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小说>书库>历史军事>建造盛唐> 第230章 投书求仕

第230章 投书求仕

  从洛阳到扬州即便是走运河,也需要小半个月时间。
  李元瑷早就做好了准备,看着身旁的三名谋臣,说道:“江南是我大唐最大粮仓,于我朝意义重大。如今百废待兴,正是我等大显身手之地。你们是我从上百人中选择出来的,皆是能独当一面的人才。”
  “船舱里有江南东道十六州的纸面情况,都是地方官员以及前任黜陟使,总结的情况。未必完全真实,但却是我所能拿到的第一手情报,你们自行拜读。抵达江南之前,一人给我写一份感想以及整顿江南的方案。”
  他顿了顿道:“你们所写的感想与方案,将会影响到他们在江南所干之事。我相信我自己的眼光,你们的任务可不仅仅是吴王府幕僚那么简单。”
  上官仪、刘仁轨、狄知逊皆神情变动。
  文人大多自负其才,他们三阶皆是人中俊杰,自是不甘其后。
  三人一并道了一声谢,一起钻进屋子里去了。
  相比三人的闷头用功,李元瑷南下的日子过得尤为惬意。
  每日都在另外的官船上与新婚夫人浏览两岸风景,陶养情操,顺带锻炼锻炼身体。
  官船仰着运河顺流而下,途径引洛水入汴水的这项工程,给汴州带来了巨大的便利。
  不过是短短三年时间,汴州运河两岸已经人声鼎沸,各方酒肆客栈商铺林立。
  经济发展的势头一时无两,已经跻身为大唐第四经济要地了,仅次于长安、洛阳、凉州三地。
  朝廷对于汴州的发展也极为重视,有心将汴州发展成为超越凉州的大都会。
  毕竟凉州之富,全靠丝绸之路,西域的平安动荡对于凉州的经济有着直接的影响,充满了不可控,受制于外。
  而汴州是自我内部的经济运转,孰轻孰重,庙堂上的那些大佬心底清楚的很。
  李元瑷将自己如何利用地龙翻身将洛水引入汴水的情况与徐珑细说。
  徐珑一脸崇拜说道:“一个政策,影响万千百姓。郎君疏通运河,建造船闸与进减水闸,造福万里运河两岸,无愧贤王之名。”
  李元瑷见汴河两岸景象,心底也是满满的自豪感觉。
  他们一行人沿江而下,过江淮直扑扬州而去。
  扬州古称广陵,亦叫江都。
  从名字上看,给人的印象是江南,但其实大唐时期的扬州跟江南没有什么关系。
  这个时期的扬州位于江北淮河下游,属于江淮地区,而非江南。
  这江淮与江南的发展情况那是一天一地。
  自古以来,华夏的发展模式以关中、中原、北地为主,江南就是属于爹爹不疼,奶奶不爱的地方。
  只有在战乱的时候,人们才会想起南方的好,逃到南方避难。
  可只要北方承平,绝大多数人还会选择返归中原或者北地。
  这扬州能有今日,也赖杨广对扬州的执念。
  这日李元瑷南下官船终于驶入扬州地界,距离扬州码头只有里许之遥。
  李元瑷得知后,笑着对徐珑道:“我们去看看这扬州,我想看看这里究竟是何景象,让杨广如此流年忘返,甚至选择缩在这地方等死。”
  杨广弄得天下大乱,可隋朝的国运本不至于如此不堪。实在是他本人就如鸵鸟一样,躲在扬州,任由起义军在中原大地横行。以道理计,杨广但凡有点担当,也不至于灭的那么快。
  当然,灭亡是肯定的。
  徐珑也一脸的兴趣,他们徐家是江南勋贵,但她自出生以来,就往南边来过。
  在家的时候,多次听父母说江南、扬州景象,心底早已神往。
  与之并肩而行,走出船舱。
  李元瑷很自然的挽着小娇妻的柳枝细腰。
  他们成亲那日相识,名为夫妻,彼此并不熟悉。
  这一次南下之行,两人住在一条船上,朝夕相处,关系一日千里。
  徐珑也习惯了李元瑷时不时的牵手、搂腰、搂肩等代表亲昵的小动作。
  来到甲板船头,却发现上千条船只拥堵在河道上,他们的官船也渐渐驶入拥堵的船流中了。
  李元瑷讶然道:“这见过堵车的,还真没见过堵船的。去问问,什么情况!”
  李元瑷向石磐陀叫了一句。
  石磐陀让人摇了一艘扁舟,上前去探情况了。
  不多时,石磐陀返回了官船,说道:“说是荆湖水军总管古神感改任江淮水军总管,荆湖水军亦改名江淮水军,古总管率领荆湖船舰经长江转道樊良湖。为避免船只冲撞,特封长江两个时辰,以供军队路过。”
  李元瑷颔首表示明白。
  将荆湖水军改命江淮水军,李元瑷是清楚的,此事还是他一力促成。
  大唐王朝陆军天下无双,威震四夷。水军相对而言要逊色一二,但亦不可小觑。
  大唐水军是军神李靖一手建立的,当年一举灭了萧铣、辅公祏。
  之后大唐水军便沉寂下来,失去了用武之地。
  李世民征讨四方,皆以步卒取胜,唯有攻打高句丽时,才出动了水军迂回而战。水军的作用,也仅仅只是牵制,并未起到决定胜负的关键。
  相比李靖当年,水军总管换了一茬又一茬,实力肯定大不如前。
  不过即便如此,李世民从未有过放弃水军的意思。
  尽管财政紧张,他依然养着李靖留下来的这支水军。
  他心底坚信水军,可以用不到,但不能没有。
  也是因此这份远见坚持,历史上李治才能派遣苏定方率十万之众,跨海而战灭百济。
  也是因为这份坚持,李元瑷提出需要海军护卫未来的海上商道的时候,大唐能够立刻拿出一支能够立刻投入战斗的水军,而非一步一步,重新建立。
  不过江河湖的水战与海战差别还是很大的,大唐水军也需要时间训练磨合,从荆湖迁至江淮,便是因为要入海训练的缘故。
  “需不需要去说一声,让我们先行?”
  石磐陀问了一声。
  李元瑷摇头道:“无妨,他们军队调转是正事,我们等一等无妨,并不碍事。”
  亲王的特权还是很大的,不过李元瑷并没有用的意思,尊重地方官员的决定。
  不过他们这两艘大型官船以及一众护航小舰在一群等候通行的商货船舶左右显得有些显眼。
  很快江面上就传开了,大唐贤王李元瑷便在舟船之上。
  一石激起千层浪。
  大唐诸王,商王最贤。
  在或许在士人眼中,李元瑷并不咋样。
  可与百姓、商贩眼中,李元瑷是当之无愧的贤王。
  李元瑷并不爱搭理士人,利用士人给灞水山庄抬名气。利用了之后,一脚踢开,开始收费。
  这种贪财重利的性格,为士林诟病久已。
  只是灞水山庄太香,最爱聚集旅游的他们,避不开灞水山庄,只能一边诋毁者一边忍痛掏钱。
  而李元瑷最早的筒车,后来疏通运河以及近年来的大唐数字,莫不是给农民、商人带来了巨大的便利。
  李元瑷在他们心底那是极具分量。
  李元瑷并不清楚这些,但见周边百姓如此热情,颇为自恋的想道:“这大唐诸王,也就我有这待遇了吧。”
  “入内去吧!”
  李元瑷见周边人越来越多,可不想给人当猴看。
  这出舱没多久,又转身回去了。
  这太过出名,就有这样的麻烦。
  等了大约一个时辰左右,李元瑷突然收到投书觐见。
  他记得古代文人经常会见自己的文章投给达官贵胄,以求得到欣赏,从而步入仕途。
  想不到自己还未到江南,已经有人给自己投书了。
  “快,快快取来!”
  李元瑷有些迫不及待,毕竟是人生第一次。
  他伸手接过帛书,上面写道:吴王敬启。
  以字而言,那是极为漂亮的。
  他打开帛书,却见是一首诗,不免有些遗憾。
  唐诗,名扬后世,但李元瑷发现现在的诗,几乎全是靡靡之音,一点气魄风采也没有。
  李元瑷向往的唐诗那是“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是“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是“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是“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也是“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可是现在的诗,绝大多数都是宫体诗,妖娆做作,词藻靡丽,多是南朝梁陈以及隋唐胭脂气息,靡靡之音。
  哪有半点唐诗因有的风采,简直跟噩梦一样。
  对于这个时代的唐诗,李元瑷已经死心了。
  并不是写诗的人文采不行,而多是千篇一律,肉麻要命。
  不过出于第一次,李元瑷还是耐着性子看了下去:“
  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
  玉辇纵横过主第,金鞭络绎向侯家。
  龙衔宝盖承朝日,凤吐流苏带晚霞。
  ……”
  果然!
  看到这里,李元瑷一脸无趣,不是这诗写的不好。
  用字用句还是能见作者功底的,只是一开口就充满了香艳、矫情的意思。
  真没啥意思。
  李元瑷无趣的想着。
  徐珑乃当世才女,也伸头看着,嘴里念道:“‘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比目鸳鸯真可羡,双去双来君不见?’愿作鸳鸯不羡仙,这句,写得好美!”
  李元瑷神色却是大动,愿作鸳鸯不羡仙,只羡鸳鸯不羡仙?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