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小说>书库>历史军事>麒麟阁传> 第105章 麒麟阁功臣

第105章 麒麟阁功臣

  听闻病已重病,皇后思瑶忙领着众婕妤前往宣室殿探望。众人争相留在宣室殿伺候,最后思瑶与众人商议一番,决定每人轮流伺候一夜,白天都让琴棋照料着。
  几日后,少府梁丘贺、建章卫尉金安上同日病逝,病已痛失左膀右臂。亲自前往两府吊唁,哀痛欲绝。梁丘临趁机献上梁丘贺绝笔信,信中道:“微臣自负,侍奉陛下多年,自以为贤臣得明君,为人生一大幸事。今卜了一卦,自知大限之期不远,愿为陛下再尽绵薄之力!微臣常出入秘阁,为陛下出谋,已经荣幸之至,不敢再奢求什么身后哀荣。愿陛下勿为微臣赐谥号,更不必为微臣赐冢地,让微臣落叶归根!如果陛下执意为臣彰显功名,既有辱陛下名声,又使微臣死不瞑目,望陛下成全!”
  病已感慨道:“少府一生为朕出谋划策,常常出奇策,而世人不知,他这是要成全朕千古之名。历朝历代世人都以为明君在上,所以有盛世太平,其实是被假象迷惑了,明君的万世之功都是忠臣、贤臣、能臣齐心协力创造的,不只是君主之功,你明白吗?”太子刘奭忙点头道:“儿臣明白!”
  为成全梁丘贺,病已仅赐金百斤。心中思忖着迟早回报梁丘贺,于是命淮阳王刘钦留下,为梁丘贺送最后一程。
  又前往金安上府上吊唁,赐金百斤。金安上长子金常献上遗书,书中道:“微臣本匈奴人,蒙陛下不弃,又恩宠备至,四子皆当值宫中,家族当官者十余人,微臣感激涕零,无以为报。今病情急重,恐不能再侍候陛下了。陛下知遇之恩未报,微臣不敢再求陛下赐号赏坟,望陛下不要再给微臣赏赐,让微臣走得安心。”病已湿了眼眶,叹气道:“金家一门忠义,是世人楷模啊!”
  不久病已再度命群臣商议麒麟阁事,御史大夫于定国上奏道:“陛下,如今丞相空缺,无人总览朝政,辅佐陛下,这件事只怕不好办。”病已欣然点头,命群臣商议丞相人选。群臣齐齐举荐于定国,于是以于定国为丞相,升太仆陈万年为御史大夫,执金吾丙显为太仆。
  群臣商议麒麟阁事,于定国先上奏道:“陛下,故大司马富平侯张安世功劳巨大,先率军平定桑弘羊叛变,又有安邦定策之功,后又平定霍家叛乱,应该入阁!”群臣纷纷附议。
  病已想起庭令张贺、侍中骑都尉张千秋、大司马车骑将军张安世、侍中张延寿、张彭祖相继去世,感伤道:“张家一门忠烈,张车骑应该入阁!”
  御史大夫陈万年接着道:“启禀陛下,故丞相博阳侯丙吉有阿保之功,又有安邦定策之功,且曾平定诸霍之乱,辅佐陛下多年,群臣称赞,百姓享福,该入阁!”群臣齐齐附议。想起丙吉对自己视如己出,病已哽咽道:“说得对,丙丞相对朕有厚恩,对社稷有大功,当入阁。”
  太常杜缓起身道:“启禀陛下,故宗正阳城侯刘德曾参与平灭桑弘羊叛乱,又有安邦定策之功,且曾平定霍禹叛乱,应该入阁!”群臣附议,病已想起刘德这些年辅佐之功,欣然点头道:“刘宗正也应该入阁!”
  宗正刘丁接着道:“陛下,故御史大夫建平侯杜延年平定益州蛮夷叛乱有功,又首告桑弘羊叛乱,且安邦定策有功,也应该入阁!”病已想起杜延年为人谨慎而谦逊,多次抚慰霍光,叹气道:“如果没有御史大夫,先帝早就不在了,朕也不可能承继大位,也该入阁!”
  光禄勋郭广意接着道:“陛下,故大司马车骑将军龙额侯韩增曾出击匈奴有功,又安邦定策,剿灭诸霍叛乱,也应该入阁!”群臣附议,病已准奏。
  卫尉许舜接着道:“陛下,后将军营平侯赵充国曾多次北击匈奴有功,俘虏匈奴西祁王,又安邦定策,接着平定武都氐族叛乱,又平定羌族叛乱,功劳甚大!微臣以为他虽然是后将军,但也有资格入阁!”群臣附议,病已叹气道:“后将军定国安邦有功,应该入阁!”
  太子太傅萧望之上奏道:“陛下,前丞相高平侯魏相辅佐陛下谋诛霍氏,多次劝慰陛下弭兵止战,无论为国,还是为民,都有大功!且任相期间,选贤任能,整顿吏治,平理冤狱,打压不法豪强,宽赋税,省诸用……微臣以为魏丞相是古今贤明之臣,应该入阁!”
  病已感慨道:“可惜魏丞相走得太早了,年仅六十五岁就离开了朕,未能见证万国来朝盛世!应该入阁,确实应该!准奏!既然你们都举荐了,朕也举荐几个人。一是故少府梁长翁,为朕谋划内政外事,又谋诛诸霍之乱,堪称良佐。如果没有他,朕早就死在乱兵刀下,社稷早就覆亡!二是太子太傅萧长倩,多次为朕谋划四夷事,平定西域,征服匈奴;又筹谋内政,谋诛霍氏,有先见之明,功劳巨大!”群臣纷纷附议。
  萧望之忙谦虚一番道:“陛下,梁少府有大功于江山社稷,他可以入阁,微臣功劳浅薄,不敢入阁!”病已笑道:“不必谦虚,应该的!有功必赏,有过必罚,这是朕的宗旨!另外,还有典属国关内侯苏祭酒!苏祭酒被困匈奴十九年,坚贞不屈,忠心可昭日月,堪为世人楷模!不仅展示了个人宁死不屈的气概,也彰显了我大汉国威!如此忠义之士,如此忠贞不二的节操,岂能不褒赞?”群臣纷纷附议。
  丞相于定国趁机问:“陛下,已经十人了,是否还要添加?”病已思忖许久,叹气道:“再加最后一人:霍氏!”群臣大惊,纷纷面面相觑。病已接着道:“故大司马大将军博陆侯霍氏辅佐三代,先是平灭桑弘羊叛乱,又有安邦定策之功,功劳在众人之上。虽然他的夫人毒……了皇后,他的儿子和女婿又阴谋造反,但过是过,功是功,朕不会因为霍家的过磨灭了大将军的功!让大将军入麒麟阁,为天下楷模,受后世亿兆人敬仰!”群臣纷纷高呼:“陛下圣明!”
  数日后麒麟阁悬挂十一幅画,栩栩如生。为首的是大司马大将军博陆侯霍氏,因功劳最大,又不善教妻育子,病已恐时人议论,命画师著姓不名,既效仿赞拜不名故事以示恩宠,又警示后人以霍家为鉴。其余人依次为大司马卫将军宣平侯张安世、大司马车骑将军龙额侯韩增、后将军营平侯赵充国、丞相高平侯魏相、丞相博阳侯丙吉、御史大夫建平侯杜延年、宗正阳城侯刘德、少府梁丘贺、太子太傅萧望之、典属国关内侯苏武。十一人都有大功,且忠心辅佐,画像悬挂,以示表彰。
  不久病已领着群臣前往麒麟阁观看功臣画像,感慨道:“麒麟阁功臣只剩太子太傅了,可叹啊,可惜!后世之臣如果能像画像上的功臣一样做个忠臣、贤臣、能臣,天下何愁不治?”
  萧望之趁机道:“陛下,如果要实现这个宏大愿望,只有一个方法,就是整肃吏治!如何整肃吏治?三个办法:一是年年派七府巡查天下,有功记簿,有罪立罚;二是官员三年一调,然后派使者彻底清查账册,有功则赏,有罪必罚;三是让百姓匿名监督,有罪必诛,有功必赏。”
  群臣议论纷纷,淮阳王刘钦兴高采烈道:“父皇,儿臣觉得太傅这个主意真好,是万全之策!皇兄,你觉得呢?”太子刘奭摇头道:“天下郡国近百,诸县上千,如果按照太傅所得做,天下官吏都要骂娘了!官员是朝廷镇压叛乱的根本,也是朝廷统治的根基,如果官员与朝廷不一心,大汉就危险了!”刘钦皱眉道:“皇兄这话不对,朝廷统治的根基是百姓,不是官员!”二人争执起来,群臣也莫衷一是。
  病已望着太子暗暗叹息,又对刘钦投以赞许的目光。为平息争执,病已摆手道:“不必争了!今日是来瞻仰功臣雄姿,不是来议事的!有事将来再议,都不要再提了!”
  外患解决,内忧平息,大汉文化开放,百家学术齐鸣。光《礼》就新出现了三家,分别是戴德的《礼记》八十五篇,戴圣的《礼记》四十九篇,庆普的《礼》等。其中戴德和其侄戴圣又被称为“大小戴”,其《礼记》也被称为《大戴礼记》《小戴礼记》。三人都是后苍的弟子,与萧望之、匡衡都是师兄弟。
  该年三月,病已听闻各地官学不一致,十分忧心,召来文武百官和众博士。病已半喜半忧道:“如今百家争鸣,百花争艳,不是什么坏事,朕全力支持。但作为官学,南北不一,东西各异,将来依什么标准取仕?所以官学必须统一,定个标准出来。你们有什么好的建议?”
  太子太傅萧望之上奏道:“陛下,如今各地官学各异,或文本不同,如《尚书》今古文之争;或注解各异,如《春秋》三传等。其中光《礼经》就有十多种之多,致使官学混乱。要想统一官学,必须先分辨是非,明白异同,再择优而选,让天下士人心服口服!”群臣附议。
  病已大喜,召集群儒前往未央宫殿北石渠阁讲解五经异同,确立五经统一官学样本。参加经学会议的有《诗》家淮阳中尉韦玄成、博士张长安、博士薛广德等,《尚书》家太子少傅周堪、博士欧阳地余、博士林尊、博士张山坿、谒者令假仓等,《礼》家博士戴圣、舍人闻人通汉等,《易》家博士施雔等,《春秋公羊传》家博士严彭祖、侍郎申輓、伊推、宋显等,《春秋谷梁传》家议郎尹更始、待诏刘更生、周庆、丁姓等。
  病已和太子刘奭、淮阳王刘钦亲临,命太子太傅萧望之主持会议。萧望之奉命道:“诸位同僚、博士,陛下有旨,命本官询问三十个问题,以辨经文异同,诸位都可以根据问题相互诘难,一辩真伪!第一个问题,《经》云:‘宗子孤为疡’,那么什么是孤?”
  闻人通汉上奏道:“陛下,微臣的师父说男子二十行冠礼,未行冠礼就去世的,被称为疡和孤。”
  戴圣大笑道:“舍人这话不对。你的意思是男子只要行了冠礼,死后就不称为疡和孤。可据在下所知,做了别人宗子者,父亲虽在,仍然要称为孤。而且阁下所说的行了冠礼者,死后不称为孤,并不符合古礼!《曲礼》云:‘孤子当室,冠衣不纯采。’孤子当家,自然指成年男子。行了冠礼者也被称为孤,舍人怎么解释?”
  闻人通汉不慌不忙道:“父母亡,孝子不忘亲,有父母与无父母者衣服自然各异。《记》记载:‘父母存,冠衣不纯素;父母段,冠衣不纯采。’父母去世,孝子当然不能穿纯彩的衣服,之所以称为‘孤子当室’只是为了区别衣服罢了。”
  “哈哈,舍人这话令人不解,古人说‘子亡父母,年近百岁,仍称孤不断,并非为了区别衣服,这话怎么解?”
  闻人通汉惊慌道:“古书记载,二十行完冠礼就不能称孤。之所以称孤,只是父母去世而已。父母刚逝,子近百岁,虽年老,不得不称孤。”
  戴圣不屑一笑道:“舍人前后矛盾,不足采信!”众人多附议戴圣,病已也觉得戴圣所说有理。
  萧望之笑道:“第一个问题已经议完,相信大家已经有了主意。之所以讨论这个问题,主要是因为这个问题关乎继承合不合法,关乎百姓会不会产生纠纷,当然也与第二个问题有关!第二个问题是:大宗无后,族无庶子,小宗有嫡子,是否该绝父祀以继大宗?”
  闻人通汉刚才略输一筹,疾声道:“微臣以为大宗绝嗣,这是天道,父嗣不可绝,否则便是不孝!”戴圣笑道:“这话不对,自古以来,大宗不可绝,此为大孝!否则如果君王为大宗,天下无嗣,岂不是要大乱?”
  病已笑道:“戴博士说得对!大宗不可绝,否则天下岂不是要大乱?天下大乱,盗匪横行,百姓如何自保?接着议吧!”
  会后由黄门侍郎梁丘临整理,有《诗》议奏十二篇,《书》议奏四十二篇,《礼》议奏三十八篇,《易》议奏十篇,《春秋》议奏三十九篇,《论语》议奏十八篇。病已又下诏增立故少府梁丘贺《易》、长信少府夏侯胜《尚书》、博士夏侯建《尚书》和《春秋谷梁传》博士,并封周庆、丁姓等研究《春秋谷梁传》者为博士。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