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5章 罪孽深重
康亲王当即对他大加赞许,破例让其以“布衣之身”加入平叛大军。
在事后战事的发展中证明康亲王果然没有看错人。
戴梓为平叛大军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火器维护、修理、改良以及制造。
使得清军在火力打击方面占有绝对优势,从而大大提高了战斗力。
战后由于戴梓的出色表现,自然那是大功一件!康亲王又再一次破例带着他,觐见麻子。
由于他饱读诗书,工于诗文,再加上在火器制造上所表现的“超出常人”的天赋。
当下赢得这位麻子皇帝的青眛,被授予翰林院侍讲,成为清帝国重要的的储备人。
戴梓担任翰林院侍讲后,其火器设计方面的才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先是荷兰使者向麻子皇帝进贡该国新型火枪,以示向大清炫耀该国的强大武力!
为此,麻子命令戴梓迅速仿制该国火枪,回赠给使者,以灭其威风。
当下戴梓不辱使命,仅在短短几天之内,便仿制成功十支荷兰“蟠肠鸟铳”,回赠给荷兰使者。
此举不仅是捍卫了大清帝国的尊严,同时戴梓精湛的武器设计才能,也赢得了朝野上下一致的赞誉。
至此之后,年轻的麻子皇帝在火器设计制造方面,更加倚重戴梓。
不久满清为了应付西北战事,需要一种威力巨大的火炮来装备清军。
这时戴梓依然领命,不到十天时间里,新型火器“子母炮”设计成功了。
该炮威力明显优于当时清军所有装备的火器,而且重量只有300斤左右,在17世纪的火器制造界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
当时不论是欧洲,还是中国,火器制造时总会有这种“顽疾”。
一种火器如果追求射程远威力大,必然会造成体积重量巨大,一两千斤都是“小意思”。
这必然限制了其机动性和运输困难等弊端,如果追求机动性高,以便于运输,往往会制约该火器的射程和威力。
而戴梓所设计的子母炮,就是榴弹炮的前身。却很好地解决了这一困扰世界火器设计界的“难题”!
这他的这一设计不仅解决火炮的机动性差和运输不便的弊端,而且还兼顾火炮射程远,威力大等优点,可谓是一举两得!
麻子在参观完子母炮的演练后,圣心大悦赐名该炮为“威远大将军”。
该炮在此后不久爆发的“昭莫多战役”中大显神威!
铺天盖地的炮弹碎片,打得蒙古噶尔丹大军哭爹喊娘,顿时溃不成军,根本无法在清军如此猛烈炮火之中,保持严整的军列。
顷刻之间,刚才还如狼似虎的蒙古骑兵,便纷纷弃械逃命。
至此一战,噶尔丹大军一蹶不振,十年不敢进犯国境,蒙古喀尔喀地区又重新回到了中国的怀抱。
后来他又发明了连珠火铳,火铳即火枪,宋朝时发明,宋、元、明时代均已装备军队为火器队。
元代蒙古西征西亚欧洲,曾经有炮队发挥威力。
后来,东方的火枪技术为意大利、葡萄牙、尼德兰(荷兰比利时)人所学并改进。
明末,努尔哈赤的东掳军即曾经请欧洲技师指导研制“红夷大炮”等军火。
来华之耶稣会士利玛窦、南怀仁均曾经参与明清的制造枪炮活动。
戴梓的发明是可以连续发射二十八发子弹的“连珠火铳”。
据记载,铳背有弹匣,可贮存28发火药铅丸。铳机有两个,相互衔接,扣动一机,弹药自落于筒中,同时解脱另一机而击发,能够连续射击28发子弹。
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戴梓在火器设计中频频大放异彩,并没有给他带来什么好运。
不久,麻子便以“通倭”为名,将其一家流放到关外东北。
此后的30余年间,戴梓饱经风霜,尝遍人间疾苦,最终死于贫病交加!
一代兵器大师,却以这种凄惨景象落幕,真是让世人为之惋惜。
戴梓废逐而死后,华夏此后二百年间,就再没有能够研制近代火炮枪械的设计师与火器专家。
而戴梓关于枪炮奇思妙想的设计,则通过南怀仁等递送的情报而流入欧洲。
从此华夏军事火器技术即远远落后于西方。
对于戴梓是如何获罪的历史上一直流传两个版本。
1、当时麻子最为宠爱的传教士南怀仁,因为戴梓惊人的武器制造天赋,便心生妒忌。
然而此公确实是技不如人,就使出毒计,勾结投降东掳的张献忠义子,上书污蔑戴梓“里通外国,勾结倭国”,不想麻子竟信以为真。
2、麻子对戴梓并不信任,仅仅只是利用其火器设计制造方面的才能而已!
在平定海内战事之后,便准备将其除掉,防止反清势力对其加以利用。
因此麻子便借口戴梓勾结“倭国”,意图不轨的莫须有的罪名,将其全家流放到冰天雪地的关外,严加看管。这候 bxwx. co 章汜
其实仅凭一个“洋和尚”和一个刚刚反水不久的“二五仔”,就将屡立奇功的功臣一举“拿下”?
这实在不符合麻子皇帝一贯英明神武的形象,唯一的合理解释就是满清统治阶级,有预谋地铲除潜在“隐患”的一个策略而已!
戴梓是汉人,掌握先进枪炮的发明技术,毫无疑义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东掳以仅数十万人的小族统治中国,深怕汉人掌握新式军火技术而起义颠覆之。
清初所谓闭关锁国的海禁与禁止通洋,实际上深层思虑并非经济,而是政治问题,亦与怕汉人通洋而获得西洋军火技术的忌讳有关。
麻子乃雄主,他对戴梓的发明与本事了若指掌,所以有事时用之,太平时即思虑抑制而钳制之。
这就是戴梓蒙冤而被流放、冷藏于关外三十年悲剧的真正原因。强牺 bxwx.co 读牺
朱由检看到大明兵器制造局制造的机枪后问赵士祯:
“这个重量如何?是否方便携带?”
赵士祯拱手说道:
“回禀陛下,此机枪重64斤,单兵携带有些困难!”
朱由检点点头:
“重量太大,给他加装两个轮子,这样士兵行军时可以推着走,同时也方便移动射击,你们要在朕御驾亲征之前完成,朕给你们七天时间!”
七天时间造两百机枪轮子,这对大明兵器制造局来说根本就不是事。
赵士祯急忙领旨:
“遵旨,兵工厂三天即可完成!”制大制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