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小说>书库>历史军事>靖安侯> 第226节

第226节

  沈毅把几个人送出了邸报司,然后现在邸报司门口,目送着众人离开。
  等所有人都走了之后,沈老爷才转身回到了自己的书房里,拿起笔在纸上写写画画,他一边写一遍自言自语。
  “七个人,可以考虑搞七个小组出来,将来演化为七个情报处……”
  “叫什么名字好呢?”
  沈老爷在纸上画了几笔,小声道:“北斗七星司?”
  不过很快,他又否决了自己的这个想法。
  不行,七星的名字有些花里胡哨的,天权天枢之类的不太好区分,而且……
  放在情报机构里,有点……中二。
  第三百五十六章 聘礼?岁币!
  转眼几个月时间过去,时间来到了洪德七年的八月底。
  秋风吹拂建康城,留下了满地黄叶。
  这一天,陆安世父女与沈毅的父亲沈章一起,结伴离开建康一起返回江都,主要是回去筹办两家的婚事。
  眼看就要到九月份了,距离两个人成婚其实没有多长时间,沈章自然要回去准备,而陆夫子也因为久离江都,很是想念甘泉书院,正好跟着回去。
  赵昌平多次挽留,也没有能够把这位老朋友留下来。
  值得一提的是,在户部干了许多年副职的赵侍郎,在八月上旬终于转正,现在已经就职户部尚书,成为了朝廷的大九卿之一,也就是俗称的地官尚书。
  仕途走到这里,虽然没有走到尽头,但其实也没有太多进步空间了,赵尚书前面的路,也只剩下了议事堂的那五个位置。
  不过六部尚书权柄甚重,即便议事堂是六部的上级,很多事情也要跟这几位尚书商量着来,不会很强硬的直接下命令,足见六部尚书的权重。
  此时,这位新任的户部尚书难得的没有去户部上班,而是带着两个儿子还有一个女婿,一起来到了建康的东城门相送故交。
  一起来相送的,还有陆夫子在建康的几个学生以及沈毅沈司正。
  城门口,赵昌平与陆夫子互相拱手,这位新任的户部尚书看向陆安世,长叹了一口气:“此番分别,不知道何年再见了。”
  相比较来说,一身宽大袍服的陆夫子倒是洒脱得多,他笑着说道:“昌平兄不必悲伤,哪天你告老致仕了,在家乡住些日子,便回书院来,我把这个山长的位置让你,到时候你我兄弟二人,便可以在书院携手治学了。”
  赵昌平闻言,回头看了一眼自己的两个儿子,还有女婿宋应,回头微微叹息:“近些年齿牙脱落,白发频生,未知还有没有济中说的那一天。”
  说完这句话,他也笑了笑:“不过真有那么一天,我一定回书院去寻济中你,也不必让我做什么山长,只在书院做个普通先生就是,能给书院教几个后生出来,也算是报答当年书院的教导之恩了。”
  两个老朋友说了一会话之后,陆安世忽然看向北边,叹了口气:“昌平兄,如今弟已经是在野之人,本来不该问朝堂中事,朝廷里的事情,愚弟也没有什么兴趣,只是家国大事,心里还是牵挂得很,问兄长一句不该问的……”
  他左右看了看,见四下无人,便开口问道:“两淮战事……”
  赵尚书乃是朝廷里的大九卿,皇帝陛下召人议事的时候,除非是只召几位宰相,但凡扩大一点议事的规模,他都是要去“开会”的。
  因此,他知道的自然会比寻常人多得多。
  赵尚书扭头挥了挥手,示意身后的晚辈退后几步,等这些后辈都离开之后,这位地官尚书才长长的叹了口气:“快打完了。”
  他情绪有些低落:“已经入秋了,马上就会冷起来,估摸着再有半个月,齐人就会退兵。”
  陆夫子怔怔的看着赵尚书:“当真是因为天冷才退兵的么?”
  “嗬……”
  赵尚书的表情有些苦涩:“哪里会有这么容易?是把前任礼部侍郎裴元派去燕都了,几番波折,才把这件事情谈下来,定的是要咱们送五万匹丝绸,十万匹绢布,二十万两银钱以及一些仆从送到燕都去,他们便罢兵休战。”
  说到这里,他这个户部尚书闷哼了一声:“愚兄最近就在忙着给齐人准备这些东西。”
  陆夫子愣住了。
  他看向赵昌平,目光里有些哀伤:“这不是上贡求和么?”
  “里子上是。”
  赵尚书语气里有些无奈,开口道:“不过裴元这个人……巧舌如簧,按照他的说法,咱们给齐人的这些东西,明面上是叫做……”
  “聘礼。”
  听到聘礼两个字,陆夫子瞪大了眼睛,声音也大了起来。
  “莫不是要立那齐人女子为后?!”
  “那不至于。”
  赵尚书无奈叹气:“只是贵妃而已,不过还是要给齐人下重礼。”
  见陆夫子脸色不好看,赵昌平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宽慰道:“济中不必难过,这几年咱们陈国风调雨顺,也没有大的灾殃,钱库里不缺钱,这点东西……”
  “不算什么。”
  陆夫子脸色难看,闷声道:“今年他们来打一回,捞到了好处,那明年还来不来?”
  “北边也没有听说打了败仗,怎么就能如此窝囊!”
  “裴元是杨敬宗的学生。”
  赵尚书无奈叹气:“这位老宰相,在朝廷里的影响力依旧很大,估摸着要三五年时间,朝廷才能慢慢消抹掉他的影响力,济中,前线仗打的不好,陛下那里也有各方面的压力,你……”
  “须得体谅朝廷。”
  “我一介山野之人,我体谅不体谅有什么要紧?”
  陆夫子原本要回乡的好心情,这会儿已经败坏殆尽,他对着赵昌平拱了拱手,眼睛有些泛红:“昌平兄,你是朝堂中人,我与你多说也是难为你,这便告辞了。”
  他对着赵昌平长揖到地。
  “拜别兄长。”
  赵昌平叹了口气,作揖还礼。
  两个人行礼之后,陆夫子便上了马车。
  这个时候,沈毅从后面的晚辈之中走了出来,他对着赵昌平拱了拱手,开口道:“师伯,我多送送老师。”
  说罢,他对老爹沈章打了声招呼,也跳上了陆安世的马车。
  车队缓缓开动。
  陆夫子的马车是陆家的老仆在驾车,而陆姑娘在另外一辆马车里,因此此时马车里就只剩下师徒,或者是翁婿两个人。
  沈毅坐在老先生对面。
  他第一次见到陆夫子这样失态。
  沈毅默默坐在先生对面,半天没有说话,等到陆安世情绪稳定了下来,沈毅才微微低头道:“恩师,是前线战事伤了您的心?”
  沈毅并不知道朝廷要给北齐上贡的事情。
  因为他的邸报司,在涉及朝廷的事情里,并不会刊印这些负面的新闻,甚至宫里都不会给他这方面的材料。
  陆安世这会儿已经平复了心情,他看着眼前的沈毅,默默叹了口气。
  “你赵师伯跟为师说,两淮战事要结束了。”
  陆安世默默把刚才的话说了一遍,说完之后,他便缓缓说道:“你既然原本不知道这件事,那么听了之后,也要装作不知道,不要让你赵师伯难做。”
  沈毅默默点头。
  见老师情绪低落,沈毅压低了声音,开口道:“老师,您放宽心,赵阀在建康这样跋扈,前线战事又屡屡吃亏,这件事对于大陈来说,未必不是好事情。”
  沈司正轻声宽慰。
  “长远来看,说不定是好事情。”
  第三百五十七章 美好的东西
  沈毅说的这句话,并不是完全瞎说。
  就如同他跟赵涿说过的话一样,他沈毅之所以能跃入翰林院,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因为消耗了赵阀与皇家之间的香火情分。
  这种香火情分,是来自于六十年前赵家那位大将军力挽狂澜,带兵死守淮河,一连击退北齐二十万大军十三次的壮举。
  正因为这份天大的功劳,才有了赵家安平侯的爵位,才有了后来的淮河水师。
  六十年时间下来,赵家后人成了大陈唯一一个地位超然的将门,甚至被人称为赵阀,子孙好几代人在建康蛮横霸道,天大的情分也用的差不多了。
  如果赵家的后人能够继承祖业,甚至光大祖业,自然两相安好,但是现实是淮河水师的赵大将军,在前线屡吃败仗。
  不管是他故意输给北齐也好,还是能力所限,事实就是,在粮草供给一切充足的情况下,赵禄的仗打的稀烂。
  就拿今年这场仗来说,第一次吃亏,邸报司还可以给他粉饰粉饰,但是后面的仗便没有办法粉饰了,邸报司干脆也就没有再报道。
  皇帝陛下心里自然也很不爽。
  赵家无能也就罢了,偏偏前些日子赵家的家人还不消停,先前在打仗,朝廷只能捏着鼻子忍了这口气,如今前线的仗还吃了亏,逼的朝廷上了变相的岁币……
  皇帝陛下心里的窝囊可想而知。
  再这样下去,皇权与赵阀之间的冲突已经不可避免。
  只是时间和方式的问题而已。
  沈毅坐在恩师对面,低眉道:“恩师,如果朝廷能够狠下心来清理赵阀,那么即便短痛一阵,也绝对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情,赵家后人现在如此嚣张跋扈,弟子以为这一天不会太远了。”
  陆夫子叹了口气:“朝廷离不开淮河水师。”
  “离得开。”
  沈毅低声道:“只是需要一个合适的机会而已。”
  淮河水师的意义是拱卫边防,因此朝廷才离不开它,如果有一天,这个边防暂时不需要淮河水师拱卫了,也就不必顾忌淮河水师了。
  比如说……北齐皇帝突然驾崩了。
  比如说,北齐与更北边的胡人大规模开战了。
  沈毅宽慰了陆夫子几句以后,陆安世心情好了一些,师徒俩说了会话之后,车队便到了建康城外的十里坡。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