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小说>书库>历史军事>唐朝工科生> 第775章 时代在进步

第775章 时代在进步

  虽然主政一方,但张德并不能够理解时下官僚们的紧迫追求。如果是贞观五年之前的官僚,大概还能体会一番他们“出将入相”的渴望。
  但是现在,目不暇接的“动荡”,伴随着诸如“迁都洛阳”、“卢氏献土”、“清崔重创”、“博崔覆灭”等等“事件”,旧有的价值观,终究是遭受到了不可逆转的重创。
  “五姓女”依然是受到追捧的,但到底是不如从前。以前娶上一个“五姓女”,次级世家便能进入“五姓七望”的圈子,获得超一等世家的扶持,从而在士族阶层中,有着令人惊羡的地位。
  而这种地位,自然会让他们的子弟,在官场中如鱼得水,乃至无往不利。
  哪怕“科举”的大力推广,真正能够在“科举”中脱颖而出的,依然是依附在“五姓七望”身上的那些次级世家子,即便是所谓的“寒门子弟”,上溯数代,怕不也是曾和崔氏同殿为臣。
  齐心协力的“五姓七望”在范阳卢氏丢掉幽冀的大量的牧场、耕地之后,本就是让人心生狐疑,而伴随着巨野县一事,清河崔氏的光环褪去,贞观新贵们的膨胀,伴随着新学算学王学等等崛起,仿佛在朝为官,也没有那么艰难的样子。
  某只幺蛾子的翅膀,虽然不能产生“幺蛾子效应”,但还是让不少新贵们眼睛一亮:煎饼原来是卷着吃的啊。
  旧有的庄园经济不能说迅速崩坏,但无法再控制劳动力,却是不争的事实。
  原先畏惧“五姓七望”的光环,但现在却发现,那几十万乃至上百万被束缚在老士族之下的劳力,只要有贞观皇帝御赐的“尚方宝剑”,“为民请命”这种大有裨益的饭后运动,也不是不可以做得嘛。
  朝廷要把农民、农奴、雇农赶到永业田、新庄园以及城镇中去,这不仅仅是贞观皇帝的期望,同样也是贞观新贵以及洛阳新贵的期望。
  其中涉及到的行政成本、管理成本、利润预期,迫使着贞观君臣都在玩一款唐朝版的《勇者斗恶龙》。
  巧合的是,扮演恶龙的,是五姓七望。
  新式的大量使用工具的农庄,逐步替代着旧式的世家庄园。出于对既得利益的巩固,贞观新贵以及洛阳新贵,不得不以律法的形式,给予雇农、农奴更多的“让利”。而这个“让利”,是建立在对老牌世家的侵吞甚至消灭上。
  而保障这个行为的,是贞观皇帝史无前例的暴力机器。在贞观十六年的当下,没有任何一个已知的暴力组织,能够对贞观皇帝发起挑战。
  也正是在这个基础上,侵吞了大量老牌世家的实力之后,贞观君臣做到了在核心地区的人口集中,其中尤以长安、洛阳、扬州、苏州等超大城市为代表。围绕这些超大城市,行政官僚在管理自己的辖区时,可以管理远超以往数倍的人口。
  而只要管理好了这些人口,未来只要皇帝的接班人不是杨广那般的蠢货,就可以轻松应对来自“老臣”“权臣”等等内部势力的挑战。
  可以说,让张德从一个唐朝官僚的角度来看,皇帝陛下绝对英明神武,万岁万岁万万岁。
  大唐能不能千秋万代不知道,但肯定不会和前隋那般二世而亡。
  然而……这些都跟江南土狗没有一根卵毛的关系。
  “什么鬼?!这些损招都是跟谁学来的?”
  国内有李董在推动人口集中管理,然后号召全国人民大生特生,有奖生育不敢说蔚然成风,但在关洛之间,绝对是“英雄妈妈”辈出,用“一窝能生十几个”不足以形容其万一。
  可国外想要搞人口集中,或者说劳力聚集,却相当的困难。
  武装捕奴或者武装贩奴是不能持久的,奴工也不可能为了黑暗的未来而努力工作。当一个奴工消极到“混吃等死”的时候,这就不是生产力,连生产工具都不算。
  于是某“使命必达”的船队总扛把子,想到了一个好主意:从国内的亲王手里,买几个闲散的官职过来,然后拿到国外去用……
  比如某个用显微镜观察自己撸一管到底有多少小蝌蚪的亲王,要不是实在是风险不可预测,他连吴王府的“国丞”都想卖给王万岁,拿去扶桑换钱,然后投资到伟大的显微镜下小蝌蚪找妈妈事业。
  虚封的职位在国内是没有卵用的,然而到国外,谁特么知道?
  贞观年间的跨国诈骗,就这样诞生了。
  混到某些亲王府一个九品虚职的扶桑土鳖,四个字来形容那是“喜大普奔”,然后施施然地用高人一等的姿态,凌驾于自己的“同胞”们之上。
  华润号在扶桑的庄园,经历第一次劳力危机的时候,被“使命必达”精神一击必杀,顺利度过了相对艰难的时期。
  至于同期周遭地区的农民数量锐减,令制国税赋跌落低谷,那是另外一回事情。
  当然,一个招数在某些地方可以用,在某些地方,可能就不太好用。
  比如说单雄信的后人,他的做法就显得很有人情味,完全没有跨国诈骗的意思。
  “这他妈又是跟谁学的坏招?”
  单道真单大哥,他是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所以虽然也做奴隶贸易,但不代表他内心是邪恶的黑暗的,正相反,在流求这种紧邻母国腹心的地方,单道真单大哥虽然也和土著进行沟通,但更多时候,会对那些“亲善”的土著,用更公平的方式来交流。
  比如说种甘蔗,土著蔗农是有工资的,而单道真单大哥,会一次性支付一年的薪水,然后土著蔗农,通过一年的劳动,来抵消这一次性支付的薪水。
  至于有些时候,某些蔗农干了一年,好像还不够抵消预支的薪水,于是欠了债,这就是个人的勤奋与懒惰问题。
  当然了,欠债还钱,天经地义。“白杨”或者“民兵”,不是用来欣赏和唠嗑的。
  至于接下来很不巧又欠债……
  那是另外一回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