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小说>书库>都市生活>大鉴定师> 第一千四百五十七章 报名开始

第一千四百五十七章 报名开始

  在王羲之杯书法大赛发布会结束后的第二天,华夏书法家协会官方网站,以及逸阁网站上,公布了此次书法大赛的具体细节,报名方式,以及书法稿件的寄送地址。
  而华夏其他主流网站,以及国外一些媒体,海外华人论坛等等,纷纷转发了逸阁上所公布的内容。
  与此同时,华夏几家知名的快递公司,也是通过媒体表示,将会优先处理此次书法大赛的稿件,以最快的速度送达,并尽全力保障这些稿件的安全。
  之前华夏书法的复苏,已经有很多的迹象了,而这一次陈逸所举行的王羲之杯书法大赛,更是让整个世界,看到了华夏传统书法文化的苏醒,可以说华夏全民都投入到了这一次的书法大赛之中。
  华夏的民众为之喜悦,而小岛国的许多书法家,则是充满了羡慕嫉妒恨,小岛国虽然号称全民书法,也有一些全国性的大赛,可是这些大赛,根本没有太大的作用。
  有一些书法大赛,更加沦为了搞笑之流,那些号称书法家的人,所写出来的书法,简直就是集合了整个地球最奇葩的思想,写出来的字真的让人猜测这是不是火星文。
  之前陈逸来到小岛国做书法交流时,东都书道联盟百般的嘲笑,可是最后,陈逸用强大的实力,告诉了他们,什么叫做真正的书法。
  到了后来,陈逸公布了王羲之真迹,其所自创的书体达到了完美境界,现在又自创了二种书体,这简直狠狠的打了他们小岛国书道的脸。
  自认为把书法换了一种方法,按照自己的方式去书写。就能称之为创新,就能称之为书道,这简直就是天大的笑话。陈逸所自创的书体,让他们看到了。什么才是书法真正的创新,真正的创造。
  陈逸所创造出来的书体,每一幅书法的价值都可以过亿,而小岛国书道的创新呢,不过是一文不值,只能自娱自乐罢了。
  之前小岛国不断的声称,他们才是华夏书法真正的继承者,可是陈逸去过小岛国之后。他们却是没有了半点动静,因为他们所谓的最强大的书道家,与陈逸比起来,可以说是差了十万八千里。
  此时此刻,看到陈逸举行的这一次王羲之杯书法大赛,小岛国的许多书法家,充满了羡慕嫉妒恨,有些更是产生了酸意,华夏的传统书法在复苏,而他们小岛国传承书法而形成的书道。却是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一些保持着传统书法的人,更是对这次书法大赛极为羡慕,不断埋怨着为什么不接受外国人的投稿。一定非要是华裔。
  在小岛国书道走上歧路,各路妖魔鬼怪都横空出世之后,他们这些传统派的书法家,生存空间被挤压的越来越小,这一次华夏王羲之杯书法大赛的影响力,他们都看得清清楚楚,一旦获奖,那几乎就是鱼跃龙门。
  可以去临摹他们最喜爱的大王书法,可以得到陈逸的指导。可以获得品艺画廊展览的机会,可惜的是。他们是小岛国人,无法参加。
  其中最为后悔的。无疑就是小岛国东都书道联盟的那些人,当初他们没有那么多的阴谋诡计,和陈逸搞好关系,做好这一次的书法交流活动,那么就算这一次王羲之杯书法大赛他们无法参加,那么也可以与陈逸合作搞一个华夏和小岛国两个国家的书法比赛。
  只是现在,已经没有这种可能了,华夏书法一旦苏醒,根本不是他们这个弹丸小国所能相比的,陈逸也根本不会浪费时间,去帮助他们国家的书道家提升名气,更何况现在小岛国还在不断的挑衅华夏。
  这一次的王羲之杯书法大赛,可谓是几家欢喜几家愁,但是华夏书法在慢慢复苏,这是任何人都无法否认的事实。
  在稿件寄送的地址公布之后,许多人都将其记录了下来,特别是那些准备参加比赛的书法作者们,这些人中,有些可以被称之为书法家,有些就是书法爱好者而已,但是他们同样有着想要提高自己书法水平的渴望,对于这次书法比赛,更是充满了斗志。
  许多的书法作者,都渴望着自己能够进入复赛,能够进入那二百人的名单之中,或许应该称之为一百人,因为这是二个不同的组别,但是从这次书法大赛的关注度来看,这是非常困难的。
  华夏书法虽然没落,但是没落的是大师和名家级别的书法家,其他层次的书法家,也是非常多的,更何况,在这几年间,随着陈逸的书法成就越来越高,使得华夏书法慢慢复苏,许多人都投入到了书法的学习之中。
  相信这一次的参赛人数,将会远远超越其他书法大赛的数量,竞争同样是非常的激烈,但是他们绝不会放弃。
  随着报名时间的临近,许多人都加紧练习着书法,之前在公园中那些拿着大毛笔,用水写字的老大爷们,也是不见了踪影,都在家里,在宣纸上,写着他们数十年如一日,所练习的书法,寄托了他们整个人生爱好的书法。
  这一次的书法大赛,影响力如此之大,与之前那些充满铜臭的书法比赛完全不同,哪怕他们自认无法获奖,也要用行动,表达自己对书法的爱好,表达对华夏传统文化的支持。
  三月一日,报名开始的日子,慢慢的来临,而各大媒体也早已做好了报道的准备,看一看,在这第一天,会有多少人去现场报名。
  除了邮寄的方式之外,还可以去到书法大赛报名处,进行现场报名,而这一个报名处,也就在稿件寄送的地址,同样也是大赛评委会的所在地。
  大赛评委会的所在地,大多都是各个省份的书画院或是书法协会之中,因为这些地方,有着保障这些书画安全的措施。
  而且。这也是各地书画院自发要求的,能够为这次书法大赛做贡献,也是他们的荣幸。更何况,把报名地点放在他们书画院中。对于他们书画院的知名度提升,也是有着很大的帮助,同样,也有利于他们通过此次大赛,发现一些本省的书法苗子。
  至于在这次书法大赛上做手脚,任何人都不敢有这个心思,如果被发现的话,以陈逸现在的影响力而言。他们书画院的各个领导,恐怕连职位都保不住了,更会受到整个华夏社会的唾弃。
  为了这一次大赛,各地书画院专门腾出了一片空间,供大赛报名以及办公所用,而负责报名以及其他工作的人员,则是完全由王羲之杯大赛委员会来安排人员。
  随着时间的推移,三月一号的报名日期终于到来,虽然从现在开始报名时间为期三个月,但是这三个月的时间。或许可以写出一幅自己最好水平的书法,但是想要提高一些水平,那恐怕是不可能的。
  所以。一些艺术评论家认为,在这第一天,会有一部分对于自己水平非常自知的书法作者,前来投稿,因为他们之前已经写出了自己现在最好水平的书法,没有必要再去浪费时间。
  更何况,早一些投稿,他们的书法,也能早一些被评审人员看到。
  整个华夏的统一报名开始时间。为三月一号的上午九点钟,而许多媒体也是早早的来到各个书画院等待着。可以看得,报名大厅已经开门。报名表等一些报名材料,也是准备齐全,更有一些安保人员在现场巡视着,负责引导和安全。
  最受瞩目的一些报名地点,都是一些书画艺术气氛非常浓郁的地方,比如天京,岭州,苏杭,同样还有浩阳等等,这些地方,都是诞生过华夏许多著名的书画艺术家。
  在上午八点多钟,便有人开始在各个书画院的报名地点前等待着,他们的手中,都是拿着一个画筒,不用猜测,也知道里面所装的一定会是书法。
  而为了更好的保护这次比赛的稿件,书法家协会也是呼吁参赛者都要使用宣纸来进行书写,如果实在有困难的参赛者,可以向各地书法家协会进行申请,核实之后,会给予这些书写材料。
  一张普通的宣纸,虽然在几块钱左右,但是一些贫困山区的人,这几块钱,有时候也足以难倒他们。
  除了这些参赛者之外,各个省份的评审人员,也是准备前往书画院,虽然这只是比赛的第一天,但是他们也想要看一看这些参赛者的书法。
  毕竟这一次大赛的参赛人数,很有可能达到一个恐怖的数字,他们这几个评审人员到时候可是有得忙了,所以,不可能等到报名结束后,再观看书法进行评审,否则的话,指不定猴年马月能够审完呢。
  天京的吕老,岭州岭南画派的袁老等等陈逸所熟悉的人,都是这次书法大赛的评审人员,有很多都是他们自发要求的。
  袁老的那位二徒弟谢致远,此时内心有着诸多感慨,当年他倾慕于沈羽君,却不料遇到了陈逸这一个横刀夺爱之人,于是心生嫉恨,在与自己师傅拜寿时,百般嘲讽陈逸。
  可是陈逸以一幅孔雀乌鸦图,教会了他做人的道理,让他明白了什么是实力的差距。
  现在想起来,他非常感谢陈逸给了他一次机会,更感谢自己师傅的教导,否则的话,与陈逸这样的人成为敌人,那将会是一场噩梦,当然,他也没有资格成为陈逸的敌人。
  在得到自己师傅严厉的教导之后,他全身心的投入到了绘画创作之中,现在几年过去,已然成为了岭南一带小有名气的画家。
  只不过当初的陈逸,却是成为了名扬世界的艺术家,当初他的师妹沈羽君,也是变成了品艺画廊的创始人,拥有着整个画廊的管理权。
  世事变迁,在陈逸和沈羽君的身上,得到了最显著的表现,追赶陈逸,他已然没有这种痴心妄想了,如果陈逸现在是七八十岁的老头子,他还有些想法,可是陈逸却是一个与他年纪差不多的人,这让他如此去追,他现在所要做的,就是完全继承自己师傅岭南画派的传承,并且将其发扬光大。
  而今天,他要随着自己的师傅袁老,进入岭南书画院中,观看这些参赛书法。
  在陈逸的决定中,并没有禁止评审人员带着自己的弟子观看书法,但是人数只限定为一人,当然,也没有禁止评审人员的弟子参加此次书法大赛,不过这些人的书法,一旦入选二百人名单之后,将会由监审人员亲自面试,以保证此次大赛的公平公正。
  这一次的书法大赛,谢致远也是准备投稿,他在学习绘画时,同样没有放弃书法,而这次袁老带着他观看的原因,就是因为他在书法上,有着一些天赋,所以,让他观看这些参赛人员的书法,来进行提高。
  距离九点报名时间越来越近,而一些省份电视台的记者,也是拿着话筒,随着摄像机,一同走到了这些排名报名人员的身边,进行着采访。
  “各位,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是天京书画院内,也是此次王羲之杯书法大赛天京赛区的报名地点,我们来看看,第一位排队报名的人准备了什么书法,这第一个排队的人,看起来非常的年轻,小伙子,你好,我是天京电视台的记者,能问你几个问题吗。”此时,在天京书画院内,电视台的记者,也是来到了第一个人的面前,开始进行采访。
  “你好,没有问题,你们可以问。”这个小伙子看起来有二十多岁,有一些拘谨。
  “多谢你的合作,我想请问,你叫什么名字,现在工作还是在上学。”这位记者谢过之后,开始采访了起来。
  “我的名字叫马浩宇,去年大学毕业,现在在一个电脑公司工作。”这位青年经历了刚开始的紧张,变得有些放松了下来。(未完待续。)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