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小说>书库>历史军事>宋朝大官人> 第四百四十九章 初六,你怎么看

第四百四十九章 初六,你怎么看

  终于,这碰面会结束了。监察御史,都收起脸上的颜色,一个个退了出去。这里面是畅所欲言的世界,到了外面可就得提起一万个心眼,收紧自己的嘴巴。
  陈初六最后走,他要将这些纪要整理一番,把最后一些没写完的,凭着自己高人一等的记忆里,敷陈纸上。待最后一笔落下,抬头一看,只见冯拯、王曾站在自己面前。
  “知应,近来你可不曾上家来拜会了。”
  陈初六笑了道:“你们公务那么繁忙,我这不是不好意思去打扰嘛。改天一定去拜访,我带好吃的去拜访,要是没事,我先走了?”
  “站住。”冯拯没好气地道:“别急着走,我有几句话要问你。”
  陈初六迈出去的脚,又收了回来,低着脑袋。
  冯拯看着他问道:“将你记载之纪要,拿来看看。”
  陈初六将纪要递了过去,冯拯翻了几页,点头道:“记得倒是挺全,不过你要注意详略得当,不是一字一句都要写上。纪要纪要,抓住要点写上即可。其余时候,多看御史们如何说话,如何处事。”
  王曾在一旁笑道:“知应他向来主意多,又喜欢说话的,今日却一语不发?”
  冯拯放下纪要,也看向陈初六,意思是给个解释。陈初六只好回到:“鲁参政叫我来作纪要,小子知恪守本职,未敢轻言乱语。”
  “呵呵,可我看你好几次欲言又止,想必你是对方才所议之事有些主意了,不妨说来看看。”冯拯笑道。
  陈初六微微颔首:“不错,我的确是有些想法,但听御史们争吵之后,发现自己的想法有些幼稚,故而欲言又止。”
  王曾、冯拯相视一笑:“瞧,让他到舍人院才一天,就成熟了这么多。看来眼界于人才的培养,是很重要的。”
  陈初六不好意思挠挠头道:“哪里哪里,都是相爷教得好。”
  王曾笑骂道:“成熟一些了,也变得滑头了。对了,你既然对方才所议之事有所得,现在只有我们几个人,不妨说出来看看。”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下官……”
  “闭嘴,少打马虎眼。”冯拯拿手上的纪要敲了一下陈初六的脑袋:“直接说出来,别装糊涂。实话跟你说,本官于那几件事,也是焦灼得很,身边的人实无良策。你小子,时不时剑走偏锋,倒是有些计谋可以参考。”
  那几件事,无非是涉及到太后的事情。没有涉及到太后,冯拯都是能够独断,直接定了办法。一旦涉及到太后,冯拯就有些拿不定注意了。
  先谋身,再谋位,最后谋事。先有了足以成为宰相的本事,再和太后搞好关系。太后的脸色决定冯拯相位稳不稳,只要稳定了相位,才有可能完成自己的志向。
  很多人参不透这个顺序,空有一身本事,要么徒有一腔抱负。
  陈初六见冯拯诚心问策,也不好再搪塞了。这冯相可是自己的一大靠山,不仅要帮他,还要用实实在在的干货帮他。
  “皇后将立郭氏,张美人亦得宠幸。”陈初六淡淡回到。
  “为什么?”
  “嗬,因为郭氏不好看呐!”陈初六回到:“我可去过后宫,郭氏比皇上年纪大,长得倒是端正,绝算不上有姿色。倒是张氏与皇上年纪相仿,长得好似出水芙蓉一般清秀。二人在德行方面,相差无几。”
  冯拯听了点点头:“那为何太后一定要选郭氏?”
  “此乃天无二日,国无二君之因也!皇上喜欢张美人,若立张美人为后,则后宫之主,能夺帝心。太后眼里,岂能容忍他人干预皇上?若立郭氏,则有无皇后对太后无影响。”
  二人听完,这还真是灯下黑,他们早该想到的。知道利害关系都在太后那边,却没想到太后要立一个无用的皇后。其实,那是他们想不到,他们是不愿意承认,现在的太后对自己的权势愈加抓得紧了,将来有可能成为赵氏罪人。
  陈初六看他们这模样,也猜到了是因为这个,故而继续道:“二位相爷,事在人为,成事在天。若太后真有篡位之意,何不将陛下囚禁起来呢?太后让陛下出现在百官面前,乃是帮陛下立君威……”
  冯拯伸手拦住了:“你说的这些我都明白,但太后这样权势滔天,哪个不担心?”
  “唔,还是那句话,防是不能不防。”陈初六回到:“赵官家即位以来,恩泽四方,百姓拥戴。咱们终归是臣子,胳膊拗不过大腿,与其想办法去限制太后,不如出主意壮大皇上。”
  “详说一下。”
  “为皇上收士子之心,为皇上收天下民心。”陈初六笑着回到:“新科进士,皆是天子门生,多取寒门子弟,定会对天子感激涕零。百姓对天子的感知,主要来自赋税役而已。”
  “多取寒门,这倒是个办法。”冯拯回到:“可施恩于民,要减免赋税,这会导致国用不足,国库空虚。无钱则无兵,兵不可用,国将不守。到时候,恐怕并不能正在施恩百姓。”
  “不错,赋税乃国之大计,不可动摇。朝廷加税一分,百姓必多缴三分。然朝廷减税三分,百姓不一定能减税一分。”
  听到陈初六的话,王曾、冯拯不由得是冷哼了一声,对立朝廷吏治,他们还是有点底数的。
  只见陈初六又道:“然除赋税之外,天子仍可收天下民心。子贡曾有言纣王,帝辛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为尊天子,莫若晓谕军民,以天下之善归之!”
  意思是武王伐纣,将天下的恶行,都加到了纣王一人身上,让人憎恶他。武王将天下之恶加到纣王身上,我们难道就不能将天下之善加于当今天子之身?
  言外之意,除了实实在在的发福利,难道就不能搞一点个人崇拜?虚的实的都要来,精神物质一把抓。
  冯拯、王曾听了,点了一下头,随即却笑着道:“你说的的确有理,不过朝廷已有章程。每月旦,命乡老于亭中大赞天子恩惠,晓谕军民,称之为乡赞。”
  陈初六闻言一惊,朝廷早已经有了制度?不可能,陈初六在临川生活了十年,有个屁的乡老出来大赞天子?他们都和胥吏一起去搜刮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