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小说>书库>历史军事>小招说:魏晋南北朝> 342 得知己的柳宗元

342 得知己的柳宗元

  刘禹锡以诗出名,柳宗元却是以文出名。
  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一生留下六百多篇诗文,论文笔锋犀利,见解独到;寓文嬉笑怒骂,因物肖形,艺术成就极高;至于传记和山水文,更是出名。
  这样高成就的人,可惜,命运对他却异常坎坷,甚至,连寿命都不给他多一点!老天对他,可谓苛求之极,吝啬之极!
  比起刘禹锡来,柳宗元确实很惨!
  他的出身也非常好,祖上世代为官,他的的堂高伯祖柳奭曾为宰相,曾祖父柳从裕、祖父柳察躬都做过县令,其父柳镇曾任侍御史等职。
  柳宗元的母亲卢氏属范阳卢氏,祖上也是世代为官。
  他四岁的时候,母亲卢氏和他住在京西庄园里,母亲的启蒙教育使柳宗元对知识产生了强烈的兴趣。
  柳宗元的幼年在长安度过,因此对朝廷的腐败无能、社会的危机与动荡有所见闻和感受。
  公元785年,柳镇到江西做官。
  柳宗元随父亲宦游,直接接触到社会,增长了见识。他参与社交,结友纳朋,并受到人们的重视。
  不久,他回到了长安。
  父亲柳镇长期任职于府、县,对现实社会情况有所了解,并养成了积极用世的态度和刚直不阿的品德。
  而能诗善文的父亲和信佛的母亲为他后来“统合儒佛”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公元792年,柳宗元被选为乡贡,得以参加进士科考试。
  公元793年,二十一岁的柳宗元进士及第,名声大振。
  不久,柳宗元的父亲柳镇去世,柳宗元在家守丧。
  公元796年,柳宗元被安排到秘书省任校书郎。
  两年后,二十六岁的柳宗元参加了博学宏词科考试,并中榜,授集贤殿书院正字。
  公元803年十月,柳宗元被调回长安,任监察御史里行。
  从此与官场上层人物交游更广泛,对政治的黑暗腐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逐渐萌发了要求改革的愿望,成为王叔文-革新派的重要人物。
  公元805年,唐德宗驾崩,皇太子李诵继位。他即位之后,重用王伾、王叔文等人。
  柳宗元由于与王叔文等政见相同,也被提拔为礼部员外郎,掌管礼仪、享祭和贡举。
  之后发生的事,我们在前面说刘禹锡的时候已经说了,那就是,他成为被贬的八司马之一。
  柳宗元被加贬为永州司马后,在永州的生活了十年,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
  他一直苦熬到了公元815年一月, 终于接到了诏书,要他立即回京。
  他经过一个多月的跋涉,回到了长安,也终于见到了一生挚爱的好友刘禹锡。
  刘禹锡因写诗讽刺当政者,被贬去播州。
  柳宗元也被贬到了柳州。
  他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挚友刘禹锡,因为刘禹锡的母亲尚在,而自己母亲已经去世,柳州比播州条件还是好一些。
  挚友刘禹锡要是去了那穷山恶水的播州,那还怎么照顾母亲呢?
  他当下几次上书,请求将自己的贬地和刘禹锡的互换,并说如果因为这个请求而获罪,他虽死无悔!
  他的这种牺牲自己,成就友人的精神,终于感动了皇帝,改刘禹锡不贬播州而去连州。 自长安南下,连州和柳州有一大段的路途相同,因而刘禹锡与柳宗元能结伴同行。
  他们一路南下,感觉从来没有这么快活过,因为,一路上都有聊不完的话题。
  可是,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聚散总难说,人生终须分!
  他们还是到了分别的地方。
  二人依依不舍。
  柳宗元伤感万分,写下《重别梦得》:
  二十年来万事同,今朝岐路忽西东。
  皇恩若许归田去,岁晚当为邻舍翁。
  他此生再也没有为国为民的豪情了,唯一的祈求是,晚年能和刘禹锡成为邻居,共度余生!
  刘禹锡也感慨万分,写下《重答柳柳州》相酬:
  弱冠同怀长者忧,临岐回想尽悠悠。
  耦耕若便遗身老,黄发相看万事休。
  是啊,若是能共度余生,若是能相邻共老,人生万事都不用去担忧了!
  柳宗元还是依依不舍,再作《三赠刘员外》:
  信书成自误,经事渐知非。
  今日临岐别,何年待汝归?
  这一刻,我知道,柳宗元一定是含着泪,一定是万分难舍!
  他多么害怕,今日一别,不知道什么时候还能再见面!
  刘禹锡写《答柳子厚》相赠:
  年方伯玉早,恨比四愁多。
  会待休车骑,相随出罻罗。
  刘禹锡还想着今后还能再见面,还能相随出罻罗!
  哪里知道,这是他们最后一次见面了!
  所以,分别的时候,真的要多看一眼,因为,你不知道这是不是最后一眼;至于眼泪,就不要多流了,因为,要是最后一次见面的话,今后将要流更多的眼泪!
  刘禹锡在连州还好,环境比柳州好。虽然穷,连别人送他的马都要拿出去卖钱,但是他性格乐观豁达,身体还吃得消。
  柳宗元性格沉郁,写的诗就比较沉郁,什么“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再加上人生的不如意,心情郁郁,所以,身体每况愈下。
  朝中一直有人帮他求情,想让他回长安养病,可是诏他回京的诏书还在路上,柳宗元却死在了柳州,时年才四十七岁!
  柳宗元死前连连呼唤“梦得……梦得……”,说完,这才溘然长逝······
  他在和刘禹锡分别的时候,就知道,这可能是最后一面的,所以,他写道:“今日临歧别,何年待汝归!”
  这一刻的刘禹锡才明白,他不是等待自己归,而是自己再也等待不来柳宗元了!
  柳宗元死前,写下书信,将自己所有的文稿托付给刘禹锡,希望他整理后,让文稿流传于世······
  一个文人,一辈子最珍贵的东西,就是他写的文字。
  这简直是比自己性命还重要的东西!
  他在临死前,却都托付给了刘禹锡,那是因为,他知道,刘禹锡一定会让自己的文稿流传于世的······
  这时,刘禹锡年近九十的母亲刚刚去世,他护送灵柩,路过衡阳,接到了柳宗元去世的噩耗。
  他听闻噩耗,顿时“惊号大叫,如得狂病”,真是悲痛万分,伤心欲绝!
  他知道,此生再也不会有柳宗元这样的好友了!
  他立即停下来为柳宗元料理后事,遂作《重至衡阳伤柳仪曹并引》:
  忆昨与故人,湘江岸头别。
  我马映林嘶,君帆转山灭。
  马嘶循古道,帆灭如流电。
  千里江蓠春,故人今不见。
  整首诗,对柳宗元的离去,悲伤不已!
  诗中的引言说:“元和乙未岁,与故人柳子厚临湘水为别,柳浮舟适柳州,余登陆赴连州。后五年,余从故道出桂岭,至前别处,而君没于南中,因赋诗以投吊。”
  柳宗元死时,留下两儿两女,大儿子才四五岁,小儿子是遗腹子。
  刘禹锡还能把他们当外人吗?只把他们当亲生儿女来养!并将他们视如己出!
  刘禹锡对柳宗元念念不忘,三次写《祭柳员外文》,发誓一定要将周六好好抚养成.人。
  他在文中悲恸万分地写道:“鸣呼子厚!卿真死矣!终我此生,无相见矣!何人不达?使君终否。何人不老?使君夭死!皇天后土,胡宁忍此!知悲无益,奈恨无已。子之不闻,余心不理。含酸执笔,辄复中止。誓使周六,同于己子。魂兮来思,知我深旨。”
  写得情真意切,真是千载之下,其文感人,其情动人!
  后来,周六进士及第,也踏上了仕途。
  刘禹锡没有辜负了当初好友的托付!
  他同时花了余生的二十多年时间,为柳宗元整理遗稿,编纂成集,终于让《柳河东全集》流传于世,让他成就了唐宋八大家的名声······
  柳宗元,虽然命运坎坷,虽然寿命不长,但是,他可以瞑目了,因为,他有着别人一辈子都不可能有的,可以托付生死的挚友!
  人生得一知己,斯世当以同怀视之!是的,人生得一知己,斯世足以笑对坎坷!
  地下的柳宗元,我相信,他是含笑的;而现实中的我们,却要含悲,因为,我们终其一生,都未必会有这么好的朋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