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小说>书库>科幻未来>半仙文明> 第六一九章 提前千百年探索星际

第六一九章 提前千百年探索星际

  张敬元走进卫星研究部门会议大厅的时候,高手公司内比较重要的老人几乎都已经到场。一个中年面貌的科学家,正眉飞色舞的讲解着自己的理念;甚至连张敬元竟来都没有发现。张敬元进来的时候,看视频的进度条已经过去三分之一了。而在张敬元身后,还有人陆续来到。
  上面的人,张敬元有印象,好像是地球统一之前,前往德国的那一批专家中的面孔。只不过,这么多年了,见过了太多的人也经历了太多的事情,就算是张敬元也因为没有特意的强记,也已经模糊了太多。
  渐渐地,张敬元也算是听到了一点眉目。这是一种崭新的探测器发射概念、是概念,而不是新技术。但是有时候我们不得不说,技术仅仅是基础而已,如何应用技术,就是概念在引导!当然,不能偏离技术的本质啦。
  不过仅仅两分钟,王楠楠进来了,身边跟着李炳,李国义的孙子,李歆瑜的弟弟。
  “啪啪……”王楠楠优雅的拍了拍手掌,当所有人看过来的时候,才朱唇轻启:“陈工,大家都到齐了,你的理念我也看到了;但是这些大人物们都不清楚。只能麻烦你再讲一遍咯。”
  “王部长,这是我的荣幸。”中年男子微微点头。
  而这个时候,张敬元想起来了,眼前的这个人应该叫陈兴平,不对,看年龄应该是陈兴平的儿子。陈兴平是当初德国归来的优秀焊工,当时有20岁左右的样子,经历了四十多年了,普通的工人就算是想要接触修行也要做出一定的贡献后才可以,所以容貌不可能这么年轻;因此眼前的人,应该就是陈兴平的儿子了;不过与当初张敬元记忆中的脸庞真心相似。
  “各位领导好。我叫陈锋,是帝国顶级焊工陈兴平的儿子。今天我讲解的是,我们现在就应该提前探索太阳系以外的地方、而且是提前三十年、三百年乃至上千年。请听我一一道来。
  首先,太阳系虽然很大。但实际上,这些年来我们已经基本上探索的差不多了。除了几个行星之外,其实已经没有什么了,空荡荡的。至于说占据宇宙质量97%的暗物质。我们现在也是无能为力。
  而另外,太阳系在宇宙中,实在是太小。既然我们已经进入太空时代,那么下一个星际时代也就必然提上了日程。
  只是,我的想法与一般人想法不同的是,而且,我认为,我的才是正确的。很多人说,金星的建设,建设到具有强大的科技技术。至少要30年;也因此有人说,我们三十年后,才会集中力量发展太空技术。但是我认为,我们现在就需要着手探索太阳系以外的世界了。
  30年也许很长,但是我们已经走过八年的时间了。而另一方面。我们也无法回避的是,超大尺度的太空环境。连光的速度,都需要按照年来计算,假设我们现在有一个飞行器速度达到十分之一的光速,到达距离我们最近的恒星系也需要42年,就是半人马星座。不过这是一个双星系统,因为双星系统的不稳定导致了这样的双星乃至多星系统。很难有适宜生命存在的基础;甚至是改造都基本上没有可能。因此,对我们来说,这样的星系意义不大。至于矿产资源么,太阳系周围有柯伊伯带和奥尔特云,有的是资源星体。因此,既然这个半人马恒星系即不适宜居住。也无法改造,更没有什么我们需要的资源,因此去探索这样的地方毫无意义。至少,暂时来说,毫无意义。
  那么。下一个巴纳德星距离我们有6光年、伍尔夫359星7.7光年,勃兰德2147星8.2光年、鲸鱼座uv星8.4光年、天狼座8.7光年、罗斯154星9.5光年、罗斯248星10.4光年,波江座e星10.8光年,罗斯128星10.9光年……算了,范围越大,周围的星体越多。但是最近根据观察,并且明确有证据的,是距离我们12光年远的的鲸星座t星,在这里我们观察到了一颗适宜生命存在的星球,而且基本上确定上面会有生命存在;最近的观察表明,这个星球上可能有云气存在,经过一年多来人工和探测器共两千多此观察,基本上可以确定,这个星球上有生命存在;当然,我们无法确定生命存在的形式、是否有高级生命。我们所说的高级生命是指拥有脑组织的生命形式。
  而我们要想近距离探索鲸星座t星,如果现在开始发射探测器,按照十分之一光所发射,那么探测器到达需要120年。哦,这个是地球的纪年法;换成金星的话,那么我们需要等待156年。而后,探索的信号还需要返回,就又是12地球年的时间。
  星空探索,作者为了偷懒,咳咳……为了单位统一,我们依然采用了地球的时间单位。毕竟,地球上百年来的星际观察数据太多太多,要是改单位不方便。而且,可以预见,随着发展,未来的星空时间必然五花八门,我们现在就需要一个标准。
  另外通信上,我们还有一个弱点,在太空中的超弦通信装置,最大只有15亿公里的范围有效,而这在动辄以光年计算的宇宙中,显然没有多大的作用。我们要想进入太空,必须要有更加先进的通信技术才行。或者说,架设太空中的超弦通信装置的基站。不过,我计算了一下,成本足以让我们崩溃。一光年内需要架设大约8千万个基站才能勉强排成一条线传递信息。按照近地基站造价1000万计算,每远一点成本价格上升1%估计,那么最后的数字,抱歉我没有计算,因为它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反正就是,将地球和金星绑在一起都不够承担这个费用。嗯,大约应该是500亿亿元。
  当然,今天我不是说通信技术,而是说。我们现在就应该探索了。太空的尺度太大,我们必须提前百年为未来的百年、千年做计划!
  太空,不是星球内部,飞机启动。几个小时就到了。太空中,任何临时计划都来不及!要知道,哪怕是我们前往一趟半人马星座,按照十分之一光年的速度计算,单程就需要42年啊!临时做计划,信息的传递时间就要4.22地球年时间,我们再收到反馈,就要8.5年左右!这个时候,什么计划都没有用了!
  所以,我认为我们现在就应该为未来布局了。因此。我设计了一种探测器发射装置。利用的技术都是我们现有的技术,甚至有些我是借鉴了别人的劳动成果。但是我只能说,这是目前成本价最低、最具可行性的星际探测方式了。
  首先根据质能公式m=m÷(1-v^2÷c^2)^2可以得知,当物体速度接近光速的时候,速度越大。质量也越大。其原因暂时依然不明,应该是高级的宇宙法则在作用。
  根据我的大致计算,一颗星际探索探测器,要具备强大的能力——而现代使用的依旧是电力。因此我推荐使用微小型的技术成熟的核裂变技术,据我所知现在我们应该掌握了那些掌上核裂变技术了吧。”
  “这个我知道。”这个时候一直负责能量研究的黎玉章站了出来。作为高手公司的核心人员,已经七十多岁了,但看上去依然朝气蓬勃。“你所说的掌上核电站我们也是最近不就才完善的。是核裂变技术。至于核聚变,抱歉,现在他们有一百米直径,需要大量的海水冷却。
  另外,掌上核电站最合理的是一个直径30厘米,可以连续工作50年。每小时输出10度电力;而且非常稳定、安全,是一个成熟的产品。已经即将量产,将作为未来太空通信、各种小型探测器、卫星的能量源。
  现在,在满足太空需求的情况下,最小可以做到直径十厘米。每小时输出一度电,10年工作时间;最大一米,可以调节,每小时最大可达到500度电,工作60年;最低可调整到10度点,工作200年。两百年后续硬件老化,无法延续。
  额,还有重量。30厘米的重量大约有90公斤,核燃料比较重。一米的重量有17吨。再给我们一年时间,30厘米大小的也将能够自动调整电力输出寿命将有可能继续延长。时间单位的计量上,为了统一,采用的是地球纪年。科研上资料太多,我们只能继续延续地球的时间。
  不过我担心在太空的探索当中,十年百年的,根本就不够用啊。”
  “谢谢。”陈锋微微躬身,“那这样的话,我们将采用30厘米的核聚变。每小时输出10度电力,应该可以基本满足太空探测器的需要了。
  那这样,一个具有不错功能的星际探测器,设计重量大约在200公斤左右。我们按照200公斤计算。
  我的计划是这样的。利用超级组合电磁导轨,将探测器发射出去。这个导轨不是我们平常所见到的长度,几千米。而是,几千公里、甚至上万公里。
  利用导轨,我们尽可能的加快探测器的速度,然后发射出太阳系。而在探测器前进的时候,我们利用太阳帆给探测器加速。
  太空没有阻力,这让我们可以将太阳帆在合理的范围内设计的足够大,利用纳米薄膜技术,我们可以设计一个面积上万平方米的太阳帆,而重量可以控制在30千克以内。
  而后,我们用太空之镜聚集足够的阳光,转化为平行的阳光光束,来照射太阳帆,凭此继续推动探测器加速。
  耐高温的高强度薄膜我们已经有好几种。不过这里面有一个需要注意,这个薄膜需要尽可能的反光。这样,光照和反光,将会提供两重推力。否则大量的光照被吸收,而在高速运动下,这些被吸收的能量,会在不明的机制下转化为质量。这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
  利用光速恒定现象,理论上,我们可以一直将探测器加速到无限接近光速。当然,这对我们没有意义。科学上,从来不会大力探索那些没有太大意义的事物的。
  但是理论上,只要阳光源源不绝,就可以一直让探测器加速。不过考虑复杂的太空环境,太阳帆将有失去作用的时候。因此,我们将会在这个时候启用核电站,提供前进的动力、提供仪器工作的能源。
  但是具体多大的速度等等,还需要计算。我个人计算过后,偏向于最终加速到0.7倍光速,并将0.7倍光速作为我们宇宙探索的一个标准。因为0.7倍左右的时候,物质的质量会增加一倍。一千克质量的物体会变成两千克。但是在小探测器上,这个变化可以接受。
  0.7倍光速的话,探测器到达鲸星座t星,将需要大约17年时间;信号返回需要12年。考虑到宇宙的各种复杂问题,我们大约需要30个地球年、39个金星年以后,才能收到现在发射的探测器的反馈信号。
  这个时间,还没有计算加速过程消耗的时间。
  还有,我想说,这样的探测器发射技术只能算是基础,以后如果需要扩大,可以将技术扩展后,作为宇宙飞船的加速方式。”
  很多人听得直皱眉头,以至于忘了拍掌恭贺。现实是如此的糟糕,这是谁也没有想到的;确切的说,大家都不敢去想!因为,这太打击人了。
  原本呢,觉得自己很厉害了,你看技术这样先进、远远地超过了地球的同行。但是现在,将具体的数字拿出来一看,才发现——考了啊,按照现在的技术,前往最近的半人马星座都要40多年——还是单程的那种。要是加上信号传递的时间,就需要45年!人生有几个45年!普通人能活两个45年,那就是真正的长寿了啊!
  一时间现场竟然有些平静、或者说压抑。只有陈锋在默默的演示和讲解自己的预想动画。长达上万公里的导轨,每隔百米就有一对翅膀——那是光伏电池;共有十万对翅膀的电磁导轨,如同一条太空的神龙;整个导轨任何一点误差几乎接近零,口径大约一米。再大了,磁场就会分散,导致导轨技术效率降低、发热严重。
  还有,受到空间和宇宙中各种力的影响,上万公里长度的导轨,几乎相当于星球的直径长度,如此细长的导轨技术,以现在的技术想要实现还有很多的难关需要攻克;而不是简单地拼接就行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