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小说>书库>历史军事>晚唐浮生> 晚唐浮生 第784节

晚唐浮生 第784节

  邵树德有十余支大军、数十万兵马,大部分都颇具实力。尤其是他那些骑军,实力足可比拟可汗亲军,甚至更强。与他们为敌,是不明智的,现阶段还是优先攻灭渤海国。
  渤海文教盛行、人口众多、百工兴旺,一旦吃下,好处多多。花些时间消化一下,就是自己的力量。而如果中原再起变故,那就更妙了。
  精兵强将自相攻伐,消耗殆尽。
  黎民百姓疏于稼穑,百业凋敝。
  如此持续下去,最后还剩几分实力,委实难说。届时,可不就是契丹的机会了么?或有机会吃下阿保机心心念念的幽州。
  萧敌鲁在寺外思考,长寿寺内,乌炤度在渤海士子高元固的引荐下拜会了僧正、住持,然后到客房安歇。
  “相公,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众人坐定后,高元固突然说道。
  “讲吧。”乌炤度看起来颇为疲惫。
  “相公想必已经知晓大唐夏王邵树德的威名。其人兼任朔方、宣武、河中三镇节度使,拥兵数十万。八、九月间,夏兵东略,大破契丹,有信使飞捷入报洛阳,很多人都知道了。”高元固说道:“相公去长安,怕是得不到什么结果。大唐天子纵然下旨申斥,契丹肯听吗?更何况李唐圣人怕是不会管这事。”
  “我亦知此事绝难。”乌炤度叹道:“不过若能说动大唐圣人下旨,令幽州镇北伐契丹,或有解法?幽州与契丹之间,也不太平呢。”
  “相公!”高元固摇了摇头,道:“幽州节度使是李克用,而今他正与邵树德交兵,不克分身。只要契丹不南下找他的麻烦,他不会出兵的。”
  乌炤度神色一紧,这却是他不了解中原内情了。偏居上京龙泉府,离中原太远了,消息太过于闭塞——渤海国已经都上京(黑龙江宁安)一百多年了。
  “贤侄有什么话就直说吧。”乌炤度神色一正,说道。
  “相公,如今大唐真正说了算的,其实是夏王邵树德。与契丹过不去的,也是夏王邵树德。夏王就在洛阳,相公何必舍近求远呢?”高元固建议道。
  乌炤度沉吟了一下,道:“若真如贤侄所言,确实该见一见夏王。可有门路?”
  “相公此番是孤身前来耶?奉使团而来耶?”高元固问道。
  “使团尚在途中。”乌炤度懂了,立刻吩咐随从:“速去南市采买一些名贵礼物。对了,夏王年齿几何?”
  “四十有二。”高元固答道。
  “有甚喜好?”乌炤度又问道。
  “好射猎,好马球,好美人。”
  “唔。”乌炤度又沉吟了一下,道:“我随身带了不少药材,一并献予夏王了。”
  嗯,渤海国的药材在中原还是很受欢迎的。乌炤度贵为国相,随身携带的药材自然是最顶级的,拿出来作为礼品献上去,可谓对症下药——呃,投其所好,对接下来要谈的事情多半有所裨益。
  第003章 合作
  乌炤度不清楚是自己献上去的那些药起了作用,还是夏王真的关心渤海国,反正他很快就得到了接见。
  十月初七,他来到了定鼎门东第一街第五坊:修文坊。
  修文坊内有一地名弘道观,已废弃。观主三洞法师,郑州管城人,修为颇深。
  这座道观占地极大,几乎囊括整个修文坊。之所以如此离谱,因为在此之前,这里是王府。
  咸亨三年,尽并一坊之地为雍王宅。王升储,立为弘道观。
  弘道观毁于战火,今全部清理,建起一宅,赐予夏王嫡长子邵承节。
  王妃今日也来了。
  五个月前,她诞下一子。成婚十余年来,她为邵树德生了三子一女,长子已经十五岁,长女十一岁,次子六岁,三子一岁,又将家事打理得井井有条,没让邵树德操心,堪称贤惠、聪慧。
  大郎得了宅子,作为母亲,当然要过来看一看了。不光看,还亲自指挥仆婢,把一箱箱的财货搬进来,妆点各处。
  邵树德坐在中堂内,百无聊赖地看着这一切。直到银鞍直指挥使李逸仙前来禀报时,他才终于感觉到了点乐子。
  “让他进来。”邵树德安坐不动,吩咐道。
  按理来说,乌炤度是渤海国相,还是要给点面子,出门迎接的。但邵树德想了想,还是没动。这是一种姿态,是一种政治信号,也是一种谈判方式。
  乌炤度倒没觉得有什么不对。宦海浮沉这么多年,个人荣辱已不是很在乎了。在他这种老官僚手里,没有什么是不能交易的,一切都可以谈,都可以明码标价。
  “参见夏王殿下。”乌炤度和陪同他前来的高元固一起行礼。
  “乌相多礼了。”邵树德起身回礼,笑道:“坐吧。宅邸新成,家具尚未齐备,怠慢贵客了。”
  说罢,吩咐银鞍直副使杨弘殷去煮茶——在邵树德身边干,需要学会的技能确实不少。
  “乌相这次是从上京龙泉府而来吧?”邵树德问道。
  双方都没提乌炤度之前送的礼物。
  老实说,邵树德对此不太感冒。当然尝试一下的兴趣也是有的,不过昨晚服侍他的萧氏知晓后,直接将其夺走,说这是虎狼之药,于身体有害。然后,施展了世家大族的魅惑绝学,比药还管用。
  “正是。”乌炤度说道。
  “龙泉府风物如何?”邵树德颇感兴趣地问道。
  “敝国疆域甚广,有五京十五府,六十余州,百余县,二百万口。以肃慎故地为上京,曰龙泉府,领龙、湖、渤三州,治龙州,城临忽汗海。”乌炤度介绍道。
  “听闻渤海有暖炕,可见十分寒冷,上京能耕作否?”邵树德又问道。
  “殿下,渤海水网密布、土地肥沃,主种稻米,亦有豆、麦、稷、黍等作物,还可牧马、狩猎、捕鱼、采集,远近皆称。”乌炤度回道。
  他越是骄傲地介绍渤海国的农业成就,邵树德越是感兴趣。
  “渤海亦能种稻?”邵树德惊讶道。
  他印象中,东北能种植水稻,是清末越界过去的朝鲜农民培育出来的,怎么这会也能种了?难道是气温高?
  “殿下,渤海产粮,七八成为稻米。岂不闻‘卢城之稻’?”乌炤度说道:“《周礼》有言:‘东北曰幽州,谷宜三种’,即稷、黍、稻也。”
  卢城稻是渤海国特产,听闻口感很好,不过很少卖来中原,仅作为贡品送来过。
  《周礼》中提到的幽州,应该是包含辽东部分地区的,但多半仅限南部,即辽宁一带。稷是高粱,黍是糜子。也就是说,很早以前至少辽宁就大量种植水稻了,这刷新了邵树德的认知。
  渤海国的主要水稻种植区,在忽汗水、率宾水、湄沱湖流域。也就是说,牡丹江、绥芬河、兴凯湖一带是渤海国的农业重镇,腹心地带,也是最富饶的地方。
  “这么说,上京、东平、率宾三府便是贵国的财赋之源了?”邵树德显然是做过功课的,知道大概的地理位置。
  事情确实超出了他的认知,惊讶一个接着一个。同时也有些无奈,国朝就没深入研究过渤海国,对其内情所知有限。
  邵树德原以为渤海国的精华地带在辽宁,现在发现,居然在牡丹江、兴凯湖一带,这才是其核心位置。不然的话,也不会于天宝末迁都上京了。
  “正是。”乌炤度回道:“敝国初年,便定下了专力北进的大略。经过数代人征讨,东北诸夷畏臣之。”
  乌炤度这话说得过于简略了。事实上渤海国一开始还是想南下的,但南边有大唐、新罗,实力很强,非常不便。于是北上征讨黑水靺鞨,拓地千里。
  黑水靺鞨便是女真的前身,被渤海国打成狗了。而高句丽时代,他们也被高句丽严厉镇压,日子过得十分凄惨。于是遣使至大唐,表示臣服,想借助大唐的力量夹击渤海国。
  不过靺鞨诸部很快被渤海数万大军给征服了,此事便没了下文。
  这时候的女真,战力羸弱,大唐、渤海、高句丽派出一支偏师,都能随意征服,其实没有任何能打的迹象。或许真实原因不是女真能打,而是他崛起时遇到的对手不能打。
  “贵国与契丹的战事,我已听闻。”杨弘殷将煮好的茶端了上来,邵树德请乌炤度、高元固二人品尝,又问道:“契丹愈发张狂,我必不能容之。可渤海遥远,联络一次都不容易,如之奈何。”
  终于说到点子上了!乌炤度心中激动,立刻起身说道:“殿下,其实不远,从登州出海,三日即可抵达敝国。”
  邵树德不置可否,问道:“安东府故地,如今在谁手中?”
  安史之乱后,以平卢军渡海南下至淄青为标志,唐廷势力全面撤走辽东。面对如此优越的无主之地,周边各政权、部落自然十分觊觎。而在多方较劲之中,渤海国显然占了上风。
  德宗朝短暂中兴,曾于汉襄平城重置安东都护府,都护是“高句丽废王高藏之子连”。高连之子高震也曾担任过都护。
  但这只是辽西,辽东却已为渤海所据,汉四郡故地则为新罗所据。
  安东都护府的存在时间很长,主要依附于幽州镇。835年张建章出使渤海时,安东都护府仍在。
  宣宗大中四年(850),安东都护府仍治于辽阳,当年朝廷授张允伸幽州节度使的制书中,曾提到“况辽阳甲兵之雄,幽都控驭之远。”
  辽西失陷应该是最近二三十年的事情,主要为渤海所得。但这块地并不在渤海国五京十五府之内,且一直面临着契丹的激烈争夺。
  《辽史》记载“力战二十余年,始得之,建为东京”。909年,“春正月,(阿保机)幸辽东。”也就是说,最晚在909年之前,契丹就已全取辽西之地。
  邵树德不清楚此时辽西的实际情况,因此问道。
  “殿下,都里镇仍在敝国手中。去岁,鸭绿府还遣兵与契丹交战,贼军掳掠一番后退回。”乌炤度回道:“都里镇本为大唐故地,敝国愿献予天朝,请大唐圣人发兵守之。”
  都里镇就是后世的旅顺,为安东都护府辖下的一个军镇。
  乌炤度也有意思,这是想甩掉烫手山芋么?
  看来最近二三十年,渤海确实衰弱了。之前能在各路群雄中抢走辽东,后来慢慢蚕食辽西。现在辽西多半已为契丹抢走,辽东也快保不住了,于是着急了?
  都里镇是小地方,丢了不心疼,反正也是抢来的。但鸭绿府及南京南海府若丢了,可就心疼了。
  “安东府旧地还有多少人?”邵树德问道。
  “自契丹东侵以来,州县军镇残破,已只有十数万之众。不过,殿下勿忧,实则远远不止这么些人。敝国力弱,无力管束,故民皆隐匿。若好好清理一番,或有十万户之众。”乌炤度答道。
  “原来乌相亦不知安东府之实情。”邵树德惊讶道:“若我发兵安东,粮草不济,如之奈何?”
  这是公然索取军费、物资了,但乌炤度听了却大喜过望。
  不怕出血花钱,就怕你不来。渤海国内部问题十分严重,近年来对付契丹愈发力不从心。今年被攻破扶余府,国中正从北边调集镇压黑水靺鞨的边军回援,也不知道能不能打赢。但这个国势,即便这次打赢了,下次呢?
  乌炤度看得很清楚,渤海国在走下坡路,契丹则处于上升期。再打两三年,安东府必然全境失陷,再打五年,鸭绿府、南京也保不住。再打十年,渤海可能要亡国了。
  这还是在契丹不全力攻他们的情况下的乐观预计。
  考虑到契丹这几年在李克用、邵树德手里吃了亏,很可能死了南下中原的心了,那还不得回过头来狠狠打渤海?这样一种情况下,能坚持十年都是多的。
  “听闻渤海的绢绸亦不错,铁器亦很精良。”邵树德说道:“每年供给战马五千匹、兵仗三万件、布帛二十万匹、干草二十万束、粮谷三十万斛,我便发兵都里镇,如何?”
  乌炤度算了算,每年被契丹掠走的财货都远远不止这个数,还有什么可疑虑的?立刻应道:“我这便遣使回上京,与我王分说,定然没有问题。”
  邵树德笑而不语,一副为渤海两肋插刀、义薄云天的模样。
  第004章 调动
  “夫君,渤海国相走了?”折芳霭从后宅转出,问道。
  “去长安面圣了。”邵树德说道:“这宅子可还满意?下了血本了。”
  折芳霭笑着转到邵树德身后,替他揉按肩膀,道:“妾十余年前嫁过来时,可没想到有今日。夫君真是这世间,第一等的豪杰。”
  夫人的马屁拍得邵树德心花怒放。
  “夫人当知我欲将天子百官迁来洛阳。”邵树德端起茶碗,抿了一口,轻轻放下,道:“天子东迁之后,承节可为西京留守、京兆尹。这是我本来的方略。今日面见乌炤度,我又有了新想法。”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