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小说>书库>历史军事>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第269节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第269节

  方望海也稍稍冷静了下来,他开始说起了大明的盐政:
  “我都忘记了,汝霖没治过盐政,我就来好好说说大明的盐政,也就是开中制。”
  “开中制,就是我大明朝不同于前朝的盐法制度,当年创立开中制的时候,是为了解决卫所粮食供应的问题。”
  “我大明一共有六个转运盐使司和八个盐课提举司,这其中盐运司负责盐的仓储运输,而盐提举司则负责管理盐场生产。”
  方望海喝了一口气茶说道:
  “这开中法大概是这么运行的,首先是由各地军卫验报我们南京户部,明确各地卫所所需要的粮食,然后由我们南京户部确定各卫所的盐引数量,这个步骤就是‘开中’。”
  “盐商根据各地盐提举司的榜文,将指定的粮食运送到指定的卫所,从卫所换取的凭证叫做‘仓钞’,这一步叫做‘报中’。”
  “盐商完成运粮之后,手持仓钞前往盐运司将仓钞兑换成‘盐引’,‘开中’的阶段就结束了。”
  “当然,各地盐运司是不能自行印盐引的,盐引需要他们上报仓钞核对之后,由我们南京户部核对各地‘开中’和‘报中’的账本,然后在南京户部印刷盐引给盐运司,再由他们发给盐商。”
  “盐商拿到了‘盐引’之后,就要前往指定的盐场提盐,这个步骤叫做‘守支’。”
  “盐商拿到盐后,还只能将盐在指定的区域来贩卖,所以这些盐要送到各地的批验所核验,核验完毕之后才能在本区内贩卖,一旦贩卖完毕就要将盐引上缴,这就是一次开中制的全过程。”
  苏泽听完,对于大明朝盐务的体系有了一些了解。
  其实说白了,开中制的出现,其实是为了配合明初卫所制度,朝廷是想要通过开中制度来解决卫所粮食后勤供应的问题。
  因为明初设立的大量卫所,光靠卫所的军屯,是肯定解决不了这些卫所的吃饭问题的。
  开中法,就是朝廷将粮食采购和运输外包给了商人,商人通过给偏远的卫所运输粮食,获得仓钞和盐引,然后取得盐这个国家垄断产品进行销售,从而获得利益。
  苏泽也承认,开中法在设立的时候,确实是非常精妙的法,算是同时解决了偏远卫所粮食供应和朝廷盐业销售这两个问题,算是一举两得的好办法。
  不过穿越了这么久的苏泽,也知道事情没这么简单,再好的办法到了这个时代,也会发生变化。
  苏泽问道:“那请问岳父大人,现在盐法有什么问题呢?”
  新卷,求票,这章3000字,晚上7点还是4000字,晚上12点前加更一章。
  不是为了凑字数,是这一章这个字数正好。
  这一卷可能有点概念性的东西,我一向认为,制度也没有好和不好,只有适合不适合。
  盐法问题很大,但是具体还是执行的问题,如果只是一个新制度就能解决一切问题,那历史就不会这么复杂了。
  肥鸟这么写其实是非主流的,还是感谢大家支持!
  第261章 明亡于开中法废
  方望海说道:“本朝的盐法,最大的难在‘守支’。”
  苏泽一下子明白了方望海的意思,他反问道:“岳父大人,守支,就是说开中的盐商提不到盐吗?”
  方望海点头说道:“本朝所说的盐法壅塞,就是指拿到盐引却在盐场提不到盐,特别是江淮的盐场,有的盐商从祖父辈就拿到盐引,孙子辈都提不到盐。”
  苏泽心中感慨,果然是市场规律无法逆转,盐引壅塞这种事情会发生,其实一点也不稀奇。
  在大明朝的前期,边境地区的粮食价格并不高,一般来说,一引的盐需要纳粮二斗五升,而边境地区的粮食并不高,二斗五升的粮食只需要五分银子,也就是0.05两银子。
  而一引的盐,在江淮地区能够卖到五两银子。
  这样巨大的利润,自然导致江淮地区的盐引壅塞,有大量商人拿着盐引提不到盐。
  毕竟一个地区的盐产量也是有限的。
  苏泽问道:“是不是产盐和守支两个方面都出了问题。”
  方望海知道苏泽对财政的事情非常在行,却也没想到他这么敏锐。
  执掌了南京户部之后,方望海也查看过盐业有关的档案,这也是他看了大量的档案才发现的原因,苏泽竟然一下子就抓到了问题的关键。
  方望海说道:“是的,江淮的沿海盐场,从国初以来的产量就在不断地下降,如今一些盐场的产量还不如国初的一半。”
  苏泽对于盐场很了解,他手下的朱七就是盐丁出身,对于朝廷压榨盐场有着很深刻的了解。
  苏泽立刻说道:“这也是必然的啊,朝廷的对盐丁还用工本折钞,今天还在给盐户发宝钞,如果不贩售私盐根本活不下去。”
  处于洪武大帝的“伟大”设计,盐丁在国初的待遇还算是不错的,他们的工钱是通过折算宝钞下发的。
  洪武年间的宝钞还算是稳定,这项政策没什么问题。
  到了永乐年就绷不住了,宝钞到了今天和废纸一样。
  可是盐丁的工钱到现在还在用宝钞支付,导致几乎所有的盐场都会有盐丁偷取盐去私自贩卖的情况的。
  这个问题也很正常,大家都是要吃饭的,如果上面不管饭,那就不能怪下面自谋出路了。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盐户能够靠的就是盐,所以几个产盐的省份,同时也是私盐泛滥的省份。
  明明从国初至今,所有盐场的规模都扩大了,盐丁的人数也变多了,技术上也进步了,但是盐场的产量却降低了,甚至导致一些盐场长期拖欠生产任务,商户无法守中。
  苏泽冷笑着说道:“恐怕无法守中,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朝廷滥发盐引吧?”
  方望海笑了笑不语,从孝宗开始,就喜欢赏赐宦官和亲贵大额盐引,皇帝就有把盐引赏给近臣的传统。
  皇帝动辄赏赐近臣亲戚们成千上万引的盐引,这些权贵人家拿着盐引过来提盐,又有哪个盐场敢不给。
  朱七这帮盐丁造反,就是因为嘉靖皇帝赏赐太监盐引,太监到了福建提不到盐,然后逼迫盐户产盐而导致的。
  这种事情从孝宗朝开始就数见不鲜,两淮两江的盐场也经常发生这样的叛乱。
  这些内容也都是后世讨论的很清楚的,苏泽读书的时候也知道这些内容。
  不过接下来的内容,就是更加深层次的内容了。
  方望海说道:“其实原本这样,盐法还是能够维持的,可是弘治五年的户部尚书叶淇改革盐法,就彻底将盐法败坏了。”
  叶淇改革?苏泽用自己的【历史学】回忆了一下,问道:
  “是不是开中均输折色?”
  方望海疑惑的看着苏泽,这件事苏泽竟然也能知道?
  大明朝要让科举考试名次靠前的进士进翰林院,给翰林官优待,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翰林院中有大量国家的典籍。
  这些典籍包含了大臣奏折,内阁的堂议和六部的部议记录,甚至还有大量的皇帝诏书和奏章批示。
  更不要说还有皇帝的实录,也都是收录在翰林院中,可以让翰林官学习。
  比如张居正在翰林院中,他的工作是翰林院编修,主要工作就是检查校对这些典籍。
  这工作比较轻松,但是可以自由的查看这些资料。
  国家施政的精华,就是在这些重要的档案中,这也是为什么翰林院出来的官员施政能力都不差的原因。
  如同张居正这种过目不忘的神通,在翰林院中更是如鱼得水,他不断的吸收前朝各项改革变法的精华,查看当年对各种决议的讨论,通过这种方式积累了大量的经验。
  方望海的科举第次不高,无法进入翰林院,只能从基层一步步做起。
  他到了南京户部侍郎这个层次,才能接触到这些内容,而且还仅限于户部的部议和讨论,要不是南京户部就是管理盐政,他也根本看不到这些内容。
  苏泽所说的叶淇变法,实行的时间很短,很快又废止,方望海以前都是不知道的。
  他也是看了大量的文档,才知道叶淇变法对于盐政的败坏。
  但是苏泽竟然知道这件事,还能一针见血的指出这件事的危害?
  方望海对于苏泽的父亲更有兴趣了,难道苏泽的父亲不仅仅是大儒,还曾经做过高官?
  要不是这样,怎么能解释苏泽在财政上的天分?
  苏泽察觉到了方望海的异样,他连忙说道:“我也是听父亲偶然提过。”
  果然如此!
  不过方望海也不准备深究,反正女儿都嫁给这个小子了。
  而苏泽既然清楚这件事,那就不用方望海再多费口舌了。
  他简单的说道:“叶淇的变法就是,让内商拿着银子可以直接去盐运司用银子购买盐引,而不需要运输粮食换取仓钞了,这之后盐引更壅塞,一直到本朝初年,朝廷才重新恢复开中法,取消开中均输折色,但是因此导致的盐引壅塞问题更加严重,至今还有大量盐引没有兑换。”
  苏泽直言不讳的说道:
  “说白了,叶淇的变法也是朝廷觉得盐引卖的太贱,所以想要赚更多的银子。”
  方望海叹息一声,也赞同的点头。
  盐这个东西就是垄断的货物,本质上就是一种人头税。
  老百姓可以不纳税,但是不可以不吃盐。
  而吃盐,就是一种纳税。
  作为人为垄断的暴利产品,商人之所以支持开中法,就是为了赚钱。
  而朝廷觉得商人从中赚了钱,又眼红这其中的利润,于是干脆推翻了开中法,直接卖盐引赚钱。
  苏泽说道:“叶淇变法的问题还不仅仅是盐引壅塞,如今北方边防的问题,也源自于叶淇变法!”
  苏泽这句话让方望海都惊讶了。
  他是南京户部侍郎,只能看到户部的档案资料,这就是方望海缺乏翰林院锻炼的短板之处了。
  他目前的才能也这是户部侍郎的能力,无法通盘考虑国家的全盘问题。
  而这种对全方面能力的思考能力,往往是最需要眼界的。
  如果用系统来分类,海瑞这一种能够为民做主,处理好府县的案件,能够治理好地方的官员,差不多是lv10级的。
  方望海这种能够推进某个新政,或者和胡宗宪能够协调几个省的人事和财政,这算是封疆大吏的能力,也就是lv15级左右。
  再往上的,就要能通盘考虑全国的政策,协调全国的人事,这就是lv15以上的宰辅之才了。
  方望海如今连lv15都没达到,靠的是苏泽帮着他参谋和打补丁。
  而现在的高拱和张居正也还只是lv15不到的选手,属于理论经验丰富但是没有实际操作经验的。
  如今整个大明朝,能够超过lv15的,也就只有严嵩和徐阶这两位了。
  这也是为什么嘉靖皇帝怎么也都要用这两个人的原因,因为他们不仅仅是资历,而且是能力确实是大明朝最顶尖的。
  苏泽按照的记忆,开始复盘开中法。
  “岳父大人,其实开中法所的这点钱,比起国家财政并没有多少。”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