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小说>书库>历史军事>擎宋> 第501章:正直的李纲

第501章:正直的李纲

  见得雅间门开又听得乐天的声音,门外之人先是微惊旋即又是一笑:“既然有不要钱的茶喝,李某与陈御使又何乐而不为……”
  这几日乐天一直未曾上朝,恰好遇到李纲与陈凌元二人下朝来茶楼吃茶。
  听到乐天说话,赵鼎也是起身迎了出来。
  “赵兄原来也在!”李纲与陈凌元二人自然识的赵鼎,虽说李纲与陈凌元俱为御使清流,但赵鼎在登科较早,资格上可比李纲老的多了,只因不依附权贵才做个杂流官职。
  “李大人原来与乐中书也相熟的很!”将李纲与陈凌元迎了过来坐下,赵纲见陈凌元又略做寒暄。
  客套了一番之后,乐天将话转入正题,道:“方才,我闻李御使言语间多有愤懑之词,这又是为何?”
  “本官上己不是御使了!”听乐天说话,李纲苦笑。
  “为何?”乐天不解。
  乐天回朝不过七、八日,刚刚回来便遇到汴都大水,忙于安置难民与灾后防疫,便是吃住也在灾民营中,故而对朝中之事并不甚清楚。
  御使陈凌元与乐天解释道:“今岁二月你赴西北于熙河路经略安抚使刘大人麾下,后于统安城兵败,李大人向陛下进言此次战伇是枢密院部署不力而导致惨败,枢密院与掌六路边事童太尉皆有责任,哪知李御使刚刚奏报,便遭到枢密使邓洵武与尚书左丞白时中二人大肆批驳,便是连尚书右丞王黼也对李大人多有攻讦……”
  闻言,李纲面容上愤懑之色愈浓。
  陈凌元接着说道:“因这三人一齐攻讦李大人,陛下又偏袒童贯,陛下斥李大人议论朝政过失,被罢去谏官职事,改任户部员外郎!”
  原来自己两月未在汴都,竟然发生了这些事。
  宋朝的三省六部制有名无实,户部根本不像后世明清那般是天下第一大部,户部的职责都被盐铁、度支三部瓜分取代,户部员外郎名义上相当于现代的民政部副户长,但在宋朝只是个寄禄官,说的白了李纲现有职无权坐冷板登的。
  “熙河路刘帅着实是受了童贯逼迫自震武出兵,而且着实是恃胜轻出败于统安,童贯有过,刘帅亦有过,枢密院又岂能摆脱干系!”做为当事人之一的乐天说道。
  李纲面色凝重,忽豪气万丈道:“我大宋现如今让这些妖孽弄成了什么样子,指挥兵事失误的童贯今日还朝,竟然得到了陛下褒奖,看眼前一介妖道竟敢与国之储君太子争道,今汴都又逢大水,灾民尝有二十余万,我李纲不惜己身定向陛下建言,诛除国之囊虫,以还我大宋朗朗乾坤。”
  闻言,乐天一惊,暗道这李纲莫非是当官将脑子当坏掉了,徽宗赵佶若能听得人劝,朝政还能崩坏到眼前这等地步么?
  听李纲要再次上谏,陈御使劝道:“李大人铁骨铮铮不畏奸佞,朝中谁人不知,只是李大人刚刚迁起居郎,若再奏此事,却是免不了落得流放去职的下场!”
  “去职身死又有何惧!”李纲冷笑一声,目光透过窗棂落在与太子争道的林灵素身上,“一个方外之人也能与国之储君争道,简直滑天下之大稽。”
  顿了又顿,李纲又言道:“近日河东路、河北东路、河北西路、京东西路俱有来报,民间多有聚众为匪作乱,据说那京东西路梁山水泊有三十六人令当地官衙屡屡围剿失败无可奈何,甚至使官军也不敢拭其锋!”
  在一旁倾听的乐天闻言,心中立时好奇起来,原来水浒上的梁山泊聚众起|义就发生在这一年,心中倒是生出了一瞻宋江等人风采,是不是和小说上所描写的那般一样。
  看了乐天三人一眼,李纲问道:“你三人可知道,今岁为何群盗蜂起?”
  陈凌元惊道:“李大人莫要多言,我等从未在奏疏中听闻群盗蜂起之事啊?”
  “王黼与白时中二人素来不睦,但却懂得报喜不报忧之道理,将此事刻意于陛下隐瞒起来。”李纲道,又言:“天下之所以群盗蜂起,还不是杨戬与那李彦所置搜刮勒索百姓的西城所,使的民不聊生,故铤而走险。”
  听得李纲这般说话,乐天三人齐齐长叹一声。
  李纲面色越发坚毅:“北有强辽、西有叛夏,内有群盗、水患,我大宋可谓内忧外患,积弊甚重,陛下若再不整治,怕是我大宋必将再无宁日。”
  身为御使,向朝中提意见是必修课。闻言陈凌元道:“在下愿意与李大人一齐上疏规劝陛下!”
  李纲摇头道:“陈大人,尊伯父陈瓘陈老大人是我敬佩仰幕之人,余此生愿效仿陈老大人,如今陈老大人外谪未被放归,陈大人勿要再蹈陈老大人之覆辙,况且朝中御使眼下尽是闭眼御使,若连陈大人也被外放,朝中御使真成了摆设。”
  说完,李纲将目光投向乐天,笑道:“之前李某一直以为乐大人是投机取巧之人,没想到乐大人足智多谋,于西北屡败夏人,更扬我大宋国威,乐大人乃国之栋梁,若随李纲一同上谏,怕也免不得落得外放的下场,眼下夏贼未平,国内群盗四起,朝中需要乐大人这等人物来守护江山社稷,故而不用与李某一起上谏了。”
  乐天方才被李纲下出一身冷汗,其至在心中叫苦,自己没什么事寻李纲来吃什么茶,若是被其用道德绑架去向徽宗进谏,这才是最倒楣的事,谁不知道徽宗是典型不听劝的人,若是听劝也不会成了金国的俘虏。
  这时,赵鼎言道:“赵某愿与李大人一同谏言陛下。”
  听赵鼎说话,李纲以茶代洒端起,豪言道:“既然赵大人有心为江山社稷,不畏朝之奸佞,李某便算上赵大人一个!”
  ……
  赵鼎心中也是兴奋,双手端杯与李纲一碰,二人一饮而尽,随即哈哈大笑了起来。
  当年范仲淹于仕途中连贬三次,每贬一次名声便大一次,三次之后天下无人不晓其大名,眼下李纲若再贬一次,怕是也快有范仲淹之名了,乐天在心中道。
  这时,赵鼎忽说道:“奏疏中李大人可参童贯,可参杨戬、李彦,但勿要参那林灵素林道长可好?”
  “为何?”李纲不解。
  “依赵某来看,今日林道长与太子争道,也是有其缘由的,但诸位不要忘了,林道长虽得陛下宠信,但林道长与童贯还有那己经致仕的蔡京,并没有沆瀣一气,甚至那蔡京致仕,???了自家衙内不肖外闹出丑事外,这中间也有林道长的功劳!”
  对赵鼎之言,李纲不以为然:“纵是林灵素在扳倒蔡京一事上有功,但功是功,过是过,太子为国之储君,方外之人又岂能对太子不敬?”
  赵鼎不慌不忙说道:“太子喜好佛教,陛下喜好道教,太子殿下容不得林道长自是在意料之中。”
  随即又言:“太子殿下曾欲在陛下面前置林道长于死地,林道长又岂能束手待毙,二人狭路相逢,自然要相互不让了。”
  “赵大人说太子殿下曾欲置林灵素此事当真?”李纲惊讶。
  “自然是真的!”赵鼎说道,随即将太子赵楷与林灵素生怨前后说了一通,令乐天三人倒也算是开了眼界。
  见林灵素被徽宗宠信,更听闻徽宗有灭佛而扬道之意,有传言说是徽宗受了林灵素的唆使,信奉佛教的太子心中不喜,想方设法欲置林灵素于死地。将方才说与乐天听的故事,又重头讲起。
  看到林灵素化成的飞龙仙鹤,被太子殿下召来的佛家法师向徽宗进言道:此是伪术,不过是纸龙鹤罢了,容臣等做法,这些纸龙纸鹤立时坠地。
  旁边的太子赵桓闻言大喜:若是法师此言??真,那林灵素使用骗术其行如同欺君,其罪当斩。
  然而诵经的十四个佛家法师中,只有两人能念出咒语与林灵素相抗,余下的人皆面如死灰一般。
  看到这般情形,太子赵桓斥责林灵素,说:这十四人若俱都死了,一定要你偿命。
  当林灵素将咒语念毕,那些在天空中飞翔的仙龙与丹鹤数量又加了一倍,几乎遮天蔽日。
  徽宗赵佶见林灵素获胜,对那十四个番汉僧人说道:此桩比试无效,可有其他法术相比?
  那十二人番汉僧人俱都伏城颤抖,只有方才那两个能口念经文的僮人说道:臣能施咒于水中,使水不加热就可以沸腾。
  于是徽宗皇帝命二者斗法,那两个僧人口中念念有,将放置在面前的一盂水烧的滚开,正如其所说的一般,太子赵桓拿水盂放在徽宗面前展示,并且呼林灵素来看,林灵素轻轻的吹了一口气与那水盂中,水盂中那冒着热气的沸水立时冻成了冰。
  对于,徽宗对那十四个番汉僧人大加斥责:我大宋待尔等甚为优厚,为何又来妄言欺朕。
  此时,林灵素又上奏道:臣请求烧一千斤森炭为火洞,且到了表里俱都通红之际,臣请求与这二位法师同入其中,徽宗允之,不多时火洞己成,林灵素进入火洞,再次出来时火不沾衣,而那十四个番汉僧人齐齐乞求太子救命,情愿被处置。
  看到这般场景,太子赵桓向徽宗赵佶请求饶过这十四个番汉僧人,愿意用太子之位相换。
  徽宗赵佶下旨免了这十四个番汉僧人中十二个的罪责,惟独道坚二人是大宋子民,故而不应欺君罔上,押到开封府刺面,发配充军。
  就在乐天回京前的正八初八,徽宗赵佶诏令天下,将僧徒并改称德士。
  听到这里,乐天与李纲还有陈凌元方才明白那林灵素为什么要与太子赵桓争道的原因了。
  “我还是那句话,君是君臣是臣,这林灵素纵是受了委屈,也不应大逆不道的与太子争道!”李纲愤言,又说道:“既然林灵素能与太子争道,那今岁正月初八,陛下诏令天下,将僧众改称为德士,也是那林灵素的主意罢?”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