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小说>书库>历史军事>带着仓库到大宋> 第727章 几家欢喜几家愁(中)

第727章 几家欢喜几家愁(中)

  见蔡京如此奏对,让赵佶顿时一喜,忙问道:“哦,太师有何妙策?”却是一脸的期待。其实何止是他,殿上一干臣子也都把目光齐刷刷地落到了蔡太师的身上,看他能拿出个什么样两全其美的对策来。
  蔡京悠悠说道:“陛下所虑者,不过是如今北边钱粮消弭无数,以至国库渐空难以为继。臣近来也深感此事大有不妥,故思忖良久后得一办法,能在短时间里使国库充盈,不光能让江南将士封赏不缺,就算今年再有什么灾荒,朝廷也足以应对却又不耽搁了北边大事。”
  微一顿后,他的目光从侧后方那些翘首以待的同僚下属身上一扫而过,才道:“那就是颁行抵赎之法,准许民间犯事者无论罪行轻重皆可以钱粮布帛赎罪,如今天下在狱者也可一并推行。如此,不出三两月间,国库自然充足!”
  此言一出,殿上哗然一片,尤其是那些正直的官员们,更是个个皱眉摇头,议论纷纷:“这如何能行?要真如此,则律法何存?天下岂不乱了套了?”
  “是啊,此乃饮鸩止渴,遗祸无穷之策,断不能照准!”……
  说这些话的,皆是地位并不甚高,消息也不是太灵通之辈。像是御史台的一些官员,在皱眉之余,更是一阵无奈,他们是真没想到蔡京会选在这个时候旧事重提,这个时机把握得还真是精妙啊。
  原来这抵赎之法早在数年前蔡京他们就有意在朝中推行了,当然,他们如此上心此事可不是真为了国库着想,说到底还是私心作祟。因为只要这法令一旦推行下去,相关衙门官员必能获得大量好处,像蔡京这样的高官所能得到的就更不用说了。而且,如此一来地方官也好,朝中司法官员也罢,他们手中的权力就真能直接兑现钱粮了——犯了事的罪人若是想要抵赎自己的罪过,总得先讨好相关官员才是吧?而且赎罪的钱粮数目也都由那些官员来定,为了能少缴一些钱粮,罪犯自然就得先出一笔钱来贿赂官员,如此,官员的收入就更多了……
  此等法令的弊端实在太大,朝中有的是明白人,所以当初蔡京让人试探着提出时,就遭到了无数官员的集体反对,最后也就不了了之了。可没想到蔡京却并没有放弃这一想法,却在今日又旧事重提,还正好拿来为官家解忧!顿时间,许多人心知不好,恐怕皇帝这回真要被其说服!
  果然,还没等其他官员出来反对呢,赵佶已笑着频频点头:“蔡卿不愧是我大宋柱石,果然老成谋国。此法不但能解眼下之围,还能为朝廷增收许多。准了!”
  “陛下圣明,臣在下朝之后便使政事堂拟定相关律令,发于天下。”蔡京瞥见有人似要站出来说什么,当即就大声称颂,同时把事情给彻底敲定了下来。如此一来,纵然再有反对者,也不敢驳了皇帝和自己这个宰相的面子,不然丢官都是轻的。
  他深信只要此令颁行下去,只一年时间,自己的进项就能翻上一倍不止,毕竟如今刑部和大理寺的几名主官可都是他蔡太师的门下啊。还有,之前求到他头上来的一些罪犯的家属也只要准备一些钱粮就能安然出狱了,这对他在朝野间的影响也大有好处。至于因此法而会导致天下混乱,百姓日子更加艰难,为富不仁者更加肆无忌惮什么的种种弊病,身处庙堂之高的蔡太师是不会在意的。
  这一刻,诸多臣子都不知该说什么才好了。有人是没勇气,有人是短时间内反应不过来,只能悻悻而立,满面愁容。倒是原来还有些恼火的高俅等人,这时也是一副欣喜的样子,也跟着纷纷称颂皇帝圣明,蔡太师妙计了。
  这时,高俅心中一动,又有了一个想法,上前道:“陛下,臣以为即便推行此抵赎之法可在数月内筹措起足够封赏江南将士的钱粮,但这毕竟需要等上不少时候,恐怕前方将士依然会有所不满。所以何不先许他们更多好处呢?”
  “此话怎讲?”赵佶这时心情大佳,便笑着问道。
  “臣以为可给江南将士们便宜之权,让他们可夺附逆者之家财充作军中之用,如此一者可让将士获利,二者也能惩治叛逆,为后来者戒,三者还能为朝廷省下一笔不小的开销……”高俅立刻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皇帝又一次听得频频点头:“高卿所言,倒也在理,就照准吧。”
  蔡京这时已经退了回去,听了这话,似笑非笑地看了高俅一眼。这说法别人或许还不能即刻看出问题来,他却是立马就瞧出其中所包藏的祸心了。他这是要坏了孙途及山东军的名声啊,若孙途真这么做了,江南局势只会越发混乱,那些当兵的一旦真放开了乱抢,可就未必能收得住了。
  而且,即便孙途不肯接受此法也没关系,反正他高俅没有任何损失。而且只要他有心,还可以在军中散播相关之事,让孙途在将士心中的威望大打折扣呢。可算是无本万利,包赚不赔的买卖,实在是阴险得很。
  直到见赵佶答应此事,高俅的心情才好了许多。说实在的,孙途这回再次建功可不是他所希望看到的,长此以往,要是真让其平了江南之乱,此人就真个再难对付,必成大患啊。而自己和他又早成怨仇,谁知道到时会是个什么结果呢。
  其实就连赵佶的内心对此也是有些复杂的,虽然孙途大胜反军,拿下湖州让他很是高兴,可这也证明了他之前重用朱勔是个多大的错误。这家伙在时,不但横征暴敛导致江南大乱,自身还无能到了极点,被反军打得一退再退,都跑到金陵去了。
  结果孙途刚把他一杀,只用了几月时间,就把他两年都没能做到的事情给办成了。两厢对比,就显得他赵佶之前确实信错用错了人,这让他的脸面往哪放,威信何存啊?
  正是怀着这等复杂的情绪,赵佶便快刀斩乱麻地将此事给敲定下来,没有再在此事上多作纠缠。然后便下旨退朝,等着一切落实下去。
  也是直到退出宫后,那些真心为国的臣子们才开始三三两两地凑到一起,讨论着该如何委婉地抵制皇帝的这一乱命。
  若是放在十几年前,遇到这样的事情臣子们当朝就敢直接驳了皇帝的旨意,毕竟大宋朝廷百年来官员们早就养成了正面直怼皇帝的好传统,别说是这种大有问题的乱令了,就是对天下有好处的政令,甚至是皇帝的家事,臣子们也没少干预反对,赵家皇帝们对此还没有半点脾气。
  可如今却和当初大不一样了,虽然皇权不是太张,可蔡京这位太师兼宰相的大权可是极重,而且他还最善于柔媚顺主。当皇权和相权完全合在一起后,朝臣就不再是对手了。
  因为以往触怒皇帝虽然也会被贬官,但名声却会大涨,而且用不了多久又能被重新召回朝中重用。但现在,有了蔡京从旁下手,情况就完全不同了。一旦真被贬官离京,那这些官员就再也别想活着回来,蔡太师可是有着各种手段在其任上就将官员打倒批臭,最后身败名裂,不死都算是幸运的。
  正因如此,现在大宋朝堂之上奸臣当道,正道不彰,即便有那心存百姓社稷者,也只能苦苦哑忍,却无法真为国做些什么了。倒是像高俅、梁师成这样的奸佞弄臣,个个地位显赫,权柄极大,一呼百诺。
  既然明着反对只会给自己惹来杀身之祸,这些官员就只能另寻他途了。而对这些个文官来说,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质疑孙途在江南的军功,以达到釜底抽薪的效果——只要朝廷不必再重赏江南兵马了,那这个什么抵赎之法不就不用推行了吗?
  想明白了这些,许多臣子就围绕着孙途湖州一战大作文章,认为此番大捷尚有不清不楚的地方,朝廷如此重赏怕是有滥赏之嫌;又或是认为败敌数量有所虚报,必须派官员南下查问才能做准……反正是各种挑刺怀疑,只为了否定孙途及山东军的功劳。反正朝中文官在对上武将时一向就有优越感,更看不上他们的功劳,这时自然是随意胡说,完全没有半点顾虑了。
  有见于此,高俅也顺势开始推波助澜,打算就这么把孙途定性为偶有小胜,难言大功。
  就在朝中风向往这边而动时,江南却再度传来一道捷报,瞬间就让满朝官员都住了嘴——苏州城外,大宋官军围歼一万多反军偏师,几乎全歼敌军,再取大胜!
  前后只五六日间,江南就连续大捷,这实在太过振奋人心,就连东京的百姓都欢呼雀跃不已,这下朝廷就算想省着不给封赏都不可能了。而抵赎之法,也在这等情况下得以顺利通过推行……
  而到了这时候,许多人的注意力都已经从这道法令转移到了江南的大局上,连续的大胜让君臣百姓都欢欣鼓舞,觉着离平定江南贼乱的日子已经不远了,朱勔更是早被赵佶抛到了九霄云外,这时要是有人再问他关于朱勔之事,他只会说一句,死得好!
  &&&&&
  劳动节虽然是法定假期,但像俺这样勤劳的作者当然不会出现断更这样的事情了。。。。。所以,也请各位书友也勤劳一下,投几票吧,月票和推荐票都可以啊。。。。毕竟今日月初,正是投月票的好时候啊。。。。。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