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小说>书库>历史军事>锦衣镇山河> 第691章 就叫他张居正吧

第691章 就叫他张居正吧

  张居正在病榻上一躺就是一个半月。张四维升任了次辅,在内阁替张居正主持日常事物。万历帝每日都派太医,来给张居正看病。一个半月间,年轻的皇帝甚至三次进入奉先殿,在大明历代先皇面前,为张先生祈福。
  万历十年,六月二十,盛夏夜。
  张居正躺在病榻之上,在阵阵蝉鸣中,盯着窗外的一轮明月,暗自出神。
  他记起五十四年前,父亲张文明给了他一只夏蝉。他拖着长长的鼻涕,握着那只夏蝉,仿佛握住了那年的整个夏天。
  张居正,荆州江陵县人。祖籍安徽凤阳。
  元末,洪武爷在江南起事。一个凤阳老乡,加入了洪武爷的义军。这个凤阳老乡,名叫张官保。
  在那个英雄辈出,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时代,张官保只是个无足轻重的小人物。
  大明开国,论功行赏。张官保被封为湖北归州守御千户所千户。这是一个正五品的世袭官职。称不上显赫,却也能让后人有碗安生饭吃。
  张官保这个五品小官,怎么也不会想到,他的后代之中,会出现一个名叫张居正的人,改变大明的历史,甚至改变了华夏五千年的历史。
  时光荏苒,一百多年过去。成化年间,朝廷竟然撤销了归州守御千户所。张家的铁饭碗没了。张居正的曾祖父张诚,无奈之下只得带领家人,从归州举家迁往荆州谋生。
  张诚颇有经商的才能。在荆州赚下了一百多亩田。仓禀实而知礼节。他希望自己的儿子张镇能够走仕途科举这条路。张家世袭的武官职位没了,出个文官也是极好的。
  可惜,张镇根本不是读书的材料,连秀才功名都没考上。张诚无奈,只得花了些银子,上下打点,将张镇送进了辽王府做护卫。
  再后来,张镇生了个儿子,名叫张文明。张文明比自己的爹强。二十岁考中了秀才。不过,张文明的才学,也就仅限于一个秀才而已。接下来,他考了七科二十一年,都未中举。
  落地秀才张文明一生碌碌无为。。。不对!在嘉靖三年的那个夏天,他做过一件惊天地泣鬼神的事!
  嘉靖三年夏的某个晚上,张文明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夫人赵氏因为天热,在床上只穿着一条秽裤。张文明望着夫人身上白花花的肉,忽然来了兴致。
  张文明一把将夫人搂住,面容猥琐的说道:“天儿太热,横竖睡不着,不如来一盘儿?”
  “不嘛不嘛。”
  “来嘛来嘛。”
  张文明的临时起意,改变了历史。
  十个月后,张文明的儿子呱呱坠地。当时,张诚、张镇健在。张家变成了四世同堂。
  给刚出生的孩子起名字的任务,自然落到了老祖儿张诚的肩上。
  张诚捋了捋白胡须,对家人们说道:“这几天,我老梦见一只白色的老龟。可巧,今儿我的曾孙就出生了。我看,就叫他张白圭吧!”
  张白圭一天天长大。四岁那年,他爹张文明给了他一只夏蝉:“爹要念书了。你拿着夏蝉安静点儿,自己玩。”
  说完,张文明进到书房,摇头晃脑的读起了《春秋》:“多行不义,必自毙;辅车相依,唇亡齿寒;敬,德之聚也。能敬必有德;居安思危,思则有备,备则无患。”
  四岁的张白圭,蹲在书房门口。边玩那只夏蝉,边听着父亲朗朗的读书声。
  一个时辰后,张文明走出书房。一个稚嫩的声音,回响在他耳边:“多行不义,必自毙;辅车相依,唇亡齿寒;敬,德之聚也。能敬必有德;居安思危,思则有备,备则无患。”
  张文明转头一看,自己四岁的儿子张白圭,边抹着鼻涕,边背诵着他刚才念过的《春秋》名句。
  张文明吃惊的长大了嘴巴。他一把抱起张白圭:“嘿,你他女良的还真是个天才!”
  第二天,张文明给儿子请了个私塾先生。
  接下来的事儿,让张文明做梦都能笑醒。
  儿子张白圭,五岁能做诗文,七岁通晓五经大义,成了荆襄一代有名的神童。
  十二岁那年,私塾先生一脸难色的找到了张文明。张文明还以为儿子惹了什么祸呢。
  私塾先生接下来的话,让张文明兴奋不已:“东家,贵公子在学问上已得大成。我教不了了。你带着他,去考秀才吧!”
  张文明惊讶的问:“他才十二,怎么能考秀才?”
  私塾先生道:“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本朝的杨廷和老首辅,也是十二岁中的秀才。贵公子少年睿智,才华横溢。他的才学,足够考中秀才!”
  张文明喜滋滋的给了私塾先生十两银子,将他打发走了。而后,他领着十二岁的张白圭,来到了荆州府,参加府试。
  在荆州府,张白圭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个伯乐。
  主持那年府试的,是荆州知府李士翱。李士翱是个爱才、识才的人。他将张白圭的试卷,拔为头名!
  十二岁的少年郎,成为了府试头名,赢得了秀才的功名。此事轰动了荆襄,甚至轰动了江南士林!
  李知府当然要亲自见一见这个年少才高的少年郎。在知府大堂,他和张白圭一番讲经论道。
  半个时辰后,李知府说了五个字:“国器!国器也!”
  转头,李知府对张文明说道:“你儿子以后是一定会金榜题名的。白圭之名,有些不雅。我给他改个名字吧。”
  知府老爷亲自给儿子赐名,这对落第秀才张文明来说,是莫大的荣耀!他连忙道:“犬子何德何能,竟得大人赐名!张家四代,对大人恩德感激不尽!”
  李知府笑道:“哪里哪里。你的儿子,将来是一定能出将入相的!我一个小小的知府能给他改名,实在是前世修来的造化。”
  说完,李知府摊开白纸,提起了笔。他思忖良久,在纸上写了三个大字:“张居正。”
  那一年,春风得意的少年郎张白圭,有了一个新的名字“张居正”。这个名字,将光耀千秋,彪炳史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