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小说>书库>都市生活>五代十国那些人> 第163章 官神——冯道(上)

第163章 官神——冯道(上)

  对于这个人更多的人更愿意称呼他为官场不倒翁,但是我觉得在五代十国的那个乱世,称呼他为一句官神也不为过,对于五代这一段,我比较佩服的一个人就是冯道,本来想要等到后周讲完的时候,再把冯道搬出来,因为冯道基本上贯穿了整个五代,但是冯道的主要事迹主要就在后唐、后晋、后汉。所以还是决定在这里写出来。
  冯道鼎鼎大名的人物,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真正的十朝元老,他经历了五朝(后唐、后晋、契丹、后汉、后周),侍候了十位皇帝(后唐庄宗李存勖、明宗李嗣源、闵帝李从厚、末帝李从珂、后晋高祖石敬瑭、出帝石重贵、辽太宗耶律德光、后汉高祖刘知远、隐帝刘承佑、后周太祖郭威、世宗柴荣)。
  一直以来对于冯道的讨论都是很激烈的,俗话说盖棺论定,但是盖上棺,但是却不一定能够论定,冯道就是这样,虽然他死了很久,但是对于冯道的争论从来没有停止过,就算是现在还有很多的人对于冯道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存在争议。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个颇受争议的牛人官神。
  冯道,字可道,家里也算是贫下中农的成分,家里也出过读书人,但是更多的时候还是老农民,而且就算是好不容易出了一个读书人,也没考上功名,做不了官。
  而冯道也算是半个书香门第,从小就知道人穷就该多读书这个道理,知识改变命运啥的更是深入贯彻,所以他小时候学习很努力,当然长大后学习更努力,文采非常好,善于写作,虽然是知识分子,但是却是个有骨气有内涵的读书人,整天粗茶淡饭但是小日子过得还算滋润。
  平时在家的工作就是没事种种地,侍奉家里的老人,空闲时间就是看书写作,偶尔也写几首诗,冯道对于道家的学说研究的比较透彻,这些东西他也感兴趣。
  后来冯道如愿以偿的进入了官场,做了刘守光的一个幕僚,此时的冯道还很年轻,而且心里估计还想着辅助主公做一番大事业,此时还是满怀梦想和对未来的憧憬的。
  后来刘守光要做一个决定,把他们这几个幕僚找了过来,想看看他们的意思,冯道当即表示反对,他认为这一次行动关系重大,一旦失败那就完蛋了,所以不能冒险。
  但是刘守光不听他这一套,后来可能冯道说话难听了点,于是刘守光大怒就把冯道关起来了。
  到了监狱了,冯道心里还是不明白,自己一心为刘守光着想,咋么却把自己关到监狱里来了呢?自己一心一意的想着刘守光做大做强,但是怎么却得不到刘守光的信任呢?
  在监狱了,虽然受罪,但是确实反思人生总结过去的好时期,在这一段时间,冯道将他的这些年的经历。还有刚刚在刘守光这里的遭遇,再加上他长期以来一直研究的道家学说,他的心思开始慢慢的变化了。
  他的确是想着帮助刘守光做大做强,而且他也有能力帮着刘守光做大做强,但是他再有能力,要是刘守光不分青红皂白把他杀死了他就算是有惊天地泣鬼神的能力,也只能白搭。
  所以这件事之后冯道的思路变了,他遇到事情想的不是如何做,而是如何自保,只有在他自己能够自保的情况下,他讨论一些问题的解决才有意义。
  出了监狱,冯道重见天日,他就投靠了河东的张承业,张承业咱们也了解过,也算是一个牛人,五代罕见的好宦官,也是那时候李存勖最信任的人之一。
  冯道到了河东,很快就受到了重用,毕竟冯道是真正的有才,有的是真才实学,而不是虚头巴脑的阿谀奉承或者仗着身后的势力。
  冯道他就是一个草根,他能够当上大官靠的就是他自己的本事,这一点也值得借鉴,并不是没关系没背景就不能升官发财,只要是有能力,总会被发现重用的。
  当时冯道的官职就是太原掌书记,只要是往来公文都是他负责,也算是有了权力,当时李存勖正在河北和后梁搞夹河苦战,郭崇韬觉得现在吃白饭的太多,于是想要精兵简政,这件事就给李存勖提了一下。
  结果李存勖听了之后,很生气就说到:“我为这些人安排点吃的东西,你都管,你还是再选一个元帅吧,我回河东去,这里事我不管了。”
  这话很有赌气的成分,但是李存勖就是这么个人物,于是他就下令给冯道,让冯道拟一个文件,他要回河东去了。
  但是冯道也明白,现在他肯定是不能这样干,要是李存勖走了。之前费尽功夫拿下来的河北一带,还有现在占据的优势就全部都没了。
  于是他坐在桌前,做了好半天,还是一个字没写,这让李存勖很不满意,于是就一脸严肃的催他:“赶紧写啊,写了咱们赶紧走。”
  冯道慢慢地站起来,对李存勖说道:“我就是给你写文件的,自然要听大王的话,但是咱们现在占尽上风,马上就要胜利了。再说郭崇韬说的事情也不过是一个小事,不同意就算是,但是不能赌气,要是你真的走了,估计梁国还以为我们君臣不和,还希望大王为了大业,再多考虑一下。”
  这段话说的还不错,怎么都算是一个敢于直言上谏的直臣,这和后来冯道滑不溜秋的形象,真的有点匹配不上。
  也就是因为这件事,冯道的名气开始传开了,李存勖的脾气大家都知道,那就是比较意气用事,他生气的时候,谁也不敢劝,一不小心就是一起砍了脑袋。
  但是冯道就敢而且还成功了,所以很多人对于冯道都是很佩服,夸他有胆子是个忠臣。
  等到李存勖建国,冯道成了户部侍郎,也就是现在说的副部长,户部尚书是部长,下面两个侍郎基本上就算是副部长。
  但是每当多久,他的父亲就死了,按照规矩冯道此时就应该回老家守孝去了,但是就在这一段时间,他也干了不少让人称赞的事情。
  他当时虽然在守孝,但是却算是带薪假期,工资照发,所以他就算是在家里不种地,也能吃饱喝足,但是冯道却不想闲下来,他闲了就看看书,写几首诗,要么就去地里看看,算是又做了一回田舍翁。
  当时冯道的俸禄用不完,他也没浪费,更没有想着积攒起来然后留给自己的子孙后代,而是分了,给他的那些邻居和乡里乡亲的分了。
  要是遇上天灾人祸,他就把自己家的粮食分给左邻右舍,而他自己作为国家副部长级别的人物,到了自己的老家,住的不是豪华大院,而是茅屋,吃的也不是大鱼大肉而是粗茶淡饭。
  当地的父母官听说他们这块地方有一个朝廷大大官在家里守孝,于是就带着很多的礼物来看望冯道,冯道也是一个很平易近人的人,一直都是笑脸相迎,但是对于父母官带来的礼物却是一个也不要。
  因为冯道所在的景州,和契丹比较近,契丹方面也听说了冯道的大名于是就想把冯道抢过来,让冯道为契丹效力。但是因为那时候后唐的边防很严厉,一时间契丹得不了手,也只好作罢。
  但是这也能看出来冯道这个人当时的确是名气比较大,名声比较好,要不然的话李存勖不会重用他,后来的明君李嗣源更不会重用他,而契丹更不会想着把冯道抢走。
  就这样,冯道在老家过了几年还算是平和的日子,这一段时间他在学问上的功夫或许没有增进多少,但是在道家学问上却是更加的精进了。
  等到李嗣源当了皇帝,他就想起来冯道了,他就对当时的权臣安重诲说道:“冯道这个人我很了解,他适合做宰相。”
  这就是冯道第一次做宰相,此后的二十多年,将近三十年的时间里,他一直都是宰相,而后也算是他的传奇人生真正的上演了。
  冯道当了宰相,他的确有当宰相的能力,而且人品啥的在当时还真的算是不错,冯道草根出身,所以对于草根出身有能力的寒门士子都是很重视,而对于那些靠关系靠背景的人却不屑一顾,
  冯道能力有,人品也很好,不贪污不受贿,就是一心做好官,而且学识渊博,所以当时满朝文武都很尊敬他,他也算是在宰相位置上做得很不错的一个了。
  后来李嗣源封冯道为平郡公,成了贵族,而李嗣源也曾经在公开场合评价过冯道:“冯道这个人天性纯良简朴,之前他作为掌书记在夹河苦战的时候,住一间小茅屋,吃得睡得都在一起,后来回到老家,和当地的百姓关系也不错,他随遇而安,不追求享受不在意名利。这才是真正的士大夫啊。”
  在这里,李嗣源把冯道成为了真正的士大夫,但是后代却有很多人说冯道是士大夫中的败类,无耻之尤,读书人的耻辱。
  难道李嗣源识人不明?还是这些后来人没事找事?其实他们应该说都没错,只是时间点不一样而已,此时的冯道的确称得上是君子士大夫,但是很快他就不是了。(未完待续)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