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小说>书库>玄幻奇幻>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 第382章 转运粮食

第382章 转运粮食

  彭泓澍道:“可是现在圣上你来了这么一手,臣等却是百口莫辩了。”
  “是啊,臣等真百口莫辩。”彭柱朝等二十多个大小土司也纷纷叫屈。
  “呵呵,这么说反倒是朕的不是。”崇祯冷笑,“竟然是朕冤枉了你们?”
  “圣上,臣不是这个意思。”彭泓澍连忙说道,“是误会,这就是个误会。”
  “对对,这都是误会。”彭柱朝也连忙说,“还望圣上能帮我们澄清一下。”
  “够了!这种话你们自己会信吗?”崇祯怒道,“既想要吃兵饷喝兵血,又不想落下骂名,真当别人都是傻子吗?”
  崇祯这一发怒,彭泓澍顿时噤声。
  他们这才勐然想起来,眼前可是大明皇帝。
  “带走!”崇祯冷然道,“先查抄他们行辕,看饷银还有工食米是否还在,若还在也就罢了,若不在就让他们家人拿银子和粮食来赎人!”
  “领旨。”徐应伟当即带着新军押走彭泓澎等土司。
  顿了顿,崇祯又大声道:“各司的土同知还有土通判何在?”
  彭廷榆等数十个土同知还有土通判便纷纷上前向崇祯见礼。
  “你们随朕来。”崇祯道,“商定保靖宣慰司还有永顺宣慰司的善后事宜。”
  崇祯这一手玩得极为漂亮,不仅当众羁押了彭泓澍、彭柱朝等二十多个大小土司,而且还没有激起永顺宣慰司及保靖宣慰司六万多土兵的哗变。
  不仅没有激起土兵的哗变,甚至反而还收获了一波感激。
  当这些土兵排着长队从皇家银号武昌分号领到钱粮之后,一个个都对崇祯、对大明感恩戴德,直感叹遇到了好皇帝。
  好皇帝啊,说给多少就真给多少,不打任何折扣。
  还不拖欠,还把下个月的粮饷也提前支给了他们,这样的好皇帝别说见过,就是连听说都没有听说过,这回真是赶上好时候。
  ……
  但是崇祯心下也有遗憾,因为这次行动未竟全功。
  保靖土司、永顺土司的二十多个大小土司已经遭到羁押,之后再换成相对容易控制的彭廷榆等新土司也将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但是施南土司的冉三娘等十几个大小土司却是无从下手。
  “可惜呀,未能竟全功。”对着朱慈炯、徐应伟和阎应元三人,崇祯叹道,“没想到冉三娘这个小寡妇竟有这等急智,还有这等威信。”
  徐应伟道:“确实很可惜,冉三娘也克扣了饷银,而且还不少,但她一番话就平息了族中土兵的怨念,而且居然也没有人借机生事,相比之下彭泓澍、彭柱朝等人就差远了,这下子就有些棘手,怕是不太好往施南土司派遣勤王士子。”
  是的没错,分化湘鄂西土司和土兵之间的关系只是第一步。
  第二步就是直接派遣勤王士子接管各土司的土兵,当然了,一开始肯定不会明说,而只说是督粮督饷,也就是负责给土兵发放粮饷,相当于后勤部长。
  可以想象,每个月领粮饷的时候都是直接从勤王士子手中领取,领粮饷之前还要高喊当得大明朝的兵,吃得万岁爷的粮,几个月后,土兵对大明朝的归属感就会极大的提升,对崇祯的忠诚度也会有个大大的提升。
  然后等平定完了沙定洲之乱,还有最关键的一步——赏赐恩田!
  洞庭湖边的肥沃恩田一赐下,湘鄂西各个大小土司十万多土兵,立刻就变成大明朝最骁勇的武昌镇兵,再然后湘鄂西的各个土司在丧失了这十万多壮丁后,后续的改土归流就不再会有任何阻力。
  但是现在,却横生出了枝节。
  施南宣抚司的四万多土兵还没有遭到分化。
  朱慈炯道:“父皇,要不然就直接往施南土司派遣勤王士子吧。”
  “那不行。”崇祯一摆手说道,“你又忘了父皇经常跟你说的话?做事要守规矩,越是上位者越是要有敬畏感,要慎用权力。”
  “现在冉三娘并未犯错,朝廷却硬要往施南土司派勤王士子,这就是滥用权力。”
  “你若滥用权力,那么早晚有一天会遭到权力反噬,所以上位者定要慎用权力,不可依仗手中权力姿意妄为。”
  徐应伟和阎应元都是神情肃然。
  心说大明有这样的皇帝,真乃是万民之福。
  稍稍一顿,崇祯又说道:“有贞,皕亨,就先往永顺、保靖的二十多个土司派遣勤王士子,每个土司派遣十个士子。”
  “再还有,必须保证士子的安全。”
  “所以要给每个士子配一哨新军充为其卫队。”
  徐应伟道:“圣上,是从一千领兵士子中调,还是从徐州士子中调?”
  堵胤锡已经带着徐州及归德的十万镇兵回去,但是跟着他南下的三千士子却只回去了一半,还有一半留了下来。
  这是崇祯早就计划好的。
  原先被留在徐州的三千勤王士子,将充为四个镇台的军官,分别是徐州、归德、武昌以及云南,每个镇台留750个勤王士子。
  “就从徐州士子中调吧。”崇祯道。
  “正好借这个机会让他们熟悉土兵。”
  阎应元道:“彭泓澎等土司如何处置?”
  “先关着。”崇祯沉声道,“等回来再说。”
  徐应伟和阎应元前脚刚走,高起潜就后脚进来。
  “万岁爷。”高起潜眉花眼笑的说,“国舅爷他们到了。”
  “康百万他们终于是到了。”崇祯顿时大喜,“快些请他们进来。”
  高起潜领了旨意,很快领着康百万进入行辕,跟着康百万一起进来的还有两个衣着朴素的年轻人,但却是一脸的精明。
  君臣见礼过后,照例先寒暄几句。
  “亲家,太子妃的身体近来可好呀?”
  太子妃可是怀着朱家龙孙,自然得关照一句。
  “回圣上话,太子妃身子挺好的,能吃能睡。”康百万恭声应道。
  “那就好。”崇祯微笑颔首,又指着两个年轻人问道,“亲家,这便是你找的粮商?”
  “回圣上,正是。”康百万手指着两个年轻人介绍说,“这位休宁汪平山,这位是歙县胡仁之,两人虽然年轻,但是接手家中生意已经有不少年头。”
  “你们平时走的什么线路?”崇祯直接问道,“去云南贩过粮吗?”
  “回圣上,草民曾经去过云南,但不是贩粮去的。”汪平山说道,“是贩茶去的,草民先从福建买了茶,揉制成茶砖,再乘大船走水路到武昌,然后换乘小船接着走水路到贵州的铜鼓卫,然后就只能走陆路经普安卫进入云南境内,福建到云南水路加旱路六七千里,至少需要走半年时间,从武昌算起的话也有三千多里路,大约需走三个月。”
  胡仁之紧接着说道:“草民曾经贩酒去过云南,不过走的是海路,先乘大船走海路到广州府换乘小船,再朔西江(珠江)而上到安隆司,最后经旱路到昆明,从南京到昆明水路加旱路六千多里,至少需要走四个月,还得是顺风。”
  崇祯说道:“也就是说,从南京往昆明运粮至少需要四个月时间,从武汉往昆明运粮则要三个月左右,是这意思吧?”
  汪平山和胡仁之同时点头:“是这意思。”
  “三个月的时间可以接受。”崇祯说道,“但是粮食总量可有些多!”
  汪平山跟胡仁之对视一眼,然后问道:“敢问圣上,需要转运多少粮食到昆明?”
  “不用到昆明,只需转运至普安州即可。”崇祯道,“现在是五月底,你们只需在八月底之前将60万石军粮运至普安州。”
  60万石军粮,大约可以保证20万大军九个月消耗,湘鄂西土司的10万多土兵,再加上10万广西狼兵,足可以在三个月之内平定沙定洲之乱。
  三个月作战再加三个月行军,六个月应该能平定叛乱。
  之所以要转运九个月的军粮,是为了留出足够的余量。
  兵凶战危,若是不留足余量,事到临头再想办法就晚了。
  古往今来,有多少战争就是因为后勤保障跟不上而输掉的?
  成祖文皇帝朱棣第一次北伐蒙古,就险些因为粮尽而失败。
  “啊,60万石?”汪平山和胡仁之瞠目结舌,很显然,这个数字已经超出了两个人的想象极限,他们以前贩茶或者贩酒顶天了就几千石。
  60万石粮,那得动用多少艘粮船,多少个纤夫?
  “数目太大?”崇祯皱着眉头问道,“能接不能接?”
  汪平山忍不住跟胡仁之对了个眼神,两人都从对方眸子里看到了凝重,但是也有压抑不住的兴奋,显然,他们俩都已经预感到,这不光对他们两个,对于休宁汪家以及歙县胡家也是个巨大的机遇,一旦抓住了这个机遇,两家就能乘风而起。
  “草民能接!”汪平山和胡仁之毫不犹豫的一口应承下来。
  接了这一桩生意,或许会因为误了日期而给家族带来大祸。
  可要是不接这桩生意,他们的这一辈子都将在悔恨之中度过。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