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小说>书库>历史军事>五十年代结婚日记> 五十年代结婚日记 第44节

五十年代结婚日记 第44节

  苏榆笑了笑,没接这话茬,转移话题问她:“甩干机用着怎么样?”
  是的,甩干机先洗衣机一步被做了出来,冬天虽然衣服换的没有那么勤,但大多是厚衣服,甩干机里过一遍很容易就能晾干。
  虽然价格不便宜,但大多数工人家庭还是能用得起的,特别是现在孩子小负担也不重,再过几年就不一定了,哪家没个两三个孩子,光是养孩子各种花销就占了大半。
  因此那人接话:“用着挺好的,孩子的尿布洗了在里面转一圈,再搭到暖气片上,一会就干。”
  话题便转移到了甩干机上,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的发表着看法,有那心里猴的,瞧见苏榆走路的姿势,不知联想到了什么,背着人咬耳朵偏还让人听了去,一屋子人打趣,说什么要节制啊,不能由着男人胡来。
  甚至还有讨论自家男人一晚几次的,尺度之大,让苏榆叹为观止,这些女同志,没生孩子之前还是动不动就脸红的小媳妇,自打生了孩子,就成了一个个探照灯似的老娘们。
  苏榆故作淡定,可是发红的耳朵还是出卖了她,小林也是羞的脸通红,她们平常哪讨论过这个啊,喂了奶,帮孩子收拾好交给保育员,两人匆匆逃之夭夭。
  “看那小腰扭得,脚步虚浮的,可见昨晚是出了力的。”众人心领神会,露出心照不宣的笑容。
  林谦在电机车间干的挺好,他过了年就十九了,眼见儿子工作稳定下来,小林妈开始操心他对象的事。
  “厂里有没有合适的?什么时候处一个带回来让妈看看。”小林妈不无期许道。
  林谦涨红了脸,支支吾吾的:“车间就几个女同志,人家哪里看得上我。”
  这话说的,看不上你就不找了?小林妈憋了半天来了句:“要不让你姐帮着介绍介绍?”
  “别,厂里文化宫周末办茶话会,所有没结婚的男女同志都可以参加,我这周过去看看。”林谦连忙拒绝,这种事哪好意思找他姐。
  他俩说话也没避着里屋被拘着写作业的林坤和林祥,兄弟俩对视一眼,捂嘴偷笑。
  半大小子最是脸皮薄的年纪,谈及这个话题大多会不好意思,林谦怕他妈再问对象的事,找了个由头躲了出去,把自行车推到屋檐下,进屋端了盆水拿帕子仔细擦拭干净。
  “谦儿擦车呐,不嫌冷啊。”
  对门住着的赵大娘笑呵呵过来,进屋找上了小林妈:“正房那家的李二妹我瞧着对你家谦儿有点意思,你意下如何,行的话我给说和说和。”
  提起李二妹,小林妈就皱眉头,这家姑娘以前可看不上她儿子,李二妹她娘也看不上他们家,以前到处跟人说她傻,有机会不让儿子去厂里,让个丫头片子顶了职,真是傻的冒泡。
  说的是当初小林爸牺牲后,组织给了他们家一个去机械厂上班的名额,当时林谦才十六岁还在上学,只有小林年龄刚好适合,小林妈就让小林去了机械厂上班,大院里的都说她偏心女儿,好好的机会不留给儿子。
  小林妈虽然脾气好,但这事却是难得态度坚定,硬顶着压力让小林去上班,后来林谦考到机械厂,那边福利好,听说新的宿舍楼已经建了一半,年后化冻立刻开工,入夏前就能好,因此机械厂的工人在大家眼里成了香饽饽。
  “俩孩子不合适,我家谦儿配不上人家姑娘。”小林妈委婉拒绝,李二妹那丫头确实眼光高,在纺织厂上班,工作不错人长的也好,一般人她可看不上。
  赵大娘暗暗撇了撇嘴,说林谦配不上人家李二妹,怕是看儿子进了机械厂在拿乔呢。
  回头就跟李二妹她妈说:“这事不成,人家看不上你家二妹。”
  李二妹她妈还挺诧异,本以为板上钉钉的事,竟然被人给拒了,当时面子上就有些下不来,说话的声音都尖锐起来:“就她家林谦还看不上二妹,长得黑不溜秋跟个碳头似的,以为进了机械厂就了不起了啊,我家二妹还说看不上他呢。”
  “我看她是飘了,下面还俩儿子呢,以为个个都能运气好进机械厂啊,作难的时候还在后头呢。”赵大娘在一旁帮腔道。
  因着这茬事,两家算是结了仇,一个大院住着低头不见抬头见,见面也不搭腔,小林妈还好整天忙的很,也没功夫生气。
  李二妹她妈没少在人后说小林妈的酸话,特别是到了年底,马超群和小林带着孩子隔三差五过来给丈母娘送东西,都是机械厂发的福利,这边三个大小伙子正是能吃的时候,那胃就跟无底洞似的,多少东西都能装得下。
  把一个大院的人给羡慕的,直说这女婿找的好。
  临近过年,苏榆工作上的事暂时告一段落,洗衣桶还在研发,下半年开始着手设计的农用玉米收割机已经有了眉目,各零件设计图纸已经交给车间打样,只等样品出来组装试用。
  妙妙小朋友是个并不难带的宝宝,只要摸清楚她的喜好,饿了给奶吃,想出去玩了抱着出去串串门,基本不怎么哭闹。
  “今年要不要炸麻花,年夜饭还跟去年一样?”吃过晚饭,韩尚问苏榆,今年因为俩人都忙,年货还没来得及置办,厂里发的福利虽多,但也不能什么东西都不准备。
  “麻花不用炸了,炸点丸子和菜糕,能当菜还能顶饿,年夜饭做个鱼丸吧,再准备个红烧肉,上次王阿姨和英子过来你做的那道黄豆焖猪脚里面的黄豆就挺好吃的,今年做红烧肉放点试试。”
  因着每天要喂奶,苏榆吃的挺多却不见胖,韩尚几乎把所有的家务都接手过去,做饭洗衣洗尿布,只要在家,基本都是苏榆在看顾孩子,以前是倚着门框看他炒菜,现在是抱着女儿围观。
  走廊两边的人家大多是如此,一个做饭,一个手忙脚乱的弄着孩子。
  对门徐青启也在做饭,赵秀娟抱着不停闹腾的儿子,这家转转那家转转,小家伙看到妙妙妹妹,伸着胳膊要拉妹妹的手,被妙妙嫌弃的推开了。
  “呦,小妹妹不想跟哥哥玩啊。”见儿子吃瘪,赵秀娟幸灾乐祸道。
  看着不断要拉她的小胖手,妙妙好看的剑眉皱在一起,她被苏榆竖起来抱着,头趴在妈妈的肩膀上,一眼不错的看爸爸炒菜,对于眼前这个有些自来熟的小哥哥爱答不理的。
  小林家的豆子已经八个多月,被马超群扶着在屋里学走路,这孩子皮实,摔倒了也不哭,一个看不住能爬出去老远。
  “你家妙妙性子像韩尚不像你,瞧瞧这小脸,不笑的时候跟她爸一模一样。”
  赵秀娟过来想捏捏她的小胖脸,被妙妙躲了过去,“看看,看看,我就说吧,这性子随了谁,碰一下都不让,跟你家韩尚如出一辙,结婚之前对别的女同志都冷着脸,不然你当大家真是被他打人那事吓到的啊,还不是看出来他对人家没那意思,自然而然就不往跟凑了。”
  苏榆笑了笑没说什么,韩尚那个样子也就吓吓外人,她反正是不怕的。
  不怕他冷脸,但怕他笑,他一笑苏榆就腿软,久旱逢甘霖的热情让人招架不住。
  今年是他们结婚的第二年,因为添了一个小可爱,两人之间仿佛多了一层牵绊,于无形中使这个家庭更加趋于稳固。
  第56章 婚后三八
  今年的年夜饭简单却不简陋, 每个菜都花了心思,三十这天,韩尚起了大早去菜场抢购,如愿以偿的买到一条五花肉。
  又去水产区提了条鱼, 北方的鱼都是一出水就被冻成了冰坨, 鱼摊前直愣愣的摆了许多, 韩尚挑了条大的, 大鱼刺少,只要把骨头剔出来就能做鱼丸。
  家属院门口围了许多人, 原来是丁大姐他们又来卖菜,入了冬餐桌上能见着的菜基本就那几样, 家家户户都存了不少。
  丁大姐他们专门挑了今天放假的日子,村里的男人去河里凿冰眼,捞上来不少小鱼,放在架子车上推过来卖。
  苏榆从窗户里瞧见, 妙妙正睡着,她小心的把被子拦在床边上,下去买了一篮子冻鱼立刻上来。
  一架子车冻鱼没多久被就被抢光了,连价钱都没问, 离老远都能看到一片呼出来的哈气。
  鱼放在案板上化冻, 苏榆给屋里来了个大扫除, 韩尚刚进屋,那边妙妙也睡醒了,跟知道爸爸回来了似的。
  屋外零下十几度,今天还下着雪,韩尚进屋先把买来的东西放在餐桌上,取下手套帽子和耳暖挂在门后, 随后洗洗手换了身居家服。
  “买了小鱼?想怎么吃?”韩尚泡了杯茶冷着,开始着手处理买回来的食材。
  “炸小鱼吧,炸好之后红烧,放上几滴白酒,江南那边有名的爆鱼就是这么烧的。”苏榆想这口想好久了。
  韩尚对吃的没什么要求,她怎么说就怎么做,等鱼化冻,端着盆连同大鱼一起去水池边开肚,处理好又回来剔鱼骨。
  “你怎么什么菜都会做,全才啊。”不管什么食材,在他手里都有种举重若轻的自在感,看他刀起刀落,心里莫名觉得畅快。
  韩尚唇角微勾,手里动作不停:“只要知道大概步骤,做起来并不难。”
  啧啧,挺嚣张啊小伙子,这话说给隔壁马超群听听,有的人就是能天生手残至此。
  苏榆走过去环住他的腰,垫脚亲了一下他的下巴:“继续保持,韩先生。”
  “你可以再往上一点,韩太太。”韩尚挑眉,双手被占着,想困住她都不能。
  焖在红烧肉中的黄豆简直不要太香,苏榆拿勺子舀了拌在饭里,鱼丸汤也鲜得很,炸小鱼很酥脆,里面的小刺被炸的脆脆的,直接嚼碎就能吃,最后又炒了个香菇和菠菜,凑够四菜一汤,这个年算是过了。
  吃过饭才是热闹的时候,因为多了孩子,大的如豆子都已经会爬了,几个孩子被放到一张床上自己爬着玩。
  豆子坚持不懈的想下床自己走,赵秀娟家的军军不停地想去拉妙妙,却总被她把手拍到一边。
  别看妙妙才三个多月,却完全不怵比她大了将近四个月的军军。
  “看看你儿子,这么小就知道讨好女孩子了。”赵秀娟向来是拆自家儿子的台不遗余力,见此不由好笑的悄悄跟徐青启说。
  两口子是看热闹不嫌事大,看着儿子一次次吃瘪,偏偏拿妙妙毫无办法,也不说过去解解围。
  春风十里,万物复苏。
  家属院里的树苗这两年长高了一大截,刚开春枝条上就抽出嫩绿的小芽,像是羞涩的女子,半卷着叶子含苞待开。
  书桌上的水仙开的正好,或许是屋内开着暖气,碗莲的叶子并没有凋零,一白一绿为这春日的时光贡献了一抹生机。
  过完年苏榆就忙了起来,不过还是每天都抽出空去保育院看看妙妙,没耽搁孩子一顿口粮。
  玉米收割机已经组装完成,还没开始试用,春玉米也刚冒出小芽,因此研究的侧重点在于玉米脱粒。
  老农民都知道,要说最麻烦的农作物非玉米莫属,先是要掰穗,然后把玉米杆砍掉,玉米穗要剥掉外面那层包衣反复晒干,之后再一点点剥出玉米粒。
  活不是重活,但就是麻烦,北方的冬天,窝在家里也不是没事干,屋檐下挂着那一排排玉米,都要一点点剥出来。
  研究之初,苏榆专门找了大永村的村长了解情况,最麻烦的就是脱粒这一步,因此这次研制的玉米收割机被拆分成了两个部分。
  一部分只是单纯的割掉玉米杆,玉米穗还是要靠人工掰下来,但是掰下来的玉米穗只需要晾晒几天,便可放进脱粒机中脱粒。
  还是因为电机动力不足,脱粒分成了几个步骤,但外人是不知道的,只看到玉米穗被扔进机器里,接着就会从下面的小口里出来玉米粒,玉米芯子则从另外一个出口掉出来。
  “有些玉米穗没有脱干净,还有玉米芯子被搅碎混在了玉米粒里。”苏榆皱眉看着,效果有些不尽如人意。
  李江河在一旁记录下数据,又把机器打开,当场调整了几个齿轮的咬合度。
  何永涛几人摸着出来的玉米粒,有部分连着被搅碎的玉米芯子,需要人工再清理一次。
  他们几个围着机器讨论如何调整,边上的村民们才不管这些,只知道玉米穗扔进去出来的是玉米粒,这就了不起的很啊。
  “这个好,省了多少劲儿。”有老农伸出布满老茧的手搓着脱好的玉米粒,笑的露出豁口的门牙。
  李栓柱是村里有名的懒汉,他媳妇也是个懒的,整个冬天就窝在炕上唠嗑嗑瓜子,也不说把家里存的玉米给剥剥,就等着儿子儿媳腾出手来帮他们干活。
  村里人提起两口子就是看不上,谁知道这次被人家赶上了这等好事。
  苏榆找老村长问谁家还有玉米穗要脱粒,他们要试机器,结果问了半个村子,都是猫冬的时候剥光了,只有李栓柱家还剩下老些。
  众人推着机器到了他们家,李江河都准备好了接插座的材料,结果他们家竟然装的有,进屋一看,小风扇和电动缝纫机人家都有。
  “他家儿子在市里上班,去年买了孝敬老人的。”
  两口子只一个儿子,那孩子憨厚,被送去京市学厨艺,解放后随师傅在国营饭店上班,儿媳妇就是娶的人家师傅的女儿,日子过得不错,儿子还孝顺,越发惯的这两口子懒的没边。
  “苏总工,现在就开始试用?”老村长指挥众人把李栓柱家的玉米都搬出来,那两口子兴奋的跟着看热闹,没一点伸手帮忙的意思。
  苏榆把机器调整好,朝李江河示意,“插电吧。”
  手边不断有人递过来去掉包衣的玉米穗,苏榆丢进机器里,下面源源不断的出着玉米粒,周围人一阵惊叫。
  “出来了,出来了。”
  “这机器剥的就是快,栓柱叔家这点玉米用不了一个小时就能出完。”
  李栓柱两口子揣着手高兴的很,天上掉馅饼的好事还真被他们赶上了,正说让儿子回来一趟,把家里的玉米给剥剥,这边机械厂的就找上了门。
  苏榆几人眼中的瑕疵,村里人根本没当回事,不过是再过一道手而已,又不费事。
  虽说收获一众好评,苏榆他们还是带着机器回去继续调整。
  脱粒机需要找出问题所在,洗衣机只差最难攻克的左右转,去年承诺的改良电风扇也要提上日程,一时间苏榆忙的脚不沾地。
  “忙成这样?”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