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他答应地痛快,陆明玉脸色好看了些,喂完女儿,想到太夫人,陆明玉幽怨地问他,“你去给祖母请安了?”都快吃晌午饭了,不知道太夫人会不会怪她睡懒觉。
  “祖母、二婶去安国寺了。”楚行笑着看她,眼里多了一丝宠溺,“今天阿暖想睡多久就睡多久。”
  陆明玉恍然大悟,她记起来了,太夫人昨日派人知会过她,说她与二夫人要去安国寺上香,只是叮嘱她管家,没有邀请她同行,八成是为了给庆王妃母子祈福吧。
  大夏天的,陆明玉巴不得舒舒服服地待在家里,因此心里并无任何波动。
  倒是太夫人,这趟安国寺之行,却遇到了一个不小的……惊喜。
  第172章 172
  夏天来安国寺的香客,都会赶在日头升高前过来,涂个早上凉快。
  楚国公府的马车抵达山脚时,安国寺厨房厨房的炊烟才刚落不久,马车听闻,太夫人打盹醒来,由丫鬟伺候着简单收拾收拾,慢悠悠地下车了,外面楚二夫人早已过来搀扶婆母。
  楚二夫人嫁妆丰厚,进门后便对太夫人非常孝敬,言行举止挑不出半分错。太夫人呢,大房儿媳去世后,她身边就一个二儿媳妇可以商量事情,儿媳又那么懂事,因此这对儿婆媳俩关系十分融洽。
  坐着山轿,迎着清晨凉爽的山风,婆媳俩神清气爽地上山了。
  楚国公府离安国寺二十来里地,但他们是富贵人家,力气活儿有丫鬟小厮们准备,主子们只需要起早打扮,上了马车还能补会儿觉,是以舍得早大早。穷苦人家没有马车代步,一般舍不得折腾,宁可晚点起来去城门口跟其他百姓合搭骡车,所以太夫人她们到了山门前,路上只能瞧见稀稀落落的香客人影,都是附近的村民百姓。
  “有阵子没来了。”太夫人边拾阶而上,边眺望远处的风景。她六十多了,不过平时保养得好,身体十分康健,为了显示拜佛的诚心,坚持自己爬上寺前的石阶。
  楚二夫人小心翼翼地扶着婆母,轻声道:“母亲这么看重四皇孙,大热天亲自来替他祈福,回头我告诉茵茵,她准得感动哭了。”庆王妃闺名叫茵茵。
  太夫人马上道:“这点小事,你就别跟她说了,她在坐月子,别叫她担心。”三个孙女,太夫人确实最喜欢大孙女庆王妃,毕竟是家里第一个姑娘,大孙女又知书达理的,无论才学还是气度,都是三个孙女里最出挑的。二孙女楚盈美则美……
  想到楚盈柔弱的脾气,太夫人轻轻地叹了口气,心想一会儿还得求菩萨送她一个好孙女婿。虽说有偏心,但太夫人由衷希望三个女儿都嫁得好好的。
  一开始婆媳俩还有心情聊天,慢慢地就没力气了,爬到台阶顶端,太夫人老脸泛红,额头鼻尖儿都是汗。楚二夫人稍微强点,忍着腿酸,先伺候太夫人。太夫人大口大口地喘着气,抬头时,无意发现前面通向安国寺寺门的青石路旁,跪着一对儿母子,低着头,只能看清侧脸。
  太夫人平复片刻,好奇地问旁边专门招待她们的知客僧,“那是……”
  知客僧回头,瞧见那对儿母子,他神色怜悯地解释道:“那位女施主进京寻夫,路上用光了盘缠,求主持收留。主持慈悲为怀,暂且为她安排了客房,只是佛门净地不适合长久收留女施主,主持特许她在此摆出寻夫的启事,兴许有人认得她夫君。可惜女施主连续跪了三天,至今没有任何音讯,若明日还没消息,本寺也不得不送她下山。”
  太夫人听了,心里没有任何波动,这样的可怜事,她听得多了。不过路过那对母子时,太夫人还是忍不住看了过去,就见那位母亲二十出头的年纪,穿一身洗得发白的淡绿细布衣裙,模样倒是生的极好,肤色白皙,嘴唇红润,眼睛……
  大概是感觉到她的注视,少妇抬头朝她看来,一双桃花眼明亮美丽。
  太夫人愣了下,看着少妇怯懦地迅速低头,她眼前却浮现出长孙媳妇的那双眼睛,再仔细观察那少妇,脸庞居然与陆明玉有三分想象,若是加上那双眼睛……
  太夫人不由有些感慨,没想到会遇到这样一个人。
  看完少妇,太夫人往前走了一步,再去看孩子。男娃穿着一身比她母亲略新的灰布衣裳,看个头约莫七八岁。太夫人看过去时,男娃已经在新奇地打量她了,目光相对,男娃并未像他母亲那样退缩,反而一眨不眨地继续看太夫人……头上的首饰。
  太夫人却在看清男娃模样时,心头猛地一颤,难以置信地盯着对方。白白净净的脸蛋,乌黑水润的凤眼,这粉雕玉琢的孩子,怎么跟记忆里次孙小时候一模一样?
  太夫人下意识地转向儿媳妇。
  楚二夫人比婆母还震惊,视线黏在男娃脸上还没回来呢,而男娃看到她,终于露出一丝胆怯不安,低下头,往母亲旁边缩了缩。
  太夫人婆媳俩不由自主地追着他,然后,同时发现了少妇面前的木板。木板上面贴着一张白纸,上面简单又清晰地交代了女子的故事:“民妇董氏,祖居荆州,夫婿姓石名千,京城商家子弟,八年前失散,望有其音讯者告之。”
  目光掠过男人的名字与身份,太夫人暗暗松了口气,自家可不是什么商家,孙子更不姓石……念头才起,脑海里忽然有什么一闪而过,太夫人再次看向男人的名字,石千,石千,莫非是时谦?
  有了怀疑,再看少妇出身荆州,太夫人忽然记起一件事,次孙曾经外出游学两年,也去过荆州,若他当年真做过荒唐事,真有个骨血在外面,那孩子的年纪……
  太夫人不敢再往下想了。
  “母亲,咱们先去上香吧。”楚二夫人也回了神,收回视线,她脸色不太自然地对婆母道。
  太夫人点点头,一行人慢慢前行。
  人走了,董月儿悄悄抬起头,盯着那些衣着华贵的妇人,眼里露出欣羡,只是想到周叔的计划,明天跪完装完寻亲的样子就可以去楚国公府认亲了,一旦成功,她也会过上锦衣玉食的好日子,董月儿心底又浮现出希望。
  “润哥儿坐会儿吧。”董月儿自己跪着,扭头叫儿子坐。
  润哥儿点点头,乖巧地盘腿坐在母亲旁边,眼睛也望着太夫人等人离开的方向。从去年开始,周叔就教了他很多事情,润哥儿学的特别认真,记得牢牢的,因为周叔说了,他记牢了,他与母亲才会有好日子过。
  日头渐渐升高,香客们陆续从他们身边经过,有发善心的,扔了些铜板给他们。董月儿全都收了起来,收着收着,发现一个铜钱中间塞着一个小小的纸团。董月儿吃惊地抬起头,左右看看,没有发现任何熟悉的身影,她皱眉,抠出纸团悄悄打开。
  周叔教她认字了,不多,但纸团上的字她都认识。
  纸团上说,让她做好准备,今日可能会见到太夫人。
  董月儿也是有点心眼的,忆起清晨时遇到的两位贵人,她隐约猜到了什么。董月儿心扑通扑通地跳,只是当那两个贵妇人平平静静地再次从她们娘俩身边经过,径自下山去了,董月儿的肩膀顿时耷拉了下去,原来是她多想……
  “董夫人,我家夫人可能有你夫君的消息,只是她不便在这里与你细说,你愿意随我们走一趟吗?”一个布衣打扮的四旬夫人蹲了下来,眼睛探究地盯着她道。
  因为这人打扮不像与之前的贵妇人是一伙的,董月儿完全没有联想到太夫人,还以为对方真有楚随的消息,立即兴奋起来,激动地问道:“真的吗?”
  四旬妇人连连点头,“千真万确,你夫君是叫时谦吧?”
  董月儿眼睛更亮了,当即不再怀疑,带着儿子回客房收拾收拾东西,这就随着对方下山去了。
  第173章 173
  安国寺周围风景清幽,山林不少,董月儿一手提着包袱一手牵着儿子,见前面的妇人居然要带她往一座树林走去,董月儿突然有些紧张。看眼前面的树林,她警惕地停下脚步,问道:“你家主子在哪里?”
  她长得好,这几日有些赖皮或纨绔子弟不好在安国寺动手,就骗她说有楚随的消息,董月儿知道周叔藏在暗处,没有得到提醒,她谁都没信,今日周叔暗示她可能会见到太夫人,她才放松防备跟了来。
  四旬妇人回头,指着小树林道:“夏日天热,我家主子在里面避暑呢,夫人放心,天子脚下,咱们可不是那等奸邪小人,况且我家主子是位太太,不会对夫人做什么的。”
  董月儿听了,心中稍安。记起周叔说过若有不妥他会现身,董月儿忍住回头的冲动,攥紧儿子小手,继续跟着妇人往前走。走到树林边上,看到一棵树后站着两位穿细布衣裳的身影,二人都戴着帷帽,只能看出是女的。
  都是女人,董月儿更加放心了。
  四旬妇人领着他们母子来到主子身前,便低头退到远处放哨。
  隔着帷帽,乔装过的太夫人目不转睛地再次打量男娃一番,直接问道:“这孩子多大了?什么年月出生的?”
  她的声音并不温柔,反而带着几分威严,有点像平时审问办砸差事的丫鬟嬷嬷们。董月儿村女出身,被太夫人这样一问,她根本没有闲心质疑对方到底是谁,看看因为紧张靠到自己身边的儿子,一五一十地道:“虚七岁了,丙申年二月二十六生的。”
  太夫人早就与儿媳妇回忆过次孙回京城的年月了,算上回京路程、十月怀胎,这孩子的生辰,基本吻合。
  “他叫什么?”视线落到男娃脸上,太夫人语气有了一丝丝变化。
  “润哥儿,润物细无声的润。”董月儿将儿子搂到面前,期待地反问太夫人,“您见过我丈夫吗?他差不多这么高,长得特别俊,润哥儿长得特别像他,夫人,您知道他在哪里吗?”
  太夫人看看她手,知道她比划的是当时孙子的个头,语焉不详地敷衍道:“我住的那条街上有个年轻公子,跟你说的有点像,但我得先确认你说的是不是真的,不然冒冒失失把你带过去,万一他不认识你,我就该挨埋怨了,对吧?”
  董月儿越发相信眼前的人是楚随的街坊了。
  周叔有他的计划。按照道理,她不该知道楚随的身份,所以周叔安排她先来安国寺打出寻夫的名头,如果有人根据“石千”或儿子的模样联想到楚随,引荐她去楚家,那最好不过,万一没有,跪了五日,她可以捏造一个指路人,再直接去楚国公府认亲。
  笃定对方是楚随的熟识,董月儿自然知无不答,把她与楚随是如何认识的,楚随如何抛弃她的都说了出来,又称自己在鄂州人生地不熟,楚随走后她带着仆人迁回岳阳,半路遇到歹人,她侥幸活了下来,靠着贴身收藏的银票在一处小镇上赁了宅院住。发现自己有了身孕,董月儿先安心养胎生子,去年她的银钱快用光了,董月儿快要过不下去,才毅然北上寻夫。
  这些说辞都是周叔教她的,董月儿倒背如流,太夫人询问细节,譬如沿途都经过哪些地方,董月儿也都能回答上来。
  “你认字吗?”太夫人想到她自称村女,却能说出“润物细无声”,还能写那样一张寻夫启事,心中依然抱有疑惑。
  董月儿神色一黯,低着脑袋道:“只认得一些,是我丈夫教我的,他学问好,字写得好看,还会作画……”忆起楚随也曾对她好过,也曾握着她手教她认字,董月儿真的落下泪来。
  楚二夫人抿抿唇,忍不住提醒她道:“没有父母之命没有媒妁之言,你算他哪门子的妻子?”
  董月儿羞愧地低下头。
  母亲被人奚落,润哥儿不由靠紧了母亲,凤眼狠狠地瞪着楚二夫人,七岁的男娃,在有心之人的刻意教导下,城府远远超过别的孩子,但护母是天性,因此那双黑白分明的眼睛里,憎恶清清楚楚地传达了出来。
  楚二夫人皱眉,只是看着那八成是她亲孙子的孩子,她拧拧帕子,把剩下的训斥咽了下去。
  “好了,事情我们都知道了,回去会替你转告他一声,不过他愿不愿意认你,我不敢保证,这样,我先安排你们母子去我的一处庄子上暂住,那边有了消息,我再知会你。”太夫人心情复杂地道,目光大多时间都停在润哥儿身上。
  董月儿低头跪谢,猜到事情极有可能办成了。楚随是曾派人杀过她,但她现在为他生了一个聪明懂事又那么像他的儿子,只要她假装不知道刺客是他派去的,看在儿子的份上,楚随会接受她的,毕竟她的润哥儿可是楚国公府的曾长孙。
  抱着希望,董月儿领着孩子走了。
  楚二夫人目送润哥儿小小的背影,心底莫名的,有些不舍。这孩子长得跟儿子小时候一样漂亮,若真是自己的孙子,她绝狠不下心不认,只是,儿媳妇那边,会甘心突然多个这么大的庶子?儿媳妇还好说,万一触怒皇后、王爷女婿怎么办?说到底,儿媳妇代表的是承恩侯府的脸面。
  “母亲,咱们该怎么办?”楚二夫人低声向婆母求助。
  太夫人看起来比她镇定多了,冷静道:“先回府,问过时谦再说。”
  然而回京城的路上,太夫人闭目靠着车板,那双苍老的眼皮底下,眼珠却不停地来回转动,显然心事重重。楚二夫人呆呆地看着窗帘,一边是孙子,一边是王妃女儿,迟迟无法做出选择。
  快到晌午,婆媳俩回了国公府。
  定风堂立即得了消息。
  陆明玉刚起来不久,坐在楚行身边陪他哄女儿呢,闻言疑惑地问他:“不是说傍晚凉快了再回来吗?”大晌午的赶路,莫非出事了?
  楚行同样担心,把女儿交给乳母照顾,夫妻俩一起去了三秋堂。
  太夫人与楚二夫人刚得知楚随出去应酬了,正要派人去找楚随回来,就见大房的夫妻俩来了。瞧见坐了两个月月子终于舍得出门的长孙媳妇,明眸皓齿妩媚娇美,太夫人暗暗攥了攥手,换出一副笑脸。
  “祖母,二婶,你们怎么提前回来了?”行过礼,楚行率先问道,因为看出两位长辈脸色不太对劲儿,楚行面容沉重。
  太夫人暂且不想让长孙知道董月儿的事,无奈地道:“寺里出了点事,我们就提前回来了,没想到路上那么热……哎,你们夫妻俩先回去吧,祖母先去躺着凉快凉快,还有阿暖,你刚出月子,晌午天这么热,还是少出门吧。”
  眉眼慈爱。
  陆明玉笑着道谢,主动上前,从丫鬟手里接过太夫人手臂,孝顺道:“祖母这么累还心疼我,阿暖扶您去休息吧。”
  太夫人又夸了她两句。
  楚行站在厅堂,看着妻子温柔的侧脸,他不自觉地笑了,等陆明玉伺候完长辈出来,夫妻俩再并肩往外走。离开三秋堂,采桑小跑着赶到主子面前,主动送上手里的青伞。
  楚行接伞撑开,替妻子挡住晃眼的日光,这才不急不缓地往定风堂走。
  太夫人的卧房,楚二夫人坐在凉榻前轻轻地替婆母摇扇,歉疚地劝道:“母亲,都怪时谦不懂事,累您操心了,他在外面回来也要等会儿,母亲先用点东西吧,别饿着。”
  太夫人闭着眼睛,疲惫道:“你去吃吧,我没胃口。”
  楚二夫人更吃不下去,脑海里全是润哥儿的身影,木然地看着婆母衣裳,心不在焉地扇风。扇着扇着,忽然听见婆母意味深长的声音,“你有没有觉得,那个董氏长得像世谨媳妇?”
  楚二夫人茫然地抬起头,对上婆母那双浑浊的眼睛,她不由地回想董月儿,跟着点点头,“是有点像……”
  说到一半,不用婆母提醒,楚二夫人脸色陡变,震惊地忘了继续扇扇子。那个董月儿比陆明玉大好几岁,儿子跟她混在一起的时候,陆明玉还是个孩子,当时儿子不可能喜欢陆明玉……可如果儿子能看上董月儿,轮到容貌、身世都远远胜过董月儿的陆明玉,儿子是否动过心?
  “绝不能让她进门。”太夫人不知何时坐了起来,双目沉沉地盯着儿媳妇。
  楚二夫人瞬间明白了婆母的意思。倘若董月儿进门,被外人瞧见她酷似侄媳妇的容貌,肯定会有关于儿子与侄媳妇的闲言闲语出来,叔嫂真传出闲话,国公府两房都不好看。那是名声,万一侄子自此生出猜忌……
  酷热的盛夏,楚二夫人却出了一身冷汗。
  她六神无主地看向婆母。
  太夫人凌厉的眼神已经恢复了平静,几个念头飞转,她嘴角渐渐翘了起来,重新躺下去,一身轻松。回府路上她愁眉不展,是因为有个董月儿,如今不考虑董月儿,事情反倒简单了很多。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