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小说>书库>历史军事>大明地师> 113 贫穷的富源村

113 贫穷的富源村

  对于韩倩的一番心思,苏昊也不是完全不懂,但他始终觉得,自己与韩倩之间的距离太远了,更何况自己还有一个天真可爱的童养媳,自不该去看别人碗里的干粮,于是有些事只能装傻。他琢磨着,韩文也不是老糊涂,放闺女出来转悠转悠,放放风,回去就该寻一门大户人家,把闺女嫁出去了。他苏昊实在没必要去淌这样的浑水。
  把韩倩送回她的住处,苏昊就开始忙活起来了,搞野外测绘也不是简单的事情,千头万绪,都要他艹心。
  测绘队所驻扎的这个村庄,名叫富源村,但全村上下看不出一点富裕的样子。村名里的这个富字,其实是指代村边的富水,村子本身,是穷得叮当响的。
  富源村总共只有三十多户居民,人均拥有的土地还不到一亩,而且多是丘陵缓坡上的薄田,产出极少。如果不是山里能够猎到一些野物,再加上砍柴、采药等收入,这个村子里的百姓根本就活不下去。
  初到村里的时候,苏昊曾经进到一户农家去看了一眼,以他的估计,这户人家全家的财产加到一块,也值不了一两银子。吃饭用的是缺了口的陶碗,床上是补丁摞补丁的薄被,屋子则是不知哪个年代留下来的,破旧不堪,连平原地区的猪舍都有所不如。
  苏昊带着士卒们进村的时候,全村的村民都出来围观。据里长易时中介绍,这是本村有史以来最热闹的一天,因为居然有多达一百多人的一支队伍到来。易时中还骄傲地回忆起了他爷爷的爷爷的爷爷传下来的一个故事,说当年太祖爷与陈友谅大战鄱阳湖的时候,曾经兵败而逃,路过此处,还与一个本村女子有过一番露水私情。不过,易时中也承认,即便是那一次,太祖爷带的兵也不过就是几十人,没有苏百户的队伍这样威风。
  苏昊不认为自己有与朱元璋比威风的资格,他也没打算在当地找个啥人弄点露水情出来。进村时他曾经粗略地观察过两旁围观的大姑娘、小媳妇,发现她们一个个都营养不良,面黄肌瘦,让人根本提不起兴趣。这还是承平曰久的时候,如果搁在元末明初那个兵荒马乱的时节,这个村的女子估计应当更加面目可憎吧?如此想来,这个老朱还真是重口味啊。
  为了避免扰民,测绘队基本没有征用民房,而是在村子外面清理出一块平地,搭起了一座完全由帐篷组成的临时营地。其实,就算他们想扰民,也无民可扰,连里长易时中家都只有两间摇摇欲坠的瓦房,其他人家的房子就更没法住了。
  苏昊原来的想法,是让韩倩主仆以及五名请来的绣娘住到村里去,在看过富源村的情况之后,他临时改变了主意,从勘舆营匀出两顶帐篷,分给她们,让她们搭在勘舆营营地的旁边,作为住处。考虑到男女授受不亲,苏昊又专门安排人用树枝搭了一个屏障,把男女两边隔开。那些请来的绣娘都是已婚的大嫂,倒没那么多矫情,只是苦了韩倩和红莲主仆二人,大多数的时候,她们都只能缩在自己的帐篷里,省得一出来就被上百名大兵、生员们偷窥。
  对于勘舆营的到来,村民们起初只是抱着看热闹的心理,但很快他们就发现,这支队伍居然是来给自己谋福利的。因为在勘舆营扎下营盘之后不久,苏昊就通过易时中向全村发出了通告:
  勘舆营招募向导,每人每天工食银40文!
  40文钱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啊,按时下的银价来算,一两银子大约折800文钱,可以买到2石白米。40文就相当于1斗米,如果省着点,够一家人吃上七八天了。这样好的差事,上哪找去?
  至于向导这个词,大家一开始不明白,还以为是什么复杂工种,待到易时中向大家解释之后,大家才恍然大悟,不就是一个带路的吗?这周围的山山水水,大家都熟悉得很,给军爷们带带路有什么难的,就算还要帮他们背点东西,对于山里人来说,也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这样走走路就能够挣到钱的事情,怎么就落到我们富源村头上了呢?这一定是谌母娘娘看我等生活太苦,所以显灵给我们派来了贵人吧。
  这样的好事岂能白白错过,富源村里但凡有点活动能力的人,全都涌向了兵营,要求担当向导。
  看着围在自己帐篷前的几十名老老少少的村民,苏昊好生疑惑,他对站在自己身边的易时中问道:“易里长,你不会想说这些人都是想来当向导的吧?”
  “回百户老爷,他们都是来报名当向导的。”易时中恭恭敬敬地答道,他知道眼前这位年轻人年龄虽小,却有着一个百户的头衔。在一个小旗都足以让人敬畏的情况下,一个百户,那简直就像是皇上亲自派来的中央大员一般啊。
  苏昊指了指一个老头,说道:“这位老丈,怕是有七十岁了吧?”
  “回百户老爷,草民叫易喜孙,今年七十有五了。”那老头岁数虽大,耳朵却很灵,听到苏昊说他,没等易时中回答,他先自报家门了。
  苏昊向那易喜孙躬身行了一个礼,说道:“哦,易老丈,你这个岁数,恐怕还是在家里颐养天年为好,这向导的差使,要翻山越岭,可是很辛苦的哦。”
  易喜孙道:“百户老爷,草民不怕辛苦,草民采草药的时候,一天怎么也得爬七八座山,走得快着呢。”
  “你说的是现在?”苏昊不确信地问道。
  易喜孙回头一指身后的大山,说道:“对啊,昨天草民还爬到了老仙峰的峰顶,采到了两棵黄连呢。”
  “呃……好吧。”苏昊仔细地看了看易喜孙,看到他只穿着一件单衣,身子骨看起来比自己还要硬朗,说话也是中气十足,看来真是能翻山越岭。他撇下易喜孙,又指了指一个看起来不过十岁上下的小男孩,对易时中说道:“这位小兄弟是不是岁数稍小了一点,当向导恐怕有点困难吧?”
  那小孩也学着易喜孙的样子,脖子一梗,答道:“百户老爷,我能走路着呢,只要让我吃饱,我走多远的路都没关系。”
  “你吃多少饭能吃饱?”苏昊问道。
  小孩扭头看到一个勘舆营士兵手里的饭碗,便说道:“我平常在家,只吃这样的碗一碗饭。”
  “吃得倒不算多。”苏昊放心了。
  “不过……如果饭够的话,我吃五碗也没问题。”小孩紧接着又补充道。
  “五碗……”苏昊无语了,这样大的碗,他也就能吃两碗饭罢了,这么点大一个小孩,居然放言说能够吃五碗,这都是什么人啊。
  “让百户老爷见笑了。”易时中陪着笑脸说道,“我们这个小村子,周围也没什么地,一年到头收的粮食都不够吃,只能靠打打猎、采采药啥的,再换点粮食回来。像这种半大孩子,都是饱一顿饿一顿的,所以嘛……”
  “这山里人家竟然贫困如斯。”苏昊感慨道,“好吧,所有这些村民,我们都雇下了。另外,还要请里长给安排几位手脚勤快点的大嫂,帮我们的人做做饭、洗洗衣裳,这工食银嘛……就减半,算一天20文,如何?”
  “这当然是好!”易时中大喜,连忙又乐滋滋地跑回村里发通告去了。
  郝彤走到苏昊的身边,问道:“苏百户,莫不是这些村民太穷,让你起了怜悯之心?我们营中何时请过杂役了,做饭洗衣这些事情,不都是士卒们自己做的吗?”
  苏昊回头看看郝彤,点头道:“正是如此,我看这些人实在可怜,所以想给他们找点事情做,也好挣点零花钱。我也是出身于农家,但在我们折桂乡,穷到这种程度的村子,却是不曾见过的。”
  郝彤道:“这算什么,如果再往山里走,比这更穷的村子还有呢。若是到云南边境去,那里的边民之苦,尤甚于此处。若遣你为云南守将,你有多少银子也不够往里贴的。”
  “云南那边比这还穷吗?”苏昊问道,他素知山区的百姓贫困,但看过罗山脚下这些穷人之后,他实在无法想象出来,更穷的地方会是什么样子。
  郝彤道:“我打听过了,这富源村的百姓,只是田地少,但他们平常可以上山砍柴,挑20里路就有集市,一担柴能卖到20几文钱,换得六七升米。赶上运气好,在山里能够猎得一头野猪,到集市上能够卖到1两多银子,全家就可如过年一般。可是在那云南边境,周边百里都是蛮荒之地,边民们有东西也无处交易,曰子岂不是更苦?”
  “倒是这个道理。”苏昊道,“那你们在那边驻扎,也吃了不少苦头了吧?”
  郝彤笑道:“还好吧,邓总兵虽然脾气暴躁,但爱兵如子,在吃喝一事上,倒不曾亏欠过士卒的。我们在当地募的兵,因为感念邓总兵让他们吃上了饱饭,所以上阵时勇敢异常,把我等江西兵反而给比下去了。”
  “贫困地区出强兵,这倒是一个有意思的事情。”苏昊说道。
  (未完待续)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