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小说>书库>历史军事>民国大文豪> 第361章 一本小说引发的风暴

第361章 一本小说引发的风暴

  在前往英国的邮轮上,三人谈论了很多话题。
  他们是中国文坛的中坚力量,有着不同的生活经历,看待世界的眼光区别很大。
  他们的交流非常坦诚,彼此交换了各自对国家、对文学、对生活的看法。
  有激烈的争辩,有会心的笑容,有慷慨悲歌,有意气风发。
  或许是因为邮轮是一个私密的空间,双方的关系还不错,所以说了很多平时不会说的话。
  三人都没有意识到这是一次极为重要的交谈。
  在一次颇为尽兴的辩论后,郁达浮提议以后把这些有意思的话题记下来,既然是在去西方的路上,那不如就叫做《西游记》。
  这个名字倒是和他们此行的目的有些贴合。
  唐僧到印度取经,是中国和印度之间的文化交流,他们到英国办书展,同样是文化交流。
  只是一个是引进来,一个是走出去。
  这个时代,国内的出版社一直注重的是引进来,翻译了大量的西方著作,却很少走出去。
  这和中国人的不自信有关,觉得作为弱国只有学习强国的知识,而不是推销自己的文化。
  郁达浮说的是戏言,没想到却变成了现实。
  这部散文形式的《西游记》在十年后由郁达浮整理而成,成了后世学者研究他们三人思想的主要资料,也是现代文学史上非常重要的一部文学著作。
  其中对民国时期人物的点评极为精准。
  当然,最为重要的是对中国时局的分析和把握,三人的观点尽管不同,却很有研究价值。
  在这部《西游记》中,林子轩坚持日本一定会侵略中国,是中国的大敌。
  这和他写的《1984》一样,都像是对这个世界的预言,让后世的研究者们佩服其超越时代的眼光,不愧是中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1927年4月20日,美国纽约,《1984》正式发售。
  出版社对这部小说极为重视,林子轩已经用事实证明他是一位畅销书作家。
  而且,这部小说的内容极富有争议性,在出版社内部的评价很高,对他们而言,不怕小说有争议,就怕没有宣传的噱头。
  “这是一部刺穿苏俄虚假社会的杰作。”
  “这是一部政治讽刺小说,从中可以看出独裁统治的可怕。”
  “这无疑是一部天才之作,很难想象竟然出自一位东方作家的笔下。”
  像这类的宣传比比皆是,在报纸和文学刊物上,都能看到文学评论家的书评。
  之所以有这么好的效果,和出版社的大力宣传有关,也因为这部小说本身就有无数的解读和话题,能够引起他们的兴趣。
  美国文学评论家就喜欢这种富有争议性的书籍,如此才能体现他们的欣赏水平。
  何况这本小说还是讽刺苏联的作品,作为美国人,无论怎么批判都不会惹来麻烦。
  最关键是,林子轩的这部小说质量很高,有丰富的内容可写,可以从各种角度进行解读,甚至能够作为一门学问来研究。
  这正是文学评论家梦寐以求的小说。
  不少美国评论家感慨不已,觉得这位中国作家成长的太快了。
  当《乱世佳人》出版的时候,林子轩还籍籍无名,但这部描写美国南北战争的小说已经成为美国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随着时间的推移,《乱世佳人》会在美国文学史上占据极为重要的位置。
  接下来是《麦田里的守望者》,这本原本不被重视的小说却取得了销量奇迹。
  虽然很多学校禁止这本小说进入学校图书馆,理由是怕教坏学生,但这部小说仍然是学生们的最爱,有成为经典的趋势。
  至于《蝇王》,获得了美国文学评论界的高度评价,被认为是一部难得的杰作。
  让美国读者意识到林子轩不仅能写通俗小说,还能写这种寓意深刻的寓言小说。
  《1984》是林子轩第四部在美国出版的长篇小说,这本小说无论是内容还是写作风格都和以往不同,可以说是一次巨大的飞跃。
  和其他作家相比,这种几乎每年一部高质量小说的作家实在是让人惊叹。
  如此高强度的创作激情不是每一位作家都能一直保持,因为写作是一件艰苦的工作,尤其是写如此高水平的文学作品。
  这是他们不知道林子轩还在中国写其他文学作品,否则会更为惊讶。
  这次《1984》的出版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首次印刷了两万册,在美国各大城市发售,很快就销售一空。
  这明显是要大火的节奏。
  有了前面几本书的铺垫,在美国读者的心目中,林子轩写的小说就是质量的保证。
  他已经成为美国著名的小说家了,甚至有美国读者为他组织了书友会,这是铁杆粉丝。
  这只是小说热销的一个方面,还有就是报纸的宣传以及文学评论家几乎一边倒的赞誉。
  不少美国人推崇《1984》其实是想借着这本小说批判苏联,小说中明显有苏联的影子,包括斯大林和托洛茨基等人。
  美国读者本身对苏联同样好奇,种种原因加在一起导致了小说的热销。
  即便林子轩在《1984》的序言中做出说明,这本小说受到俄国作家扎米亚京《我们》的影响,并不是针对苏俄,而是对未来的一种提醒。
  但美国人不会相信。
  消息灵通的《纽约时报》还转载了林子轩在中国报纸上发表的游历苏联的游记。
  他们截取了其中林子轩对苏联的批判,认为这是一位东方作家对苏俄的真实看法。
  随后,有美国出版社愿意出版林子轩所写的那本《莫斯科不相信眼泪》。
  可以说,《1984》的出版点燃了美国国内批判苏联的风潮。
  对此,苏联反应很快,他们召集世界上倾向于苏联的作家和文学评论家展开反击,并宣布林子轩在苏俄是不受欢迎的人。
  苏联国内的作家虽然没看过《1984》,还是纷纷在报纸上攻击林子轩。
  特别是当初在莫斯科负责接待林子轩的苏联作协的作家们,更是把林子轩骂成是叛徒。
  由此,这股风潮从美国带到了全世界,演变成了风暴。
  欧洲的作家们也知道了这本小说和林子轩其人,他这次真的是风靡世界文坛了。
  还在邮轮上的林子轩并不清楚外界的情况,他不知道在欧洲文坛正有一场风暴在酝酿,无论是称赞他的,还是批判他的,都在等着他的到来。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