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小说>书库>历史军事>逞骄> 第220节

第220节

  苏雪至倏然睁开眼睛,看了过去。
  那人还在开着车,并没回头,背影一本正经。
  苏雪至惊喜而开心,实在忍不住,伸手轻轻打了一下他的肩:“居然骗我! ”
  贺汉渚笑了起来。他一边稳稳地继续为她开着车,一边用轻松的口吻说:“礼尚往来。你替我做过司机,我效仿而已。”
  苏雪至想了起来。那个晚上,她扮作他的司机,在大总统府的门外接到了他,还请他看了一场电影,打了一场小小的架,最后为了躲避警察,两人还躲藏在了中央公园里……
  现在想起来,旧事依然清晰,便如昨日一般,历历在目。
  她也笑了,笑着笑着,又慢慢地停了下来。最后她用双肘撑着身体,人靠过去,趴在前面的椅背上,注视着前面那道专心替自己正开着车的挺拔背影,轻声问道:“今天的访客是谁派来的?要出大事了吧?”
  贺汉渚没应,也没回头,他的一手继续握着方向盘,另手朝后探了过来,揉了揉她的脑袋,哄道:“回家慢慢说。你也累了吧,靠回去先休息一下。我车开得慢些。”
  苏雪至摇头:“我不累。我告诉你,我已经想好了,我不出去了。”
  贺汉渚一顿,车速慢了下来。最后,他完全地停了车,靠在路边,回头说:“多可惜啊,这么难得的大好机会。我重申一遍,我真的完全支持……”
  苏雪至打断了他的话。
  “没什么可惜的,学术交流将来有的是机会。其实你不说,我也知道,外面的形势越来越不好了,对吧?所以现在,我最大的任务,是尽快造出尽可能多的青霉素,以挽救那些将要在捍卫国土的战争中不可避免遭到流血受伤的勇士们的生命!”
  她对上贺汉渚投来的眸光,说道。
  第199章 (去年日人针对王孝坤的那次...)
  去年日人针对王孝坤的那次行动遭到意外挫败之后, 本已提上日程的战争计划被迫搁置。不过,在其决策层的内部, 关于是否应当无条件地尽快发动战争的争论,其实一直都没有停歇。
  战争自然力求速战速决。照军方原本制定的计划,一旦王孝坤死了,中国陷入混战,他们借机出兵,三个月内,拿下京师和重点的经济军事战略地区, 再成立一个完全由自己掌控的傀儡政府, 这样,整个中国就能彻底成为其殖民之地。
  现在局面有变, 以横川为代表的一派相对保守,对立刻发动战争的观点持谨慎态度,认为时机没到, 贸然开战,万一计划受挫,战争拖延, 恐怕己方也要付出极大代价。但另一派却无比狂热,叫嚣根本无需任何顾虑,应当马上出兵。他们声称,即便所有的中国人都上了战场,加在一起, 也敌不过由他们的军人组成的精英部队。
  这种观点极受追捧,不但在军队, 就是在民间,也成为了一种主流意愿。岛国上下, 全陷入了一种狂热的渴望对外战争的疯狂情绪里。只是在最高层,由于横川一派的反对,这才迟迟没有得以决定。
  战争计划在搁置了一年多后,去年,岛国粮食欠收,矛盾变得愈发尖锐,激进派由此彻底占了上风,横川等人迫于情势压力,也不再阻拦。日人便利用此前已占领的半岛殖民地作跳板,制定了先行占领东北,再占领全中国的全面战争计划。
  就在上月,日军用保护侨民为借口,炮击边境,开入军队。面对日人的挑衅,地方以大局为重自己不敢自作主张为由,一边消极应对,一边寻求中枢之援。王孝坤紧急召开军事会议,商讨应对。自然有人主张,凝举国之力抵抗自卫,但不少人也声称,以当下之国力,决计无法战胜日人,切勿正面对抗,以免引发全面战争。倘若因此而扩战到全国,后果不堪设想。
  据说中枢吵成一团。最后王孝坤指示地方,“以大局为重,尽力周旋,竭力御敌于国门之外“,却没有具体的措施,更不谈实质的支援。
  其实这就是变相的放弃抵抗,是计划妥协,用那片国土来换取日人止步,只是没有明确指示而已。地方收到这样的命令,不过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周旋御敌“的结果,就是丢掉大半领地,从而令热河的尚云鹏首当其冲,面临异常严峻的边防压力。尚云鹏激愤不已,不愿放弃抵抗,又担忧仅凭自己的独力,无法撑住压力和局面。
  今日的访客,就是他紧急遣来的密使。他请求贺汉渚出面,共商战事,以挽救这个岌岌可危的局面。
  苏雪至听他讲完经过,凝视着他,轻声问道:“所以,你是要走了吗?”
  贺汉渚沉默了片刻。
  “是。事态紧急,我已答应,明天就动身去往京师,无论如何,必须要让王孝坤做实质的抵抗措施。”
  他的声音不重,却隐含着一种坚定的意味,见苏雪至没应声,他顿了一下,立刻解释:“雪至你听我说,我之所以这么决定,除了我和尚云鹏有私交之外,更是出于我作为一个中国人的底线。日人入侵之地,不但土地富饶,盛产粮食和木材,煤炭矿石这些战略物资,也是取之不尽。那里不能丢。如果不战便拱手相让,被日人所取,无异于以肉饲狼,让日人获得了一个能够源源不断供养肌体的大本营,将来,必会引发更大的灾难。只要有一线可能,现在就必须要将日人赶出国门,没有任何可退让的余地。”
  他说完,见苏雪至依然没开口,恐她在担心,于是又安慰:“我相信国人多热血之辈,何况还有当地十万将士。上命未必就是他们所想。谁会坐看家园被占而无动于衷,只要还有几分血性,就会知道该当如何……”
  “我明白。”
  苏雪至点头,望着他沉静而坚毅的面容。
  “你去好了,做你该做的事,我将以你为荣。”
  贺汉渚深深地凝望着她,片刻后,忽道:“能陪我再去一个地方吗?”
  苏雪至陪着他,来到了贺家祖茔的所在。
  这是位于距省城几十里远的一处乡野,贺家的先祖在做官之前,世代耕读于此,近旁村落里的人也大多姓贺,算起来,几乎都是贺汉渚的远房本家之人。在这里,贺家至今还有一座老宅,是早年祭祖时用来暂居的住所。鲁二从京师跟来这里后,自己要求住了过来,看守祖茔。苏雪至曾随贺汉渚来过这里一回。那一次,她替郑龙王为祖父敬了香。
  通往祖茔的野径狭窄,汽车无法通行。贺汉渚将车停在路口,随即带着苏雪至,在月光的照明下,两人步行,再次来到了祖父的面前。
  鲁二将周围收拾得干干净净,不见半根杂草。苏雪至站在一旁,看着贺汉渚在墓碑前立着,月下身影静默。她没有发声,片刻后,见他转头,朝着自己走了过来。
  “走吧,回了。”他微笑道,朝她伸来手。
  苏雪至却没有伸手给他,而是自己走到他刚才站的地方,说:“爷爷,我和烟桥下回再一起来看你,我们一言约定,你等着我们!”
  她说完,朝墓碑恭敬地躬了个身,这才转过身,将自己的手插进了他的手掌中。
  “好了,走吧。”
  贺汉渚凝视着面前女孩那张比月光还要皎洁的面庞,没说话,片刻后,慢慢地握住了她的手,带着她,沿着原路而回。
  走了一会儿,他忽然停步说:“累了吧?我背你。”
  苏雪至摇头:“不累。我自己走,可以的。”
  他坚持:“你累了。我来背你。”
  “真的不用,我不累――”苏雪至笑着摇头,笑到一半,却见他已矮身下去,接着回头,示意她上他的背。
  “听话,快上来。“他哄她。
  “不累也没关系。我想背你。”
  他又解释了一句,语气温柔。
  苏雪至看着月光下那转过来的半张含笑的英俊侧颜,脑海里,在这一刻,忽然又闪现出了她第一次和这个男人相遇的情景。
  也是这般的深夜,在一条游弋于古老的江上的船中,如宿命一般,她和他相遇。
  她的心在这一刻漏跳了一下,想到明天,他就要走了,或许……极有可能,他就将直接去往战场,那什么都有可能发生的战场,她再也忍不住了,整个人突如其来,微微战栗。
  “好。但我可沉了,你要当心!“
  她笑得却很快活,话音未落,人便攀上了他的后背,两只胳膊也紧紧地环住了他的脖颈。
  他低低地笑了起来,双手随即托住了她的臀,稳稳地站了起来,背着她,迈步,沿着白色月光下的杳无人影的野径,继续朝前走去。
  他没再说话了,她也一样。她的脸贴在他坚实的背脊之上,闭着眼睛,直到他停了下来,回到了停车的地方。
  回城的路很远,离天亮,也没几个钟头了。
  他为她打开了后座的车门,等她坐进去。月光如霜,她的半边身子还懒洋洋地靠在车门之畔,他便俯身,朝她探臂,想将她扶正,下一刻,一根柔软的小指将他的指勾住了。
  他一怔。她轻轻地晃了晃他的手,什么都没说,贺汉渚便身不由己,弯腰跟她钻进了车里。
  她将他压靠在座椅的背上,自己爬上他的腿,跨坐着,捧住他的脸,吻他的嘴。
  车里黑漆漆的,男人仰着脸,被动地被她压靠在椅背上,动弹不得。他便低声笑,含含糊糊地说,“怎么了,突然这么亲我……”
  “我就是想亲你,不行吗?”她的话带着几分孩子气般的执拗。
  她的唇瓣温暖而柔滑,仿佛一朵含着香气的玫瑰花瓣。
  有谁能抵挡这样的吻。
  贺汉渚不再说话了,在黑暗中闭目,靠在了椅背上,任她亲着自己。最后他慢慢地伸臂,将她紧紧地抱住,和怀中的人一道,等待着天明。
  第200章 (战争炮火,隆隆不绝。贺汉...)
  战争炮火, 隆隆不绝。
  贺汉渚走后不久,局势开始变化, 面对来自内外的施压,中枢终于有所行动,调遣各方出兵北上协同作战。但日人入侵蓄谋已久,为达短期致胜的目的,不但投入巨大军力,当中多为精锐部队,武器配备更是精良。抵抗作战异常艰难。面对惨重伤亡, 很快, 不少奉命北上的军队为了各自考虑,收缩不前。怀疑论调也再次抬头。不少人宣扬双方实力悬殊, 获胜可能微乎其微。注定失败的抵抗,非但不能将日军驱出国境,反而导致战局扩大, 甚至拖垮国家,导致彻底的灭国亡种。
  就在一片悲观和观望的氛围之中,以贺汉渚为首的西北和西南军的奔赴前线, 终于给这场出师便遭不利的卫国之战带来了希望的曙光。他们联合作战,不惧牺牲,经过顽强的狙击,几次击退了来势汹汹的敌军。短短两个月,不但阻挡了日军南下推进的脚步, 而且,在不久前刚结束的一场会战中, 夺回一个被占的重要据点。那一战,日军投入的两个精锐师损失殆尽, 一名素有战名的在军中极有威望的少壮派功勋少将在指挥作战时,被炮火击中。剩余部队被迫回撤,以重整军力,保证补给。
  这场胜利给了全国以莫大的鼓舞,社会各界纷纷以各自的方式进行支援。报章报道前线军队的英勇事迹,学生投笔从戎,市民捐金捐物,轰轰烈烈,声势浩大。
  日军此战伤亡空前,加上天气炎热,普通的伤口也极有可能恶化,许多伤兵就是因为感染,伤情扩大,一批批地死亡,剩下的也如罹患绝症,除了少部分人能靠自身机体熬过去,剩下的大部分,只能躺在拥挤的伤兵医院里苟延残喘,等着不知何时到来的死亡。
  最后那名少将也在劫难逃。虽然医生已经竭尽全力,木村为了救人,甚至冒着炮火亲自赶到了前线医院,但面对病人不退的反复高烧,他同样束手无策,最后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眼前这位立下过巨大功勋的少将在昏迷中惊厥抽筋,最后痛苦地死去。
  武器不对等的前提下,通常而言,战斗越是惨烈,劣势一方的伤亡,势必更加惨重。就在日军用一命换中国人两命的口号来激励士兵巩固胜念的时候,不久之后,情报部门收到消息,中国军队的许多伤兵却能得到有效的救治,不但死亡率远远低于己方,负伤士兵重回战场的比率和速度也将己方远远地抛在了身后。他们当中的许多人甚至在几天后,伤情就得到了控制,完全有能力重回战场。这个发现,令日方的相关人员极其震惊,起初,某些自负之人甚至不肯相信,认为绝对是情报有误。
  他们还不知道,这就是注定要在人类医学发展史上画下浓重一笔的跨时代药物青霉素所发挥的神奇作用。
  在后方,一箱箱的药在保护之下被源源不断地送了出去。尽管已尽力扩大产能,但相比前线的需要,还是远远不够。为了能救治更多的伤员,苏雪至和她的同伴以及工人们不分昼夜地工作了半年,战局终于发生了大转变。
  日方推进受阻,战初侵占的领土被一寸寸地夺回,原本画给岛国人的短期内占领殖民的美景眼见实现无望了,加上人员伤亡之大,经济负担之重,远超预期,短短半年,物价飞涨,岛内不满情绪浓重,批评之声不绝于耳。
  这种情况之下,即便原本并不赞同开战的横川也改了态度。他明白,骑虎难下。这场战争,动员之大,耗费之巨,可谓是举全国之力,现在已不能轻言后退。现在能做的,就是竭尽全力出谋划策,以扭转局面。
  他以最高顾问的身份,建议军方宁可暂时放弃已经占领的地方,也要收缩战线,集中兵力,先全力打掉贺汉渚。
  “他是最具实力、也最有威望的主战派将领之一,说是他导致了中国军队的全面联合对抗,也不为过。要知道,现在那些和我们作战的很多军队的最高指挥人,他们之间是相互防备的。即便是他们的首脑人、实际掌控着中国的王孝坤,以我对此人的研究,我很确定,他也远不如他所表现出来的那么坚决。但贺汉渚不一样,他是我们极其危险的敌人。如同一群豺狼,围着一头猛虎,他们不敢直面,但当其中的一匹头狼咬了老虎一口,剩下的为了争食,也会跟着上来。现在我们面临的,就是这样的局面。”
  “但是,同样的道理,如果这匹敢于上前的头狼被老虎反噬,那么剩下的因为猜忌或者别的各种原因,轻易谁也不会再出头领战,以免自己步其后尘。在中国人的哲学里,这叫做枪打出头鸟,明哲保身。没了那匹冲在先的头狼,剩下的这一群狼,即便再多,又有什么可畏惧的?”
  “将贺汉渚的主力消灭掉。只要他没了,局面就有好转的可能。但是,如果你们再一次地失败,那么趁着现在还没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哪怕付出极大代价,也必须考虑回撤,为日后长远再做准备。”
  这是横川的原话。
  军方采纳了他的意见,表面撤退,暗中却迅速地集合军力,拟对以贺汉渚的主力发动一场规模空前的围攻战,以达到毁灭性打击的战略目标。
  日军的战力不可小觑。据说有些特殊部队,为了让士兵在战中冲锋,军方的医学实验室利用早期研究麻黄素得到的副产品,造了一种能够令人致幻的兴奋药剂,称之为神药,战前让士兵服用。
  贺汉渚是见识过对手战斗力的,往往为了争夺一个据点,可以反复拉锯,悍不畏死。现在战局还没到不可挽救的地步,根据其余各军战报,对方却接连撤防,十分可疑,早就有所准备。血战持续了两个多月,在尚云鹏等部的支援下,最后终于取得胜利。
  反击战的胜利,不但令日军的翻盘计划破产,也直接导致了军方高层主战派的垮台,以横川为首的发声终于再次占了上风。日军被迫开始有计划地撤军,并与王孝坤接触,传达求和意图。
  消息通过电台广播和报纸传开,举国欢庆,就连日子照常在过的省府民众也十分兴奋,谈及贺汉渚和他带出去的子弟兵们,无人不为之骄傲。许多人甚至在街上敲锣打鼓,涌到贺家和苏家开在省城的药店外放鞭炮,如过年一样热闹。
  这一天,苏雪至原本和平常一样,在药厂忙碌。
  这个消息,她早几天前就已经提前收到了。但是今天,当她看到工人们自发地聚在一起,听着小黄给他们念报纸上的消息,人人心高彩烈,欢声笑语之声传入耳中,她还是停下了手中的事,远远望着,眼眶不禁微微发热。
  这时药厂的人过来,说王泥鳅到了。
  这半年来,青霉素的运送就是由他和陈英联合负责的,走的是一条秘密路径,力求快速之外,更要保证安全。
  青霉素的量产,除了电力需要保证之外,原料和试剂也是关键。现有条件下的最富效率的培养基,是玉米浆。这种东西,在工业相对发达的欧美,是淀粉业和葡萄糖业的副产品,价廉易得,但在工业落后的国内,却没这样的条件。这半年多来,是在傅明城的帮助下,从相对更近的南洋,运来了他能搞到手的尽量多的所需原料。
  今天有批刚赶制出来的成品药,五千瓶。这是最后一批原料能生产的极限了。库存已消耗完,而下一批原料什么时候能到,谁也没有数。
  为了打破限制,苏雪至已经和余博士等人在研究是否能用别的容易得到的原料来取代玉米浆,譬如棉籽饼,即榨出棉花籽油后的剩余残渣。这种原料,只能被农民用来肥田,不但价廉,也容易弄到手。试验正在进行当中,但还远没到能正式投入生产的阶段。
  现在,这最后一批弥足珍贵的救命药,都已打包完毕,就在仓库之中,今天约好让王泥鳅来取。
  苏雪至匆匆赶了过去。王泥鳅正等在那里,见她来了,快步上前,朝她躬身问好,和平常一样,恭恭敬敬地叫她夫人。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