利组建西京银行,那么他老文手上也有了一柄倚天神剑!
  看谁不顺眼,神挡杀神,佛挡杀佛!
  赵祯默默听着,文彦博的提议,若有所思。
  皇帝心怀天下,绝不会像文彦博那样,一心盯着自己的利益。
  想了许久,赵祯才说道:“文相公,西京银行可以组建,但是必须要有足够的人才,这样吧,朕让曹佾从皇家银行抽调一批人员,另外再让皇家银行提供1200万贯优惠贷款,这样朝廷和皇家银行一共出1500万贯,西北地方出1500万贯,如果不够,以后再追加。文相公,你意下如何?”
  文彦博愣了一下,他当然想吃独食,可实力有限,面对着赵祯看穿一切的目光,只能把想法藏在肚子里。
  就这样,西京银行横空出世了……
  “危机就是转机,这话还真有道理!”
  文彦博的心都要开花了,过去的日子,他们父子一直处心积虑,为了这个银行奔走,真是想不到,这么快就能成功。只怕崔家也想不到,竟然帮了老夫的大忙!
  只是文彦博很快遇到了麻烦,洛阳的大商人普遍保守,听说要给各种大工程提供资金,许多人都摇头了,甚至原来想要参股的,也打了退堂鼓。
  就在这时候,有一群人赶到了洛阳,他们正是六艺的学生,在光复幽州之后,赵祯下诏改元嘉佑,明年就是嘉佑二年,惯例的科举之年,大苏,二苏,章敦,吕惠卿,曾布,章衡……这一帮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准备在科场一试身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