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小说>书库>历史军事>天兵在1917> 33 问题多

33 问题多

  “演习的结果已经出来了,大家都说说自己的看法吧!”
  作为军 委副主席和国防人民委员,伏龙芝虽然最近这些年很低调甚至都有些缺乏存在感,但是像舰队1934这种大规模的演习他还是会参加的。而且在让人蛋疼的演习结果出来之后,也只有他这个一贯恪守中立的人适合打破沉默了。
  演习的结果让海军的高层碎了一地的眼镜,尤其是那些传统的大舰巨炮派,几乎是哑口无言。六艘强大的战列舰主炮一弹未发就被送入了海底,整个舰队在连续空中打击面前显得不堪一击。如果不是导演部干脆果断的叫停了演习,红方舰队会被全歼,因为蓝方的战列巡洋舰赶到战场的时候,红方只剩下三艘轻巡洋舰和几艘驱逐舰了。
  “我认为导演部的设定相当的有问题,鱼雷机的命中率不可能有那么高,25.6%的鱼雷命中率在实战中根本就不可能出现!”
  波罗的海舰队的副司令员杜申诺夫中将强烈地质疑这个结果,认为整场演习都是荒谬可笑的。
  但是一旁观战的阿尔克斯尼斯只用了一句话就给杜申诺夫堵了回去:“但是之前苏霍伊的小伙子在实弹射击中达到了这个命中率,我们只能基于客观事实说话不是。”
  杜申诺夫依然不服气:“实在不是演习,实战中不可能出现这种命中率!”
  “这与实战不实战没有任何关系,”阿尔克斯尼斯是相当的维护苏霍伊利益,因为这实际上就是维护空军的利益,“红方舰队在演习中都表现得一塌糊涂,还指望他们能在实战中超水平发挥?红方从头到尾就被对手耍得团团转!”
  “那只是一个意外!”杜申诺夫依然不服气,“如果没有那股寒流,蓝方绝对不可能躲过去!”
  阿尔克斯尼斯依然只是笑道:“难道实战中就没有天气的影响?难道红海军只能在好天气里作战?”
  杜申诺夫嘴唇哆嗦了两下,可见气得够呛,可谁让阿尔克斯尼斯说的是实话呢!难道战争中就没有意外,就没有气候的影响,就如他所言如果现在的红海军恐怕在好天气里的作战能力都有够呛的。
  “我要求重新再进行一次演习,我相信下一次蓝方就没有那么走运……”
  李晓峰实在忍不住了,这些顽固的老海军派真当他不存在还是怎么地,以为有斯 大林罩着他们,就可以肆无忌惮了。
  “你们已经试了两次了,”李晓峰冷冷地开口了,“第一次你说自己准备不足,说敌人太卑鄙,第二次,你们又将失败的原因推给了天气和运气。我受够了你们这种推卸责任的态度,我认为你们根本就没有意识到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你们自己,你们的保守和无能已经跟不上形势了!”
  这话就相当重了,尤其是说这话的还是李晓峰,在整个二三十年代,在海军最艰难的时候,一直都是李晓峰在为海军奔走拉赞助,为海军说好话,可以说整个红海军能有眼下的局面绝对离不开某人的支持。
  实际上红海军对李晓峰也是感激不尽,甚至一度想将巴伐利亚号战列舰命名为红色诺夫哥罗德号,为什么是诺夫哥罗德呢?因为这是某仙人在俄国的故乡。很显然,红海军就是想拐弯抹角的讨好某仙人。不过当时被李晓峰断然拒绝了,要知道连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和斯 大林格勒都没捞着海军主力舰的命名权,他何德何能抢在前面,这不是没有政治头脑吗?更何况诺夫哥罗德跟他有一毛钱的关系,穿越之后,他就没去过那里,一个所谓的纸面上的故乡有什么意思?
  当然,由此可见某仙人和红海军走得有多近,而现在他几乎是毫不客气地痛斥红海军的无能,这让红海军的高层怎么能不震惊?甚至都有些发懵。
  不过李晓峰却不管红海军的高层们是不是晕头转向,他自顾自地继续说道:“从这次演习我们可以看到海军航空兵的重要性,不管鱼雷机实战中是不是那么高的命中率,我们都必须清楚地看到一点,舰载机使用上更加灵活,而且也拥有决定海战胜负的能力!”
  李晓峰故意环视了一圈,故意盯着杜申诺夫和斯 大林说道:“飞机已经不仅仅是战场上的侦察力量……在未来谁能掌握天空,谁才能打赢战争!”
  杜申诺夫倒是想反驳,但是对上李晓峰的时候他很有点底气不足,而且他身边的斯 大林没有任何表示,只是闷头抽烟,连靠山都不发话,杜申诺夫自然不敢上去找虐。
  那么斯 大林为什么不说话呢?斯 大林在思考,说心里话,演习的结果太出人意料了,红方几乎是一边倒的被全歼了,这跟他预想中的场面相差太远。作为一个聪明人,斯 大林一眼就看出了红方惨败的原因,固然有骄傲轻敌和天气以及运气的元素在内,但更重要的是航空兵器的使用上。
  当脱离了战斗机掩护圈的红方舰队赤果果的暴露在鱼雷机的威胁之下时,他们的反击手段很有限,除了一遍遍呼叫陆基飞机支援之外,就只能徒劳的进行高速大角度机动了。诚然鱼雷机的命中率不可能那么高,但演习也证明了仅仅靠机动是无法摆脱敌机的围攻。
  也就是说,斯 大林觉得李晓峰说的一点是对的,那就是飞机确实能威胁主力舰的生存,脱离了有效的空中保护之后,主力舰在面对空中打击显得很被动。这也间接的说明了只有掌握天空才能赢得战争的道理。
  也就是说,斯 大林认为李晓峰的话有一定的道理,而且就如李晓峰所言海军的问题比较严重。在面对敌机的威胁,进行高速大角度机动时,红方舰队是乱作一团,韦克曼的命令根本无法被贯彻,整个舰队变成了一盘散沙!
  更气人的是在这次机动当中还发生了两起撞船事故,共产国际号和巴黎公社号撞在了一起,导致后者船尾被开了一条十几米的口子,慌乱之中巴黎公社号又蹭上了激烈号驱逐舰,差点给这艘驱逐舰开膛破肚。这充分说明了红海军官兵的操舰能力都存在相当的问题。这还只是演习,真要到了实战,在面对敌机投下的鱼雷和炸弹,在顶着敌机扫射的情况下,恐怕将更加不堪。
  当然,斯 大林没有帮杜申诺夫说话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李晓峰并没有特别过份,某人并没有说今后海军的老大是航母是航空兵,让战列舰和巡洋舰统统靠边站,某人并没有说这样的话。某人下的结论是航空兵在海战中有决定胜负的能力。
  拥有决定海战胜负能力的兵器多了,航空兵只是其中一项而已,在斯 大林看来某人只是想提高海军航空兵的地位,但并没有宣判大舰巨炮的死刑。从这个角度看,他不宜太过于冲动。
  斯 大林的沉默让李晓峰松了口气,刚才他还真担心斯 大林激烈的反对,那么事情就复杂了,好在钢铁还有点理智也给了他面子,这让他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简单了不少。
  “当然,从演习中我们也不难看出,海基航空兵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问题也有不少。比如战机性能落后,比如战机种类不齐,航母的使用上也存在效率不高,事故频发的隐忧……”
  这也是大实话,战机性能低劣就不提了,不管是伊-5k还是t2b性能真心是不咋地。尤其是后者,速度太慢操作性也不好作战半径也太短,在完成了攻击,返航途中t2b遭到了红方陆基战斗机的迎头痛击,八十架鱼雷机中的七十架被判定击落,战损率接近了90%。至于伊-5k表现也不好,面对新式的伊-15和伊16,格斗打不过逃也逃不掉。这么说吧,苏霍伊的小伙子们被猎火鸡了。
  不光是现有战机性能有问题,更严重的问题是航母缺乏俯冲轰炸机,随着列宁二号接近报废,苏霍伊手头上几乎就没有俯冲轰炸机可用。之前他不断地打报告要求为海军航空兵研制新式俯冲轰炸机。可这些报告递上去之后要么石沉大海,要么被海军高层以军费有限给堵了回来。而这一次,有李晓峰帮他说话,海军老古董们想堵上他的嘴是不可能的。
  “舰载战斗机、鱼雷机、俯冲轰炸机以及舰载水上侦察机都必须更新,现有的技术装备已经不足以应对未来的海战了。海军应该在未来五年内更新航空装备,越快越好!”
  随着李晓峰一锤定音,海军航空装备的更新是大势所趋,不过在具体的细节问题上还需要经过一番唇枪舌剑。在研制什么样的新式战机上,海军航空派内部也有争论。
  一部分人认为现有的伊15和伊16性能就很不错(在当时那个年代,纸面上的性能确实算不错),认为航母上的战斗机完全可以用伊15和伊16的海军版。
  不过李晓峰却不喜欢这种搞法,哪怕这种搞法能很快得到新式战斗机,也更加经济,但他就是不喜欢。
  在一艘航空母舰上装备两款战斗机,这不是有病吗?一直以来李晓峰就对空军的思路很不看好,按照空军的想法伊15偏重于盘旋格斗和伊16的速度更快用于截击,这两种战机搭配战斗将完美的应对任何挑战。
  可实话实说,这么搞真心只是看上去很美而已,更何况在伊15和伊16生产的初期,因为m-25发动机生产不过关产量也极其有限,只能先用功率更小的m-22凑合,结果导致飞机性能下降很多,根本就形不成所谓的配合作战优势。
  而且伊15和伊16的设计师波利卡波夫设计的飞行器都特别擅长抠数据,波利卡波夫在苏联航空业比较落后的前提要赶超世界一流水平,不可避免的就要牺牲一些性能,也就是俗称的走偏锋。比如说伊-16,这货一度是当时世界上飞得最快的战斗机,但为此付出的代价是操作性很不理想,跃升时很容易进入螺旋,新人往往很难操作好伊-16。
  不光是伊-16,后来以波利卡波夫伊-200为底子设计的米格-1和米格-3都是那种某些性能相当理想(比如说速度),但是操作性能相当差的飞机。
  反正李晓峰是不喜欢伊-16上舰的,本来舰载机对飞行品质要求很高,而且在航母上起飞降落都面临极高的风险,再给弄一个操作困难的波利卡波夫飞机,那画面真心是美得不能看了。
  李晓峰更倾向于重新设计一款真正的舰载战斗机,而不是捡空军的破烂,而且空军也没有破烂可捡,因为伊15和伊16发动机国产化还没有彻底搞定,而且产量有限,根本就轮不到海军惦记。
  李晓峰更想要的是一款基于法国12ycrs发动机设计的全金属单翼战斗机,“新的舰载战斗机最大飞行速度不得低于450公里每小时,机翼必须能够折叠,拥有良好的飞行品质……”
  说实话,当李晓峰说出他的要求是,包括苏霍伊在内的海军航空派脸色并不大太好,因为某人的要求太高了,比如第一条450公里的最大速度,这尼玛在1934年就不太容易实现,因为历史上1935年投产的伊-16-5型最大速度不过454公里每小时。而且某人对飞行品质尤其是战机的起降性要求非常高,这就进一步提高了难度。
  甚至连波利卡波夫都对这些要求大倒苦水,认为某人是存心难为他,不过最后老设计师还是接下了这一挑战,而让李晓峰没有想到的是,最后完成的新式舰载战斗机给了他一个惊喜。
  不过这是后话暂时不提,因为关于舰载战斗机的争论只是当时的一个话题而已。需要设计的新式舰载机还包括鱼雷轰炸机和俯冲轰炸机,在这两个方面争论依然很多,而且还牵扯到了军方以外的部门,比如说外 交人民委员会。
  代理外 交人民委员李维诺夫听闻到海军新式鱼雷机和俯冲轰炸机招标的消息之后,第一时间就给了列宁建议:“完全可以从美国采购鱼雷机和俯冲轰炸机,据我所知,美国政府也有这方面的需求!”
  李维诺夫说的是实话吗?确实是,历史上1934年6月美国政府开始招标t4m鱼雷机的后继者,并最后于1936年选定道格拉斯的xtbd-1胜出,当年二月就下了114架的订单,而这也就是后来的破坏者鱼雷机(tbd-1)。
  不光是鱼雷机,美国政府在1934年11月也选中了诺斯罗普公司的俯冲轰炸机方案,在1935年xbt-1原型机交付海军试飞,1936年9月,bt-1进入海军服役,之后继续发展成了bt-2。当诺斯罗普公司并入道格拉斯公司之后,更名为sbd-1,这也就是后来大家熟知的“无畏”。
  简而言之,在1934年度,美苏两国同时有了新式舰载机的需求,而且随着两国重新恢复外交关系以及经济危机的影响,两国进行军事合作是可能的。甚至也是红军军方乐见其成的,毕竟美国的航空技术更发达,落后的苏联完全可以通过合作追赶世界先进水平。
  不过李晓峰却不喜欢李维诺夫的建议,按照李维诺夫的说法,直接向美国采购竞争胜出的鱼雷机和俯冲轰炸机就好了,可以拉近两国关系还可以解决海军的需求问题,而且投入还小。
  确实海军舰载机的需求比较小(暂时红海军只有两艘航母,另外两艘在改造中),满打满算也就是400架飞机的缺口。为了这四百架飞机大动干戈发展四个新机型开辟四条新生产线似乎很不经济,既然国外有更好更经济的选择,直接买就是了。
  可这么搞在李晓峰看来问题很大,苏联不可能永远不发展舰载机,不可能永远靠进口解决问题吧?早点积累经验总是好事吧?而且还必须看到,不光是海军舰载机缺少新式战斗机、鱼雷机和俯冲轰炸机,陆基的海军航空兵一样缺少这三个机种。稍微一算就知道飞机的缺口绝对不止400架,不客气的说翻个三倍都跟玩一样。难道这上千架飞机都要靠进口?有那么多外汇吗?
  不光是经济性的问题,实际上李晓峰也知道不管是tbd-1还是bt-1都是存在问题的。其中tbd-1速度太慢,爬升性更是糟糕,显得太笨。而bt-1俯冲轰炸机更是问题多多,其操纵性令人发指,连美国人都只采购了54架就下令研发bt-2了。既然如此,何必跳进这个坑里去呢?
  在李晓峰看来,苏联完全有能力发展自己的舰载机,没必要花这个冤枉钱。
  “安德烈同志,你看问题太片面了,这已经不仅仅是个军事问题了,而是国际关系问题……”
  望着吧啦吧啦说个不停,而且还不给人插嘴机会的李维诺夫,对这个喜欢以强势作风干活的外 交家,李晓峰很不满意,他毫不犹豫地打断了李维诺夫的强势:
  “国家关系不是卖国关系,我国的外汇资源是宝贵的,只能用在那些国家极度缺乏不能自研的项目上,而海军舰载机项目完全可以立足于国内,这就是一个单纯得不能再单纯的军事问题,请你不要干扰军 委的正确决策!”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