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正

  俞蔓九岁开始织布, 还从来没有试过在这么小的织机上做活。她紧张得像个新手,笨拙的穿梭引线织了起来。
  织机虽小, 效果却不差, 伴随着细微的“哐当、哐当”声,一块色彩斑斓的小小锦布渐渐成型。
  在俞善看来,俞蔓织的这块锦, 更像是一块不用裁剪的帕子, 由于丝线太杂,反而织出了杂色锦的效果, 像是一副打翻了色盘的油画, 色彩混乱而和谐。
  由此也可见, 俞蔓的审美眼光相当在线, 即便是一团团废线, 用的是普通的平纹织法, 也能让她搭配出最协调的颜色。
  好不容易又碰到织机的俞蔓织得非常入神。这玩具般的织机太小,她一开始用得不太顺手,没过多久就渐渐找到了手感, 她穿梭如飞, 动作之中独有一种韵律。
  俞善索性坐在一旁, 一边歇息, 一边欣赏, 看俞蔓没多长时间就织好一块方方正正的“帕子”。
  完工以后, 俞蔓小心翼翼的将锦帕拆下来拿在手里细细欣赏, 细密柔软,光滑如丝,跟她之前做事的那家织坊的出品相比, 除了窄小一些, 竟然没有什么不同。
  俞蔓激动的感叹:“善姐儿,你这手艺也太厉害了,这、这就是一架真正的织机啊。”
  “大姐的手艺也不差啊。”俞善看着她手中的锦帕,突然若有所思,有了不一样的想法。
  这时,杨绍光一行人轻车慢行才到了平溪村。
  村口大青石下早晚都聚着一群人在闲话,连着苍蝇飞过都要被议论三声。
  一进村口,就有村民打听这一行人的来历,虽然杨绍光刻意低调,可他们这又是马,又是车的,还有两个差役随行,虽然都穿着便服,气势还是不同。
  郭县尉之前来过俞善家里,并不需要人带路,可他们前脚刚走,就有人后脚一路往村长家跑去,闲话八卦去了。
  有人啧啧感叹:“要说起俞秀才家的善姐儿,可真能折腾啊,你们听说了吗?那庄子,那牛场,要值多少钱啊……”
  “可不是嘛,善姐儿是挺能干的,她回村以后给大家伙找了不少营生,我们家小二子这些天给善姐儿做活,可没少赚铜板呐。”有个妇人口快,半是炫耀的脱口而出。
  “对,我也听说了,赚了多少啊?快说来听听。”
  “我听说得要找俞小五接活才行,善姐儿的活计都包给他了。”
  “俞小五招去做活的尽是些孩子吧?真是胡闹,咱们身强力壮的,不比孩子们能干吗?怎么不招咱们啊?”
  一听到铜板大家就来了精神,都要细细打听,毛孩子们都能赚到叮当响的铜板,没理由他们赚不到啊。
  无意中说漏嘴的那妇人已经反应过来了,谁不想赚钱?要是都去了,她家小二子才十一,能抢得过这些人吗?
  见大家都目光炯炯的等着她开口,那妇人赶紧站起身来:“哎呦,看我这记性,日头这么老高了,该回去做饭了,走了走了,下次再说。”
  嘁,谁还不知道谁啊,不就是怕被人抢了活计嘛。众人心里有数,纷纷打起算盘来,是该直接找俞家的善姐儿说情,还是该找俞小五的门路呢?
  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都是平静如水的村子里,虽然俞善做出的新鲜事儿一桩接着一桩,给大家添了不少谈资,但是最让人关心的,还是自己能不能从中分一杯羹。
  自古以来议论女孩子,说不了几句总要拐到她的亲事上去。
  有心眼儿多的已经想到了:“哎,你们说善姐儿今年也该十五了吧?谁要是娶了她,那不等于娶了个金疙瘩?有田有宅,还有那么大的一座牛场呢。”
  “想什么美事儿呢?那些家业可都姓俞,老俞家二房不是还有信哥儿吗?怎么会叫一个丫头片子带着家业便宜了外姓人。”
  说得也是,可家业带不走,这挣钱的手段能带到婆家去啊。
  有心思的不会说出来,免得徒增竞争对手,没心思的大家议论几句过了嘴瘾也就罢了。
  春耕已经接近尾声,人也没有那么忙了,还是回家商量商量,看看能不能从善姐儿那里讨个活计才是正经。
  俞善家的大门虚掩着,郭县尉示意一个差役去敲门,来应门的俞善,手里还捏着俞蔓织好的那方锦帕。
  杨希月一早就趴在马车车窗往外张望,几乎是俞善刚一露面,她就认出来,不由惊喜的大叫一声:“俞家姐姐!我是希月啊,之前我们在布庄有过一面之缘的。”
  顿了一下,她就再次惊喜的赞美:“俞家姐姐,你手里拿的是什么?真是漂亮。”
  俞善一愣,她确实没想到门外来人是这么奇怪的组合。
  有过一面之缘的杨希月和杨绍光果然是亲戚,只不过他们跟郭县尉一起同时出现在自己门前,让人有些意想不到。
  马车里又走下来一个陌生的女孩子,净白的小脸上还带着些许婴儿肥,年纪不过十二三岁,长得跟郭县尉有七分相似,但幸好是美化版的。
  这是,组团来春游了?
  俞善醒过神来,先回答杨希月的问题:“杨妹妹,真是巧!没想到又见面了。这是一块锦帕而已,给你看看。”
  说着她把锦帕塞进跳下马车,蹦蹦跳跳跑过来的杨希月手里,又笑着向众人一一问好,迎他们进院子:“杨妹妹,县令大人,郭大人,这位郭妹妹,快快请进。”
  郭县尉见她一口叫出郭宜兰的身份,忍不住摸摸胡子,示意差役守在外面,看着马车和马匹,自己跟着后脚进了院子。
  院子里的木料、工具都还凌乱的散放在席子上,没收起来,杨绍光和郭四通见了忍不住互看一眼:
  怎么俞小娘子还会木工活?
  大人,我也是刚刚知道啊。
  杨希月拉着郭宜兰,好奇的东摸摸西看看,目光一下子就被那架小小的织机吸引了:“呀,这是什么?”
  郭宜兰擅织,一眼瞧出来那是架缩小版的织机。
  不过,喜欢小巧的东西是可爱女孩子的通病,她也忍不住凑上前去:“希月姐姐,这是架织机,你手里的锦帕,应该是用这个织出来的,你看,上面还有一块锦帕没织完呢。”
  织机上确实还卷着俞蔓没有收工的第二块锦布,因为又换了几卷残线,这块的颜色又有所不同,还是杂色锦,颜色却更鲜亮,更招杨希月的喜欢。
  杨希月比了比手中的锦帕,越看越喜欢,她觉得这种杂色锦帕很特别,比平日里见的纯色素帕子,和绣着花的帕子都漂亮,她都好喜欢怎么办?
  俞善拉过立在一旁手足无措的俞蔓:
  “大姐,不如你来教教杨家妹妹和郭家妹妹,怎么用这架小织机织锦帕?”
  “好,善姐儿你有事尽管去忙。”俞蔓见了生人有些紧张,但是跟两个小女孩打交道她是不怵的,随即点头应下。
  俞善觉得杨绍光和郭四通两个大忙人不会无缘无故跑来平溪村,正好两个小姑娘对小织机这么感兴趣,干脆请姐姐俞蔓招待她们两个,自己则招呼杨、郭两位大人堂屋里上座,给他们个机会说说正事。
  杨希月从生下来就锦衣玉食,各色美锦她穿得就多了,还从来没有摸过织机呢,这织机看起来又像玩具似的,她跃跃欲试的欣然点头。
  郭宜兰知道自家爹爹是有正经事做的,也抿嘴笑着答应了。她也很好奇这小小的织机,跟家里的有什么不同。
  等杨绍光和郭四通上座,俞善奉上一盏茶后,才安心落座,直截了当的询问道:“二位大人今日有空前来,是为了水稻插秧之法,还是间作套种之法?”
  什么?还有所谓的间作套种之法?
  杨绍光和郭四通又意味深长的互看一眼:
  老郭啊,你这消息也太不灵通了吧。
  大人啊,农事真的不归我管啊……
  杨绍光轻咳一声,先挑主要的说:“本官和郭县尉今天来巡视春耕,走到平溪村,就顺便想来见识一下这传得沸沸扬扬的育苗插秧之法,看看究竟好在哪里。”
  说得真委婉。
  俞善撇嘴轻笑:“这个过程有点复杂,三言两语说不清楚,大人请稍等。”
  说着,她回房间取来了自己一早整理好的文书,没有提任何要求,大大方方的递给杨绍光:
  “这是我从选种、育种开始所有的步骤,包括秧苗入田之后,灌水返青的注意事项都记在里面。”
  杨绍光接过来翻了几下,神色逐渐变得慎重起来:“这里记录的似乎不全……”
  “是的,种稻子看起来似乎简单,可接下来分蘖期、抽穗期每一个环节都不容忽视,还没来得及验证的内容,自然都未添加。”俞善适时补充道:
  “其实这些都是我从农书上看来的,自己又有一些想法添加在里面,这法子到底好不好,要等今年夏收的时候看水稻的产量才能确定。到时候我会补全这份记录,界时再请大人指正!”
  你这方式前所未有的,究竟对不对,本官也指正不来啊……杨绍光在这一刻,终于感受到了郭县尉那种微妙的心情。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