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小说>书库>历史军事>三国之苍生至上> 第125节陶谦让徐州

第125节陶谦让徐州

  面对着被七打一的不利局势,那员无名敌将愈发奋勇,手中铁棍被其使得愈发追风逐电,威如迅雷、快若流星,又在三十个回合内先一棍点中杜誉的右手腕,使其手中长戟脱手而飞,后把赵岑横向一棍扫翻落马,然而,他也逐渐地战斗得体力不支,开始手忙脚乱、难以招架,被曲阳一斧劈中其座下战马的臀部,那战马痛得仰蹄长嘶一声,将其甩下马背。落马坠地后,那员无名敌将继续奋力反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的反向一棍打断曲阳战马的左前腿,使得曲阳也一头栽倒落地,王霸等剩余四将忿恼不已,一起挺起兵器,抡刺斫砍向那员无名敌将。
  “住手!快住手!”臧洪火急火燎地策马而来,他已经看到这一幕,顿时惊叹袁术军中竟然还有如此罕见的勇将,眼见王霸等将即将将其击杀,他急忙一边大喊一边快速赶来,“活捉他!不许杀!”如此勇将,杀了实在可惜,并且杀法也不光彩,先是四打一,后是七打一。
  王霸等将纷纷急忙刹住手中兵器,那员无名敌将也气喘吁吁地停止反击,被活捉生擒了。
  “子源将军,桥蕤跑了!”王霸懊恼不已地上前向臧洪汇报道。
  臧洪释然一笑:“跑了就跑了呗,没什么大不了的。”他看向那员无名敌将,“能够抓到这人,顶得上一百个桥蕤了,更何况,我们也把桥蕤的部队完全打垮了。”他回头举目看去,看到漫山遍野都是举手投降、惶恐不安的桥蕤部士卒。桥蕤部士卒大多数人都是被强征来的民夫新兵,自然不会死战,齐鲁军又以仁义为本,作战时高喊“投降不杀”不对敌军赶尽杀绝,使得桥蕤部士卒纷纷投降。
  齐鲁军一举打垮了桥蕤部,加上孙坚部根本不会真正地与齐鲁军交战,可以说,齐鲁军此时完全能够杀进寿春县境内,攻打寿春城,不过,那不是齐鲁军的目的。
  获悉桥蕤、孙坚兵败(孙坚部其实未与齐鲁军交战,孙坚只是谎称自己不敌)的噩耗后,袁术愈发地惶恐不安,连连派人飞马传书要求纪灵率领主力撤离徐州前线,返回寿春县回防,如此,徐州之危被解除。
  当纪灵率军撤离徐州、返回扬州时,臧洪也见好就收,率军撤离,返回青鲁,此时已是七月上旬。此战,齐鲁军圆满完成任务,自身病、伤、亡约五百人,消灭袁术军六万余人(大部分是逃散、投降、被俘,被杀的不多,因为袁术军的主力正在徐州前线,留守后方的部队以民夫新兵为主,无意与齐鲁军死战,齐鲁军也没有痛下杀手),缴获不多(因为交战区域都已经被袁术搜刮过了),但获得饥民、流民、灾民、难民三十多万人,将其全部迁入青鲁境内开荒屯垦、定居屯田。对孔明而言,这三十多万人口是巨大的财富,是此战的最好收获,没有什么比人口更加宝贵的了,他此战不亏。
  徐州下邳国下邳城的州牧府中,因为袁术退兵所以心花怒放的陶谦大摆宴席,热情热烈无比地宴请了徐州的两大救星:孔融、刘备。陶谦本人坐在中堂主人席位上,身边坐着曹豹、陈登、麋竺等徐州的几名文武高层,左席上坐着刘备,刘备座边依次坐着四人,分别是关羽、张飞、简雍、赵云——简雍跟刘备、张飞是同乡,在刘备起兵讨伐黄巾军时就开始追随刘备,他是刘备此时身边极少的幕僚谋士之一;赵云是公孙瓒麾下部将,他在去年(西元191年)率领老家的一批义士前去投奔公孙瓒,刘备在投靠公孙瓒后认识了赵云,两人结下深厚交情。刘备在接到陶谦的求援信后准备援助陶谦,公孙瓒一来觉得此举没有多大意义和价值,二来他被袁绍打得喘不过气,无力援助陶谦,因此他只是批准刘备带其本部兵马前去援助陶谦(刘备在投靠公孙瓒后被公孙瓒委任治理一郡,从而陆续招纳到、训练了几千兵马),在临行前,刘备向公孙瓒借用了赵云。
  当臧洪、管亥、李进率军攻打袁术根基地盘时,刘关张赵则率领刘备本部几千兵马抵达下邳城,与袁术军大战了几场,关羽斩杀了纪灵副将荀正,张飞一矛刺死了曹宏,刘备军的人数虽然只有袁术军的二十分之一,但关羽、张飞、赵云都是勇不可当的万人敌,从而遏制住了袁术军对下邳城的攻打,再加上在没多久后,袁术因老巢危急而急召纪灵率军回防寿春,纪灵因此而率军撤离,接下来,刘关张赵又帮助陶谦平定了阙宣之乱,阙宣被赵云一枪刺死,余部皆降,动乱遂平。
  右席上坐着孔融、孔明,二人座边依次坐着武安国、典韦、太史慈。孔明第一次看到了赵云,只见赵云只有二十岁左右,正是风华正茂、朝气蓬勃,长得更是剑眉星目、玉树临风、气宇轩昂、英姿超群。孔明在心里懊恼后悔不已,他原先有大把的机会可以轻易地招纳赵云,但被他故意地放弃了,他原以为自己早晚会和赵云一起成为刘备麾下的袍泽,没想到,造化弄人,天不遂人愿,刘备跟他分道扬镳了,如今,他只能眼巴巴地看着赵云成为刘备麾下的第三员猛将,但他转念一想,想到赵云是刘备麾下的重要将领,一旦将其挖走,刘备的人生轨迹和蜀汉政权的诞生都会受到严重改变,赵云本就不能挖,因此,他心里稍微慰藉了一点。
  此次在徐州,孔明与刘备自洛阳分别后再次相遇了。按道理,现场一片喜气洋洋,毕竟,袁术已经退兵,徐州得以安保,但正因为孔明、刘备共聚一堂,气氛反而带着一种只有孔融、孔明、刘备、关羽、张飞等当事人感受得到的微妙的尴尬。孔融表情微微地难堪,孔明试图把和善的目光投向刘备,却见刘备目不斜视,做出没有看到他的样子,关羽也是如此,张飞时不时地斜瞥孔明一眼,眼神中略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敌意,典韦对其怒目相视,两人四目相对,在无声中火星四溅。
  事已至此,孔明也只能在心里长长地叹息一声。
  陶谦红光满面、喜上眉梢地说道:“此次,袁术大兵压境,徐州危在旦夕,幸得文举公、玄德君仗义相救,徐州这才转危为安、化险为夷。文举公、玄德君,老夫我的感激之情真是不胜言表啊!当初讨伐董卓时,你们就让老夫钦佩不已,如今,你们的高义更是让老夫五体投地呀!”他眼中含泪地举起酒盅,“老夫在此,谨代我徐州三百多万男女老少,多谢二位了!”
  孔融、刘备等人一起举起酒盅以回应。饮下盅中酒水后,孔融诚挚地道:“陶公言重了!你我两家本就是同气连枝、同舟共济,自当共同进退。徐州有难,我青鲁自然是义不容辞的。”
  刘备看向陶谦,显得十分推心置腹地道:“陶公宽仁温厚、忠君爱民,当初讨伐董卓时,陶公也慨然出兵了,足可证明陶公实乃我大汉之忠良。刘备素闻陶公之贤名,刘备想,天下像陶公这样的仁义之主应该越多越好,岂能反而遭到暴强欺凌以致于没有立足之地?若真是君子日益凋零稀少、小人日益猖獗横行,那么,这个天下还有什么希望呢?大汉又何时才能得到中兴呢?刘备无德无能,唯有‘仁义’二字,我救徐州,实乃救世道良心,救我大汉也!”
  “说得好!说得好啊!”陶谦长叹一声,“若天下人人都像文举公、玄德君这样大仁大义,大汉何愁不中兴?天下何愁不太平?”他再次举起酒盅,“来,文举公、玄德君,再饮此盅!”——陶谦、孔融、刘备等人的身边都有婢女,随时添酒。
  “陶公请!”众人一起再次举盅。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陶谦表情郑重地看向孔融:“今天,我请文举公为我做一个见证。”他招招手,在室外等待着的其长子陶商、其次子陶应立刻恭敬地走进来,陶商手里捧着一方徐州牧印玺。陶谦看向众人:“我自知我德微才薄,加上我年迈体衰且身患沉疴,二子虽然温和谦逊,但俱非可当大任之大才,不堪国家重任,我原打算把徐州托付给文举公的,可惜,文举公已被朝廷任命为青州牧,不便兼领徐州,因此,我决定把徐州托付给玄德君,玄德君乃汉室宗亲、帝皇后裔,且德广才高、仁义无双,可领徐州,老夫从此心愿了矣,也可安心乞闲养病,如此如何?”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