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小说>书库>历史军事>南明大丈夫> 第987章 孙可望出兵

第987章 孙可望出兵

  自从高义欢称帝后,长安城中就热闹不断,可供人们议论的事情,一件接着一件。
  去岁人们议论魏王称帝,年底的时候议论使者来朝,年初大阅的气氛没过,又迎来了科举考试。
  要说大魏伐明,应该是大魏百姓商议最多的事情,可事实情况却是,百姓和士子们谈论最多的还是科举考试,这个关系他们切身利益的事情。
  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一项伟大的发明和创举,当然这个需要横向来看,而不是跳脱时代,去与现在的东西做纵向比较,那样毫无意义。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因为科举制度的出现,一个乡野村夫,因为读书,也可进入朝廷,入将拜相。
  科举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阶层的流动,让底层人明能够通过读书考试,向上层流动,改变命运。
  在古代底层向上的通道并不多,战功不易得,所以读书就成了人们都想走的独木桥,科举被推到了极高的地位,即便现在高考同样是改变人生的一个块敲门砖。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是人们的共识。
  形成这种共识,除了读书本身的力量之外,更多的原因则是因为科举使得读书,变成了向上的通道。
  如果科举不考文章,改考其它的东西,人们的共识肯定会逐渐改变,便不只是“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高义欢提高武举的地位,增设匠试,其实是提供两条向上通道,使得底层百姓除了读书做文章外,多两条上升通道。
  当然武举以前就有,高义欢对武举的改革,主要目的还是为大魏选拔更多的儒将出来。
  唐朝后期,五代十国的教训要吸取,武夫当国,天下必然大乱,武将没有约束,是不行的,而宋明的以文制武,也同样不靠谱。
  为了符合潮流,文武合流,势在必行,像王守仁、孙承宗、卢象升、孙传庭这种进士出身,又知兵的儒将,无疑比吴三桂这样的武将世家更为可靠。
  今后大魏的将领,大半都将士帝国武院卒业的高才生,这些人接受儒家的教育,同时接受兵事训练,学习兵法,便会逐渐进化成近代化的帝国军校。
  至于,匠试就是选拔工匠,其实就是培养理科人才。
  相比一个纯粹的匠人,大魏需要更多向宋应星这样,有文化又精通杂学的人。
  匠试并不纯粹考试工匠的技艺,同时也会考传统儒学,以及算学,还有从西夷那里翻译过来的杂学。
  此时,三科士子云集长安,城中的客栈都已经爆满,甚至连寺庙和道观中,也被士子占据。
  此前魏国也举行过多次科举,不过这次的士子比此前多了三倍不止,除了是因为三科同考之外,魏军占据河北、山东,版图扩大,以及南明今岁不考,许多南明士子跑来大魏碰运气也是主要原因。
  这么多人涌入城中,而考中举人的士子都不差钱,他们的到来使得城中酒楼、客栈、青楼的生意火爆,给商户带来丰收,不过天子脚下,商户还是比较淳朴,并没趁机宰客。
  当然主要也是因为来赶考的都是举人老爷,一旦高中今后就是大魏的官员,商家也没那个胆子。
  这时城中一家酒楼内,人声鼎沸,里里外外都是前来用餐的士子,因为三科紧接着一起考,所以文科、兵科、工科的士子都有。
  高义欢坐在酒肆二楼,靠着窗户的位置,一边小酌,一边听着酒肆里,嘈杂的声音传来。
  “有辱斯文,不读圣人之言,怎么能考科举。朝廷让士子去参加兵科,真是有辱斯文。我柏彦赋,今天表个态,就算落榜,也不去考兵科。”
  “彦赋兄,消消气。依我看考兵科也不丢人,咱们士人出则为将入则为相,学班定远又如何?周房源周主事,一介书生,效仿张公凿空西域之壮举,西行万里最远抵达极西孛烈儿,也是我辈该效仿的。”
  高义欢小酌一口,听着传来的声音,不禁点了点头,“还是有人懂朕啊!”
  这时那个声音却继续道:“我认为参与兵科考试可以,那个匠试才是真的有辱斯文,应该抵制。”
  “对对!我辈读圣贤书之人,半部论语治天下,怎可与那些沉迷奇技淫巧之辈一同应试!”
  高义欢一口酒险些喷出,他目光扫视那桌士子一眼,又看角落里几个士子默不作声,应该是参加工科的匠人,他们显然听见了那些人的话语,不过常时间被人瞧不起,让他们只能继续忍气吞声,并不敢辩驳。
  高义欢摇了摇头,这时又听见另一桌武举子,交谈的话语传来。
  “哼,赵兄你信不信,刚才龟孙不改口,老子上去就打死那帮穷酸。”
  这一桌武举子,大多是军队出身,有的还是勋臣之子,个个身材魁梧,身上散发着与文举子完全不同的气势。
  “老徐你消消气,别理会他们就是了。我听说朝廷下旨,这些穷酸在文试结束后,能够参与俺们武举考试,是真的吗?”
  姓徐的举子,是徐黑虎的次子徐世武,他虽有赠荫,但不是长子不能继承徐黑虎的爵位,要想有更大的成就还得自己打拼,所以在军中历练两年后,便进入武院学习,这次准备考个武进士,增加资历。
  徐世武道:“这件事不假,不过大家也不用担心,文韬成绩只占总分的三成,武举主要还是考兵事,那些穷酸旗语都看不懂,肯定考不过我们。”
  “话虽这么说,我们还是有点担心啊!我们虽也能认字,但比耍嘴皮子,哪里是他们的对手。”
  徐世武忙压低声,“这个不用担心,我听人说,文韬考得主要是实际战例,比如指挥一支军队攻城,或者是怎么完成刺探,耍嘴皮的大题也有,可占的分数并不多。”
  众人听他这么说,才稍微放心了一些。
  高义欢听着议论之声,很快就了解各方对三科的看法,文科的士子大多不满此次改革,武举子则担心文举子占了他们的名额,工科举子在这次改革中受益,显然赞成,不过他们长期被歧视,根本没有发表意见的机会。
  高义欢正听着,乔装打扮后的李来亨,从楼下走上来,来到高义欢身边,附耳低语几句。
  高义欢眉头一皱,便站起身来,同桌的陈名夏丢下几枚铜元,便跟着一起离开。
  皇城,五军都督府,已经聚集了不少将领和参军,正小声议论着局势。
  这时高义欢走进来,便大声问道:“什么情况?”
  一名参军迎上来,行礼道:“陛下,孙可望出兵了!”
  高义欢微微皱眉,孙可望这个龟孙,果然还是倒向了南明,高义欢神情一沉,“他出了多少兵马攻击巴蜀!”
  参军行礼道:“陛下,孙可望兵分两路,一路攻击巴蜀,一路目标好像是湖广!”
  “什么?”高义欢神色一变,有些震惊了,“孙可望出兵湖广?”
  “是的!玄衣卫新送来的情报显示,大批西军集结于桂林府,极有可能进入湖广。”
  ~~~~~~
  (感谢大家的支持。)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