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众望所归即帝位
第298章 众望所归即帝位
“开心吗?”
此时,在逸王府的凰鸣苑,夜锦辰与陌如玉正在被窝里相拥而谈。
陌如玉轻声问道:“开心吗?很快就可以登基为帝了。你这一路走来,细密布署,就是为了今天。今天,你靠着自己的智慧与赫赫战功,得到了帝位,你开心吗?”
夜锦辰定定地注视着陌如玉,桃花眸里跃动着小火花,然而,转瞬即灭。
他拥紧陌如玉,同时把下颌抵在了陌如玉的头顶上,磁柔的声音就像暗夜里的天籁:“不,我不开心。”
“哦?为什么?这不是你一直心心念念的事情吗?”陌如玉有点儿意外。
“是啊,是我心心念念的事情,一直以来,也为此付出了许多努力。可是,我只是把它当成一种责任,一种使命,为之奋斗,却从来没觉得这是一件让我开心的事情。”
夜锦辰的声音略带惆怅。
陌如玉幽叹:“若是如此,相公可以把这重责大任卸去,何必担了过来?”
“若我不担过来,死的就不仅是三个兄弟了,让他们三个当中的任何一个登基,所有的兄弟都别想活着。而老百姓,会活得更好,还是更坏,也很难说了。”夜锦辰对于这点深信不疑。
“明白了,”陌如玉随即领会,“你这是自己给自己责任啊。如果你觉得自己必须担负这样的责任,那只能学会把当皇帝这件事情当作一件开心的事了。学会接受它,适应它,享受它。”
“是,我正在学。”夜锦辰的语气变得轻松了不少,“放心。我虽然不是很开心。不过,也并不讨厌。只要想到将来,若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老百姓过得更好一点,打造一个大升盛世,那么,所有的努力就不会白费。况且,我发现了一件事情,或许能让我觉得有点儿希望。”
“什么事情?”陌如玉睁大眼睛好奇地问。
夜锦辰道:“我发现星儿比我更适合当皇帝。星儿虽然年纪还小,可是他对于朝政的敏锐度却是令人始料未及,想想那次他在大殿上所说的话,想想这次随军,他那么镇定自若,颇有大将之风,想想他不辞辛苦,帮着你做了那么多事情,并且做起事情来一丝不苟,并没有这个年龄的孩子所该有的马虎,这真是不得不令人惊叹。你不觉得吗?这才是一个可造之材。”
陌如玉想了想,点了点头:“看起来像是那么回事。他的确比同龄人懂事太多了。”
“不仅懂事,而且负责任,又勇敢,又聪明,很难得。”夜锦辰夸赞起儿子一个词接着一个词的砌,丝毫不费力。
“你这是在说他适合当皇帝,难道你也想学着父皇那样,得到了皇位之后,禅位给他吗?”陌如玉脑子里突然窜过一个天马行空的想法。
夜锦辰轻轻摇了摇头:“不!当然不会。星儿现在毕竟年龄还小,主要还在于学习。他的天资聪颖,如果没有强大的学识来支撑,恐怕也会落入‘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结局。所以,暂时,还不能剥夺星儿学习的时间。”
“说得是啊,你这话我爱听,跟我的想法一样。”陌如玉感慨,“他再聪敏也只是一个孩子,该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只是反过来,要佩服一下父皇了。他明明没有什么病,只要心情舒畅了,完全可以康复,却心甘情愿把皇位传给你,可见他的果敢了。他竟是对皇位没有半点留恋。”
夜锦辰轻轻“嗯”一声道:“父皇是聪明的。可是,玉儿,你知道么?父皇之所以禅位给我,不仅仅只有他所说的那些理由。其实,他确实已经有心无力了。整个大升的确就是一个烂摊子了。当年太子党培育出来的腐败官员多如牛毛,根本不可能一下子全部换掉。如果一下子全部换掉,整个大升就要瘫痪了。天灾依旧那么多,再加上连年战乱,想要百姓们交出赋税,已经很难很难了。在这样的情况下,二十万两国库能支撑到什么时侯呢。我打个比方吧,如果我的几位皇叔回去,突然想不开,可算也来造个反,那我令夜行军迎战,这二十万两可能给夜行军买冬衣和棉靴都不够,更遑论置办兵器。更不要说这后宫里面庞大的开支,一天也不能少啊。”
陌如玉听得有些发呆:“如此这般,这把龙椅是带刺的啊。”
“那是自然,”夜锦辰冷笑,“你以为那么好坐吗?还有一点,父皇的确睿智,他在这个时侯激流勇退,为的就是保全他的英勇无敌盖世的一生。是啊,大升是他建立的,他连年平乱,把三个孩子都杀了。为了留给世人一个悲痛而伟大宽容的父亲形象,这个时侯用禅位来惩罚他自己,那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陌如玉听了,脑袋有点发懵:“都觉得医学复杂博渊,却原来权势里面更是波云诡谲。我明白了。父皇此举,正如他所说,是深思熟虑了几百个日子得来的结果。”
“不错。”夜锦辰道,“当然,我三位皇兄弟之死,的确很让父皇悲痛,也的确刺痛了他。不过,仅仅是因为这样而禅位,只是证实了他的软弱。可是,如果综合其他种种因素,这又是最妥当的选择。对于父皇,我还是极为钦佩的。至少,我在我心里,他比我三位皇兄弟强太多了。”
“这话倒是的。我也很钦佩父皇,他是真正有大格局,也有君王眼光的人。”陌如玉由衷赞道。
“是的。好了。”夜锦辰轻柔地抚着她的小腹,“夜已深了,你不睡,肚子里的小宝贝也要睡,可别累坏了她。”
“嗯——”陌如玉用力点头。
都已经八个月了,很快就会出世的。她真的希望这胎能生个女儿。
翌日清晨,早朝之时,郭淮果然当众宣读了夜冥禅位的诏书。
一时之间,文武百官都议论纷纷,但是有燕王和乌灵王等人作证,文武百官都跪下接旨了。
于是,选定了良时,十天后,举行登基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