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小说>书库>历史军事>回归大宋> 第三百一十章 乱象(2)

第三百一十章 乱象(2)

  二人正说着话,二狗子那边便回来了,说是找到了一个适合居住的地方。
  赵谷一行人将马车藏好,然后牵着马来到了二狗子找到的地方。
  只见这是一个小山谷,两面背山,一面是一道十几米的悬崖,另一面则是出口,悬崖之上流过一道窄窄的小溪,在悬崖下汇聚成了一个方圆十来米的水潭,里面竟然还有不少游鱼。
  除此之外,这个水潭的水一路往着出口流去,又形成了另一条小溪,小溪两边是平坦的草地,山谷靠近山林的地方则是一大片竹林,正好用来搭建竹屋。
  “好地方呀。”见到这副景象,赵谷不禁赞叹道。
  “这川峡路自古便是景色美不胜收,各种地貌应有尽有,光是这一座山上,类似这样的山谷便有许多,但都不及这里方便,不仅有小溪,更有一个大水潭。”二狗子也道。
  赵谷点了点头,川峡路便是这么一个地方,有高山有平原,有丘陵有沼泽,地貌地址十分复杂,不少地方都有巧夺天工之景色,清秀璀丽,非常适合人类居住。
  赵谷当即决定,就在这里暂居几天,直到小一他们传回信息再说。
  当下,一行人抽出随身马刀,砍伐竹子搭起了竹屋,同时编织了一道简易渔网,将小溪的下游围了起来,这样鱼儿便跑不出去了,正好给众人当做食物。
  少顷,竹屋搭建成功,虽有些简陋,但同样可以遮风避雨,反正众人也不是要在这里常住,没必要那么讲究。
  众人只搭建了三个竹屋,赵谷和柴郡主一间,二狗子等六人平分两间,至于烧菜做饭,则是赵谷和柴郡主的竹屋里进行,这个竹屋略微大些,被分作内外两间,里间住人,外间做饭。
  赵谷又让刚才去寻找百姓的那个侍卫拿着铜板,去附近小山村的百姓那里买了粮食,一行人便算是暂时有了立身之本。
  ————————
  川峡路成都府,一栋富丽堂皇的宫殿之内,今日聚集来了数千人,十分热闹。
  这些人里,有人身穿官服,趾高气昂,有人身穿富贵长袍,一尘不染,有人身着铠甲,一身杀气,就算是那穿着普通百姓粗麻布衣之人,也是高昂着头,信心十足。
  这些人便是王小波和李顺的臣子。
  没错,正如赵谷记忆中的那样,蜀地的王小波和李顺终究还是造反了,借着朝廷南征北战,从民间征集粮草,导致蜀地民怨沸腾之机会,揭竿而起,杀富商聚钱粮,广发百姓,终于建立了蜀国政权。
  而今日,便是王小波登基称帝的日子,这数千人则是他的追随者,今日过后,这些人便是蜀国的官员和贵族。
  在一众人的苦候之下,王小波和李顺终于身穿帝皇长袍,进入了大殿。
  千余人立刻躬身行礼,大呼道:“参见皇上。”
  王小波哈哈一笑:“诸位免礼,自今日起,蜀国成立。”
  他的话音一落,自有那选出来的礼部尚书焚香祭天,发布檄文,倒也有模有样。
  一段不短的仪式过去后,众人回到大殿之中,王小波高坐龙椅之上,又命人搬来另一张椅子,置于他的左手位,道:“李顺皇弟,自今日起,你便是蜀国的四方王,地位只在朕之下。”
  李顺领旨谢恩,再三推辞后,坐在了王小波之下。
  王小波随即对一旁的太监道:“宣布旨意吧。”
  那太监点了点头,拿出一张圣旨,却是那封赏官员的圣旨,从头到尾把这一千人封赏了个遍,共封赏了三公九卿,八大国公,十二位侯爷,百位伯爵,三院六部、枢密院、三衙、三司使等等官员,同时还封赏了十余名封疆大吏,却是那川陕路的十几个知州和知府。
  一时之间,大殿之上感谢之声响个不停,人人脸上带笑,激动莫名,只感觉至此便可以告慰苍天,祭奠列祖列宗了。
  等到圣旨上的封赏念完,原川陕路某不知名山村的私塾先生,现蜀国成国公、中书院执相李琦上前说道:“皇上,眼下蜀国初立,正该发檄文传遍四海,以昭国威。”
  “正该如此。”王小波笑道。
  又有那曾经是某县富商的中年胖子,人称何胖子,现为蜀国三司使计相,禀报道:“除了执相大人所说,臣以为还有一事须得立刻去办。那就是收拢蜀国民心,我等虽然将几个主要州府、县城的富商都控制了起来,将他们的钱财广撒给了百姓,但一些偏远地区和乡村的百姓并没有感受到朝廷的恩泽,眼下须得让这些百姓知道我朝的善意,引导他们抵制大宋,支持大蜀。”
  王小波同样点了点头:“正该如此,何老弟,此事你便来安排吧。”
  “是,微臣定当尽力。”
  王小波又是一笑:“既如此,今日且暂歇政务,我等一起庆祝一番,待得明日太阳初升,便开始正式建设蜀国,以求来日进犯中原,改朝换代。”
  “臣等遵命。”
  众臣子皆是欣然应命,彼此勾肩搭背,往那宫殿之后的宴会厅而去,待得据说是来自于百味饭馆的大厨端上美味菜肴后,蜀国君臣皆是眼前一亮,被美味的食物深深吸引住了,随即大口品尝起来,期间交杯换盏,气氛热烈。
  直至深夜时分,所有人皆喝的酩酊大醉,宫女和太监只得将这些人送回府去。
  待得第二日,一份来自于蜀国的开国檄文便火速发往了其他州府,并且这一消息,还在迅速朝着周边蔓延,不日便要到达那大宋首都开封城中。
  同一天,何胖子带着士兵,开始在蜀国各个山村间统计调查,以求摸清蜀国的百姓数量和基本情况。
  他们这帮人倒也还算客气,百姓们和他们接触之后,竟然大多都愿意接受蜀国统治,似乎对大宋朝一丝留恋也没有。
  其实这也难怪,蜀地多豪侠,百姓性如烈火,之前五代十国的战乱中,蜀地没有被卷入中原战乱之中,因此得以休养生息,家家安居乐业,十分繁荣,而赵光义当皇帝的这些年里,尤其是近两年,在川陕路广征粮草,早已引得不少人心里不满了,再加上弭德超先后害死了不少士兵,这其中损耗的士兵更有三分之一来自川峡路,百姓们痛失家人,自然更是和朝廷离心离德。
  若不是赵谷之前发明了大棚技术,改善了民间财力,川峡路百姓也受到了恩惠,怕是他们早就民变了,哪里还能等到今天。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