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小说>书库>历史军事>亮剑之军工系统> 亮剑之军工系统 第678节

亮剑之军工系统 第678节

  做好这些布署后,李云龙一挥手下令:“出发!”
  “是!”
  三人应了声,各自带着自己的登上了火车和装甲列车。
  火车在前装甲列车在后……这是鬼子上战场时的序列,因为铁轨只有一条,序列没法改变,因此只能这样回城。
  在放出一片白色的水蒸汽后,火车就缓缓动了起来,车内的战士们还不忘伸出手来与战友们挥手告别,有的还隔着窗互相握手,微笑着说道:
  “大同见!”
  “大同见!”
  车速越来越快,很快就越过八路军所在地渐渐远去消失在凌晨的微光中。
  李云龙往后一招手,下令道:“全体都有,做好战斗准备!”
  李云龙这是做好了火车被鬼子发现无法进城的准备。
  这里距离大同只有十公里,以火车60公里的时速计算,到达大同只需要十几分钟。
  也就是说,只要等上十几分钟就知道火车能不能顺利进入大同了。
  到时不管火车能不能进城,主力部队都要展开行动。
  火车能进,主力部队就没必要隐藏了,他们应该用最快的速度赶到大同城下与进入城内的部队里应外合。
  火车不能进,那么主力部队同样也要用最快的速度赶去增援。
  另一方面,王学新这边也做好了准备。
  确切的说做好准备的是航空队的战机。
  王学新身为航空团团长,除了掌控全局外还要指挥战机与前线部队协同,此时已经有三十架火箭战机在钢铁厂机场待命,另外还有二十架“拉5”在钢铁厂机场上空巡航……五十架战机是钢铁厂机场最大的容量。
  另外还有二十架战机停靠在隆息机场。
  王学新在收到李云龙那边发来的电报后,马上下令:“战机分批降落补充燃料!”
  此时的战机还没有空中加油一说,补充燃料必须在机场降落。
  王学新认为这一仗,至少在这片的空域还是安全的。
  因为冈村宁次根本就没意识到大同有危险……他还以为两个大队的关东军被他“骗”到大同后,大同就基本安全了,全然没想到八路军对大同的全面进攻的计划已经展开。
  如果冈村宁次知道这一点,肯定会派出战机拦截或保护大同的空域。
  只可惜他不知道,因此毫无准备当然也不会派出飞机。
  诚然,当八路军大批战机飞往大同的时候冈村宁次很快就会发现,因为鬼子有雷达,他们时刻监视着八路军战机的动向。
  但那时才发现问题再急急忙忙的起飞拦截,只怕已经太迟了。
  王学新把目光盯在地图上鬼子北面的军营上。
  那里是鬼子关东军两个大队的驻地……也是航空队轰炸的主要目标。
  第1220章 大同城
  大同城有东西南北四个城门,全长7.27公里。
  不过火车却不是从城门进去的。
  当年鬼子占领大同后没有防御的需求……是时鬼子正打顺风仗,占领大同后不久就打到了太原,大同马上就成了腹地,鬼子根本就用不着防御。(注:大同9月13日失守,太原11月9日失守,前后相隔不足两个月)
  因此,鬼子在大同没有防御需求,他们对大同的做法是怎么方便怎么来,城墙塌了正好,直接把铁路从坍塌段修进城内,方便大同的军事物资和兵力的调动。
  火车沿着铁路一直开到大同城的西北角,城墙处只设了一个简易的关卡……铁路上横着一条障木,两侧堆着几个用沙袋垒起的机枪堡,后方还有几个根据地势建起的水泥碉堡再加一个炮楼,缺口处则拉上铁丝网就算是封上了。
  原本火车开到这里是要停下接受检查的。
  但和尚担心鬼子会看出端倪,于是让一名穿着宪兵少尉制服的战士站在车头,在火车速度放缓时探出身冲着外面打旗语让鬼子放行……
  鬼子的旗语对侦察连来说是必修课,如果连这都不会那就别干侦察兵了。
  和尚只是抱着姑且一试的心理,要是不让过的话大不了就停下来让鬼子检查。
  不过让和尚没想到的是鬼子根本没有为难他们,马上就升起木障放行了。
  后来和尚回想起来觉得这并不是运气,而是鬼子根本就没有收到八路军打过来的情报……这依旧是得益于八路军的进攻速度,从八路军开打起到现在从头到尾只过去了四个多小时,这四个多小时里八路军已经急行军了一百多公里。
  而且一路上,战士们在进攻鬼子炮楼和高地时,都是先把电话线剪了再动手。
  鬼子的通讯不像鹰酱,鹰酱随便一个连级单位都有可能有电台。
  鬼子同样是属于通讯装备紧缺的部队,尤其是经费被海军抢光的陆军,因此路上即便有漏网之鱼,他们也没法将情报上报。
  另一方面,就是鬼子以为坐在车上的是大森广野亲自带的部队,而大森广野又是大同的最高指挥官,谁敢拦他的火车!
  于是,刚要放缓速度的火车马上又加速,有惊无险的通过了鬼子的路障。
  火车前脚刚过城墙,张大彪就向李云龙发报:“顺利进城!”
  李云龙一得到这个情报马上就转发给了王学新。
  接着大手一挥,朝战士们喊道:“同志们,鬼子占领大同后整整烧杀了三天三夜,百姓死伤无数惨不忍睹!现在咱们回来了,你们说,咱们要怎么做!”
  “报仇!报仇!”
  “杀光鬼子!”
  “打他娘的!”
  ……
  战士们一个个举起枪来大声回应。
  独立团大多是山西的兵,他们知道当年大同的惨状。
  说起大同失守的时候还有些讽刺,当时城里的地主、土豪、绅士和商人等,他们在知道鬼子要进城的时候,还抱着“鬼子也是人,人心都是肉长的,你给他热脸蛋,他还能给你们个冷屁股”的想法,排着队敲锣打鼓的迎接鬼子进城。
  结果鬼子根本不理这一套,进城后就烧杀劫掠三天。
  三天后才稍有些收敛,不过那也是因为鬼子知道赶尽杀绝他们就有免费的人力可用了。
  这事战士们都记在心里,不但是仇恨还有耻辱:居然敲锣打鼓迎接鬼子进城作恶……虽然不是他们做的,但同为华夏人听着这事都觉得抬不起头。
  今天,他们能打回大同,当然就要有仇报仇有冤报冤,另外还要一雪前耻让鬼子也尝尝被踩在地上摩擦的滋味。
  见已经吊起了战士们的杀心和士气,李云龙也就不再废话了,他掏出腰间的盒子炮往大同的方向一挥,叫道:“出发!”
  坦克当即发动,在隆隆的马达声和履带声中朝前开去……前方的路就没有放下部队接应了,需要主力部队硬打。
  这时其实已经没有太大的必要放下部队接应。
  一是距离大同已不远,只有十公里。
  另一个是天色已经渐渐亮了起来,坦克已经有了视野可以投入战斗,那炮楼什么的都它来说就跟玩儿似的,比小部队接应慢不了多少。
  在坦克后方,就是一辆辆半履带车紧随其后,一挺挺机枪耸立在车顶,黑洞洞的枪口直指前方。
  部队前进了三里就碰到鬼子的一座炮楼。
  炮楼里的鬼子还没起床,他们被坦克的发动机吵醒,第一反应就是那是自己的部队,因此没当一回事翻了个身继续睡。
  但在外站岗的哨兵却瞪大了眼睛盯着那从来没见过的战车,他想说服自己那是帝国的新战车,但看清尾随其后的八路军的军服时才意识到事实并非如此。
  哨兵赶忙回到炮楼内把其它人叫醒,鬼子一片慌乱,一边大喊一边来回奔走的组织防御……他们其实都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他们心里很清楚这种砖石构筑的炮楼根本就经不起坦克炮的轰炸。
  但他们别无选择,或者说他们已经来不及做出任何选择,只能胡乱的抱起自己的武器架在射孔上以寻求一点安慰。
  然后不出意外的是,坦克轰的一声就将炮楼炸出一个大洞。
  就在鬼子在烟尘中惨叫四起时,另一辆坦克又补了一炮直接把炮楼炸塌了。
  而八路军的车队,则像是什么也没发生过一样继续沿着铁路线前进,即便从炮楼的废墟旁站起几个摇摇晃晃的鬼子,八路军也没理会他们……他们的目标是大同,此时的他们已完全没把这几个小角色放在眼里了。
  王学新在接到李云龙的报告后,就对陈松勇下令:“钢铁厂机场,轰炸机中队起飞,战斗机中队护航!隆息机场,做好战斗准备!”
  “是!”
  隆息机场因为距离大同更近因此有更充足的燃油,它们用来准备替换护航编队。
  万一鬼子战机前来拦截,隆息机场的战机也可以用来与鬼子航空队作战。
  不过,王学新认为冈村宁次不会这么做。
  因为此时战局已定,仓促应战的鬼子航空队改变不了什么。
  第1221章 北大营
  不过在空战方面王学新却是想错了,鬼子最终还是派出了航空队作战。
  原因是坂本太郎说服了上级并让他直接向冈村宁次报告……
  坂本太郎是这么说的:“大将阁下,我的‘躲避战术’在钢铁厂一战被证明是有效的,那次空战的失败,是因为我军要保护‘飞弹’,如果放开手让我军与敌人一战,我有把握取得胜利!”
  坂本太郎会这么说,多少有点不甘心失败的味道在其中。
  不过也难怪他在那场空战中的确有可能取胜,也的确是因为“飞弹”而损失惨重,现在不管是出于报仇还是出于完成任务,他都有再战一次的想法。
  冈村宁次对着地图一分析:
  八路军主要是使用两个机场为前进基地进攻大同,一个是钢铁厂机场另一个刚刚拿下的隆息机场。
  这两个机场都不大,其中尤其是隆息机场,它是帝国用来停放98轻爆侦察机的,八路军在缴获98轻爆后又没舍得把98轻爆抛弃,于是隆息机场也许只够停放二十架战机左右。
  再看看距离,钢铁场机场距离大同三百多公里几乎在“拉5”战机作战半径的极限上,隆息机场距离大同两百公里也不近。
  八路军战机不多,距离又远,更何况坂本的“躲避战术”又被证明是有效的,那为什么不让他们试试呢?
  先不说能不能救回大同,但如果能在空中压制住八路军甚至能让八路军航空队元气大伤从而夺回制空权,那也夺回大同不就是时间问题吗?
  于是,冈村宁次没有多想,马上就给坂本补充了三十架战机,加上坂本幸存的十八架零战一共是四十八架。
  鬼子四十八架“零战”而八路军只有四十架可用于空战的“拉5”,很明显“零战”在数量上占据优势。
  整体的态势也是“零战”更占优,因为这一回形势是反过来了:八路军战机要保护挂载了火箭弹的火箭战机受到了牵制,而“零战”却可以毫无顾忌的攻击。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