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小说>书库>历史军事>绍宋> 第214章 疑云

第214章 疑云

  军报送到东京,赵玖初时颇有一块石头落了地的感触,因为真就如他所强调的那般,今金军果然还是来了。但很快,随着军情汇总起来,他却又陷入到了某种不解和疑虑之中。
  这种不解和疑虑是双重的。
  首先是大的一方面,交战这么久,金军野战大军东西分野的情况已经是常识了,但此番开战,他只收到了西路军的军情,却没有收到东路军的军情汇报……照理说,小吴埽之战,这一刀应该是毫无疑问捅到了东路军的身上,但为何东路军一直毫无动静?
  而且,太行山持续传来的情报也有点不对路,那就是大部分被金国安置在河北平原中南部地区的猛安谋克,似乎并没有大举动员的迹象……这就很奇怪了,因为河北平原上的猛安谋克,本身就是东路军的主力组成部分,也有一小部分属于西路军序列。
  如果说,西路军为了达成突袭效果,故意没有全面动员,只是集中精锐骑兵的话,那当然可以理解,而且领兵的毕竟是完颜娄室,这位几乎堪称不败的金国大将用起兵来,宋金两国,还没人有资格去质疑。
  但东路军到底怎么回事,不准备参战了吗?
  当然了,东路军也有可能是后续才会重新动员起来,也有可能是部分精锐正在从河北东部复杂的黄河水道中经过,准备绕行京东作战……这些都有可能。
  然而,具体到西路军那边的详细军情,眼下也是疑云重重。
  照理说,完颜娄室突然出兵,本该继续顺着上次战果,攻取延安府南边的鄜州、丹州才对,但为何南下潼关?
  而且打下了潼关之后,他又会往何处去?
  是会往东来打陕州,还是会往西去打长安?照理说应该打长安,以图自南面包抄鄜州、丹州,但若如此,为何反而出偏师钳制陕州?
  偏偏潼关既断,长安方向通讯得从洛水绕行,不免又迟了几日,着实让人惊疑。
  总之,种种疑惑,充斥赵玖脑内,也让枢密院职方司上下难出定论,继而又引发大宋中枢最高层的疑虑与不决。
  唯独军情严肃,一刻不能耽误,朝廷却是在大年初四晚间,也就是得到消息后第二日,随着关西方面传来消息,赵玖不顾天色已晚,临时在文德殿召开朝议……四位宰执、枢密院职方司诸参军、六部尚书、诸学士舍人等近臣,外加在京御营统制官以上皆在列,却又未曾召唤其他人,乃是求一个决断并做出快速反应。
  “金军军情不明,张俊、岳飞、张荣这三处当谨守防区,不能擅动!”朝议开始后,汪伯彦代替枢密院先行提出了一个基本的应对前提。
  而这个前提,也事实上得到了在场绝大多数人的认可。
  因为这三处都直面敌占区,而且背后正是大宋要害腹心所在,张俊背后是淮南、东南;岳飞和张荣背后是东京、南京,是去年遭遇过大面积侵攻后刚刚有些起色的河南腹心之地。
  “御营中军的沿河兵马、东京城内的兵马也不该擅动。”议论继续,很快便有人提出了新的意见。
  “可否调度御营后军来援?”
  “当发韩世忠往西京洛阳观望局势,以备不测……”
  “韩世忠必然要发,其部在淮西养精蓄锐,钱粮物资全是最优供给,本就是让他机动应援……但我以为未必当发西京洛阳,而当先往南阳,待局势清楚,再做进发!”
  “往南阳自然是要从武关援护关西,但关西已然传讯,说是未曾……”
  “虽说关西已经传讯,未遭急袭,但从大局来看,一旦关西受袭,东京这边反而鞭长莫及,所以,若韩太尉真是去了西京怕反而是中了金人声东击西、调虎离山之计!”
  “可若如此,完颜娄室真全力来攻陕州又如何?以陕州之重,一旦有失,那才是真正的东西隔绝……”
  “不能发八字军去援吗?说到底,陕州总是跟中原近一些的,交通方便,若完颜娄室真来攻陕州,御营二十万大军,哪里不能抽调兵力去援护?”
  不得不说,朝议还是有效果的,最起码能让不知兵的大臣们稍微弄懂一些局势。
  但与此同时,也不得不承认,朝议反而使得一些战略选择的两难清晰无误的展现了出来,譬如最大的机动兵团,也就是韩世忠部去长安还是去洛阳?此时要不要发御营后军来援?王彦的八字军可否适当调度,向西援护?
  每个动作,都有它的利弊,但必须要做出动作,否则便是贻误军机,而这个时候,就需要大略听明白利弊的官家和宰执们一起来一锤定音了。
  当然了,毕竟是经历了两三年的战事磨砺,赵官家还是有些经验和决断的,他稍作思索,便先在心中有了大略有了定论:
  首先,军事上的事情发生争执,还是该听专家的,所以这些争执应该以刘子羽、胡闳休等参军,王渊、曲端、王德、王彦等将官们的意见为主;
  其次,赵玖本人总觉得完颜娄室这次出兵有些奇怪,显得云里雾里,但这种云里雾里的表现配合着完颜娄室的名声却让人大意不得……所以,一面需要在全局战略上留足余地,一面却又该针对完颜娄室全力以赴。
  “朕意已决。”
  稍作犹豫之后,赵玖便于御座中凛然出声。
  而随着烛火摇曳,殿上二三十人也一时严肃静听。
  “韩世忠出南阳,走武关,去长安。”赵玖当先而言。
  “臣附议。”吕好问立于殿中阶下,当先做答,其余三位宰执也齐齐拱手行礼,表示附议。
  当然附议!
  这本就是二选一的事情,本就是要赵官家当场选择一个出来,然后宰执们附议,来达成一个合法程序的过程。
  所以一言既出,便无人再争论此事,旁边相侯的小林学士等近臣,也已经按照昔日淮上八公山旧例,当场开始拟旨了。
  官家决断,宰执赞同,内制发诏,便是一道代表了帝国最高权威、不可置疑的军国政令。
  “官家。”
  赵官家刚要继续说下去,御营都统制王渊忽然出列,当众提醒了一件小事:“武关守将辛兴宗与韩太尉仇怨人尽皆知,军国重事,须做提防,莫要生无端之变。”
  赵玖心下恍然,面上醒悟,却是当场扭头对正在书写旨意的近臣下令:“翰林学士林景默。”
  “臣在!”林景默心下一突,但身形不急不缓。
  “旨意完备,你便亲自送去,然后朕再与你一面金牌,务必随韩世忠进发长安,保证沿途不生事端。”
  林景默平静俯首称命,然后继续低头书写旨意。
  “非只如此。”得到提醒的赵玖复又连连吩咐。“翰林学士李若朴去陕州寻李彦仙,殿中侍御史万俟卨去济州寻岳飞,中书舍人范宗尹去徐州寻张俊……起居郎虞允文去白马津寻张荣……此去军中,皆有金牌代朕权威,但不许干涉军事,是要你们协调各军矛盾,和缓地方与军中不妥。”
  被点到名的,有李若朴、范宗尹在场,当时称命。
  但户部尚书林杞复又提出,虞允文既是张荣女婿,便该避嫌,且其人资历过浅,当不得此任……关键是,张荣那里局势正常,没必要将女婿送过去以示诚意,这样,非但显得局势过于紧张,也显得不够信任张荣翁婿。
  本就对这个任命有些迟疑的赵玖即刻醒悟,复又更改人选,乃是让一位监察御史唤做李若虚的,也就是李若水和李若朴的另一个兄弟,出白马津以作协调。
  此时既罢,赵玖复又决断,御营后军不发,依旧坐镇东南,虽有波澜,但还是在宰执们的拥护下一并从容通过。
  “至于陕州方面,朕想过了。”
  终于来到最后一个关键问题,赵玖却是彻底平静下来。“当发御营中军左右副都统(王彦王德)一并西进,以作支援。”
  “则东京如何?”礼部尚书朱胜非忍不住出言询问。
  “若有兵马来取东京,却是不可能从天而降。”赵玖坦然相对。“要么从北面渡河过来,要么从东面京东过来,要么便是从西面陕州过来……而无论是哪种,从何处来,只要咱们调度妥当,便总能来得及调兵应对。反倒是因为完颜娄室的忽然出现,失了方寸,这个不敢,那个不能,才正中金人下怀。”
  朱胜非当即不语。
  “而且朕想过了。”赵玖越说越冷静。“完颜娄室此番南下,虽诡异极多,但无论如何,在他增兵之前,他的兵力就摆在那里,依照李彦仙来报,就是大略四五万,依照河北太行山的情报,河北诸猛安谋克未动,他西路军还要分守太原、延安、河中府等重镇,那他一时能动的兵马也就是这四五万……而这般兵力,他若攻长安,则陕州不可顾;若攻陕州,则长安不可顾;若两面并取,则两面不可得!”
  殿中一时气氛稍缓,便是刘子羽、胡闳休、王渊等殿中知兵之人也都缓缓颔首,以示赞同。
  “不光是这样,”赵玖继续讲到。“其实不管他取哪里,只要不能一击得手,而咱们都可以妥善布置,让东西两面大军从容夹击,将他逼退。”
  殿中几分愈发释然,几名一直没资格吭声的军将也都趁机叫嚷。
  当然,还是有人忍不住表达了一点反对意见:“官家,各军自成派系,如李彦仙部号李家军,韩世忠部号韩家军,西军眼下虽略显虚弱,却也是独立成军上百年,自有精锐与底气,凭什么让他们听朝廷号令,真就妥善布置,然后甘心情愿耗费兵马钱粮,去救别人?只凭几个只会舞文弄墨的学士、舍人吗?”
  说话之人,乃是曲端,但出乎意料,此言既出,上下居然颇多颔首,并无人怪他言语中轻视那几位近臣。
  而赵玖却似乎早有所料,便也干脆说出了自己最后的想法:“所以,朕准备亲往西京洛阳坐镇……因为非朕临前,无人能把控韩世忠、李彦仙、西军、御营中军各部合力为之……诸卿以为如何?”
  ps:这章发之前,起点后台显示,本月更新14.7万字……完成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