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小说>书库>历史军事>明朝富家子> 第十五章 如果

第十五章 如果

  《重论复河套疏》才传到内阁,夏言便迫不及待的招严嵩前来商议,准备催促南京户部尚书鄢懋卿拼命增发盐引,以提供足够的粮饷,让曾铣召集十八万大军,一举收复河套。
  他还以为嘉靖退居幕后了,这大明就真由他说了算了呢!
  这么重大的事情,除了皇帝,谁敢做主?
  太子朱载壡看到奏折都吓了一跳,你们这些人,怎么肥四,不是撤换六部尚书就是组织大军跟鞑子干仗!
  你们有没有考虑过本宫的感受,本宫还只是个小孩子好不好?
  这刚一上来监国,你们便跟吃错药了一般,胡搞瞎搞,这谁顶得住啊?
  他表示,完全顶不住!
  所以,他干脆命人把奏折传到乾清宫,请他父皇嘉靖做主。
  这事,怎么说呢?
  嘉靖倒是早就有所耳闻,不过,真正看到奏折的时候,他还是皱眉沉思了很久。
  他可不像夏言那样,容易头脑发热,他年纪虽然没夏言大,做事却比夏言沉稳多了。
  这一下就是十八万大军,粮饷是多少,又需要打多久呢?
  夏言倒是在票拟上写明了,命南京户部尚书增发盐引,以保证西北边军粮饷,问题,你这粮饷多少都不知道,打多久也不知道,就知道命人增发盐引,是不是有点太草率了?
  这要是换做历史上的嘉靖朝,曾铣的计划,嘉靖是不可能同意的,因为那时候南倭北虏都闹的凶的很,两边都需要组织军队抵御,两边都需要钱,他怎么可能把盐引份额能换取的粮饷全部压一边。
  不过,这时候海盗和倭寇已然被杨聪给收拾的差不多了,东南沿海基本上也太平了,把盐引份额能换取的粮饷全压到西北,倒也不是不行。
  他思虑再三之后,还是同意了曾铣的计划,批了这份奏折。
  毕竟,他也想当个明君,他也想流芳百世,如果曾铣真把鞑子给收拾了,那大明中兴就指日可待了,到时候,他就成为中兴之主了。
  消息传到边关,着实令人欢欣鼓舞。
  曾铣见嘉靖都把奏折批了,夏言也表示全力支持他收拾鞑子,那自然是赶紧招兵买马,整军备战,宣府、大同、太原三镇顿时精兵齐聚,气势如虹,把个雄踞河套的俺答汗都吓了一大跳!
  这家伙,大明这次看样子是要来真的了,这下可真是麻烦大了。
  他连忙组织各大部落头人商议,准备抵御明军进攻。
  西北形势陡然变得紧张无比,大战貌似一触即发。
  这时候,曾铣可谓踌躇满志,意气风发,就好像,他已然收复河套,收拾了鞑子一般。
  问题,他真能收复河套,收拾鞑子吗?
  如果夏言真能如同吹嘘出来的一般,给他足够的支持,要什么给什么;
  如果严嵩真能如同跟夏言承诺的一般,催促南京户部尚书鄢懋卿拼命增发盐引,给他提供足够的粮饷;
  如果咸宁侯仇鸾能跟他一样的积极,拼命招兵买马,全力配合他的行动。
  他,还真有可能成功。
  可惜,这世界上没有这么多如果!
  很多时候,你如果想靠别人获取成功,那么,你最好做好失败的准备。
  这件事,夏言是太过“天真”了,曾铣则是太过理想化了,十八万大军的粮饷,就算南京户部尚书鄢懋卿想尽办法,真给他拼命调拨都不一定调拨的过来呢,漫说是鄢懋卿压根就没打算拼命给他调拨。
  这,原本就是严嵩的连环计,他又怎么可能真正获得足够的粮草。
  他这还没热乎多久呢,鄢懋卿那边便当头一盆冷水给他泼下来。
  他这边又是招兵买马,又是整军备战,搞的热火朝天,朝廷承诺的粮饷却根本就没有按时送达山西三镇,别说是新招的六万大军的粮饷了,就连原来三万大军的粮饷都没按时送到!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鄢懋卿给出的答复是,阳明一脉在暗中搞鬼,原本做盐引买卖的盐商全被人家给整走了,他那边正尽力联系新的盐商呢,粮饷,估计还得再等一两个月,毕竟联系新的盐商也需要时间不是。
  这话,倒也不是完全骗人的,原本做盐引生意的盐商的确全部都被杨聪给整走了,不过,后面什么等一两个月就有粮饷,那完全就是骗人的,因为鄢懋卿正准备利用盐引份额大捞一笔呢,他捞钱可是为了孝敬严嵩又或装进自己腰包,西北边军的粮饷,他压根就没考虑过!
  于是乎,曾铣傻傻的等了一两个月,没等来一两银子,也没等来一粒粮食,等来的就是一堆没用的盐引!
  好吧,要说这盐引没用,那也不尽然,这盐引还是有用的,只要他们肯背书,收到了相应的粮饷,这盐引就能拿去各大盐场换取真正的食盐。
  问题,他们压根就没收到任何粮饷啊,他们又怎么可能给人背书!
  这盐引倒是足够了,问题,总得有盐商拿着银子和粮食来兑换啊!
  曾铣拿着这堆盐引怎么办呢?
  他还能怎么办,他只能不断的催促南京户部,赶紧让盐商送粮饷过来呗。
  如果按以往的规矩,这盐引得是有盐商拿到了份额,或者向南京户部做出了承诺,会送相应的粮饷或者物资到边镇,南京户部才会将其发往相应的边镇。
  也就是说,如果按以往的规矩,这盐引到了,粮饷自然就会到,只是需要等候一定的时间而已,毕竟盐商筹集和运送粮饷也需要时间不是。
  曾铣以为,这盐引到了,粮饷就不用愁了,收到粮饷只是迟早的事情,所以,他倒还没急的上奏朝廷,告发南京户部尚书鄢懋卿,毕竟人家才刚刚上任,阳明一脉又撤走了所有的盐商,他再重新组织盐商向边镇运送粮饷也需要时间不是。
  可惜,这又是个如果,而且,这个如果,直接要了他的命。
  他哪里知道,鄢懋卿压根就没和盐商谈妥,也没有让盐商做出任何承诺,便将这些盐引发到山西来了。
  也就是说,这些盐引会不会有盐商拿着粮饷来兑换还不一定呢!
  这招玩的,着实出乎了他的意料,他压根就没想过,同为“夏言一党”,鄢懋卿会这么坑他。
  当然,他也不是什么白痴,如果没有任何盐商送粮饷过来,他肯定会发现不对劲,问题,这些盐引发过来之后,还真有盐商陆陆续续送粮饷过来了,只是,人家送的分量都不够而已。
  这些盐商也没办法,因为鄢懋卿太黑了,要的孝敬比张时彻出任南京户部尚书之前的惯例还要多,他们的钱,大多都用来买这盐引份额了,哪里还有足够的钱,用粮饷从边镇换取盐引。
  如果,曾铣这个时候能反应过来,赶紧找夏言商议对策,或许,他还有得救。
  可惜,这又是个如果,这世上,哪这么多如果。
  如果太多如果,会死人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