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小说>书库>历史军事>天兵在1917> 363 暗战(下)

363 暗战(下)

  丘吉尔对李晓峰忽然提及华夏问题感到莫名其妙和不可理解,老烟鬼始终不认为华夏存在什么“问题”,更不明白为什么苏联要关注这个东方的贫穷落后的国度。
  这么说吧,老烟鬼始终是瞧不起华夏的,不认为华夏在这场战争中是什么关键性的角色,他眼中的华夏是跟印度一个档次的存在,属于帝国的炮灰。
  “三国政府都已经决定加强对华夏的援助,这还不够吗?”丘吉尔以一种很傲慢和挑剔地语气问道。
  “当然不够!”李晓峰毫不示弱地就给他顶了回去,“首相阁下,我希望您注意自己的语气,如果没有华夏牵制日本的百万大军,此刻日军已经可以横扫东南亚和印度了,以贵国那点儿可怜的守备力量根本就不足以对日本造成多少威胁。从某种意义上说华夏的顽强抵抗维护了贵国在亚洲的利益。哪怕是从这一点出发,贵国也必须对华夏的伟大付出心怀感激。而不是以一副殖民者的傲慢面孔对待朋友!”
  李晓峰的话说得很直接,也很不给丘胖子面子,这多少让他有点下不来台,他正准备反击的时候,坐在他旁边的罗斯福也开口了:“我认为安德烈先生的发言是有道理的,华夏在这场伟大的战争中做出了重要贡献,于情于理都应该获得盟国的尊敬。”
  丘吉尔脸颊抽了抽,他实在不明白为什么罗斯福也帮华夏说话,那个贫穷落后四分五裂的国家有什么值得一提的?随便给点援助打法他们不就好了,为什么要提高他们的国际地位?当前维护法国的国际地位才是最重要的,不是吗?
  很可惜,罗斯福并不这么认为,老总统认为法国对当前的战争贡献实在有限,几个月就被德国人打花了,不得不狼狈投降。法国的相当一部分战争资源都被德国人占据了,导致德国人变得更加强大。而华夏虽然一穷二白,虽然失掉了半壁江山,但始终在进行抵抗,再怎么说也能牵制大量的日军。对比之下,法国有个世界大国的样子吗?
  并且,罗斯福认为这场世界大战并不是维护国际旧秩序的传统战争,美国无意全盘维护英法两国构建的旧有秩序,这两个国家垄断了大量的殖民地,霸占了太多市场,这对美国来说是不利的。所以肢解或者瓦解英法的殖民体系,搭建一个符合美国利益的新秩序,这是他关心的事情。
  所以,让法国去死就是必然的选择。谁让法国人不给力,不给力还想多占多得,哪里有这个道理?而华夏问题就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这个半殖民地国家并没有完全被英法控制,将其从英法的殖民体系中剥离代价小,而一旦成功,必将引起连锁反应,将沉重地打击英法的殖民体系。更何况华夏市场也不小,资源也比较丰富,其潜力还是很理想的。想当年,山姆大叔连古巴、菲律宾都不放过,何况是偌大的华夏。
  所以提高华夏的政治地位,将华夏拉上美国战车,是罗斯福的既定方针。一开始他还觉得马上就提这个问题时机不成熟,谁想到俄国人抢到他头前去了,自然的他不能让俄国人专美于前。
  “美国政府关注华夏问题,帮助这个国家摆脱贫穷和愚昧,走上自.由民.主富强之路是美国人民的希望……美国人民反对殖民.主义,认为这种落后的剥削制度应该尽早的消失……”
  罗斯福的这番表态让丘吉尔的脸色愈发地难看了,不过让他难堪的还在后面,因为李晓峰马上就补充道:“苏联政府和人民赞同罗斯福总统先生的表态,各国应该放弃对华不平等条约,放弃不平等裁判权,放弃租界。在自.由、平等、公平的原则下发展新型对华关系才是历史的潮流。华夏的大门应该平等敞开,而不是个别国家的私家乐园!”
  罗斯福有些惊讶地看着李晓峰,因为某人最后那句话意义非凡。美国一项是主导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原则的,为的就是打破英法的对华垄断。而之前苏联一直强调的是革命输出,搞阶.级斗争,准备将他们这些资本主义一锅端了。而今天,在某人嘴里苏联的态度忽然发生了重大改变,变得很符合美国的口味,这是个信号吗?
  不过罗斯福暂时没有时间去揣摩其中的深意,因为他知道必须马上附和某人的发言,因为英国人马上就要反击了,必须先联合苏联干倒英国再说。
  罗斯福当即表示:“我完全赞同安德烈先生提出的自.由、平等、公平三原则。美国政府也愿意带头放弃对华不平等条约,在上述三原则的基础上同华夏签订新的互惠互利协定。并且美国政府希望世界各国都采取类似的策略发展对华关系!”
  丘吉尔是被挤兑得够呛,他刚想要反对,就被罗斯福堵了回来,大金主都是这个态度,而且还大唱高调,这一军将得他真心是喘不过气来。
  丘吉尔恶狠狠地看了李晓峰一眼,他再一次感受到了某人的邪恶,这个混蛋三言两语就瓦解了英美之间的默契,让三国关系变得更加微妙了,这无疑的给大英帝国制造了相当大的麻烦。
  丘吉尔当然知道大英帝国国力下降只能被迫收缩,但是他始终不承认大英帝国已经日暮西山了。他认为大英帝国需要的仅仅是一段调整期,需要的只是一个喘息的机会而已。为了赢得这个机会,他认为拉拢美国,让出一部分利益就足够了。可是刚才罗斯福的表态立刻让他凉了半截腰。
  美国人和德国人不同的仅仅是方法,德国人是一直企图用明抢的方式将大英帝国踹下宝座,而美国人则是“大发国难财”敲诈勒索。这一明一暗都不是好东西。
  可惜让丘吉尔郁闷的是,大英帝国暂时没有任何办法抵御这种勒索,如果不按照美国人的指挥棒走,大英帝国能不能撑过这场世界大战都不好说。
  郁闷的丘吉尔也只能向现实低头,只能默许美苏联合起来拆台:“大英帝国倡导民.主和自.由,尊重不同种族人民的选择,愿意为世界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但是我们始终认为,在世界上的不发达地区,蒙昧和愚昧依然是主流,让这些落后地区走上独立自主发展的道路,需要时间。一味的急于求成恐怕只能适得其反!”
  罗斯福和李晓峰都是暗笑不已,很显然,英国人招架不住了,只能找借口拖延时间。不过不管是罗斯福和李晓峰都认为,这种拖延不过是苟延馋喘而已,英国已经是过去式了,再也不可能坐地第一把交椅了。
  当然,他们俩也不着急立刻就逼迫英国人下台,那样效果不好,反正是水到渠成的时,慢慢施加压力就可以了。把英国人逼得狗急跳墙反而要付出更多的代价。
  所以李晓峰和罗斯福立刻表示赞赏丘吉尔的开明,希望丘吉尔在这个问题上发挥更大和更积极的作用。当然,这番话差点没给老烟鬼气死。
  确定了大致方针之后,接下来的问题就好谈了,在美苏的力挺下,华夏的国际地位大大提升,名义上说是反法西斯的核心大国,拥有同英美苏同等的地位,不过实际上大家都清楚,这是虚的。华夏的国力暂时还支撑不起这样的国际地位,暂时不过是个花架子。
  在提高华夏国际地位上美苏的态度是一致的,但是对待华夏内部问题上,两国的矛盾还是比较尖锐的。比如美帝的代言人是刮民党,而苏联是t共,双方都在极力维护本方代言人的利益。
  “作为唯一能代表华夏的合法政权的执政党——刮民党,他们才能代表这个国家!尊重华夏的主权,首先要尊重刮民政府,贵国之前的做法很显然有分裂华夏的企图,这必须中止!”
  李晓峰则回答道:“此言差矣,苏联政府一直在无私地援助刮民政府和刮民党,没有苏联的援助,刮民政府断然支持不到今天。而且我们必须看到,这个政权和政党极其腐朽和fb,其内部也是四分五裂,一度在抵抗和投降上举棋不定。苏联政府必须对苏联人民勒紧裤腰带提供的宝贵援助负责,这些宝贵的物资必须用在打击日本,而不是被挥霍和用在打内战上!”
  稍微一顿,李晓峰又继续说道:“按照国.共双方第二次合作的相关宣言,八路军和新四军也是刮民政府的合法武装,而且他们更加积极和热衷于打击日本。为了尽早地战胜日本法西斯,苏联政府给予八路军和新四军必要的支持,怎么就不合理合法了?”
  末了李晓峰还挖苦了一句:“某些人不愿意抗战,那就别站着茅坑不拉屎。宝贵的资源还是留给那些愿意抗战的人吧!”
  罗斯福嘴角抽了抽,实际上他也不喜欢刮民党和蒋某人,如果华夏有更符合美国利益的选择,他会毫不犹豫地将其抛弃。但很遗憾的是,除了刮民党之外,美国几乎没有其他选择,总不能选t共吧?出于维护国家利益,罗斯福只能勉为其难地为刮民党说好话和站台,这种感觉别提多难受了。
  “我理解贵国的想法,”罗斯福很无奈地叹了口气,“但是我们必须从维护华夏利益的大局出发,暂时没有比刮民党更好和更合法的选择,我们应该暂时放下不愉快,携手合作先打败日本,那些问题可以留给未来解决!”
  李晓峰点点头道:“我不反对未来再解决这些问题,但是我希望现有一个大的方针——华夏的未来不能再打内战,两党应该用民.主和平的方式去解决一切争端!”
  罗斯福立刻点头表示同意,不过李晓峰又补充了一句:“为了保证民.主和平的方针被贯彻,我们两国应该给华夏两党发出警告,画出一条红线,未来一旦有哪一方突破了红线,就必须严厉地制止和制裁他们。”
  罗斯福皱了皱眉头,沉思了良久之后,表示可以接受,不过同时他问道:“制止和制裁的手段包括哪些呢?”
  李晓峰很清楚,罗斯福是担心苏联使用武力,所以他明确表示:“苏联无意干涉他国内政,更无意使用武力。所有的制裁手段应该是非暴力的,对挑起内战的一方实施经济制裁和武器禁运已经足够了。”
  罗斯福松了口气,这样的手段他还能接受,只要苏联不出兵,那么他也不反对经济制裁和禁运,大概在老总统看来,就算没有美国的支援,刮民党挑起内战也能够打赢。
  当然,只有李晓峰最清楚刮民党的本事,那真心是伪装成国家的物流公司,正所谓凯申物流使命必达,老蒋的运输大队长实在是干得太漂亮了!
  截止到此,这次会谈算是取得了完美的结果,三国同盟已经不存在任何难以解决的问题,除了英国人比较郁闷之外,美苏还是很满意的。这也导致了后来回忆这次会面时,三方的语气不太相同。
  丘吉尔显得很苦闷,完全是一副狼来了的架势:“……危机在逼近大不列颠……恐怕就算击败了轴心国,大英帝国也不能有丝毫的大意,我们的敌人不仅仅只有苏联……”
  罗斯福比较轻松,他在回忆中高度评价了这次回忆的重要意义:“这是一场开创新时代的会面,三国首脑在各种复杂问题上取得了共识,这场会议的结果将奠定未来五十年的世界格局!”当然,他在回忆中还重点谈到了对某仙人的印象:“安德烈.彼得洛维奇和那些传统的苏联领导人不一样,那些人身上有浓郁的官.僚主义作风,其意识形态始终是高度紧张的……古板、教条和莫名其妙的神经质导致和他们交流很费劲。但是安德烈.彼得洛维奇没有这些东西,他像一个老练的外交家一样处理问题,富有攻击性但又不失灵活性……”
  至于李晓峰,他对此到没有多少感慨,在返回莫斯科之后,对中.央委员会的报告中除了谈及会谈的意义,更多的是提醒中.央委员们——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要高度警惕帝国主义用软实力瓦解和击败我们,所有的党员干部必须加强个人修养,要警惕和.平.演.变!
  “您就不说说安德烈.彼得洛维奇,在这个结盟的当口,谈这些不合适吧?”
  面对乌利茨基的提醒,托洛茨基却说道:“这并不是什么大问题,安德烈同志作出了让步,让世界范围的反法西斯同盟得以建立,这就够了。至于他提出的那些警告,虽然偏激了一点,但也不是没有现实意义的。提高个人修养和提高警惕没有坏处!”
  是的,对托洛茨基来说,只要某仙人不捣乱,他就谢天谢地了。至于某人额外提出的那些话,他只当是某人为了维护个人的面子和威望的“垂死挣扎”。他认为:“总要给某人一个发泄不满和发牢骚的渠道吧!”
  可见,托洛茨基对于同盟的达成是很高兴的,甚至认为同盟一旦确立,托派未来的日子就好过不少了。大概是他觉得这个同盟是重要的政治资本,利用这个同盟,托派能再次兴旺发达。
  1943年2月14日,在距离百慕大会谈一个月之后,当三国外交机构搞定了具体的细节问题之后,世界性的反法西斯大同盟终于建立了,以英美苏中为首,数十个国家参加的同盟正式对轴心国宣战。而就在这一同盟建立的当天,在北非火炬行动也宣告开展。
  火炬行动还是挺震撼的,十多万人规模的两栖作战,尤其是巴顿的部队直接从美国本土奔袭摩洛哥,这种组织能力充分的表现出了美国惊人的战争潜力。
  当乌博列维奇获知这一行动的具体细节时,也是大吃一惊,作为红军总.参谋长,他很清楚,这样的行动红军是暂时搞不来的。红军暂时顶多在近海搞两栖作战,而且投送能力顶多也就是一个师左右的兵力。
  为此,他在备忘录中写道:“增强红海军的远洋作战能力,做到御敌于国门之外,这对保障未来的国家安全极其重要!”
  乌博列维奇算是理解了某仙人为什么一直加强海军建设,一直强调要建立一只强大的远洋海军。很显然,这就是防着美国去的。而现在美国也确实让乌博列维奇感到了恐怖,尤其是在二月下旬,成群的美国货轮停靠摩尔曼斯克,将数以万计的物资送上苏联的陆地,因为数量过于庞大直接瘫痪了摩尔曼斯克的码头运作时,这种恐惧感就愈发强烈了。
  他又一次在备忘录中写道:“增强红海军的作战实力,建设远洋大海军,刻不容缓!!”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