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小说>书库>历史军事>明末传奇> 第845章 出人预料的交易

第845章 出人预料的交易

  退回到山西的李自成,突然发现日子不好过了。
  此番四十万义军出征,目的就是拿下北直隶和京城,这样就能够彻底壮大义军的实力,不过征伐需要大量的粮食,前期筹备的粮食不少,足够征伐的开销,可惜在保定府的一番大败,损失了太多的粮食,让粮食问题瞬间表露出来了。
  秋收季节过去的时间不长,该征收的粮食全部都征收了,继续征收粮食肯定是不行的,那样会导致河南与山西等地的大乱,更何况有钱人几乎都跑到陕西去了,留下来的要么就是无法远行的穷苦百姓,要么就是支持义军的人,继续征收粮食,维持义军的开销,让这些人负担太重、活不下去了,那么义军就将失去支持。
  以往这些事情基本都是顾君恩出面处理的,李自成很少操心,他主要关心的是义军的战斗力、规模以及作战目的和部署等等,现在粮食问题迫切的摆在了面前,顾君恩也想不到很好的办法,那就需要李自成也开始思考了。
  缺粮的滋味李自成是非常清楚的,原来他是驿站的驿卒,有着固定的工作,后来因为朝廷裁撤驿站,让李自成失去了饭碗,生活难以为继,感受到了挨饿的滋味,才毅然加入到义军队伍之中的,义军能够维持到现在,规模越来越大,就是因为挨饿的人太多了。
  义军决不能够缺粮,否则就无法维持下去了。
  山西与河南两地,同样是灾荒连连的地方,这两年稍微好一些,但老百姓根本没有恢复,义军征收粮食,本就让不少的老百姓遭殃了,再次去征收肯定不行,做的过分了,会引发老百姓造义军的反,李自成无法承受这样的局面。
  走投无路的李自成,将眼光看向了南方。
  南方的富庶,李自成有耳闻,顾君恩也侧面说过,尽管没有到过南方,可想必这些传闻不会有假,不要说南方,就连郑家军掌控的陕西,老百姓都是稳定的,近十年的时间过去,陕西的人口越来越多,可没有谁造反,甚至连土匪都销声匿迹了。
  率领义军到南方去抢粮食,那是找死的做法,李自成绝对不会做,南方都被郑家军掌控,郑家军的战斗力强悍,这支强悍的郑家军,不逼到绝境不要去招惹。
  剩下的就是出钱买粮食了。
  这样的交易,义军还从来都没有做过,以前是流动作战,没有固定的根据地,粮食全部都是强行的征收,或者直接抢,现在有了固定的地方,粮食问题就必须要考虑了。
  其实义军占领河南与山西两地,时常遭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粮食。
  李自成想不到很好的办法,他也不可能变出来粮食。
  从南方购买粮食的想法,最先是顾君恩想出来的,但顾君恩说的比较隐晦,并未直接提及,如今走投无路想不到好办法的李自成,唯一想到的也是购买粮食。
  李自成与顾君恩密议之后,最终还是决定到南方去购买粮食。
  义军派出的代表,是李自成的侄儿李过。
  李过此人一直都很是低调,其实李自成开始造反的时候,身边唯一跟随的人就是李过,可这么多年过去,李过在义军之中的地位,明显不如顾君恩,甚至不如刘宗敏。
  但这只是表面现象,李过在义军之中也许地位不是那么显赫,但是在顾君恩和刘宗敏等人的眼中,是非同一般的。
  这次李自成派遣李过代表他到南方去,确切的说就是到南直隶去购买粮食,就是想着让李过真正展露出来才能。
  李过出发之前,李自成与其密议了整整一天的时间。
  李过出发的时候,身上携带的是洪门钱庄的票根。
  这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洪门钱庄的票根,京城早就存在,北直隶更是普遍存在,且洪门钱庄的票根,被北方视为与黄金白银同样宝贵的东西。
  李过十月中旬抵达南京,一路上还算是顺利,他装扮成为商贾,掩护的亲兵则装扮成为随从,大明北方已经完全乱了,官府的路引没有了任何的作用,加之郑勋睿掌控的南方,根本就不需要路引等东西,故而李过一路上还算是顺利。
  期间也遇见了一些土匪,不过李过身边的护卫可不是吃素的。
  从河南进入到南直隶,李过已经被南直隶的平静和富庶惊呆了,南直隶和北直隶比较起来,简直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北直隶哀鸿遍野,很多地方百里无人烟,南直隶官道上的行人熙熙攘攘,看不见面带菜色的人。
  这让李过以为自己看错了。
  进入到南京之后,南京城内的繁华,更是让李过无所适从了,尽管他是李自成的亲侄子,可常年跟随李自成征伐,很少到繁华富庶的地方,也没有体会过安逸的生活。
  这让李过感受到了郑勋睿的可怕,也隐隐明白了郑家军为什么会如此的强悍。
  尽管李过认为自己一切都做的天衣无缝,行动非常保密,不过他们进入到客栈之后,很快就有人登门了,登门之人自报家门,乃是郑家军调查署的人。
  李过和身边的护卫不会反抗,他们是到南直隶来购买粮食的,本来就想着见到郑勋睿,或者说不够资格见到郑勋睿,见到能够做主的人也行。
  被带到郑家军军营之后,李过很快自曝身份,将来到南直隶的目的说出来了。
  李过还是很聪明的,尽管他对郑家军如此之快就掌握了自身的行踪感觉到奇怪。
  南京兵部。
  吏部尚书周延儒、户部尚书徐望华、礼部尚书杨廷枢以及刑部尚书、郑家军总兵郑锦宏集中在厢房,他们正在讨论李自成派遣人员前来购买粮食的事宜。
  李自成居然派遣人到南直隶来购买粮食,这让所有人吃惊,故而争论也很是激烈。
  周延儒和杨廷枢是激烈反对给流寇卖粮食的,南直隶不差这点钱,根本没有必要给流寇卖粮食,至于说李自成派遣的代表李过,抓起来就完事了。
  徐望华和郑锦宏没有表态,既没有赞成也没有反对。
  这也成为了一种常态,不管遭遇到什么事情,徐望华和郑锦宏是站在郑勋睿的角度考虑的,脑子里面根本没有皇上和朝廷的概念,说的不客气一些,不要说是面对流寇,就算是面对后金鞑子,有利的事情他们也会赞同的。
  周延儒和杨廷枢就有些不同了,两榜出身的进士,周延儒和郑勋睿一样,还是殿试的状元,在他们的脑子里,皇上和朝廷的影子是不可能完全抹去的,遇到任何的事情,在考虑郑勋睿利益的同时,也要想到皇上和朝廷。
  郑勋睿也默许这种情况的存在,他很清楚,不可能在短时间之内消除天下读书人对大明皇上以及大明朝廷的忠心,这是做不到的事情,他身边的大臣也不可能完全都是绝对的心腹,这个世界上没有那么完美的事情。
  每次讨论出现这样的分歧,也是很正常的。
  周延儒和杨廷枢表态之后,郑勋睿看了看徐望华和郑锦宏,他知道两人有些为难,与流寇交易,这样的事情说出去了,肯定不好。
  “周大人和杨大人明确表态了,不赞成与流寇交易粮食,不过我却不这样看。”
  郑勋睿的话语刚刚说出来,周延儒和杨廷枢的脸色就有些变化了。
  “二位大人不用着急,你们说的有道理,南京不差这点钱,不需要靠这样的交易来维持,不过有一点我提醒二位大人,流寇掌控的河南与山西两地,可不仅仅都是流寇,这里还有不少的百姓,而且都是最底层穷苦的百姓。”
  “北方这些年的战乱和灾荒,造成的后果我不多说了,前段时间我同意恢复漕运,并非是想着皇上和朝廷,而是想到了京城里面那么多的老百姓,若是我们停止漕运,我相信真正承受苦难的,还是老百姓。”
  “山西与河南的情况是一样,若是我们不同意与李自成交易粮食,那么走投无路的李自成,只会将手伸向老百姓,最终首先遭难的还是最底层的老百姓。”
  “这么多年,我在陕西、南直隶等地做事情,首先想到的就是老百姓,只有让老百姓安定下来了,让他们能够吃饱穿暖,我们才有可能做其他的事情,我们所谓的国家强盛,若是老百姓都吃不饱穿不暖,所谓的强盛岂不是笑话。”
  “邦以民为本,这句话南方所有的官吏都要记住,他们所获取到的一切,都是老百姓给与的,没有老百姓种粮食,官吏就没有吃的,没有老百姓织布,官吏就没有穿的,当官不为老百姓办事,那就回家去种地。”
  “此番的交易,户部负责操作,我就不见那个什么李过了。”
  “不过有一点要告诉李自成,若是交易了粮食,河南与山西两地还是有大量的百姓饿死,那就不要怪我不客气了。”
  郑勋睿的态度很明确,同意交易,具体细节方面由徐望华去操作,当然事情还是需要保密的,不能够泄漏出去。
  尽管郑勋睿说到的理由是为了老百姓,可徐望华和郑锦宏等人明白,这里面还有其他的原因。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