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小说>书库>其他类型>寒门之士[科举]> 寒门之士[科举] 第43节

寒门之士[科举] 第43节

  当然,柳贺和施允很清楚,所谓复习节奏只是表面的说辞,更直接的原因是——柳贺没有积极主动地塞银子。
  柳贺一开始并不知晓这事,还是施允提醒他才发现的。
  柳贺与董书这几个家境一般的,韩教谕的态度总是淡淡的,生员们一开始觉得韩教谕或许本性如此,但某一日看到韩教谕对邵教授的谄媚态度时,生员们:“……”
  川剧变脸源头姓韩。
  柳贺想了想,这话可千万不能写在史书上,否则川剧立刻就要变韩剧了。
  不过韩教谕态度虽然冷淡,却并不能把柳贺几人如何,毕竟府学中还需要几位优秀的弟子撑场面,尤其柳贺是在大宗师面前露过脸的,若在岁试中出了什么差池,韩教谕也担待不起。
  柳贺在府学的生活可谓平静,到二月时,他已看过府学数本藏书,不得不说,府学除了小说杂文类的书目收藏欠缺了些之外,经史典籍的类目可谓齐全,然而生员们大多不爱看书,反倒是时文集被捧得很高,某地某才子的大作业也常常得到垂青。
  柳贺并不是否定时文集中的文学价值,县试、府试及院试时,他也买过多本时文集,甚至将时文集上的部分文章背到滚瓜烂熟。
  然而到了乡试这一层级,在柳贺看来,看时文集就不太够了。
  时文集所选大多是会试乡试中的程文,而程文同样由士子所写,小三关中参考程文,便是自觉地将自己放在了下首的位置。
  但备考乡试是需要信念的。
  什么信念。
  纵然一省有五千士子应考,他却依然能够在这五千士子中脱颖而出,他所写的每一个字、每一篇文章都足以被刊引为程文。
  柳贺备考时便抱着这样的信念。
  ……
  然而,在府学其他士子看来,柳贺的做法就显得有些呆板了。
  “这柳泽远好生奇怪。”府学之中,同为廪生的谢海洮有些疑惑,“我观此人读书之法很是呆板,毫无新鲜之处,府考道试中的灵动文章好似并非出自他手一般。”
  “许是家贫,缺少名师指点的缘故吧。”
  谢海洮虽非读书世家出身,家中也是镇江府巨富,他当廪生自然不是为了每月几斗米的贴补,而是为了在同窗中博一个好名声,除此之外,他也想交到几位有读书天赋的知己,将来好让对方为他所用。
  谢海洮家中父辈都经商,耳濡目染之下,他自然学到了一手与人交游的本事,柳贺入府学时,谢海洮原也打算和柳贺处好关系,可他仔细观察了一阵,发现柳贺平日读书竟与书呆无异。
  他都不知柳贺是如何在府学的风气下读好书的。
  且柳贺每日无非是练字写文章、练字写文章,可以说是毫无新意。
  不仅柳贺如此,与他关系好的施允也是一样,施允性子比柳贺还冷,谢海洮很难去想,若是施允将来做了官,他要如何与上官打好关系。
  偏偏柳贺和施允相处极其融洽,某一日谢海洮甚至见了施允在冲着柳贺笑,当时他真的有活见鬼的感觉,就……之后他未再见施允笑过一次,甚至怀疑自己出现了幻觉。
  谢海洮决定再观察观察。
  关注了一些日子之后,谢海洮发现,柳贺之所以能将文章写到极致,或许是他读书之心专到极致的缘故,在这一点上,府学中没有一人能与柳贺相比。
  之后谢海洮虽还在思索如何与柳贺交上朋友,可每次看到柳贺刻苦读书,他便忍不住反思自己。
  商人重利,他与人交游时真心自然会缺少一分,但他进府学真的只为了交友而来吗?无论如何,这廪生也是他日夜苦读方才考出来的,进府学之后他仿佛就将读书时的那份辛苦忘了个精光,心思自然慢慢不在读书上了。
  于是在不知不觉中,谢海洮读书也更专心了一些。
  柳贺对此一无所知。
  ……
  时间一晃到了二月,镇江府治下各县的县试再次开启,汤运凤又回丹阳备考县试去了,临行之前,他狠狠搓着柳贺手指,要柳贺把好运传递给他。
  柳贺:“……”
  来往行人朝他们的方向看了好几眼,柳贺恨不能后退几步以证明自己并不认识这个人。
  而这一年里,柳贺也作为廪生为丁氏族学的几位同窗担保,如于遥等几位关系不错的同窗,只要对方有需求,柳贺分文不取。
  而据柳贺所知,府学其他廪生若为士子作保,便是收得少的也能得到数两银子,毕竟应考县试的士子无数,廪生却只有府县学六十人而已。
  “我前些日子又遇上葛长理了,这人真叫人无语,他还在到处散播泽远兄你的坏话。”
  “他散播便由他散播去。”柳贺笑道,“我并未受他影响,反倒是他,若是心思都在说人坏话上,恐怕更难专心读书了吧?”
  葛长理并未通过去岁的县试,放榜之后柳贺并未在长案上看到他的名字,但对方那副得意洋洋的嘴脸柳贺却记忆犹新,不过如今的柳贺已经不在意葛长理如何了。
  他已经在小三关中证明了自己,葛长理散布再多谣言也无法撼动他。
  “去年我苦读了一年,此次院试再不过的话,我父母便叫我回家读书了。”于遥叹道,“族学之中也走了好几位同窗。”
  柳贺拍了拍于遥的肩膀:“只要用心准备,必然有考中的机会。”
  “只能这般想了。”于遥道,“刚开始读书的时候,脑子里并未想那么多事,书越读越多,脑中所想便越多,反而没有一开始那么纯粹。”
  柳贺对此也是赞同。
  过了县试便想府试,府院两关过了就又想乡试,读书时若是不能将这些试都抛到脑后,专心二字就很难做到。
  第57章 岁试
  县试当天,镇江府下了一场雨,眼下春寒还未完全消退,考棚的环境又差,于遥他们恐怕要狠受一番罪了。
  而对于镇江府学不少廪生来说,县试无疑是他们大赚一笔的机会,柳贺这几日在府学读书,偶尔会听见几人低语,偶尔冒出两句“收少了”之类的话,大概也是知晓收钱这事有辱斯文,廪生们也只是私下里议论,虽然有人接机敛财,却也有人只收成本价。
  作为作保的廪生之一,柳贺当天同样去了考棚,士子唱名时,为他作保的廪生也要露一次面。
  柳贺在县试前收到了不少作保的请求,不少人都直接去家里堵门了,不过保结毕竟还是有些风险的,除了给丁氏族学的士子之外,柳贺并没有帮其他士子作保,即便对方开出再高的价钱他也不动心。
  《科举成式》里早已说了,保结保的就是一个熟悉,柳贺只保自己熟识的人,这样才问心无愧。
  县试过后几日,柳贺从于遥那边听见了喜讯:“泽远兄,我过了!”
  “汤运凤也过了丹阳县试!”
  柳贺和施允听了消息也很高兴,汤运凤接下来就不用再回丹阳考了,可以留在府城备考四月的府试。
  “府试是小三关中最难考的,我再苦读两个月,若是侥幸能中,我就在城中最好的酒楼请你们吃一顿。”于遥想了想又苦着脸,“若过不了,就去族学门口那家鸭店斩只鸭子。”
  对于遥来说,能过县试已是一件相当令他振奋的事,无论如何,他去年一年的苦学总算有了回报。
  ……
  二月的镇江府依然与往日一样平和,毕竟镇江府与应天府接壤,若是此地出了什么事,必然是震惊满朝文武的大事。
  但这个二月并不平静。
  在京城,户部主事海瑞自己为自己买了棺材,诀别妻子,向嘉靖皇帝上了一封《治安疏》,他在疏上说,“嘉靖者言家家皆净而无财用也”,这话无疑触怒了皇帝,海瑞被下诏狱。
  但文章内容却同海瑞的名字一样名满天下,镇江府士子人人都读了这一疏,《治安疏》因此被时人称为天下第一疏。
  嘉靖称帝四十五年,放眼整个明代历史,他都是一位极长寿的皇帝,嘉靖初登位不久便将杨廷和赶回了家,之后内阁辅臣被他玩弄于股掌之间,后世有人评说,明亡始于嘉靖,多少还是有些道理的。
  柳贺也读了《治安疏》的全文,只能说一字一句皆是海瑞对国对民的忧心,如果不是发自真情,是绝不可能写出这样的好文章的。
  读这篇文章时,柳贺心中想的就不是这篇文章好在哪里、他能从中学到什么了,文章写得多了,他不自觉间便会染上评判的坏习气,看到什么文章都要以科考的标准先审核一遍,然而海瑞这篇文章却不能如此评判,这是一篇天下人想写而不敢写的文章,这样的文章会令人热血沸腾。
  海瑞虽未获君心,却因此赢得了民心。
  柳贺将《治安疏》反复读了很多遍,海瑞的风骨都在文章里了。
  他当年初学文章时,丁先生便教导过,说写文章要做到文如其人,虽然史书上文章写得好的奸臣比比皆是,但明朝科举不重诗词,写的是四书五经,士子写文章时是一套,做事却是另一套,士林也是会鄙视的。
  柳贺如今对丁先生这句话的体会更深。
  事实上,科举到了乡试这一步,文笔、文采与文风的确很重要,但文章中同样要体现士子的风骨,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政见,也是士子立于官场所秉承的原则。
  换句话说,文章中既要有文采,也要有思想。
  ……
  四月府试,于遥与汤运凤都落榜了,两人心中难免
  有些失望,好在于遥和汤运凤都属于乐天的性格,过了几天又开始嘻嘻哈哈了。
  柳贺在府学中却相当忙碌,因为四月之后大宗师将驾临镇江府,为镇江府学及丹徒、金坛、丹阳三县的士子主持岁试。
  岁试就是生员们的期末考试,不过期末考试并没有惩戒机制,岁试却可称得上极其严格。
  岁试考核分为六等,第一等前列者,若是府学廪膳生出缺,可递补为廪膳生,其次补为增广生,一等二等皆有赏,三等如常。
  但生员们在意的其实并不是赏,而是罚。
  岁试的处罚也有标准——四等挞责,五等依次降等,廪生降为增生,增生降为附生,附生再降等的话,生员襕衫不许穿了,只许穿青衣。
  至于六等,则直接开除出秀才队伍。
  耿定向在其他府州已经革去过数位士子的襕衫,干起这事来可谓驾轻就熟,因而岁试来临前,府学的士子们刻苦读书的态度教官们见了都十分欣慰。
  柳贺对岁试的到来并不忧虑,因为他院试过后就一直潜心读书,说一句毫不懈怠丝毫不夸张。
  “泽远兄,可否借文章一观。”
  “泽远兄,昨日韩教谕所讲的’天地生物之心’何解?”
  作为府学里公认的学霸之一,柳贺反倒比平日更忙碌,来和他讨论文章的士子们变多了,即便柳贺在书堂里看书,也会有同窗闻讯赶来,非要问上柳贺几句。
  柳贺虽然不喜欢被人打扰,但基本能做到有问必答。
  府学众人赫然发现,柳贺看似是个沉迷读书写文章的书呆,但无论何人问了他什么问题,他总能对答如流,即便是其他人想破脑袋都想不出的问题,只要来问柳贺,答案总能明朗。
  “柳泽远当真博学。”
  “我只记四书五经便觉得头疼,他是如何将经史子集全部记住的?”
  “恐怖如斯。”
  “我此刻终于明白,镇江府那么多士子,为何柳泽远能获府尊大人与大宗师的青眼了。”
  如果不和柳贺探讨文章,众人根本不知晓柳贺学问已精深到了何等地步。
  “我原以为此次岁试我必能夺一等,甚至有些沾沾自喜。”董书道,“此刻见了柳泽远,我方才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
  ……
  学政大人驾临镇江府,镇江府从知府到各县知县都格外重视,毕竟岁试也事关文教考核,耿定向日后在考评上给镇江府打个下等,知府面子上也不好看。
  当然,在南直隶地界里,镇江府通常不会享受这样的待遇,镇江府士子实力是不如苏松,但放眼全省却并不算差。
  然而尽管如此,新任的魏知府却在一月之内二度光临镇江府学,督导士子读书,尽管魏知府看上去是个性情温和之人,但府学上下却一点不想看到他不温和时的模样。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