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 长大

  这时候只有矿上领导办公室才有电话,寄信要八分钱呢,大家互相联络最多的方式就是托熟人带信。
  那人在门口讲了两句话就走了,王梅看了信,也不知道藏去了哪里,谁都没告诉。徐宁玉没看到信里写了什么,但从这天之后,家里已经连续两天中午吃白水煮面条了。当然他的鸡蛋羹和牛奶王梅不敢省。
  因为徐建兵中午在食堂吃,晚上才回来,家里晚饭通常弄得比较丰盛,哪天买了肉肯定要留着晚上吃。中午这顿本来就很简单,基本上只有一个素菜,隔几天才会炒个青椒鸡蛋。有时候王梅图省事,就下挂面,好歹也会放点配菜。
  徐建兵给王梅三十块钱,买一个月的菜,米面油都是提前买好的。这时候猪肉牛肉差不多价,都是八、九毛一斤,只是牛肉不好买。鸡蛋五分钱一个,蔬菜就更便宜了。三十块菜钱钱天天大鱼大肉不可能,隔两三天吃顿肉菜还是足够的。普通工人家庭哪能做到每天吃肉。
  烧了荤菜一家人一起吃,徐宁玉没有意见,面条里连根青菜都不放就有点过分了。徐馨宁还在长身体,总这样吃怎么能行,根本没营养。何况王梅这么省钱,肯定不是为了这个家。
  徐宁玉猜测,那封信八成是她家里送来要钱的。上辈子王梅就是这样,对自己也特别抠,可是往家里送东西就特别大方。
  父母辛苦养育子女二十多年,适当地贴补娘家,徐宁玉不反对,只是王梅做得超出了正常范围。上辈子她就干出过,给侄子送了件几十块钱的羽绒服,花了半个月工资,家里接下来连续吃了一个月青菜豆芽。
  这种苗头不能姑息。徐宁玉打定主意,晚上就和徐建兵告状。以前他很讨厌告状的人,现在没有办法,只能用这种手段。
  他一声不吭地挖了一大勺鸡蛋羹,放到徐馨宁清汤寡水的面条里。徐馨宁一呆,赶紧用手把碗遮住:“小弟你自己吃,姐姐吃面条。”
  王梅看得心里不舒服,嘴里嘟囔着:“我都能吃,她怎么就不能吃了?又不是大家小姐,这么娇气。”声音不大不小,传不到外面去。
  徐馨宁从来没被大人说过这么重的话,脸颊一下子涨得通红,捏着筷子说不出话来。
  徐宁玉见不得姐姐受欺负,抬起头,黑琉璃般的大眼睛盯着王梅不放,一字一顿地说:“姐姐长身体,要吃好,你老了。”
  谁老了!王梅气得差点没吐血。可是看着徐宁玉的眼神,她莫名有些发憷。这哪里是个孩子,根本就是个小人精!
  王梅不敢呵斥徐宁玉,咬了咬牙根,起身去厨房端来了一个小碗。碗里装的是用肥肉炼油剩的油滋啦,准备晚上炒大白菜的。这时候因为压榨技术所限,植物油如菜籽油和豆油都不便宜,还限量供应,很多家庭买到肥肉就会炼出猪油来炒菜。油滋啦是本地对油渣的形象称呼,因为肥肉放到热锅里会发出“滋啦滋啦”的声音。
  拨了一些油滋啦到徐馨宁碗里,王梅忍住了没撇嘴:“这总行了吧。”
  王梅家里是带了信过来,说她弟要相看对象。女方家里条件好,让她拿些钱回去给她弟做身衣裳长面子。她嫁给矿上工人了,拿工资的,那不得多出点钱。
  刚因为小孩的事和徐建兵闹得不愉快,王梅暂时不敢开口要钱。徐建兵每个月光工资就有六十五块钱,听说技术员还有不少补贴,却把钱管那么紧,每个月只给她三十。
  这点钱买完一个月的菜,能剩五块就了不得了。大冷天,要做就得做棉袄大衣,一身至少要十块钱,还要搭上布票。她想抠点钱,只能从菜上省。没想到家里这个小的比大的还难缠,给他姐吃了两顿面条就不愿意了。这哪里是两岁小孩,根本是活祖宗吧!
  王梅闷闷不乐地吃着面条,徐馨宁偷看她一眼,塞了块油滋啦到徐宁玉嘴里,自己也吃了一口。弟弟肉乎乎的腮帮子一鼓一鼓地用力咀嚼着,她不禁笑弯了眉眼。
  油渣还挺香的,不过徐宁玉一口小碎牙还没长齐,嚼起来有些费劲。
  王梅以为自己都退了一步,这事就算翻篇了,没想到晚上徐建兵一回来,徐宁玉又奶声奶气地跟他爸告状:“白水面条,吃两天,好难吃。姐姐长身体,要营养。”
  这告状精才两岁就会那么多词,还能讲出那么长的句子,王梅都听愣了,赶紧解释:“我就是打毛衣呢,忘了时间,就下了面条。”
  谁知这小屁孩又一下子拆穿了她:“要省钱,给娘家。”
  王梅吓了一跳:这事她谁都没告诉,徐宁玉怎么知道的?
  徐建兵看看王梅,摸了摸徐宁玉的小脑袋,勉强露出个笑:“爸爸知道了,咱家小玉是好孩子,会心疼姐姐。”转头对王梅说:“去里屋,我有话跟你讲。”
  “哦。”徐建兵的表情让王梅有点害怕,脚步沉重地跟在后面进了卧室。
  徐馨宁担忧地看着父亲和继母的背影,低头凑到徐宁玉耳边,声音小小的:“小弟乖,姐姐吃面条没事的,不要因为这点事惹爸爸和阿姨吵架。”
  徐馨宁是个好姐姐,只是性格偏软,习惯为别人考虑,每每让自己吃亏。徐宁玉不希望姐姐以后也这么逆来顺受,板起脸:“姐,大人做得不对,也要说,才是好孩子。不然,他们不知道自己错了,以后不就错得更多了吗?吃那么点面条,你下午上课肚子不饿吗?”
  徐馨宁被年幼的弟弟一连串的发问弄得有些愣神。小姑娘有些没听懂,她脾气好,也不生气,顺着徐宁玉的意思点头:“我知道了,以后阿姨做错事,我会说的。”
  屋里隐约有说话声传出来,只是听不真切。好一会儿,徐建兵和王梅又一前一后从卧室出来了。王梅的眼圈有些红,冲徐宁玉姐弟挤出个干巴巴的笑:“饿了吧,我去烧饭。”说完一头钻进了厨房。
  徐建兵揉了揉姐弟俩的发顶:“没事了,爸爸跟阿姨说了,以后都好好烧饭。”
  从前徐建兵很少操心家里事,他工作时间长,一天十几个小时在矿上,在家家里待不了多久。而且他很信奉男主外女主内思想,觉得家里就该女人当家。可儿子是他的底线,他不能不操心。
  这么小的孩子,没享过几天亲娘的福,又极懂事,特别招人心疼。徐宁玉虽然年纪小,徐建兵知道他并不会无故哭闹,这两次都是因为王梅让孩子受了委屈,让他觉得很过意不去。
  同时他隐隐地觉得家里总这么闹腾,他再婚还有什么意义?徐建兵就好声好气地和王梅说:“要是你不愿意好好过日子,那咱们干脆早点分。”他不是开玩笑,也不是吓唬人。
  王梅被他严肃的表情吓住了,她不想回农村。她娘家三个姐妹,下面两个弟弟,都一样要下地,农忙时候累得腰都直不起来。在这边就是烧烧饭,干点家务,根本不算活。
  离了徐建兵,她回去只可能再嫁个死老婆的农村汉子。村里男人打老婆是常事,除非打狠了才会有人拦着。她亲爹早些年就因为一些鸡毛蒜皮小事,不止一次打过她娘,老了才好些。徐建兵从来没跟她动过手,两个小孩实话说确实很听话,她在这边过得不知多舒服,是万万不想回去过那种日子的。
  打从这天起,王梅老实了很多。这个人其实很知道趋利避害,上辈子就是家里人一直放任,才会让她得寸进尺。这一回徐建兵话说得严重,王梅一狠心,让人带信回家,说矿上一根青菜都要花钱买,家里四口负担重,拿不出钱给她弟做衣裳。
  送完信回去,她就一直担心娘家人找上门来,结果什么动静都没有。隔了一阵子,徐建兵带她回娘家,家里人照样很巴结徐建兵这个矿上女婿,王梅松了口气。
  后来王梅虽然还是有不少小心思,会攒私房钱,偶尔贴娘家,但带回去的东西是有数的,在正常走亲戚的范围里,这徐宁玉就不管了。他每天除了吃完饭出去遛会儿弯,大部分时间都呆在家里,风吹草动都瞒不过他,只看他想不想过问。
  王梅现在一瞧见这个小人精一样的继子,被他那双仿佛能看透人心的眼睛注视着,就啥气性都没有了。偶尔她出去串门子,和邻居家属抱怨:“不是我乱讲,家里那个小的整天跟盯特务一样盯着我。就会护着他姐,让他姐干点活就闹。哪里是小孩子,就是个小祖宗!”
  邻居呵呵直笑,心想你一个大人跟两岁小孩计较,也是没谁了。
  日子就这么磕磕绊绊地过着,转眼三四年过去,徐宁玉七岁了。
  这两三年国内国外都发生了很多事,大部分都跟老百姓没什么关系。和普通家庭关系最密切的,要数通货膨胀越发严重。老百姓发现手里钱越来越不值钱了,加上各种谣言,都急着把钱换成东西存起来,到处抢购。
  隔壁蒋婶子就买了成桶的酱油、醋在家存着,徐宁玉偶尔路过她家,能闻到屋里一股怪味。徐家也跟风买了不少米面存着。
  矿上工人这两年不好过。随着国家经济转型,国企遭遇严重冲击,西桥煤矿也深受影响,甚至有过几个月发不出工资,只能给工人打白条的。矿上和家属区有不少人“下海”了,辞了工作去沿海大城市打工、做生意。都传说那边有钱人多,随便干什么都能挣到钱。
  在后世,想打工很容易,对薪水要求不高的话家门口就找到各种工作。这个年代街上没几家店铺,有也是家庭经营,根本不从外面招人,很难找到打工的地方。
  徐家四口人现在只有徐建兵一个人拿工资,虽然工资每年都涨,每个月已经有一百多块钱,可是总赶不上物价的涨幅。孩子一天天长大,经济压力也越来越大,还要存点钱以防不时之需,徐家生活条件相比以前下降了不少,很久没有添置过什么大件。
  这个时候,王梅又怀孕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