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0节

  “我小时候都吃过蝗虫,如今不已经考上了祥符学院,毕业之后,就可入朝为官,怎么就没有什么见鬼的蝗神降灾?连陛下都说自己吃过蝗虫,什么狗屁蝗神敢给我祥符国陛下降灾?而你们磕了半天头,蝗虫可曾少了一只?还不如攒些力气,也好多捕杀几只蝗虫,换一些粮食回来。”
  “可是……”老秀才话还没说完,往前一步,脚下轻响传来,却是将两只蝗虫给踩死了。他涨红了脸说不下去了,他自己也杀死了蝗虫。
  “三伯,咱庄子上谁小时候没抓过蝗虫玩耍,弄死几个还不常有的事情,也没见那蝗神惩罚谁。你没听滕哥儿说嘛!就连陛下都吃蝗虫,陛下是谁,那才是真正的神仙一般的存在。咱还是听陛下的,把地里的蝗虫抓干净,我听说拿到官府一百斤蝗虫可以换一斤粮食或者十文钱呢,你看这么多蝗虫,谁家一天不抓个两三百斤的,换些钱或者粮食,总比家里面的粮食一天天变少的强吧。”一名庄户说道。
  不待那三伯发话,庄子上的人就鸟兽散一般的跑着离开,呼儿唤女的又是扎口袋,又是绑纱网,各自忙乎开了。
  很快滕家庄户们涌出庄子,向自家的田头奔去,一个个叫嚣着要杀尽蝗虫,用捕杀的蝗虫将自家田地里应该出产的粮食换回来。
  ……
  ……
  祥符国,天定三年,八月一日。
  宋国永兴军路、秦凤路、河东三路流民相继出现,他们从各自已经找不到丝毫食物的村镇一路汇聚到了附近县城,人数越来越多,少则百人,多则已经上万人。而宋国这些县城因为长平仓里面没有粮食,朝廷也没有送来什么粮食,所以城中官员冷漠的下令关城,不让流民进城。
  流民找不到活路,只能继续往最近的州城汇聚,结果州城和县城一样,同样关着城门,甚至有一些州城因为关城门不及时,流民和城门士兵发生了冲突,出现了流血事件,差点就出现暴乱。或者说只差一个导火线便有可能出现暴乱事件。
  有那尽责、仁慈一些的知县和知府还会让人在城外摆个摊子,只是那锅里面的粥稀比清水好不了多少。
  本地州县城不让进,父母官给不了活路,大部分流民开始向京兆府、晋阳、秦州等大城汇聚。但也有靠近祥符国的,向祥符国汇聚而去。
  祥符国州县官府在叶尘安排下,早已做好了接收难民的准备,盐州华阳县的富庶不光是在祥符国有名,即使是相邻的宋国百姓都多有耳闻,所以附近很多宋国的流民都不约而同的向华阳县而去。华阳县的知县王波举上一次因为叶尘在他地头上受刺,险遭牵连,实事上若非是马文韬在叶尘面前以死保证王波举绝无问题,再加上叶尘也惜他是一位能官。他轻则下狱,重则已经人头落地了。
  所以,王波举对于这一次陛下亲自下旨安排接收流民的事情高度重视,甚至在边境上已经布下了探子,这边流民一入境,便有快马报告给他,然后带人亲自向边境而来。
  靠近宋国过境之处,王波举见到了一股背井离乡、跨国跨境的流民,大包小包的背着、挑着,有的还推着独轮车,小孩儿们不是坐在箩筐里,就是坐在车上。
  见着一队马队直奔而来,其中有许多还是跨弓带刀的官兵,流民们一下都被吓得四散奔逃。
  幸好王波举旁边有一大嗓门的幕僚适时大声高喊:“各位宋国的乡亲,你们不要怕,我们不会赶你们走的,现在我们华阳县的知县大人王大人来探视你们来了。”
  话语传开,本来也没力气跑快的这些流民才又战战兢兢的站定了下来。
  王波举先远远的下马,然后慢慢的走上前,几名护卫拿着刀要走到他的前面,却被他推开。
  流民们各个面有菜色,衣衫褴褛。大人都瘦得脱形,而小孩子的腿脚更是都瘦得能看到骨头。
  华阳县最穷的一户人家都比这些流民要强得多。华阳县最穷的几户人家,虽说贫寒,至少也能够勉强吃饱的。而眼下的这群流民,却个个面黄肌瘦,摇摇晃晃的随时倒下都不奇怪。
  看到这片惨状,王波举只觉得触目惊心。
  面对着这些依然脸有惊慌畏惧之色的宋国百姓,王波举尽量的将话说得温和一些,将语气表现得和气一些,说道:“宋国灾情,我祥符国早已知之,我国皇帝陛下有旨,凡是宋国落难向我祥符国投奔而来的同胞百姓,我们祥符国官府都不会赶走,全部接收,并且尽可能给大家一条活路。就在县城外,本官也已经安排下驻地,搭建帐篷和窝棚的材料也准备好了。诸位父老乡亲先在本县安居,且等休整一些时日后,灾情过后,再回乡不迟。”
  本来按照叶尘的意思,这些流民只要来了,便不会放他们回去,待“思想工作”做得差不多了,便将他们迁徙至河湟、河西走廊、河套平原、横山等或人烟稀少或汉族稀少之地。当然,去了之后,官府会给他们分田地,帮助他们建立家园,成立村镇,建县立州,让其归心,正式成为祥符国的百姓。而那些一心非要回宋国自己家乡的,按照叶尘的意思也不阻拦,这些人回去自然会将祥符国皇帝陛下的仁政传开,宋国上下数千万百姓心中自有一杆称,与宋国朝廷官府这一次对待受灾百姓做法一相比,民心所向显而易见,而等祥符国发兵攻宋之时,百姓恐怕夹道欢迎,成为祥符国大军内应都有可能。
  ……
  ……
  无比残酷的实事证明,秦凤路、永兴军路、河东三路官府,绝无赈灾的能力!
  接连半个月内,这三路各州、县,报告灾情的文书急报如雪片一样飞入开封,每份文书上,都无比清楚的告诉宋国主事的皇帝和政事堂的宰相们,本州已经有大批的百姓开始逃灾,流民目的地,除少部分逃亡祥符国之外,在这三路找不到生计之后,一部分继续南下,翻过秦岭,去了川蜀之地,但也有近半流民的目的地却是宋国京都开封!
  宋国政事堂自蝗灾出现之后,便已经取消了轮值的制度,所有的宰相,每天都必须到齐。而赵德昭现在接到的文书,甚至不需要贴黄(用黄纸贴在奏章上的提要,以方便皇帝阅读),凡是三路灾区送来的奏章,几乎毫无例外的是报告灾情的严重性。
  西北三路的官员们的语气诚惶诚恐,但是却也无比清晰的告诉赵德昭与李明轩,“我们无力赈灾,也无力阻止流民的出现!”
  “陛下,河东、永兴军路、秦凤路三路流民已经多达百万,并且人数还在不断增加,各州县官府因为没有粮食,强行将流民阻之城外,有一些发动大户在城外施粥,但也是杯水抽薪,解决不了问题。流民已经开始南下,向京兆府、秦州、洛阳,甚至向京城而来。”崇政殿中,李明轩向宋帝赵德昭据实相告。
  赵德昭脸色阴沉的能够滴下水来,但在文武百官之前强压着怒火,不让自己太过失态。
  “诸位爱卿,值此国难之时,当如何处置才能渡过危局?”赵德昭这个时候,已经顾不上拿宫女太监去发泄了。他虽然软弱,甚至无能,却从未想过要当一个昏君,他曾经想过至少也要将先帝留下的江山基业守住,后来宋国三分天下,刚开始也想过收回江南,灭了赵普、钱志尹等一众反贼,但是认清了祥符国和辽国虎视眈眈的实事之后,也想着至少要将眼下的疆土守住。然而,眼下的情况,只要处理不当,绝不是简单的动摇国本那般简单,他虽然心智平平,但是这一点还是明白的。
  “方今之计,只有仰仗江淮漕运和开封的积储了。”李明轩也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还有一个月,江淮大部分地区种的两季稻的地区,早稻可熟,加上江淮各州的存粮,应当可以度过这个难关。”
  第1097章 自掘坟墓
  不管是李明轩,亦或是赵德昭,心中都清楚,江淮各州的存粮本来是用来南伐吴国,收服江南时用的。如今用了江淮的粮食,对南用兵日期更加遥不可及了。
  “陛下,臣有一言……”参知政事吕馀庆略有迟疑的看了赵德昭一眼,咬咬牙,终于出列说道。
  “吕爱卿有何良策?”赵德昭用期望的眼神望着吕馀庆,似乎是希望他嘴里能崩出一个奇迹来。
  “臣以为当此非常时期,若是祥符国、辽国和江南反贼发兵来犯,我大宋危矣。”吕馀庆说出来的话石破天惊。
  虽然这只是一种可能,但是所有人无不脸色大变,赵德昭心中恐惧更是流露在脸上,难以掩饰,失了方寸,踉跄着站了起来,急声问道:“若祥符国、辽国和江南反贼真发兵来犯,又该如何应对?”
  吕馀庆说道:“陛下首先要下旨让李继勋、赵赞、党进三方统兵大帅保持警惕,且让他们持重用兵。行军打仗,最难预料后果,万一前线有失利的消息传来,被流民中别有用心的贼子利用,后果不堪设想!”
  “朕知道了,这件事枢密院立刻下达文书,以八百里快马告诫李继勋、赵赞和党进便是。”赵德昭心烦意乱叹了口气,继续说道:“众卿尽快想一个安置流民,赈灾的法子。”
  吕馀庆又说道:“可恨那些粮商,虽然官府三令五申,但依然要抬高粮价,这些灾民衣不敝体,哪里又有钱去买粮?而受灾三路大户世家中积存粮食不在少数,但值此国难当头,拿出赈灾的却是少之又不少。”吕馀庆恨声指责着,同时向李明轩看了一眼,这些天他已经知道,李明轩所在李氏中人却是秦凤路和永兴军路最大的粮商。
  李明轩岂能不知吕馀庆的意思,但他虽然贵为宰相,圣堂二长老,李氏族长,可在所有族人几乎全部反对的情况下,亏损自家利益,免费将粮食拿出来救灾那也不可能,他能够让家里面的人不要趁机参与哄抬价格,发国难财就不错了。
  “陛下,臣有一计不但解决流民汇聚京师难题,而且还可将祥符国大军阻挡在国门之外。”宋卫府司使张东突然说道。
  赵德昭闻言大喜,说道:“张爱卿有何良策,赶紧告诉朕。”
  张东说道:“臣得到消息,部分流民去了祥符国,而祥符国叶尘向来注重自己在天下人心中名声,所以不但没有将流民赶出来,而且还让地方州县拿出粮食给流民食用,且将他们安置了下来。臣的意思是既然那叶尘沽名钓誉,我们不如将所有流民赶向祥符国,这样一来,既解决了流民的问题,又将流民的难题交给祥符国,消耗他们粮食和精力,让他们无暇出兵犯我大宋。”
  赵德昭闻言,顿时眼睛发亮,说道:“张爱卿此策甚妙,而且是一举两得。”
  吕馀庆略一犹豫说道:“陛下,我大宋百姓受灾之后赶往敌国,这让天下数千万百姓怎么看陛下和朝廷,定会让陛下和朝廷失了民心,而让叶尘得了民心。臣认为此举不妥……”
  赵德昭冷哼一声,说道:“你认为不妥,那你说你有何良策。你若是能够说出比张东所言更好良策,朕自当按照你所言去施行。”
  吕馀庆涨红着脸,一时无言。
  李明轩则是欲言又止。
  ……
  ……
  宋国,延州。
  唐兴武骑着马在人流中慢慢行进,一边听着周围流民说话,除了延州口音之外,他还听到了宋国更远一些州县口音,甚至他还听到了京兆府一带的口音,他们目的地都是祥符国。
  自宋国爆发蝗灾之后,唐兴武便来到了宋境,如今已经一个多月过去。叶尘要正确判断宋国的形势,以决定后面的战略部署,所以将唐兴武派出,潜入宋境,亲自打探情报。唐兴武当然知道,除了他之外,黄楼平、十娃、周杰等其他人同样会将打探到的宋国各种消息送到叶尘那里,所有人消息和判断综合起来,才会形成最终的结果。
  发现这些流民和他所行方向一致,唐兴武心中一动,对身边几个流民中的一名男子问道:“这位兄弟,你们这是去哪里?”
  那几个流民虽然瘦弱,但脸上充满着对未来的憧憬,说道:“我们是要去祥符国的。”
  “哦,为何走那么远去祥符国?为什么不去中原洛阳开封,或者富庶的川蜀之地。”
  “宋国朝廷狗官派当兵的将我们赶着不让去洛阳和开封,去川蜀那蜀道太艰险,拖家带口的不好走,而祥符国皇帝陛下也是我们汉人,听说去了不但不赶我们走,而且还给我们吃的,甚至只要愿意留下成为祥符国百姓的都会分田地。”
  说完之后,那几个流民低着头继续赶路,唐兴武停在原地,想着那位皇帝陛下的高瞻远瞩与深不可测,不由一脸的复杂,后面马梦成走过来,说道:“姐夫!宋国一下子有这么多泥腿子跑到我们祥符国,这朝廷要拿出多少粮食才能够他们吃啊。”
  马梦成上次跟着马梦石被韩子珠陷害,在清风楼明轩阁冲撞了心情极为糟糕的叶尘,闯了大祸,差点没让连继城给杀了,事后马文韬一气之下,差点将其逐出家门,在家中待不下去,马梦成的亲姐姐,也就是唐兴武的妻子一狠心便直接让唐兴武将其弄进安全部当差。
  马梦成既不是祥符学院毕业,又不是祥符军事学院毕业,且身无寸功,再加上闯了大祸,所以唐兴武虽然利用职务之便将其招进安全部,但是即使马梦成是右相马文韬的孙子,唐兴武的妹夫,但按照祥符国的相关规定,也只能从最底层干起。为了让马梦成早些能够得到官位,唐兴武自然要想办法让其多立些功劳,且还不能让其受伤殉职。所以,索性便让马梦成跟着他身边。
  对于马梦成,唐兴武这几个月来很有耐心,悉心教导,加以磨练,进步倒也明显,此时唐兴武听了马梦成所言,摇了摇头,说道:“陛下何其英明,岂能做赔本的事情。你要记住,在我们祥符国,人才是最珍贵的资源。”
  马梦成若有所思,说道:“我们祥符国国力强大,武力天下无敌,陛下更是英明神武,这些宋国的百姓自会来投。”
  唐兴武冷笑一声说道:“宋帝简直是自掘坟墓,愚蠢之极,没有粮食救自己的百姓也就算了,竟然还派军队将其驱逐,殊不知这件事情一做,却是自断根基,距离亡国已经不远了。”
  ……
  ……
  十数天后,亲临一线专门负责安置和分流宋国流民的马文韬来到了盐州华阳县,被城外眼前一幕惊呆了,连绵不尽的窝棚,人声嘈杂。
  王波举看着自己忙活了一个月的成绩,一脸开心的道:“相公,七月到九月,光是投奔到我们华阳县的流民便多达十万人,其中五成以上是延州人,最远的有从河东路的晋阳赶来的。只是,虽然每天只是两顿稀饭,保证他们不会饿死,但是每日所消耗粮食也不是小数目。”
  马文韬说道:“陛下说了,人要养着,但咱们不能白养。一个月时间也足够改变他们的心思,明天便开始展开第二环节分流、迁徙。给他们说清楚,凡是愿意成为我祥符国百姓,且迁徙至河西走廊和河湟、河套平原、清河州等地的,每人会有十亩良田,且三年内免税,朝廷负责将他们安全送到,并且帮助他们建造房屋,准备耕田工具。若是灾后想回宋国的,也不拦着,但从现在开始便不能白吃白住了。按照陛下的意思让他们以工代赈,工部要在每个州都修建一个玻璃厂,还有陛下下旨让正在修建的棉纺厂,以及一些县、镇、村的路也要修建,实在不行还可让他们在荒原之中开垦良田,修水渠。这些都需要大量的人手,老夫已经给工部有过交待,你们地方官员要和工部在各州的负责人联系,将流民分流去干活,到时候会发给他们工钱,一旦他们拿到第一份工钱,吃、穿、住你们便不用管了。”
  王波举恭敬称是,马文韬点了点头,想起另外一件事情,又说道:“按照陛下的意思,每十万个流民中,军枢部会征召一万人去当兵。到时候你们也要做好配合。”
  王波举闻言,不由一惊,说道:“这些人虽然是流民,但是有了迁徙分地,又可以以工赈灾,恐怕没有几人愿意去当兵。”
  马文韬说道:“放心吧!我祥符国士兵军饷是宋国两倍之多,且陛下亲自定下策略,凡是愿意当兵,便可立刻将其家人安家于龙州、盐州、银州等望州,又不用迁徙人烟稀少之地,且分十亩田地,这些百姓这些天见识了我祥符国百姓生活之后,没有不羡慕的,如此待遇自会有人愿意当兵。”
  ……
  ……
  第1098章 三百暗子
  叶尘一力主张,大力推广,在河西走廊、洮州、河湟地区二十多万棉田即将成熟,而经叶尘指点,民事研究司研究制造而出的棉花专用的纺机和织机,也在流民热火朝天开始往各地大迁徙的时候送到了棉花产地,这里有工部修建好的棉纺厂,首次种植棉花的大半是回鹘人和吐蕃人,他们开春的时候被官府威逼利诱种了这种不能吃的棉花,当时反应过来,其实还是有很多担心的。但是当他们自己地里的棉花被官府指定的各地工坊以不菲的价格收购,然后没过多久变成棉布之后,那种感受却是他们以往从未感受过的。总之,这种感受让他们一下子爱上了种植棉花,因为棉花换来的银钱再买回吃穿住行等方面的所用之物,比起他们以往放牧或者扮作马贼抢劫要宽裕轻松得多。他们却不知道棉花的织成棉布之后,利润有多高,他们作为这个新兴行业源头,原材料的提供者,占总利润还不到二十分之一。
  足足七十多万亩棉田,足以收获数百万斤皮棉,全数织成棉布来贩卖,除去各种成本,纯利润多达五百万两白银,而这也是祥符国朝廷的收入。
  种植棉花的利润如此之高,叶尘根本不用担心第二年没有人种植棉花,按照朝廷的初步估计,来年种植棉花的田地可能会增加十倍,多达两百多万亩。再过几年说不定还要控制一下,以免大家都去种棉花,没有有种粮食。
  ……
  ……
  军枢部从第一批流民中挑选了两万新兵,已经开始进行入伍基础训练,现在只是强化训练一个月,便可以作为辎重兵使用,但辎重兵的待遇只有野战兵的三分之一,而且还没有祥符国朝廷刚刚依托祥符钱庄给朝廷官吏和军队将士颁布的养老金,但是光是立刻将其家人安家于龙州、盐州、银州等望州,且十亩田地的权利,便轻易征得两万人。
  说起养老金的政策,在这个几乎所有人都没有安全感的时代,受到了所有官吏和将士的热烈拥护,当然,也立刻让祥符钱庄流动资金在短时间内暴涨,从而也让祥符国朝廷在真正用钱的时候随时能够通过祥符钱庄得到补充。
  相比宋国朝廷不作为,甚至对流民的驱赶,祥符国朝廷的做法顿时在极短的时间内给叶尘和祥符国朝廷带来了极大的民望。当然也对所有的流民极大的吸引力,大部分还滞留在宋国的流民根本不需要宋国官府派兵驱赶,便选择向祥符国而来,每日往祥符国逃荒的人不绝于途,甚至一些受灾不重的宋国百姓也转投祥符国。
  八月下旬,难民达到高潮,每日入祥符国境内的人多达数万,而不管来多少人,在祥符国朝廷和官府之前充足的准备之下,除了极少部分病死之外,竟然无一人饿死。所有难民对叶尘都感恩戴德,很多都悄悄的给叶尘竖起了长生牌位。
  ……
  ……
  这一日,王波举带着两个幕僚和十多名护卫先到了施粥的地方,跟一家带小孩的难民攀谈起来,周围的流民都要下跪,王波举连忙让幕僚等人将其扶起,又亲自抱起一个小孩,摸出糖果给他吃,难民们渐渐不再紧张,脸上都露出淳朴的笑容。这已经是华阳县接收的第二批流民,第一批流民已经按照计划,该迁徙的迁徙,该分流以工赈灾的都已经离去。
  旁边幕僚乘机在旁边大声道:“各位乡亲,这位就是咱们祥符国华阳县的知县王大人,现在有一些事情要和大家说,大家竖起耳朵听好了……”
  幕僚一番话语,让流民们听得两眼发光,呼吸急促,引起嗡嗡的议论声,王波举用手挥几下,让大家安静后,开始讲自己精心准备好的说辞,这些话在第一批流民来的时候,他已经说了很多次。
  两人一唱一和,讲得天花乱坠,流民的心思早已群情激动,都跪下高声称颂。说着话,王波举去了锅边看稀饭,用勺子在里面捞了一下,里面有稻米有粗粮,浓度还算达标。
  完了之后,王波举去窝棚周围看防火的情况,不久前另一个营区用火不慎,烧了几十个窝棚,死了十多号人,这个时代防火是个难解的问题,北地大多是草屋和砖瓦屋混杂,实际上都不防火,煮饭和取暖多用柴和碳,屋中堆积的易燃物甚多,一旦着火就得烧一大片。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