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小说>书库>其他类型>丁田的古代生活> 丁田的古代生活 第9节

丁田的古代生活 第9节

  新的竹子编的炕席铺上,幸好屋里已经刷了大白墙,看着还挺干净。
  —个四方桌子,不大,但是够他用的了,两把椅子,两个小凳子。
  一张不大的炕桌,两个放在炕上的炕柜,这就算是这房间里的家具了,东西都不大,太大的家具那得定制。
  再说他的这个房间也不大,放不了多大的家具。
  旁边靠墙的位置上,放了一个不大的靠墙长条桌子,上面放了两个普通的花瓶,里头插着鸡毛掸子。
  杂货铺子有这个还是因为掌柜的小舅子是个木匠,做出来这点东西放在姐夫的店里代卖。
  剩下的就是油盐酱醋的放在了牢房的厨房那里,铁锅按在了厨房灶上,牢房的人吃饭跟外面衙役不在一起,因为晦气。
  毕竟这是标准的“牢饭”啊!
  也就狱卒跟牢头儿是在这里吃,因为他们管的犯人嘛。
  带来的粮食也让丁田放进去了,还有腊肉,蛋类和菜干,以及两位叔叔给他拿的一小桶酸菜。
  而其他的东西,就让丁田放进了新的箱子里,店家还附赠了樟脑丸,这东西驱虫效果好。
  这么一捌饬,房间就很不错了,窗明几净不说,东西还都是全新的,能闻到一股“新”的味道。
  就连墙上,还挂了一副画,画的是远山,小径,还有一副对联: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跟这个牢房有点不搭调。
  这个不搭调的挂画和对联,是丁田的舅舅送给他的,家里的墙上都贴的是年年有余的吉祥画,放在家里没地方挂,他就带来挂在了这里。
  所有的东西因为是古代的纯手工制品,根本不用放什么油漆味儿,这一点,让丁田很满意。
  四方桌上放着一盏油灯,这里没有蜡烛,那是有钱人才能点着照明的东西,这里有的只是油灯而已,以及火折子。
  一个茶壶六个茶杯,一个铁皮水壶坐在了屋里的小炉子上,这个就是他烧热水用的东西。
  这个小炉子连着他的火炕,一烧火,连着烧水带热炕,都有了。
  洗脸盆都是从家里带来了,放在了外间洗漱的地方,他这个房间搞得跟单身公寓似的,倒是让丁田有了一种上班待遇不错的错觉。
  收拾的差不多了,他放下了手里的活儿,用烧热的水,洗漱了一下,换上了干净衣服,不用太新,那样是找嫉妒呢,半新不旧,只要干净就好。
  然后是头发,他终于学会自己梳头发了,只这一点,就让他很有成就感,话说古代人的头发是非常看重的,谓之“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得损伤也”的圈定概念,这头发他是在出孝之后,找祠堂里的族爷爷给剪得,按照现代的长度来说的话,就是披肩发,梳个马尾辫啥的,没问题。
  等到收拾好了,他出了门,就看到程达频频往这边看……监牢是重要的机构,一般人轻易地不让进入它的范围,所以丁田才有如此安静的生活空间。
  “来了!来了!”程达一溜儿烟的跑了过来:“你收拾好了?”
  “收拾好了。”丁田乐了:“你这么急?”
  “那是啊!”程达促狭一笑:“我为了吃你一顿饭,早上开始就只喝米汤,留着肚子呢!”
  虽然是说笑,不过也把丁田逗乐的不行:“行,行,等会儿你多吃点,吃不完可以打包带回来,明儿还能吃一顿。”
  走到门口就见到林七了:“你们这是要去了?”
  “是啊?去酒楼。”程达高兴的仿佛过年一般。
  “哦,那你们先去,我去通知大家伙儿。”林七是个老实孩子,立刻就往里走了。
  请客的人不动身,他们这些客人也不可能提前去酒楼等着。
  第二十四章 请客,认人
  丁田带着程达先到的地方,能坐下十人的大桌子,两桌,另外还让人送了食盒去衙门,给留守的俩人。
  不一会儿,人陆陆续续的就来了。
  这个时候,就体现了程达的用处,他人头熟啊,挨个给丁田介绍:“林七你认识的,杨力跟柳森随老爷去了府城,不在这里,不然这介绍人的活儿,也轮不到我头上。,,
  丁田点头,他来了一天,也没见到那俩亲戚,原来是跟着县太爷走了。
  去府城那可是美差啊,跟着老爷吃香的喝辣的。
  来的人不多,只有十八个,家里留守两个,加上走的两个,有二十二个人,加上丁田,二十三个,算上师爷的话,二十四个……二十四节气啊?
  “这是张才良、张文良兄弟俩;高志、杜飞光……。”程达挨个给他介绍了一遍:“何大力、孟辰、张龙、任青、林白、赵虎、王朝、马汉……。”
  丁田挨个问好,大家伙儿见他一个十五岁的少年郎,因为年少就显得有些唇红齿白,都当他是自家弟弟看待。
  “你放心,我们既然同在衙门里当差,肯定会相互照顾的。”这里面,任青和林白年纪最大,且带着浓郁的大哥风范。
  至于别的,丁田倒是觉得他们像军人多过像衙役。
  后来他才从程达嘴里听说,他们真的是战场上下来的,不想当兵就跟上头的人打了一声招呼,被禆将安排在了县衙里。
  端的是铁饭碗,而且他们就在本县落户了。
  曾经跟丁大海熟悉的衙役,就剩下不到十个人,其他的都是后来补充进来的,所以丁田要跟他们打好关系。
  趁着这个介绍的时间,掌柜的跟店小二将饭菜都摆了上来。
  如今过了二月二,正是农家青黄不接的时候,这个时候有的吃就不错了,绿色青菜也就自家发的豆芽,或者种在木头盒子里的蒜苗、韭菜。
  所以香溢酒楼给他们上的十道菜。
  红烧肉,锅塌鲤鱼,羊肉炖萝卜,小鸡炖蘑菇,排骨炖豆角干。
  肉丝炒豆芽,韭菜炒鸡蛋,蒜苗炒千张,大酱炖豆腐。
  一道汤是小白菜汤,虽然是小白菜,可里头油水也不少,而且这个时候见到绿色的菜不多,这汤里却是嫩嫩的小白菜,这就让大家伙儿高兴了。
  主食就是大白馒头,这可少见了。
  另外,酒也上了,是从兴隆村那里的酿酒作坊买的土烧刀子,纯粮食酿造,度数高,是衙门里的人爱喝的那种。
  不过因为打仗的关系,这酿酒要用粮食,是被限制的事情。
  所以他们喝的这是六七年前还没打仗的时候,酿造出来的酒,就这么一直放在窖里,现在拿出来,那是相当的醇美啊。
  “这第一杯,我敬大家,初来乍到,虽然有父亲余荫,却也需要自己努力,希望大家以后好好相处。”丁田本身是读过大学的人,但是这具身体不是,看的书倒是挺多,可他没有学进去。
  而且这些人里也没几个认识字的……所以他刚开始说的比较文艺,让人觉得他是个读书人,随后就转到了大白话上,比较接地气。
  “小伙子会说话。”任青举起酒杯:“你放心,大家以后就在……哦,你不跟我们一个锅里吃饭,但在一个地方上差,相互都照应一下。”
  “对,照应一下,应该的,应该的!”其他人也都是这个意思。
  喝了第一杯之后,就可以动筷子吃饭了。
  第二十五章 县牢头上差第一天
  这些人全都是在县衙上差的,不过都是衙役,只是丁田算术很好,按照规定,三班衙役,起码要三四十人才对,还不算狱卒和牢头儿等等。
  但是现在……别说三班衙役了,凑足一班就不错了。
  甚至连捕头都没有,有衙役,有捕快,可没有捕头,也没有班头,唯一的“头儿”,还是他这个小牢头儿!
  更让丁田郁闷的是,难道留下的那俩人,是他的手下?
  因为在坐着的根本就没有狱卒,十八个人里,有八个人是捕快,十个人是衙役
  这里最高的竟然是请客的才十五岁的自己。
  丁田只好打招呼,给他们倒酒,不过大家都忙着吃,衙门里大锅菜也就那样,油水不多又饿不死人,很难吃到正宗的肉食,这就跟过年没啥区别了。
  任青他们吃的是满嘴流油,当然,好话大家都会说,以后就要看大家的相处情况了。
  丁田也在吃,这家的手艺的确不错,虽然不如他前世吃的那么好,但是在这里来说,已经是很不错的味道了。
  如果手艺不好,味道差劲,他们家也不可能顶的起这么大一个酒楼。
  战后万物萧条,缓了三年也才有了点儿鲜活气,不过终究是不如从前那样,古代的恢复生产就是慢。
  不过好歹这里是县城,新建起来的也是县城,元气还是恢复了一些的,不然恐怕就没这么多肉可以吃了。
  吃过了饭之后,众人喝的醉醺醺,丁田很会做人的一人分了一只用干荷叶包好的烧鸡:“带回去,明儿起来肯定要宿醉的,将就着吃点好的补一补。”
  众人都乐了:“你这么小还懂这个啊?”
  “以前听父亲提过,也不太懂这些^”因为丁田还小,大家也没跟他拼酒,他只是给大家倒酒,劝酒,夹菜而已。
  殷勤的孩子,谁都不会讨厌他。
  “行,既然田儿都这么说了,我们就却之不恭。”任青发话了,大家才接过来,不过心里都很满意。
  别看小丁牢头儿年纪小,但是会办事。
  人都送走了,丁田结了账,花费不菲,但是值得。
  也拎着自己的那一份烧鸡,回了县衙,因为太累了,粗粗的洗漱了一下,就脱了衣服钻进了被窝里,明天他就正式上班了。
  第二天……没听到鸡叫声,县城,尤其是衙门里,是不可能养鸡的,所以没鸡叫声,丁田的作息时间是已经差不多固定了的,生物钟将他叫醒了,起来洗漱,然后去了伙房。
  这里以后就是做饭的地方了。
  找了个小锅熬了点儿小米粥,将烧鸡撕碎,也热了一下,囫囵个儿吃了个饱,收拾好了之后回去换了一身牢头儿的“工服”。
  丁田身量小了点儿,所以这工服是二婶子和三婶子给他量身定做的,用的料子虽然看着跟别人的一样,但是上手摸了才知道,那不是麻布料子,是细棉布的,穿着比麻布的料子挡风,暖和。
  带上帽子,摸着腰间的刀,跨出门,四下里张望了半天,没人!
  不对啊?
  早上吃饭的时候,就他一个人,可以理解,那俩去别处蹭饭了,可是这要上差的时间了,怎么还不见人?
  丁田就不高兴了,这是看他年纪小,不尊重他这个牢头儿吗?
  看来不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在哪儿上班,都有职场争斗啊。
  索性他也不强求,反正牢头儿是自己,相当于是典狱长了,雄起赳气昂昂的走到了牢门口。
  监牢的大门自然是修建的无比庄重,又非常的结实。
  上面还有虎头型的狴犴吞环,因传说陛犴又名宪章,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为鳞虫之长瑞兽龙之第七子。
  形似虎,平生好讼,却又有威力,所以牢狱多有狴奸镇守。
  《龙经》有云:“狴奸好讼,亦曰宪章。”传说陛犴不仅急公好义,仗义执言,而且能明辨是非,秉公而断,再加上它的形象威风凜凜,因此除装饰在狱门上外,还匐伏在官衙的大堂两侧。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