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小说>书库>历史军事>被流放后我怂恿上司造反了> 被流放后我怂恿上司造反了 第158节

被流放后我怂恿上司造反了 第158节

  那他们就派人到对方的城里去,乡镇去,农村去,给不知情的老百姓做宣传。
  于是无数人开始行动起来。这些人在朝廷、在汝阴王的地盘上,宣传着伊春城主府公布的移民政策,不顾安危,不计后果。
  在朝廷的压力下,无数地方父母官第一次低下了他们高贵的头颅,去挽留那些想走的老百姓。
  “人离乡贱,大家不要相信伊春那些人的妖言惑众!我们也收到了消息,明年朝廷会减免赋税的。”其实并没有,但先把人留下再说。
  这时,伊春城主府这些年经营起来的正面形象,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它在对待外族时的强硬,它的一言九鼎,都让老百姓们相信它说的都是真的。
  老百姓们也不和他杠,嘴上说得好好的不会走,但是一转身就偷摸着溜了,一边走还一边招呼乡亲,偷偷地道,“走吧,这姓任的在咱们这当了好几年的父母官了,什么德性咱们还不清楚吗?信一头母猪都比信他强点。”
  当老百姓要跑的时候,真的是无所不用其及的,你真的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
  伊春城主府发布了这一项移民政策之后,姚春暖等人是忙疯了。
  原先四州的官员,除了个别好的,还能被任用之外,其余的,都被弃用,甚至有恶贯满盈的官员还会被处以极刑。
  就在大家等着看笑话,看伊春怎么撑起这一摊子时,伊春城主府,像一个小型的朝廷一样,开启了疯狂的运转起来。伊春向来很注意人才的培养,这时,这些人才就派上了用场。
  幽州里所有擅长治理地方的人才和官员,都被征调到了冀州、并州、凉州和交州等地,担任要职。更有许多之前培养的人才,走上了相关的职位。许翀直接去了交州,当了那里的一把手。因为他擅内政,而且有治理地方的经验,会宁在他的治理下,很不错,故而,这次城主府给他加担子了。这些人上任之后,开始了如火如荼的安置工作。
  京城,皇宫
  摄政王再次传令太医,吩咐他施针让新皇醒来。他知道,新皇只能再醒来一次了。他一直舍不得用这个机会,但目前的形势让他不得不用。
  太医最后警告说,如果再用金针刺激的话,这将会是皇上最后一次醒来。
  摄政王狠心地颔首,让太医尽力施为。
  新皇醒过来时,枯瘦如柴的身躯,双眼明亮,脸上泛起不正常的红潮。
  等他听完伊春城主府实施的整个移民政策之后,惊叹地说了两个字,“厉害!”他想过朝廷会败,但是,却没想到会败得那么快,更没想到会以这样的方式结束。
  对于皇弟的问计,他只道,“等着吧。”
  “只需要等就可以了吗?”
  “大梁亡了,别抱有幻想了。”说完这话,新皇又吃力地说了一串话,“对方会找你谈的。到时你就走吧,带上愿意跟你走的军队,带上能带走的财富,但不要太贪心,伊春方面会愿意的。其余的事,你不要做。”
  摄政王不明白新皇怎么就那么肯定对方会找他谈并且会同意放人走的?
  新皇不想解释,也无力解释,只道,“朕驾崩之后,你若想继位就继位,其实朕并不想你继位。大梁王朝最后一位皇帝的骂名,由我来承担就可以了。”
  新皇交待完,不到两刻钟就驾崩了。这位年轻的帝王,带着他来不及施展的抱负,离开了人世。
  这时,宫中的丧钟敲响,钟声远远地荡开。
  丧钟响了三万下,意味着帝王驾崩。
  刑长风、姚春暖、汝阴王等等所有人,都不由自主地起身,眺望皇城的方向。
  姚春暖叹息一声,新皇终究还是去了。也好,这于他而言,是最体面的离开人世的方式了。
  第210章
  三方会谈
  一年的时间,大梁连死两任皇帝,昭示不详。
  而整个大梁境内的局势,在伊春城主府那一计内地移民政策之下,成了定局。
  一如新皇驾崩前所料,在来年开春时,摄政王和汝阴王分别接到了伊春方面的约谈邀请。
  约谈的地点就在冀州、司隶和兖州三州的交界点阳兰城。
  摄政王和汝阴王双方应邀而至,带甲而来。
  看到阳兰城人来人往,地里也是一副热火朝天的景象,汝阴王心里酸酸的。他们徐青兖三州有多少田地荒废啊,置身期间,一眼望去,田野里中有零星的人在劳作。而伊春势力下的繁荣,都是偷他们的,可恨,可恨至极!
  其实这几个月,摄政王和汝阴王双方都看明白了,对上伊春方面,他们没有胜算。
  他们这情况,治下没了老百姓,真的就如同无根之木。以前还有老百姓养着他们养着军队,现在要他们自已掏钱养军队,就很难受。特别是对摄政王来说,原来那些贱民这么重要。
  这会,便是伊春方面不约谈他们,他们也坐不住了。
  他们治下领土的老百姓,偷跑了很多。目前还剩下个两三成左右,这两三成人还每天在减少。这些老百姓为了偷跑,无所不用极其。他们也防不胜防,也根本防不住。
  这情况让他们清楚地意识到他们已经无力回天。特别是摄政王,这一系列的事让他深刻地理解到了何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所以,伊春方面邀请约谈,那就谈呗。
  兰阳城外,摄政王和汝阴王相遇,两人对视一眼,大概是同病相怜的默契,不给足好处,他们是不依的。
  这次约谈,不出司马贤等人所料,由姚春暖来主持。当然,作为对这两位的尊重,刑长风也出现了,但他是作为工具人的存在而已。
  一听是她,摄政王和汝阴王都打起了十二分精神,没办法,数次交手,他们没有一次是在她手中讨到便宜的,都怕了她了。
  看着年轻面貌姣好却带着浑身气势的姚春暖,司马贤忍不住打量了几眼。没办法,交手好几次了,这还是他们第一次见面。他没想到,眼前的女子,既有不俗的美貌,上天还给了她超越常人的智慧,实在是太厚爱她了。
  姚春暖与他们寒暄两句之后,就直奔主题。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安睡?留给摄政王和汝阴王的路只有三条条,一条是死,另一条是圈禁,最后一条就是出走了,离开中原,离开华夏境内。她觉得,死是谁都不会选的,还有圈禁也是。故而,只能离开了。她为他们两人准备的地方,一个是扶桑,一个是三韩。
  这是她综合了两人的生活的习惯所选。当然,他们若想往西南的霜贵或者身毒方向发展,也是可以的。
  若是他们同意,他们能带走愿意追随他们的人,以及他们自已的财物。
  这大大地出乎了摄政王和汝阴王的意料,他们以为,对方会要求他们臣服,再给他们个封地什么的圈禁起来。
  姚春暖可不放心将他们留在华夏,圈禁他们,还要养着他们?不划算!
  他们都属于不安定的因素,她索性就放到华夏外面去吧。
  司马贤也没想到,姚春暖会给他们指了这么一条路,但好像又在情理之中,对方对外族是真的没有好感啊。
  姚春暖最后还说,如果他们答应,就签个字,然后在一个月内动身撤离中原。甚至还暗示,他们签了字之后,如果在打地盘的时候有需要,他们伊春方面还可以提供一些帮助。
  为什么?这是摄政王和汝阴王的疑惑。
  姚春暖玩笑似的回道,“你们那么能,我们也不放心留你们在华夏啊,你们出去打天下去吧。”用她的话说,既然注定了是祸害,那就祸害别人去吧!
  这话摄政王和汝阴王都听懂了,差点没将鼻子气歪。
  最终,两人在心腹的劝说下,还是签了字。摄政王选择了三韩,汝阴王选择了扶桑。签完字,两人就气咻咻地走了。
  姚春暖很满意这个约谈的结果。
  倒是她的得力属下封秀东问出了很多人心中的担心,“姚大人,真让摄政王和汝阴王带走愿意追随他们的人还有他们自已的财物啊?”军中好些人将皇宫内的财物以及汝阴王的财物都当成了他们的战利品了呢。
  “对。”对方打地盘呢,不让人家带走这些怎么打?
  姚春暖看他一眼,安慰道,“民心思安,放心吧,跟他们走的人不会太多的。而且咱们眼光放长远一点,别老把他们当敌人来看了,以后搞不好就是我们的合作伙伴了呢。留一个好印象就当前期投资了。”不用打仗,不费一兵一卒解决这两位,已经是万幸了好不好?说起来,那些心中不乐意的就是军中那些好战分子,仗还没打够。等以后吧,有机会的。
  他们走的时候,姚春暖亲自去送了。和两位亲切地道别,并送上了一些巴渊药厂研制的成药作为送别礼,还说什么中原永远都是他们的家,如果他们在异乡有需要帮忙的,可以给他们来信。
  汝阴王赶紧撤,因为他发现,听了她这话,竟然会觉得输给他们也不错,心中那点不甘竟然就此消散了,也是见鬼。他提醒自已,自已可是被对方打劫了二十万两黄金的人!
  汝阴王走了,独留下司马贤与之话别。毕竟人家来送行,还给送了这么一份拿钱买都买不到的礼,多少还得给点面子的。
  对于司马贤的才智,姚春暖是肯定的,却从来没有提出过招揽,因为她知道,即使她提了,对方也会拒绝的。所以,由他辅佐汝阴王去扶桑也不错。
  司马贤明白了她的明白,两人都是智者,一切尽在不言中。故而,都不曾提过这个问题。
  “你们打算何时举行登基大典?”
  “估计要到五六月份吧。”等忙过了春耕再说。
  司马贤佩服地看着她,现在距离五六月还有两三个月呢,一般人得了天下,肯定是尽早登基的,但是刑长风和姚春暖都不急,真佩服他们面对这么大的诱惑还能慢着来。
  姚春暖笑笑,俗话说,广积粮,缓称王,现在这两尊大神一走,在华夏一带,还有谁能威胁到他们呢?相比登基,民生问题,才是头等大事。
  ******
  登基大典安排在五月,那时是春耕之后,同时也过了雨季。
  同时,他们还邀请了几个外族使臣前来观礼。
  特别是南蛮和北狄,面对请帖,敢怒不敢言,请他们观礼?威慑还差不多,但是他们能不去吗?最后只能捏着鼻子派出使团前去恭贺。
  经过最终商议,拟定国号为明,年号天启。自此,大将军便是新任天启皇帝了。
  这日,天启皇帝朱笔写下封姚春暖为镇国公,拜左丞相。
  看到这个册封,霍微一时无言,“夫君,如此册封,他日阿暖再立功,又该如何封赏?”
  “该如何赏就如何赏。”有功则赏,难道不该?
  “可是你这样封赏,臣子们该担心了。担心你御磨杀驴。因为再往上,已经封无可封了啊。”以往历史就是这样演的,封无可封之后,就只能除掉对方了。
  “依你这么一说,那我是不是不该登基?一登基也到顶了,以后再立功,我也往上升不了了。”
  “话不能这么说。”
  她实在担心他们君臣间生了嫌隙。先前他在交州失踪,姚春暖那时的做法,实在是正派,这样一个有能力且忠诚的大臣,霍微不愿意见到她与他们之间有误会。
  刑长风只道,“放心吧,她不会担心。”
  罢了,或许是她杞人忧天了呢。霍微不再劝解,而且她想了想,这样劝也不好,倒像是拦着姚春暖升官一样。但天知道她真不是这个意思。当初她夫君失踪,在她表态愿意拥护她肚子里的孩子成为继承他夫君势力的幼主时,她就对她心生敬意了。
  姚春暖不知道这一茬。
  五月初一,天清气朗,大吉之日,也是祭天大典当天。
  这一天,皇帝正式登基,于九重台上的紫金天坛举行祭天大典。
  祭天大典那天,姚春暖身穿女式丞相朝服,
  清晨,万道金光破开云层,散落在京城各处,最显眼的是,皇宫内的红砖黄瓦,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信仿若渡上了一层金光。
  这一日,京城四门,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尽数打开,无数身穿铠甲的精锐列队整齐肃穆地护卫在皇宫各处。
  紫金天坛分为三层,通体以汉白玉所铸。前往天坛的路上,一路红毯铺地,香案陈设,一路有精兵悍卒列队于两侧,天数旗帜迎风招展,猎猎作响。
  前来贺礼的各国使臣立于第三层,也是最底层。对于此,各国使臣没有意见,也不敢有意见,特别是南蛮和北狄一族的使臣,反正新国朝一向对他们不好,现在能有个站的位子就算不错了。
  第二层站着的是新国朝大明朝的文武百官。
  姚春暖作为肱骨重臣,列位于第一层台阶。这里,除了禁卫与侍者以外,唯有姚春暖和吴总管二人立于其上。
  就在这时,只听一道中气十足的声音唱道,“吉时已到,恭迎陛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