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安8

  ——1938年春
  “如今的东北已沦亡了四年,我们天天在痛苦中熬煎!”无伴奏的歌声,让真挚的感情表达的更突出。唱着唱着,有东北军的家眷突然失控地大哭起来。可除了她身边的抱住她,轻轻拍着她的脊背做安慰,别的人还在继续歌唱。
  “卑污的投降!忘掉了国家更忘掉了我们!”
  随着歌声,越来越多的女人一边流泪一边歌唱。一曲终了,哭的人反而更多了。东北沦亡那是四年啊!从1931年的9.18之后,留在东北的百姓就成了日本鬼子随意践踏的奴才。如今已经是八个年头了。
  那个刚才失声大哭的东北女人,抹了一把眼泪,跳到孙太太才下来的凳子上,唱起了《松花江上》。
  “我的家在东北的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只这一句她还没有唱完呢,其他人也跟着她唱了起来。
  ……
  “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等大家合唱到“什么时候才能欢聚在一堂!”原还能把持住自己的白丽梅,再也忍不住地落下了眼泪。
  自己在15岁就跟着丈夫离家漂泊。如今四年都过去了,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到家乡呢。
  等这首歌唱完了,挨着白丽梅的女人搂住她的肩膀,悄悄地安慰她说:“你可不要哭!你怀着孩子呢。”
  另一个女人也安慰她:“每次的庆功会,最后都会演变成这样。你月份大了,以后不要来了。”
  “是啊!你在家好好养胎,生下来男儿继续打鬼子。”身边的其他人也都纷纷开口劝她。
  “指他吗?用不着!”白丽梅前面的女人,刚才嗓门极大地唱歌的那位转回头,指着白丽梅的肚子说话。她很大声地宣告般地说:“等他长大能拿枪了,鬼子早被我们的男人杀光了。他可以年年过和平幸福的生活。”
  “对啊。肯定早杀光了。”周围的女人都附和她。
  “我们也能回到家乡见爹娘了。”
  “是啊是啊。”
  白丽梅也大力地点头,高声地跟着附和。她和在场的女人心情一样,打鬼子不用等孩子长大,她更任何人一样盼望自己的男人能早日杀光了小鬼子,盼望自己的男人能早日回家。
  这时候一个看起来挺斯文的女人,走到孙太太跳下来的凳子前开始朗诵:
  “谁愿毁灭,谁不要生存?
  只要是有着生命的,
  就是那微细的蝼蚁也知道斗争。”
  突然间从远隔白丽梅所在的角落、不知是哪个女人提高声音高唱了一句:“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白丽梅身前那个回头说话的女人,立即接着那个声音唱下去。“全国武装的弟兄们!”她唱的荒腔走板,倒不如说是喊的荒腔走板了。她一边喊一边从她们这圈子挤了出去,挤了站在孙太太指挥唱歌的凳子边、那个还在饱含深情、文绉绉朗诵诗歌的女人。
  她扶着孙太太的肩膀站到凳子上,挥舞手臂高歌:“抗战的一天来到了, 抗战的一天来到了!”
  来参加晚宴的女人都被她激情感动了,跟着她一起挥舞着手臂喊道:“前面有东北的义勇军,后面有全国的老百姓,咱们军民团结勇敢前进,看准那敌人,把他消灭,把他消灭! 冲啊!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杀!”
  激越嘹亮的歌声响彻厅堂,飞上云霄。最后的一个“杀”字中,更有白丽梅在北平参加数次游xing 而没能感受的气概。这歌声喊出了女人们的心愿和渴望,这歌声不仅带走了女人们思念家乡的泪水,也暂时带走了她们担心丈夫的日夜不安。
  这歌声是她们发自内心的激愤和呐喊,这歌声也是她们不甘心做亡国奴的抗争心语。歌声也成为这些带着孩子流落异乡而留守的女人们的共同希望:消灭敌人、回家团圆!这热烈的希望在春夜和风里蓬勃生长,也如燎原的火势,瞬间吞灭了所有人。
  *
  孙太太一直站在凳子边。她在铿锵有力的“杀”字喊出后,在领唱的女人跳下凳子后,在大家激动的热情正是高峰时,她招手让一个仆妇捧出捐款箱。
  她将那捐款箱放在椅子上,很热烈很虔诚地对所有女人说:“台儿庄一战我们是胜利了。但在此战中的临沂保卫战、淮河北岸之战、决胜的台儿庄之战,是我们的西北军、东北军的勇士。他们跟着庞炳勋、张自忠、于学忠、孙连仲将军上的战场,他们战胜了日军。”
  静穆的人群等着孙太太往下说。
  “但这胜利的代价是西北军和东北军的惨重伤亡。具体伤亡人数,你们回家都能从男人的信里看到。所以,为了告慰那些离开我们不远的英灵,在此我们只为在战场上失去父亲的孩子们募捐。希望能借着我们的微薄之力,让新寡的母亲们能有带着孩子活下去的勇气,有将失去父亲的孩子养大的机会。”
  孙太太的演讲张弛有度,短短的几句话,就深深地打动了在场的所有女人。这些女人哪一个不是孩子的母亲,哪一个在心底不是有隐隐的期盼——那期盼不能说出来,但大家都明瞭,那便是希望躲不过的噩运降临到自家头上时,有人能这样帮助自己……
  一个个女人捏着荷包向捐款箱中投入袁大头。有的人摘下简单的金丁香耳堵,有的人撸下指头上的戒子,有的人拔下腕上的银镯子投进去。
  白丽梅不由就焦急起来。
  她身上没有带钱。唯一的首饰,是一对金镶红宝石耳环,宝石够大够艳丽,绝对不是投进捐款箱里的一个袁大头、一对丁香耳堵、一个韭菜叶宽度的金戒指和一个银镯子能比的……
  她这对耳环还颇有来历,是新婚第二日拜见公婆时,婆婆给的。前年在北平、在她和罗介亭曾因捐款而断顿时,她有过当了这对耳环救急的意思。但罗介亭当时很坚决地制止了她,并告诉她:
  “这是二叔夭折十年冥寿后不久、祖母在我大哥满月时,将多年的私房拿出来给母亲添置的首饰,用以酬谢母亲对罗家传宗接代的功劳。这是母亲最爱的首饰。祖母有时候要惩戒母亲时,只要看到母亲带着这耳环,便往往高举轻落。可母亲早早将这耳环传给你,是盼望你为罗家能传宗接代的。”
  去年到了西安后,她曾将剩下的细软都换成了袁大头,以此来说服丈夫继续学业。但唯有这对耳环,因其寄托了太婆婆对罗家子嗣的希望、寄托了婆婆对她的企盼,她始终留在身边没舍得卖掉。在得知自己有孕了之后,才日日小心地戴着,盼望这耳环能保佑自己平安生下儿子。
  可随着女人们往捐款箱里投钱投物,她身边的人越来越少时,白丽梅带着耳环就光秃秃地显露出来了。她明白这种场合不捐款意味着什么!她忍着锥心的疼痛,忍着满腔的不舍,小心地摘下耳环,紧紧地攥在手心里,一步一步缓慢地朝捐款箱走过去。
  急匆匆溜边赶过来的奶娘抓住她的手腕。她低声喝止白丽梅:“姑娘。耳环给我。”然后她把自己的银镯子撸下来,塞到白丽梅的手里。白丽梅愣了一下,就任由奶娘从自己的手心里扣走了耳环,她握着奶娘的银镯子,好像上刑场一般地往前走。
  这雕刻了佛莲图案的银镯子是一对,那是姨娘第一次登台就唱了一个满堂红时,倾尽所有积攒下来的铜元,再加上班主的打赏袁大头,立即为自己置办的第一个救急物。那是姨娘当初被父亲从戏班子赎出来时,留给十年如一日照顾她的师姐的念想和“过河钱”。
  最后姨娘落葬时,奶娘把其中的一个戴到了姨娘的手腕上。现在捐出去剩下的这一个,白丽梅明白奶娘心里的不舍,绝不会比自己捐出耳环小的。但她更明白奶娘维护自己的心意……
  白丽梅挺着肚子将银镯子投进捐款箱,然后她竭力平静自己对孙太太说:“孙太太,我要告辞了,来日再会。”
  “好。你先回家休息吧。有什么事儿,让你奶娘来找我们。我们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愿意伸手帮助你的。”孙太太端庄大方地微笑。
  在别人看来孙太太脸上的笑容恰恰好。但她的笑在白丽梅眼里却是敷衍的假笑。因为她的笑没到眼底。作为看着嫡母脸色长大的孩子,太明白这样的笑是什么意思了。那里含有我暂且记下这一笔,留待我有空再跟你算账的意思!
  白丽梅心神不安地靠着奶娘往家走,不太长的路,中间她不得不停下来歇气。
  “姑娘,你怎么了?是感觉有什么不好了?”奶娘急得额头见汗。她这辈子没嫁人也没生育,她不懂怀孩子生孩子会有些什么事儿。但为了白丽梅,奶娘初到北平时,就去协和医院扎扎实实地做了几个月的义工。
  白丽梅歇了一会儿,才打点起精神头,勉强对奶娘笑笑:“大概是刚才屋子里挤的人太多,我有些上不来气。这会儿已经好多了。就是那镯子,奶娘,你赶紧回家拿了钱去赎回来。”
  “不啦。你姨娘留给我那个镯子,本来就是救急的。捐出去接济那些新寡的女人,是合你姨娘心愿的积德之事。”
  “奶娘,用钱也是一样的。”
  “不一样。那是你姨娘的一片心。我希望这点点能庇护到你肚子里的孩子。”奶娘顿了顿,又说:“你那耳环再别戴了。”隔了许久,俩人走到家门口了,她复又叹息道:“孙太太啊,唉!”
  ※※※※※※※※※※※※※※※※※※※※
  *
  4月6日的台儿庄会战告捷,是中国军队正面直刚日军的胜利。
  有关台儿庄战役的一点题外话:
  把台儿庄战役视作“桂系抗战”之典范,乃是大错特错。
  1台儿庄战役开始阶段的滕县保卫战,参战国军为第2集团军第122、124师,此为王铭章指挥的川军。
  2关键的台儿庄保卫战中,与日军血战的孙连仲所部第2集团军,属西北军。孙连仲予蒋公电报“……连日激战, 结果第27 师仅余战斗员千余人, 第31师千余人, 第30师2千余人,独立第4旅2千余人。负伤官兵之未退出者, 誓与阵地偕亡, 杀声振天, 足寒敌胆……”战后统计,第2集团军伤亡2万余人。
  3在淮河北岸小胜日军的,却是于学忠的51军,属东北军系统。
  4李宗仁所属的桂军,李品仙的第11集团军、廖磊的第21集团军,奉命在津浦线南段一带坚守,防备、监视日军救援部队。
  5战后论功行赏,孙连仲、汤恩伯、冯□□等被授予□□勋章;其他参战将领,被授予四等宝鼎勋章、陆海空军甲种一等勋章等,被授勋者无一人出自桂军。
  显然,将台儿庄战役贴上“桂系”标签,是李宗仁的战功,是不符合史实的。
  同属桂系领袖之白崇禧,晚年在台湾接受中研院访谈,曾明确言及:“汤恩伯司令用兵适宜,当敌攻击台儿庄之际,迅速抽调进攻峄县而逞胶着状态之兵力,反包围台儿庄之敌人与孙连仲部相呼应,同时,并调关麟征、周碞二部击破敌人由临沂派来解围台儿庄之沂州支队,于任务完成后,仍回师台儿庄,此为其用兵灵活、合适之处。
  至于该役之捷的具体成色,军令部部长徐永昌曾如此向蒋公报告:“台庄之捷,固由于我之将士用命,而亦由敌之不即增援;敌之不即增援,非其实力不足,一以留兵备俄,一以意见纷歧。”
  可见汤恩伯与孙连仲的“里应外合”,是制胜关键。
  正如历史学者韩信夫所言,“没有孙集团军在台儿庄坚持阵地战,便没有台儿庄的胜利;同样,没有汤军团在台儿庄侧背的运动战,也不可能有台儿庄的胜利。它们在台儿庄战役中一守一攻,相辅相成。”
  所有资料来源网上。
  **
  详细出处
  《李宗仁回忆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535页。
  史军:《偏师往事——第20军团台儿庄战记》,《国际展望》2005年第17期。
  韩信夫:《鏖兵台儿庄》,重庆出版社2008年,第225、3页,以及第33—44页。
  (台)中研院近史所/编印:《白崇禧先生访问记录》(上),1985。
  付勇、潘家德:《台儿庄战役中中国军队的合作》,《河北联合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5期。(台)中研院:《徐永昌先生函电言论集》,p65-67。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