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小说>书库>历史军事>重生之宋武大帝> 第九十一章 重建计划(1)

第九十一章 重建计划(1)

  第九十一章 重建计划(1)
  “战争总是搞破坏,破坏一切能破坏的东西,把原本好好的江山打得一团糟。江南原本是鱼米之乡,富厚饶给之地,去年和今年大战过后,整个江南之地都已破败不堪,老百姓逃难他乡,田地荒芜,民力凋弊,已经不再是朝庭的粮仓、钱袋子。”李隽非常痛惜地说,顿了顿,以坚定的口吻道:“我们必须采取措施,重建江南!”
  确如李隽所言,自从去年开始的临安保卫战,再到今年与郭侃的大战,两场大战都打赢了,重创了蒙古军队,但是南宋也付出了很沉重的代价,大量的物力、财力、人力消耗在战争中不说,江南的老百姓背井离乡,逃难远方,造成江南地空,人口稀少,原本是朝庭重地的江南已经不能再当做朝庭的粮仓和钱袋子了,这对需要钱粮进行战争的南宋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如此严重的后果是境内作战的必然结果,任何一场境内作战都会有这样的结局,这是历史规律的使然,虽然李隽很不愿意看到这种结果的出现,但事实是无法改变的。
  正是为了避免如此严重的后果,很多战略家在考虑战争时,总是在设想如何把战火烧到本土以外去。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虽然战败,但是德国进行的是境外作战,本土没有遭到破坏,很快就恢复过来了。反观法国,虽然打胜了,本土却遭到严重破坏,反倒是不如先前。
  这样大远规模的战争本身具有的破坏力就够惊人的了,再上加蒙古军队是人类历史上出了名的掠夺成性的军队,搞破坏是他们天生的本领之一,伯颜数十万大军在江南活动多时带来的后果是非常严重,不少房屋给他们破坏,不少老百姓给他们杀死,不少妇女给他们强暴,堪称一场浩劫。
  要不是忽必烈准备收买江南人心,严旨不准掳掠,蒙古军队的掠夺有所遏制的话,依蒙古人攻占一地屠一地的传统,现在的江南是不是还有老百姓都成问题。
  至于郭侃大军,为害倒不是很大,因为一到江南就给李隽包围了,根本就没有为害江南的机会,要不然的话肯定是雪上加霜。
  好在李隽责成文天祥把这些逃难的老百姓向岭南一带转移,进行有序的疏散,才避免了更严重后果的出现。
  大战结束了,南宋取得了胜利,逃难的老百姓想重回故乡,数目众多,这是一个庞大的工程,如何安置他们,如何重建江南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了。中国人重感情,对故乡情有独钟,他们想重回江南也是可以理解的事情。
  重建工作在文天祥的主持下已经开始一段时间了,但那时主要精力放在与郭侃大战上,重建工作自然是不能进行得更快。大战结束后接踵而至的却是大规模的更换装备,整训军队,准备收复五地,重建工作仍然提不上议事日程。
  现在的局势更加稳定,五路大军齐出,扫荡五地,虽然仍有很繁重的军务要处理,但相对来说已经轻松多了,李隽自然而然地把精力转移到重建工作上来了。
  李隽的话一落,文天祥道:“皇上所言极是,臣也认为重建江南已经是刻不容缓的急务了。依目前情势来看,原本逃难到岭南的老百姓有很大一部分要重回故土,朝庭要帮助他们,让他们回到故乡后不至于挨饿,不至于受冻,要他们有饭吃,有住处。臣先前采取过措施,搭建了不少简易房屋给他们遮风挡雨,也开了粥棚,也鼓励他们开恳田地,恢复生产。只是由于朝庭当时与郭侃大战,这一工作的进展仍是很缓慢。
  “现在,仍有不少老百姓没有住处,没有饭吃。有好多老百姓是吃住出恭都在一个地方,那就不是人住了,和养牲口的圈棚差不多。这都是臣的罪过,请皇上责罚。”文天祥是个正气浩然之人,想到这些老百姓过的苦日子就忍不住悲戚,沉痛无已。出恭就是拉撒的意思。
  在座之人李隽,文天祥,李庭芝,陈宜中都去视察过江南老百姓的境况,确如文天祥所言,很是震憾人心,当然不是好的震撼力,而是很不好的震憾力。
  江南一直是历朝历代最受重视的地方之一,要是不把江南重建起来的话,这个大钱袋子、这个大粮仓就没了,对于朝庭、对于中华民族来说都是犯罪。李隽自然是深知其中的重要性,决定抓紧时间恢复江南盛况。
  文天祥的话让李隽他们想到视察时的情景,悲上心头,一片默然。
  李隽是个敦厚长者,对老百姓的处境感同身受,忍不住流下了眼泪,抹了抹眼泪,坚决地道:“所以,朝庭无论如何也要尽快重建江南,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就是再困难百倍,朝庭也不能抛下老百姓不管。”
  他的话掷地有声,让文天祥他们耸然动容,一齐道:“皇上仁德!”
  “皇上,臣以为可以借给老百姓银子,要他们自己修房子,等房子修好了,再把银子免除了。这样一来,要不了多少时间,江南又会广厦千万间,老百姓就会复业,又会重现江南富饶盛况。”李庭芝想了想,开始建议。
  李庭芝初到扬州之时,扬州兵祸不断,房屋毁坏,不少老百姓开始逃难,他就是用的这套办法,把钱借给老百姓,要老百姓造房子,等老百姓把房子造好了再免除借给的钱,没多少时间扬州就恢复了昔日的繁华。现在,他重提这一措施,可以说是经验之谈。
  陈宜中接着发表看法,道:“皇上,臣也以为祥甫所言极是有理。臣在广州时,为了安置逃难的老百姓也曾采用过类似的做法,借银子给老百姓,要他们修房造屋,等修好了再免除一半。接着又免除一半,几次下来,现在已经全免了。”
  李庭芝,文天祥和陈宜中都是股肱之臣,他们的办法都是试验过的,用现在的话来说是已经“试点”过的,断无不行之理,李隽却并不赞同,道:“你们的办法是好的,在当时的情况下也是切实可行的。不过,我想了很久,还是觉得有一个问题,就是老百姓会把借给的钱用来买粮吃,或是用作其他的开支,不一定会用来造屋。”
  李隽的话还没有说完,李庭芝和陈宜中就齐道:“皇上圣明!”
  不论是哪一朝的老百姓都很穷,南宋的老百姓更甚,这都是朝庭无能贪官横行,游兵散勇敲诈勒索之故,需要银子的地方多的是,一旦银子到手就会挪用到其他用途上,这是必然之事,李隽这个历史学家对此是深有研究,不会不知道其中的水有多深。
  “朝庭现在也急需银子,要朝庭拿出大批的银子给老百姓造房子太困难了。”李隽很是苦恼,道:“这困难太大,朝庭目前是无法承担,必须要借用民间力量。朝庭没有银子,但是朝庭也有几张牌可以打,只要我们打好了这几张牌,一样可以达到帮助老百姓恢复生产的目的。”
  能够不花银子就达到重建江南的目的自然是好,这种好事谁不想?李庭芝,陈宜中和文天祥眼睛瞪得老大,看着李隽,瞧他们那副急切的样子,就知道他们心里有多么盼望李隽马上给出答案。
  不能怪李庭芝他们心急,实在是李隽这人的主意太多,让他们想不到,李隽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不用说肯定是智珠在握了,想要他们不急都不行。
  李隽非常理解他们的心情,道:“朝庭现在掌握了水泥的配方和生产,我是想把这两样都卖出去,卖给民间的富豪,再由他们来掌管技术和生产。”
  “皇上所言好是好,可是水泥对于朝庭来说具有很重要的战略意义,要是一旦落入民间,给鞑子获取了的话,后果相当严重,臣还请皇上三思。”文天祥马上发表意见,表示反对。
  他的担心并非多余,临安内城的碉堡就是明证,完全可以抵住回回炮的攻击不说,李隽为了检验火炮的性能曾经用火炮轰炸过碉堡。说实在的,古人的智慧真的很高,造出来的水泥真的不是乱盖,性能真的不错,一连炸了几十炮才炸开一道口子。要是水泥的生产技术落入蒙古人手里的话,他们用在军事上,火炮的威慑力将会大减。火炮是宋军现在最为犀利的武器,要是没有了火炮,这战争又很难打了。
  文天祥的话马上得到陈宜中和李庭芝的赞同,李庭芝道:“皇上,臣也以为履善所言有理。”陈宜中点头道:“皇上,履善所言很是有理。”
  李隽自然明白他们的顾虑,笑道:“这个你们就不用担心了,我已经想好了,我们要加强监管,泄露技术机密的要重处。火药的威力你们也很清楚,用来炸碉堡确实不太理想。要是攻打襄阳那样的坚城的话,凭我们现在的火炮困难不小,我们可以研发出更具威力的武器,来取代火药。
  “战争嘛,本来就是相互学习的过程。我们要有信心在战争中比对手更善于学习,有信心学得更好,能够创造出新东西。这样的话,大宋朝才能完成光复大业,才能中兴。”
  李隽的话确为经验之谈,历史上只有更善于学习、更善于创造的国家与民族才能真正意义上立于不败之地。
  都知道中国是人类历史上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到现在为止四大文明古国仍在发挥极其重要作用的国家只有中国了。尽管在历史上中国一再错过了很多历史机遇,但是,我们仍然要承认,中华民族是一个很善于发明创造的国家,在清朝没落以前的将近两千年时间里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就是到了清朝嘉庆年间,中的国民生产总值是世界的三分之一,因而中国被西方国家称为“黄金国度。”
  对于这点,李庭芝他们自是无话可说,赞道:“皇上所言极是。”陈宜中点头,象是在咀嚼其中的韵味似的,赞道:“皇上此言与圣人诲人不倦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是非常平常的道理,还与老夫子相提并论了,真是有点稀奇。”李隽在心里如是想,道:“水泥不仅仅可以用来修碉堡,用在军事方面,也是很好的建筑材料,用来修房造屋可以造福老百姓。水泥造出来的房子干燥洁净,更适合老百姓居住,也更适宜健康,这样的好事,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大宋朝要的不仅仅是一支强大的军队,还要有高素质的老百姓。要是老百姓因为没有良好的居住条件而造成身体素质低下,疾病缠身,不仅是你们这些肉食者的过错,也是朝庭的过错,也是我的错误。”肉食者是古代对做官人的代称。
  可以想象一下,一个国家的国民要是身体素质太差的话,还怎么做到国富兵强?我们永远也不能忘了“东亚病夫”四字对中国人的伤害有多深,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在历史上历代朝庭都没有把居住条件,把老百姓的健康问题列入施政之列,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李隽如此重视老百姓的健康实是盘古开天地以来的第一遭。
  这是功德无量的大善事,文天祥他们自然是无法反对,可是这要一大笔银子,这银子从哪里来?赞成李隽的想法,却苦恼没有银子,只好来个不说话。
  李隽明白他们的心思,也不点破,道:“朝庭拨出一批银子出来,向水泥生产商大量采购水泥来修建江南的道路。江南号称水乡,地面潮湿,一到了雨天,这路面泥泞不堪,很难行走,朝庭可以修建一些公路,便于交通。”
  对于这一点,李庭芝他们自然是没有异议,满口赞面。
  “这修建之事,就交给民间去处理,朝庭给银子,验收就是了。朝庭要规定,招收的人手的最低工钱,绝不能让黑心的奸商过于压榨老百姓。要是他招收逃难的老百姓的话,还可以从朝庭领到一笔补偿银子。”李隽在桌面上一敲,道:“一定要监管好,不能让奸商上下其手,弄虚作假。这事,就由履善负责。”
  文天祥正气凛然,他自打监察百官以来干得有声有色,收效很是不错,由他来负责监管的话,那些商人可得小心了。
  李庭芝非常关心地问道:“皇上,那修房子的事情呢?”李隽说到现在都没有说出要如何处理老百姓居住问题,这是中书省的事务,由不得李庭芝不急。
  “你也太心急了,我早想好了。”李隽在心里如是想,道:“这事还得由朝庭出银子。朝庭拨出一批银子用来购买水泥、砖头,再交给老百姓去修房子。这样一来,固然可以起到防止老百姓挪用修房子的银子,但是也会造成奸商、贪官渔利的机会,所以这监管仍然是必要,中书省一定要成立一个有效的机构进行监督、监管。对于那些坑民、害民的奸商、贪官该关就该关,该杀就杀,不用手软。”
  对于商人、贪官来说,他们是无利不起早,只要有机会自然是会弄虚作假,坑害百姓,监管是必须的。
  李隽在李庭芝他们赞同声中接着道:“为了更好生产出好的水泥,我会责成黄永善成立一个技术机构,制订出统一的标准,对水泥进行检测,对于那些以次充好的奸商不会手软。”
  把生产技术转卖出去,要是没有一个标准的话,对于那些奸商来说肯定是如鱼得水的事情,原本可以造福于民的大好事给他们一弄就成了坑民的大坏事。我们现在用的产品有国标管着,要是没有国标的话,那后果朋友们应该想得到。
  “老百姓修房子,朝庭出一半银子,另一半就由老百姓自己出。当然,老百姓现在是没有这个实力,他们拿不出钱来,朝庭给垫付了,到了三年以后就由老百姓归还银子。到时,要是着实有困难,归还不了的话,朝庭可以酌情免除。”李隽很有信心地道:“三年,我想应该是够了。”
  按照李隽的计划,三年后江南已经是尽复旧观了。事实上,三年后的江南岂止是尽复旧观,而是远胜从前,其富裕繁华程度让人吃惊。
  要是推行李隽的计划的话,马上就要一大笔银子,可李隽说了半天都没有说出这银子的出处,负责中书省的李庭芝头大了,心想该不会是又要着落在我头上吧?他念头还没有转完,李隽接下来的话让他眼睛放光,都快冒出星星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