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小说>书库>历史军事>擎宋> 第529章:锅总是要有人背的

第529章:锅总是要有人背的

  元代之前,华夏是个开放且包容的国度,然而就在这个无比开放包容的国度时,中华日报的横空出世可以用惊艳绝世四字来形容,报纸上所记载的内容显然颠|覆之前所有人对文字书籍的认知,甚至在心中惊呼世上还会有如此神奇的事物。
  正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整个汴都城的百姓在看着报纸上的热闹,而朝廷里的一众官员大佬们正在静观其变看着其中的门道。
  当官的都是老油条,将报纸翻看了两遍便知晓其间用意,甚至隐隐间看到报头的“中华”二字,又看到那名为《西游记》词话标题下落款为桃花庵主字样,立时便猜出了关联。
  枢密院大堂旁边的的后花厅中,枢密使邓洵武坐于首位,尚书左丞白时中与胡师文坐于下首,每个人的身边都放置着一份今日新鲜出炉的《中华日报》。
  邓洵武悠闲的啜着茶,并没有任何表示,坐于下位的胡师文有些沉不住气,看着那份中华日报道:“邓大人如何看待之?”
  “郑居中郑大人今日倒是出了好大的风头!”对胡师文的问询,邓洵武不置可否,又淡然笑道:“本朝读书人以言荐事,不过是书生意气罢了!”
  邓洵武的答非所问,令白时中与胡师文二人不禁目光相对,心中意外之至,二人才不相信邓洵武这个官场老油条,看不出这份报纸里所蕴含的意味。
  问话没有得到邓洵武的回答,但胡师文又不能说什么,只好自顾自的说道:“我朝自太祖开朝对州府县等地方志严加禁绝,以免为外国细作探晓,然今日京中出现的这份中华日报上肆意非议国事,更记载各地风土人情以供传播,难免不落入异邦之手,此举实是有违大宋朝制,我等应劝谏陛下将其查封!”
  白时中也是趁机说道:“邓大人,依下官之见,这中华日报将国家大事化为街谈巷议,有妄议朝政之嫌,若不防微杜渐,日后必将左右朝堂议论,甚至煽动民众,不可不防呐!”
  胡师文接着说道:“下官今日对这中华日报仔细端详了半响,除去头版郑大人所著文章之外,议论乐天娶夏国公主之事占据了第二张页面,而第七、八两张页面,写了一个甚么唤做《西游记》的鬼神故事,落笔笔名为桃花庵主,这桃花庵主想来就是那乐天乐小儿了,下官觉的这份中华日报必与那乐小儿有些千丝成缕的联系。”
  “邓大人,那乐小儿素来是无利不起早,下官认为这唤做份报纸的劳什子必与那乐小儿有着说不清的关联,甚至其就是此物的幕后东家也说不定!”白时中将那放在一旁的中华日报拿在手中。
  随即白时中又接着言道:“依我等本来算计,这乐天做了夏人驸马,必可退居朝堂之外,但这乐小儿竟然想出此等计策,可谓居心险恶,实是想操万民之话柄,与天下之舌簧于手中,来左右朝堂耳!”
  放下手中的茶杯,邓洵武答非所问:“本官于政和六年主持枢密院,这三年来兢兢业业不敢有所懈怠,又拜天子洪福,我大宋西北战事屡战屡胜,老夫知足尔!”
  听邓洵武言,白时中、胡师文二人不禁再次目光对视,眼底尽是愕然之色。
  就在二人愕然之际,只听邓洵武又言道:“本朝自太祖皇帝开国来,二位大人可见过以言获罪的文人士子?”
  随后邓洵武又将那份中华日报拿了起来,没有说话只是将中华二字示与二人看,便不发一言。
  白时中、胡师文心中虽然愕然,但也不得不承认,大宋立国一百五十载,何曾有以言获罪的士子文人?
  史载,宋太祖赵匤胤立国后,曾在太庙里刻下祖训,此训只有皇帝本人在祭祀太庙时,由一个不识字的太监引导到太祖誓碑前背诵。靖康之耻,开封城破之日,有好奇者跑到太庙时方知上面的内容,而这誓碑上的内容,可以说是华夏历史上最应不朽的名言。
  只见石碑上载着三条训言:其一为,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中赐尽,不得市曹行戮,亦不得连坐支属;其二为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其三为,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
  难能可贵的是,宋代历朝皇帝都还算听话。让太祖赵匤胤的这几条华夏历史上迄今最为开明的政策,得到了切实的执行,达三百年之久,可以说这是有宋一朝三百多年的大宪章,也是同时代世界各国中最开明的大宪章,它从根本的制度上确保了宋朝所以成为中国文明的最高峰。
  宋代是真正的士大夫时代,也即是文人口中称道而身行之的时代。庙堂之上,君臣争论不已;江湖之中,书生指点江山。试问哪朝哪代,文人有这等身份和地位?朝堂之上,包拯吐沫横飞,仁宗皇帝不得不以绢试脸,而老包却只当不见,仍然在慷慨陈词;江湖之上,范仲淹妙笔生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为此,近代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曾有一段说宋的评价: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而造极于赵宋之世。后渐衰微,终必复振。
  连致仕在家的范仲淹都可以随意点评朝政,时下汴都文人以笔言事抑或是发发牢骚,这算的了什么。
  其实,乐天应幸自己穿越的是宋朝而不是后世明清,在明清两朝仅是见到上官老爷,不仅没有尊严,而且磕头都能硊的膝盖痛,至于办报纸那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以言获罪又何其之多,杀头比剪头发都要容易。
  在邓洵武这里没寻到对策,白时中与胡师文二人不得不黯然离去。二人心中更是明白邓洵武将中华日报的报头拿出来的意思,暗示着中华日报与中华票号间或许存在的某种的关联,胡师文家的衙内可是吃过乐天在中华票号里设下苦头。
  不得不随认,有宋一代是华夏读书人,后世唤做知识分子活得最滋润的时期。也是华夏读书人在政治上有理想、文化上有创新、道德上有追求、生活上有保障的社会。当然有宋一朝也有政|治斗争,但政|治斗争往往只是政|见的不同,虽然有党同伐异,但不像后世朝代党争那般要从肉体上消灭对方。
  二人出了枢密院,胡师文边走边议论道:“今日邓大人言语间有些不对啊,怎么说邓大人这个枢密使也是蔡相举荐的,看在蔡相的面子上,对那乐小儿不应如此宽厚呐!”
  白时中想了想道:“我朝三年一任,邓大人怕是要致仕,不想再过问朝争之事了。”
  胡师文是蔡京的儿女亲家,自然清楚蔡京党羽们的一切情况:“如果下官没有记错的话,邓大人还有数月才满三年任期!”
  同行的白时中没有马上应言,思虑了半响后才似有所悟道:“想来是这个原因了!”
  “白大人明白了什么?”胡师文不解,问道。
  白时中言道:“如果白某没有猜错的话,今岁三月熙河路安抚使刘法于统安之败,这个责任总要有人负罢,难不成还要童太尉之背么?”
  “白大人之意,这个责任要由邓大人来背?”胡师文愕然。
  脸上露出一抹无奈的苦笑,白时中言道:“那刘法败而复胜,可以说是功过相抵,然而那作战计划是枢密院与童太尉共同制定,胡大人觉的这个锅由谁来背才最为合适?”
  蔡京能三上三下居于相位近二十载,皆是依仗童贯之力,甚至其间下野也是因与童贯争权,而被童贯所算计,政和六年蔡京举荐邓洵武为枢密使,正是为了配合蔡京在西北与西夏的战事,试想连蔡京都要看童贯的脸色行事,邓洵武便更不必多说了。
  半响后,胡师文恨然道:“如此说来,你我便无法奈何这乐小儿不成?”
  “且观之,白某不信这乐小儿早晚不弄出些惹怒龙颜的事情,到那时我等再做计较。”对些白时中也是感到无奈,随即又道:“既然邓大人无心此事,我们便去寻童太尉,相信童太尉不会坐视这乐小儿不理的。”
  ……
  此时的中华日报社内的气氛喜气洋洋,中华日报的首日发行在汴都引发了巨大的轰动,据那些送报的报夫说,送完那一万份报纸后,自己被人围起来讨要报纸,甚至有不少人还拿出银钱要买。
  甚至在坊间,一份被人看过的报纸刚开始被人卖到了十文,随后更被炒到了数十文,最后以至于被炒到了一吊钱,而且还是有不少人愿意花钱去买。
  更有人三三两两的寻到中华日报社的大门外,口口声声要来讨要报纸观读,更有些读书人口口声声说要投稿于报社,希望能被报社采纳。
  大获成功,是在乐天意料成功的,然而除了大获成功还有汴都百姓的这份热情,是在乐天意料之外的。
  乐天心中高兴自是不必多说,郅官人与那一众担任编辑的“汴漂”们心中更是惊喜的要命,郅官人高兴的是,眼下白送出去的报纸都有人肯花钱买,照这样的情况发展下去,日后报纸定然不愁销路,便是不需那劳什子的广告书入,肯定也是一条大大的生财之路,甚至比自己印书卖书还要赚钱。
  这些担任编辑的“汴漂”们之所以高兴,是发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甚至前几日报社的这位大东家曾言“日后便是一个知县怕是也做的不如汝等舒服”的话,恐怕真的将会变成现实。
  就在一片喜气洋洋之中,报馆的门子忽来报道:“大东家,东家!”
  “何事?”乐天问道。
  那门子忙回道:“报馆外来了几个婆子,口口声声说是要见二位东家议些事情。”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