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小说>书库>历史军事>大唐虎贲> 第424章 得了妄想症的郡王

第424章 得了妄想症的郡王

  翌日一早,罗士信再度给苏定方、刘仁轨、薛永、莫虎儿、奎托斯几人践行,将他们送离长安城,带着些许离别的伤感返回了刑部。
  因为吃了一次亏,刘德威也不敢小觑罗士信。在没有一定的把握下,决定不再动手,安安分分的干着刑部侍郎的权值。
  罗士信也知刘德威在刑部即有威望,自己势单力薄一时间也动他不得,两人处在一个和平时期,相互间平安无事。
  马周比约定的时间提前了一日,得知罗士信在刑部遇到的小小麻烦,正需要他从旁相助,便马不停蹄的赶来长安,至刑部报道了。
  罗士信对于马周极为信任,将自己的发现已经打开的局面,通通都告诉了马周。
  马周也详细的观看了众人的答卷,对于刑部的情况了解了一个大概,赞同罗士信的眼光,刘燕客确实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值得拉拢。不过因为对刑部了解不深,刘燕客是不是刘德威的人,这个难说。马周的职位是刑部员外郎。这所谓员外郎即是设于正额以外的郎官,定员外增置之意。哪里事情忙,有需求便调往哪里。
  罗士信将马周调往司门,让他切身实地的考察刘燕客,看他谁都值得拉拢。至于其他,可以徐徐图之,唯有刘燕客这样的人才慢不得。
  随着时间一天天的过去,大唐歼灭突厥的壮举,在大规模的宣扬庆贺下渐渐淡漠,走出了议论。人总要往前走的,而不是沉迷于昔日的辉煌,不能自拔。因辉煌而满足,反而失去了庆贺的目的。
  在大胜突厥过后,很快令一则消息走漏出来,将天下人的目光吸引过去:李渊以身体不适唯由,着令大唐太子李世民监国。
  虽然李世民一直在做监国之事,但是在此之前名义上是李渊将政务交由李世民,培养李世民的行政能力。真正的主事者,还是幕后的李渊。但是监国命令一下,则意味着李世民在监国期间将全面代替李渊,成为大唐王朝的主宰。有心人已经察觉出这是李渊即将传位于李世民的前奏。
  消息一传开,也引起了一阵轰动,但并没有造成多少动荡。
  只因李建成的太子党已经成为过去式了,李世民的手段极为高明,胸怀也异于常人,他早已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魏征多次劝说李建成先下手为强,将他杀了。但是对于魏征这样的人才,他没有任何的责怪与处罚,反而倍加重视,将他任命为尚书左丞。李建成麾下的第一谋主王珪也为谏议大夫,至于其他人也各自得到了相应的任命,就连武将亦得到了重用,毫无打压排除异己的做法。连原太子党的核心人物都没有遭受排挤,更别说只是跟李建成走的近的他们。
  李世民如此胸襟气度,让满朝文武先后归心,就连李建成的死忠王珪、魏征亦对李世民另眼相看。尤其是魏征,他的心思如李渊一般,觉得李世民野心太大,很可能如杨广一样因为野心将好不容易和平下来的王朝败坏。但随着接触的深入,他也发现了李世民自身的优点,发现自己以前是杞人忧天。面对李世民的大肚,魏征也尽心尽力的为大唐效命,渐渐的成为李世民的臂膀。
  对于李世民即将监国,即将成为大唐皇帝,满朝文武几乎没有任何抵触,大多人都在这两年中认可了李世民在军政上取得的成就。
  当然这世事无绝对,对于李世民即将成为大唐天子这一消息,一人却是寝食难安,日夜惊恐,生怕自己受到清洗。
  此人便是庐江王李瑗。
  李瑗担心自己被清洗是有原因的,李瑗是李渊的堂侄,他的父亲是李哲是隋朝柱国、备身将军,身来就锦衣玉食的,才能没有半点。李渊用人向来亲厚,李瑗虽然无才,却也地位崇高,封庐江王,屡次得到无功晋升,直至升为山南东道行台右仆射。
  唐初时,李渊将天下分为六道行台,以方便手握重兵的大将对外征讨。因此行台长官的权力极大,便如李世民当初的头衔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拥有这个头像的李世民几乎就是一个中原王,掌握河南中原一地的所有军政大权以及官员的调任,土地的分配等等一系列的权力。也是因为如此,历史上李建成与李世民内斗的不可开交的时候,李渊动了将天下一分为二,一半给李建成一半给李世民的念头,而分给李世民的地方正是整个中原。李世民留下的后手退路,也是中原,若不发动玄武门之变,而他争夺太子之位失败以后,便退回中原,在中原另立朝堂。
  就是因为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这个职位,李世民在当时是实打实的中原王。
  李瑗的山南东道行台右仆射固然比不上李世民的大行台尚书令,但也是手握军政大权的雄职。当时除了李世民、李元吉这类皇帝的亲生儿子以外,皇亲之中李瑗的手中握有的实际权力是最大的,就连当时的李孝恭也比不上李瑗。
  李建成意图扩展军事力量,李瑗这外在的实力是他首要拉拢的对象。
  李瑗面对当朝太子的拉拢,哪里还有二话,直接成为了李建成最有利的臂膀之一。
  当时李建成还没有拉拢罗艺,他手上最强的军事二人组正是李元吉与李瑗。
  李元吉是公认的二货,李瑗也是一个二货。两个二货加起来,不会有负负得正的效果,只会越来越二。
  李元吉利用李瑗在山南东道的权势,在襄邓一代安插了自己的势力,为“迁都”做未雨绸缪。
  总之李元吉怎么安排,李瑗怎么配合,他作了许许多多帮助李建成、李元吉对付李世民的勾当。只是因为他在任期间毫无功绩,李渊都看不下去,将他改任幽州都督,将他丢到了幽州……因为他的懦弱,李渊还特地给他安排了王君廓这样的猛将。
  就算失去了利用价值,李瑗也毫无疑问的是太子党的一员。
  结果事到如今……李瑗自然是悲剧了。
  李建成被贬蜀中,李元吉失踪多年,存活的几率渺茫……
  世上没有后悔药吃,李瑗自从李建成失败被贬之后,一直就担心自己受到连累。庐江王、幽州总管,诚可谓是位高权重,却因为当初站错了位子,没过一天的安心日子。
  这得到李世民监国即将登基为帝,整个人更是惶恐不安。
  这古往今来,新皇即位,几乎无一例外,对于身怀从龙之功的人物大势封赏,对于那些曾经反抗他的人物杀鸡儆猴,从不手软。
  李瑗便如得了妄想症一样,时时刻刻的妄想着李世民要洗清他,拿他开刀……
  越想越怕,越怕越想……
  整个人就如神经了一样,神神叨叨的。
  “岳父大人,朝中来人了……”王君廓毕恭毕敬的来到了李瑗的住所知会,说道:“陛下派遣通事舍人崔敦礼来拜会,不知为了什么事情。”
  “啊!”李瑗手心一抖,手中的茶盏摔落在地,四分五裂,惊惧道:“这可如何是好……完了完了,太子这是要向我动手了。”
  王君廓看着惶恐不安的李瑗,眼中透露着一丝蔑视,心底轻轻的哼了一声,面上却无比恭敬的道:“岳父大人不用担心,形势未必如此的糟糕。不如先听一听崔敦礼的来意,指不定是特地嘉奖岳父的呢?岳父大人镇守幽州边陲之地,致使边疆安定,从未遇过贼寇袭扰,劳苦功高。幽州在岳父大人的治理下也是一片祥和,百姓安居乐业。太子殿下凭什么针对您?”
  李瑗一听也觉得有点道理,心中略微安定,颔首道:“贤婿客气了,这一切大多都是你的功劳。”深深的吸了口气道:“走吧,我们去见一见那个叫崔敦礼的使者……”
  “崔敦礼见过郡王殿下,奉陛下圣喻,特召郡王殿下回京朝见。”崔敦礼出生博陵崔氏,礼节做的十足,一举一动,儒雅非凡。
  李瑗闻言脸色却是惨白,豪无血色,身子竟然晃了晃,险些向后栽倒下去。
  崔敦礼见李瑗突然如此惊恐,心中疑云大起,不动声色的看了一旁的王君廓一眼:想起来此行监国太子李世民的吩咐:“孤得到王君廓传来的消息说庐江王李瑗暗中培植亲信,集结兵马,疑有反意。你此去请李瑗,切勿小心注意,探查庐江王是否拥有反意。若真有反意,火速来报。”
  “外放大将得皇帝召见回朝是一件光荣的事情,庐江王如此惊恐,难道?”
  崔敦礼感觉自己呼吸有些急促了。
  李瑗苍白着脸,半响才反应过来,一口应下,让人送崔敦礼下去休息。
  崔敦礼这一走远,李瑗便迫不及待的来到王君廓面前,震恐道:“不妙不妙,这个时候将我诓骗回朝,哪有什么好事!”
  王君廓愤然道:“想不到李世民如此狠毒,岳父大人这一去哪里还有半点活路,如今您拥兵数万,何必自投罗网……小婿愿意追随岳父大人,殊死一搏。”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