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小说>书库>历史军事>珠玉缘首部曲:千年之恋> 第四卷[黎明前夕] : 第二章[巨星陨落]

第四卷[黎明前夕] : 第二章[巨星陨落]

  借助于先进马具,斯基泰骑兵不但“续航力”大幅提升,而且还组建了新式兵种:重骑兵。
  斯基泰的重骑兵人与马皆全身披掛鎧甲,骑士一臂掛盾,另一臂则挟着长达两「臂跨度」(註一)又一「脚」(註二)的大枪,衝锋起来势无可挡。不过这种重骑兵建置成本与后勤需求都很高,又只能做短程衝刺,所以斯基泰陆军仅少量编制。
  总之在盖亚的苦心经营之下,斯基泰拥有了西方世界最强大的军队。所以盖亚不需再亲自奔波,斯基泰军队没有她的“法术”也照样能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到了第一百一十四届奥运会的第二年夏天,即公元前323年。盖亚想起据后世歷史所载,亚歷山大即将死亡,而且很可能是被谋害的,自己得救他一救。于是就单人匹马赶赴巴比伦(註三)。
  后世传言,亚歷山大的侍从「伊奥拉斯」(註四)在大帝的酒里下毒,毒死了大帝。而伊奥拉斯是马其顿摄政「安提帕特」(註五)的儿子,他奉他父亲之命执行这个谋杀计画。
  所以盖亚一来就先找上了这位头号嫌犯。这晚伊奥拉斯在房里呼呼大睡,突然间他被人一耳光从梦中打醒,但还没等他完全清醒过来,就被一隻手按在头顶,一股热流灌入脑中,使他进入了半梦半醒的状态。
  伊奥拉斯在如梦似幻之间听到有人叫他:「伊奥拉斯!」,他迷迷糊糊地应道:「嗯,你谁呀?」。
  那个声音没有理会他的问题,继续说道:「好久不见,你过得还好吧?」。
  伊奥拉斯答道:「还行。」。
  那个声音道:「你爸爸还清健吧?他最近有没有连络你呀?」。
  丁句答道:「他好久没来信了呢!但应该没事,多谢关怀。」。
  那个声音道:「国王对你还好吗?」。
  ……
  就这么一来一往,伊奥拉斯在迷惘中和那个声音交谈了许久,把近来所发生的事;以及打算要做的事,都交代的一清二楚,然后被人在后脑戳了一指,就继续沉睡了。
  那个声音自然是盖亚,她刚刚施展了八九玄功中的「洞心神术」,让伊奥拉斯像吃了诚实果一样,对她掏心掏肺地言无不尽了。照伊奥拉斯的招供,他完全没有谋害亚歷山大的计画,他的老爸也并无谋反之意。盖亚还彻底搜查了伊奥拉斯的房间,并没有找到什么毒药。
  盖亚并不全然放心,就又跑去找另一名嫌犯:伊奥拉斯的哥哥卡山德。这位仁兄在米埃札陪着亚歷山大跟亚里斯多德读了三年的书,和盖亚是老相识了。不过盖亚并没有与他叙旧,而是在他半梦半醒之间把他盘问了个够,但结果仍是没有丝毫可疑之处。
  随后两天,盖亚不断改变形貌,混跡于亚歷山大周遭,观察来来往往的人员与事物,也没有发现任何可疑的跡象。可是她虽然始终与亚歷山大隔着一段距离,她却能感觉得到他的体温过高,而且还在咳嗽,身体应该很不舒服,只是在强自撑着,故作若无其事状罢了。
  入夜后,盖亚像幻影一般飘进了亚歷山大的寝宫,而亚歷山大正在昏睡中。她怜惜地摸摸的他的脸,就为他详细地诊察了起来。良久,盖亚放开手,暗叹一口气,难过的呆坐一旁。亚歷山大罹患的是极严重、极兇猛的一种流行性感冒。这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在二十世纪,都无药可治,用药只能缓和症状,要痊癒唯有依赖他自体的抵抗力,还要加上上苍的保佑。但盖亚知道上苍是不会保佑他的,因为歷史已经写定了。(註六)
  盖亚俯身亲了亲亚歷山大,就飘身离开了。她待在这里也没什么用,剩下来要做的,是让他们的女儿再见父亲一面。
  十天后,巴比伦的王宫门口来了两个女子,各自骑着神骏无比的高头大马。这两位一个是二十多不到三十岁的少妇,另一个则是十二、三岁的少女,但无论是少妇还是少女,都美丽绝伦,闪耀着尊贵无比的光芒,让人不敢平视。
  那少女朗声说道:「斯基泰女王,阿吉德(註七)的雅典娜,来探望我的父王。」。
  虽然没有哪个国王或女王出行是只带一名随从的,可是此时却没有一个人怀疑她们的身分。这样的姿容与气势,除了传说中的斯基泰女王与摄政地母神本尊亲临,就不会有别人了。
  ……
  亚歷山大已经气若游丝了,当盖亚母女到了他床边的时候,他勉力握住盖亚的手,说道:「我好想念你呢!」。他看着盖亚,盖亚并没有掛面纱,也没有运起「一炁化千相」奇功。他露出笑容,道:「这才是真正的你吧?…看看咱们的女儿就知道了。」。
  盖亚把脸颊贴在亚歷山大的手背上,轻声说道:「对不起…谢谢你。」。
  雅典娜按照母亲的教导,以中国式的礼节,双膝跪地,双手贴额,拜伏叩首。
  三天后,亚歷山大这位无敌的军事天才,功业最显赫的帝王,终于败在渺小到看不见的病毒之手。这颗歷史天空中最闪亮的巨星,就此轰然陨落,享年三十二岁。
  亚歷山大死后,眾将官邀请斯基泰女王与摄政共商大帝身后诸般事宜。盖亚知道他们不过是要自己为他们的分家协议背书罢了,她懒得淌这混水,只淡淡地说道:「各位大人请看着办吧,长公主没意见。」,说罢就带着女儿离开了。
  ……
  盖亚回到聂伯城后,继续励精图治,开将扩土。到了第一百一十六届奥运会的当年,即公元前316年,斯基泰已成为一个超级大国,领土北起芬兰湾(註八)、瓦耳代丘陵、拉哈河(註九)一线,南至高加索山脉、好客海、伊斯特河(註十),东起拉哈河,西抵喀尔巴阡山脉、尼萨河、奥德河及波罗的海。
  除了国防建设,盖亚的经济建设成就也同样出色。她大力发展农业、林业、渔业、牧业、矿业及手工业,并鼓励商业与金融活动。她把从范蠡、老子、鲁国藏书、墨子、鬼谷子、亚里斯多德那儿所学;以及陈香凤所知的二十世纪知识,全都搬了出来,尽其所能地应用在治理国家上头。使斯基泰不但是西方世界武力最强、领土最广的国家,而且成为最富庶的国家。
  盖亚锦上添花,开採了鲁德纳(註十一)的铜矿与银矿,铸造银币与铜币向各国发行。斯基泰银币上铸的是女王雅典娜的头像,所以这种银币就被人们称为「雅典娜」。
  「雅典娜」银币无论是银子成色、重量精确度以及发行数量,都远远超过原来西方世界普遍流通的「四德拉克马」(註十二)与「斯塔特」(註十三),因此就逐渐成为西方最通用的货币。而拥有鲁德纳矿场与铸币特权的斯基泰女王,便成为世界上最有钱的人了。
  一天亚歷山大的母亲斯特拉托妮可(註十四)派人给盖亚送来一封信,这是一封求援信。她被卡山德率军围困在皮德纳(註十五),粮食即将耗尽,于是派出勇士驾着小船乘夜偷渡封锁线,前来斯基泰讨救兵。
  局势为何会发展到这个地步,说来话长,反正那是帝国诸将混战而导致的结果,其过程与本书故事关係不大,便不赘述。总之目前的情况是,马其顿本土被卡山德控制了,而斯特拉托妮可带着亚歷山大大帝的儿子亚歷山大四世(註十六)起兵,趁着卡山德在伯罗奔尼撒(註十七)作战时夺回了马其顿。卡山德闻讯立即回师,击败了斯特拉托妮可,并且将她们祖孙围困在皮德纳。
  盖亚知道斯特拉托妮可不喜欢她,也对亚歷山大大帝承认雅典娜的合法身分不大高兴,若非万不得已,她岂肯低头来求救。但盖亚从后世的歷史得知,如果不去救斯特拉托妮可的话,那位老夫人就会被杀,连带着亚歷山大四世也活不成了。
  斯特拉托妮可是她的爱人最敬爱的母亲,亚歷山大四世是她的爱人留下的血嗣,这才重要。比较起来,斯特拉托妮可喜不喜欢她们母女,就微不足道,一点都不值得计较了。因此为了逝去的爱人,她必须尽力。而且这次和上次不同,上次她无能为力救亚歷山大,而这次她却有这个能力。
  ……
  皮德纳城东面靠海,另外三面临陆。卡山德的陆军在北、西、南三面安营结寨,从陆上将皮德纳团团围住。而卡山德的海军舰队则在海上巡弋,将皮德纳的海上交通也封锁了。
  皮德纳城中粮食已然耗尽,斯特拉托妮可正打算投降,她想自己死即死矣,总不好拖着全城军民一起饿死吧?就在此时,一名侍从跑了进来,气喘吁吁地说道:「摄政…摄政…海上…海上…」。斯特拉托妮可一听便知道发生了大事,不等那侍从把话说清楚,三步併两步就往东墙城头跑去。
  (註一)臂跨度,orgyia,古希腊长度单位,相当于1.85公尺。
  (註二)脚,pous,古希腊长度单位,相当于30.8公分。
  (註三)巴比伦,babylon,位于今伊拉克的baghdad以南约85公里处。
  (註四)伊奥拉斯,ioλλα?,亚歷山大大帝的侍从,安提帕特的儿子。
  (註五)安提帕特,?νt?παtpo?,曾任马其顿摄政、亚歷山大帝国摄政。
  (註六)亚歷山大大帝的死因有多种推测,如:白藜芦中毒、番木鱉硷中毒、砷中毒、酒精性肝病、伤寒、疟疾、西尼罗河热、急性胰腺炎、感染性心内膜炎、血吸虫病、紫质症、脱髓鞘多发性神经炎等等。然而当亚歷山大的癥状被输入「全球传染病与流行病学网路」时,得出来的鑑别诊断竟然是流行性感冒,所以本书情节实有所本。
  (註七)阿吉德,argead,亚歷山大大帝的家族名称。
  (註八)芬兰湾以及下文之瓦耳代丘陵、高加索山脉、喀尔巴阡山脉、尼萨河、奥德河、波罗的海,以及鲁德纳等皆使用当今名称。
  (註九)拉哈河,rahā,即今之伏尔加河。
  (註十)伊斯特河,ister,即今之多瑙河。
  (註十一)鲁德纳,rudna,位于波兰lowersilesian省polkowice市,是欧洲最大的铜矿与银矿。
  (註十二)四德拉克马,tetp?δpαxμoν,雅典发行的银币,在公元前六世纪?前一世纪间广泛通行于西方世界。
  (註十三)斯塔特,σtαt?p,雅典、科林斯、埃伊纳岛、奇多尼亚发行的银币,在公元前八世纪?前一世纪间广泛通行于西方世界。
  (註十四)斯特拉托妮可,stratonice,就是亚歷山大大帝的母亲奥林匹亚丝。她改过三次名字,这个名字是她在公元前317年改的。
  (註十五)皮德纳,pydna,位于今希腊centralmacedonia大区pieria区makrygialos村。
  (註十六)亚歷山大四世,alexanderiv,亚歷山大大帝的遗腹子。
  (註十七)伯罗奔尼撒,即今希腊peloponnese半岛。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