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小说>书库>历史军事>我在古代当名师> 我在古代当名师 第394节

我在古代当名师 第394节

  杨兮笑着,“你们来的巧,十四州恢复科举,你们可以继续考科举了。”
  周铮是秀才,他一直心有遗憾,语气激动的确认,“真的?”
  周钰失笑,“当然是真的。”
  周铮盘算了,两个族人年轻都是十八九岁,他们学识不错,这次可以考秀才,还好族内一直没放弃教导族人读书。
  今日周钰高兴,让人将另外两个族人接来,又安排人安顿随周铮南下的山匪,也不能说是山匪,只是报团取暖的百姓而已。
  而济州张府,张将军有些不敢置信的询问,“你真的要去参加杨曦轩的婚礼?”
  云斐,“嗯。”
  张将军皱着眉头,“我不同意,谁知道杨曦轩会不会灭你的口。”
  云斐嗤笑一声,“杨曦轩已经将我安葬了。”
  张将军依旧不同意,“海军离不开你。”
  云斐沉默了,他真正目的是祭拜祖宗,告诉祖宗他还活着,“我会隐瞒自己的身份。”
  张将军冷着脸,“你太小看杨曦轩了。”
  云斐抿着嘴站起身,“算了。”
  只是错过了这次机会,也不知道还有没有机会祭奠祖宗。
  而杨展鹏家,水氏等儿子下衙回来,急切的询问,“我听说张将军要派官员南下,儿啊,你有没有机会?”
  杨展鹏指着自己,“娘,您太高看你儿子了,您还是别做梦了。”
  水氏愣愣出神的看着儿子大步离开,她的儿子彻底和她离心了,目光看向远处的儿媳妇,她好像看到了儿媳的嘲讽。
  第六百一十六章 为何不杀我
  在北方官员启程南下时,秦炳这对未婚妻终于要成亲了,二人也算是历经磨难了,两人守孝多年谁不说他们孝顺,就连急切的耿决也不得不承认,耿蓼的确是孝女,正因为如此耿决才更要抓住耿蓼这个侄女。
  秦炳这对未婚夫妻在上河镇的人缘很好,秦炳虽然没跟在杨曦轩身边,但杨曦轩却为秦炳做脸,每次发财都会送秦炳一些,这说明杨曦轩惦记秦炳。
  因为如此秦炳的婚礼需要大办,秦炳已经从周家搬了出去,他大婚宅子装的特别喜庆。
  哪怕向县的婚礼用品发展的不错,可看到秦炳的布置,还是让人开了眼界。
  这都要归功杨兮的灵机一动了,她帮着布置了不少鲜花,喜庆的鲜花配上红色绸缎也是美极了。
  耿蓼有娘家人,所以杨兮夫妻充当起了秦炳的亲人,两人带着周霖帮忙招待客人。
  杨兮夫妻亲自下场招待,让参加婚礼的宾客更看重秦炳了,看来传言周先生将秦炳当弟弟是真的。
  秦炳家离耿蓼的宅子并不远,但是为了热闹绕着镇子走了一圈,只要不错过吉时就可。
  吉时一到,秦炳迎亲的队伍回来了,秦炳的年岁不小了,在古代是晚婚的年纪,但是对比现代正是好年岁,秦炳恢复姓氏就不伪装脸了,现在穿着一身新郎吉服真真是俊秀非凡。
  秦炳站在花轿前手心里都是汗,握住耿蓼的手后,他的心瞬间安定,他牵着耿蓼的手往院子里走,耳朵自动屏蔽了周围的热闹,他步伐迈的坚定,未来他和耿蓼是最近亲的人。
  对拜高堂的时候是牌位,随后将新娘送入洞房。
  杨兮跟去守着耿蓼,看着秦炳二人走完所有的礼节,她的心里升起成就感,又解决了一对,现在就剩下小弟了。
  秦炳带人出去了,洞房内只留下女眷,因为有杨兮镇着,耿家女眷没有人说出酸话。
  杨兮已经嘱咐厨房单独给耿蓼做一些吃食,“一会你吃一些。”
  耿蓼肚子早就咕咕叫了,她的脸颊绯红,“嗯。”
  这一刻的耿蓼最幸福,她虽然不得母亲喜爱,但她有祖母护着,亲事上一波三折终得了好结果,她身处乱世却从未遭过罪,现在又有一场盛大的婚礼,这是何等的福气!
  耿蓼浑身散发着幸福的气息,严氏嫉妒的面容扭曲了,耿蓼的婚事她没插上任何的手,只能干看着好东西一样样搬入耿蓼的宅子。
  秦炳布置宅子她始终没得一见,今日婚礼才看到院内的布置,她嫉妒啊,如果耿家没出事,她的女儿也会风光出嫁。
  严氏终究没忍住,“蓼儿可掉入富贵窝了,日后可别嫌弃家族才好。”
  耿蓼心里清楚,这是婶婶恼她不为堂兄说好话,可婶婶也不想想,主公难得回上河镇,她一个未出嫁女子凑上去合适吗?
  何况她在主公面前可没有任何的脸面,面对积威甚深的主公,她连开口的勇气都没有!
  杨兮放下手里的茶盏,清脆的声音有些大,屋子里的女眷都看向她,杨兮脸上笑容没变,“这话就不对了,耿蓼要是嫌弃耿氏一族,你们耿氏一族可没机会南下。”
  萧氏在严氏开口时就知道不好,果然应验了,忙开口描补,“先生说得对,耿蓼救了我们一族。”
  杨兮对萧氏的感官不错,语气缓和了几分,“这家族的崛起还是要靠自立,眼下恢复科举就是机会,我想信耿家男儿的学识一定会得偿所愿。”
  这次科举的选拔绝对公平,只要过了乡试就可参加官员选拔,今年是恢复科举的第一年,曦轩为了彰显公平,不会继续压着耿家男嗣出头。
  当然曦轩也不会关照耿氏一族的男儿。
  萧氏就怕杨将军对耿家依旧有芥蒂,今日听了杨先生的准话,她的心头顿时一松,忙起身感谢,“谢谢先生指点。”
  杨兮见餐食端了上来,摆了摆手,“你们也出去吧。”
  耿蓼等耿家女眷们走后,她才长叹一口气,“还好恢复了科举。”
  否则,未来有她愁的时候。
  杨兮推了推面前的粥,“赶紧吃一些。”
  “好。”
  京城,王霍因为海军训练的不错,他难得有好心情请了被圈禁的景王,景王消瘦的不成样子,可见没少受到折磨。
  景王可不管皇上怎么看他,他已经很久没吃到点心了,飞快的吃着盘子里的点心,很快就将一盘子点心消灭干净。
  景王有些意犹未尽,一盘子点心太少了,根本缓解不了肚子里的馋虫。
  王霍喝着茶水,他本想杀了景王,后来觉得留着景王也不错,景王过得越不好,他的心情反而愉悦几分。
  王霍放下茶杯,“皇叔,你说秦氏一族的积累是不是被杨曦轩得了?”
  景王瞬间不想点心了,秦氏一族竟然还有嫡支活着,他听到消息都震惊了,他对王妃没有一丝的愧疚,不过,在他圈禁的日子里也会回忆过往,他有的时候会想嫡子一家,那是他欣喜得来的嫡子,可他还是狠心的舍了,嫡子一定恨死他了,他如此落魄嫡子都没出现过他的梦里。
  王霍突然冷笑,“皇叔还真是废物。”
  秦氏一族庞大的积累全都便宜了杨曦轩,杨曦轩没有秦氏一族家底的支持,怎能快速的招兵买马?
  景王哼了一声,“真正废物的是你老子。”
  竟然压不住自己的儿子,最后活活被儿子给逼死了,至少他比江王强,只有他舍弃儿子的份,儿子不能反噬他!
  王霍哈哈笑着,“皇叔说得对。”
  笑完后有些兴意阑珊,他当时也在南方调查秦炳,然他离秦炳如此近,却没有发现秦炳。
  景王给自己倒了一杯茶,他不明白了,“你为何不杀我?”
  他原想慢慢谋划,可王霍上位后,他最后的希望没了,要问他怕死吗,他依旧是怕的,可他更怕王霍将他交出去。
  王霍勾着嘴角,“因为皇叔还有利用的价值。”
  景王心里琢磨要不要自缢,随后放弃了,王霍派人整日盯紧了他,手里的好茶水也没味道了。
  第六百一十七章 李代桃僵
  叶顺的胭脂铺子,叶顺陪着笑,“您也看到小女还年幼,我这也算有些家底,断然做不出卖女儿的事,这样日后您用的胭脂水粉我都包了。”
  妇人是吕尚书府的管家婆子,她为大娘子的陪嫁,谁想到皇上下旨要纳大小姐进宫,大娘子哭的不行,大娘子想出了李代桃僵,让她寻些和大小姐相似的女子。
  她想起了这家胭脂铺子,当时她就发现叶掌柜女儿像大小姐,回去还和大娘子说了,所以一下子就想到了这家女儿。
  妇人不想节外生枝,只能道:“我出自吕尚书府上,现在日子不好过,我们府上丫头过的还不错。”
  叶顺心里有些恼了,面上还要赔笑,飞快的翻出所有的银钱递给妇人,“我也是读书识字的,万万不会卖女儿为奴为婢。”
  妇人掂了掂布袋子,想了想还有其他的人选,笑了笑道:“那可太可惜了,我还想给你女儿一个好前程。”
  叶顺恨不得翻白眼,呸,这京城可没有什么好前程。
  妇人一走,叶顺回了后院,叫来人去盯着吕尚书家,他要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他可没错过妇人盯着宁西的脸。
  上河镇,一场婚礼结束,秦炳不缺丫头婆子,周钰夫妻看着没出乱子,两口子就回了家。
  子律兴奋极了,“娘,您和爹成亲的时候是什么样子啊?”
  杨兮陷入了回忆,“当时可没有现在这么多的婚礼用品,不过,也是一场隆重的婚礼呢!”
  周钰却清楚娘子说了谎,当时爹不敢踏错一步,所以婚礼并不隆重,除了一些相熟的人参加,并没有邀请太多的宾客,他握着娘子的手,“等我再给你办一场。”
  还没说完就被杨兮捂住了嘴,“呸,可不兴这个。”
  这里是古代,讲究一辈子一场婚礼。
  周钰自觉说错了,想了想道:“那就等金婚的时候我们好好的大办一场。”
  杨兮点头应下,“好。”
  不过,古代成亲早算上金婚五十年,他们还不到七十岁,虽然七十古来稀,但是她想和周钰活的更久一些。
  子律好奇了,“娘,什么是金婚?”
  杨兮耐心的讲了什么是金婚等,又对小儿子和侄子道:“妻子才是陪伴你一辈子的人,日后莫要伤了妻子的心。”
  子律围着爹娘转,“娘,儿子想找和你一样的媳妇。”
  周钰按住小儿子的脑袋,“呵,做梦来的更快。”
  振远也觉得太难了,他跟在姑姑身边越久,才知道姑姑有多不同,不仅有宽广的眼界,还有不输男儿的胸襟,嗯,所以他的妻子只要有姑姑三成本事他就高兴了。
  一家子回到周家,杨兮夫妻在家住一晚上就搬去了杨府,他们已经将学堂的事情交接完,甲区的孩子已经回家准备。
  这一次杨曦轩掌管的八州允许女子参加科举,还不知道最后有多少女子参加。
  不过,周家学堂的女学生不会错过机会,上面下命令,下边的官员就要跑断腿,向县为此隔出了一间女子考试的屋子,也选了几个婆子搜查行囊。
  在杨兮夫妻出题期间,杨曦轩已经离开德州,同时李家小姐也已经顺利达到瑞州府城,李小姐住的宅子是杨曦轩送的,日后会是李小姐的陪嫁。
  杨曦轩并没有去德州,他转道去丽州,亲自迎接李家送嫁的队伍。
  因为杨曦轩大婚,瑞德等八州热闹非凡,家家户户都喜气洋洋的,可见杨曦轩多得民心,当然重要的一点,眼看着快要秋收了,百姓肉眼就能看出粮种的高产。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